'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濟南 觀音 歷史 土地神 建築 明朝 槐樹 醉美濟南 2019-07-30
"

在濟南市市中區有一個村落,名叫大廟屯,這座村子歷史悠久,最早曾屬於長清縣,後屬於歷城縣,歷城撤縣劃區後,屬歷城區,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又劃歸市中區,目前的大廟屯村正在舊村改造,雖然舊時村落的模樣已無,但是村內的兩座觀音祠堂卻記錄著這座村子曾經的歷史。

"

在濟南市市中區有一個村落,名叫大廟屯,這座村子歷史悠久,最早曾屬於長清縣,後屬於歷城縣,歷城撤縣劃區後,屬歷城區,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又劃歸市中區,目前的大廟屯村正在舊村改造,雖然舊時村落的模樣已無,但是村內的兩座觀音祠堂卻記錄著這座村子曾經的歷史。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這是坐落於村子東西路上的一處觀音祠,坐南向北,根據碑文重修記載,該觀音祠修建於明朝,公元1586年,歷經四百多年風雨,2002年村民集資重修了該觀音祠祠堂。

"

在濟南市市中區有一個村落,名叫大廟屯,這座村子歷史悠久,最早曾屬於長清縣,後屬於歷城縣,歷城撤縣劃區後,屬歷城區,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又劃歸市中區,目前的大廟屯村正在舊村改造,雖然舊時村落的模樣已無,但是村內的兩座觀音祠堂卻記錄著這座村子曾經的歷史。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這是坐落於村子東西路上的一處觀音祠,坐南向北,根據碑文重修記載,該觀音祠修建於明朝,公元1586年,歷經四百多年風雨,2002年村民集資重修了該觀音祠祠堂。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

在濟南市市中區有一個村落,名叫大廟屯,這座村子歷史悠久,最早曾屬於長清縣,後屬於歷城縣,歷城撤縣劃區後,屬歷城區,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又劃歸市中區,目前的大廟屯村正在舊村改造,雖然舊時村落的模樣已無,但是村內的兩座觀音祠堂卻記錄著這座村子曾經的歷史。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這是坐落於村子東西路上的一處觀音祠,坐南向北,根據碑文重修記載,該觀音祠修建於明朝,公元1586年,歷經四百多年風雨,2002年村民集資重修了該觀音祠祠堂。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

在濟南市市中區有一個村落,名叫大廟屯,這座村子歷史悠久,最早曾屬於長清縣,後屬於歷城縣,歷城撤縣劃區後,屬歷城區,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又劃歸市中區,目前的大廟屯村正在舊村改造,雖然舊時村落的模樣已無,但是村內的兩座觀音祠堂卻記錄著這座村子曾經的歷史。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這是坐落於村子東西路上的一處觀音祠,坐南向北,根據碑文重修記載,該觀音祠修建於明朝,公元1586年,歷經四百多年風雨,2002年村民集資重修了該觀音祠祠堂。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重修碑文記載了該祠堂的歷史,背面鐫刻了曾經出資重修的人,門上一副對聯寫到:問觀音為何倒座,因眾生不肯回頭。

"

在濟南市市中區有一個村落,名叫大廟屯,這座村子歷史悠久,最早曾屬於長清縣,後屬於歷城縣,歷城撤縣劃區後,屬歷城區,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又劃歸市中區,目前的大廟屯村正在舊村改造,雖然舊時村落的模樣已無,但是村內的兩座觀音祠堂卻記錄著這座村子曾經的歷史。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這是坐落於村子東西路上的一處觀音祠,坐南向北,根據碑文重修記載,該觀音祠修建於明朝,公元1586年,歷經四百多年風雨,2002年村民集資重修了該觀音祠祠堂。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重修碑文記載了該祠堂的歷史,背面鐫刻了曾經出資重修的人,門上一副對聯寫到:問觀音為何倒座,因眾生不肯回頭。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

在濟南市市中區有一個村落,名叫大廟屯,這座村子歷史悠久,最早曾屬於長清縣,後屬於歷城縣,歷城撤縣劃區後,屬歷城區,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又劃歸市中區,目前的大廟屯村正在舊村改造,雖然舊時村落的模樣已無,但是村內的兩座觀音祠堂卻記錄著這座村子曾經的歷史。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這是坐落於村子東西路上的一處觀音祠,坐南向北,根據碑文重修記載,該觀音祠修建於明朝,公元1586年,歷經四百多年風雨,2002年村民集資重修了該觀音祠祠堂。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重修碑文記載了該祠堂的歷史,背面鐫刻了曾經出資重修的人,門上一副對聯寫到:問觀音為何倒座,因眾生不肯回頭。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旁邊為一鍾亭,懸掛一鍾,鐘上刻有風調雨順、大廟屯觀音祠字樣,鍾亭上有玉振金聲四個金色大字,玉振謂磬聲振揚,金聲為鐘聲,形容鐘聲洪亮。

"

在濟南市市中區有一個村落,名叫大廟屯,這座村子歷史悠久,最早曾屬於長清縣,後屬於歷城縣,歷城撤縣劃區後,屬歷城區,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又劃歸市中區,目前的大廟屯村正在舊村改造,雖然舊時村落的模樣已無,但是村內的兩座觀音祠堂卻記錄著這座村子曾經的歷史。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這是坐落於村子東西路上的一處觀音祠,坐南向北,根據碑文重修記載,該觀音祠修建於明朝,公元1586年,歷經四百多年風雨,2002年村民集資重修了該觀音祠祠堂。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重修碑文記載了該祠堂的歷史,背面鐫刻了曾經出資重修的人,門上一副對聯寫到:問觀音為何倒座,因眾生不肯回頭。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旁邊為一鍾亭,懸掛一鍾,鐘上刻有風調雨順、大廟屯觀音祠字樣,鍾亭上有玉振金聲四個金色大字,玉振謂磬聲振揚,金聲為鐘聲,形容鐘聲洪亮。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觀音祠正北約百米處也有一古建築,走進才知為觀音堂,觀音堂原為道士做法所建,坐北朝南,與大廟屯觀音祠南北相對,一進院,現僅存正房。院內有石碑四座,分別立於明隆慶、明崇禎、清同治年間以及2011年,是觀音堂從明代延續到現在發展演變的重要見證。

"

在濟南市市中區有一個村落,名叫大廟屯,這座村子歷史悠久,最早曾屬於長清縣,後屬於歷城縣,歷城撤縣劃區後,屬歷城區,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又劃歸市中區,目前的大廟屯村正在舊村改造,雖然舊時村落的模樣已無,但是村內的兩座觀音祠堂卻記錄著這座村子曾經的歷史。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這是坐落於村子東西路上的一處觀音祠,坐南向北,根據碑文重修記載,該觀音祠修建於明朝,公元1586年,歷經四百多年風雨,2002年村民集資重修了該觀音祠祠堂。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重修碑文記載了該祠堂的歷史,背面鐫刻了曾經出資重修的人,門上一副對聯寫到:問觀音為何倒座,因眾生不肯回頭。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旁邊為一鍾亭,懸掛一鍾,鐘上刻有風調雨順、大廟屯觀音祠字樣,鍾亭上有玉振金聲四個金色大字,玉振謂磬聲振揚,金聲為鐘聲,形容鐘聲洪亮。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觀音祠正北約百米處也有一古建築,走進才知為觀音堂,觀音堂原為道士做法所建,坐北朝南,與大廟屯觀音祠南北相對,一進院,現僅存正房。院內有石碑四座,分別立於明隆慶、明崇禎、清同治年間以及2011年,是觀音堂從明代延續到現在發展演變的重要見證。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現應政府要求不對外開放,開門的大爺說本觀音堂有800多年曆史了,不過從碑文上可知,這處觀音堂建造於大明隆慶二年,應該為1568年,所以說應該是400多年曆史,因不對外開放,堂內擺設就看不到了!大廟屯觀音堂入選了濟南首批24處歷史建築,至於為什麼這麼近有兩座觀音祠堂,小編沒有查到相關史料,如有知道的網友也歡迎告知。

"

在濟南市市中區有一個村落,名叫大廟屯,這座村子歷史悠久,最早曾屬於長清縣,後屬於歷城縣,歷城撤縣劃區後,屬歷城區,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又劃歸市中區,目前的大廟屯村正在舊村改造,雖然舊時村落的模樣已無,但是村內的兩座觀音祠堂卻記錄著這座村子曾經的歷史。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這是坐落於村子東西路上的一處觀音祠,坐南向北,根據碑文重修記載,該觀音祠修建於明朝,公元1586年,歷經四百多年風雨,2002年村民集資重修了該觀音祠祠堂。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重修碑文記載了該祠堂的歷史,背面鐫刻了曾經出資重修的人,門上一副對聯寫到:問觀音為何倒座,因眾生不肯回頭。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旁邊為一鍾亭,懸掛一鍾,鐘上刻有風調雨順、大廟屯觀音祠字樣,鍾亭上有玉振金聲四個金色大字,玉振謂磬聲振揚,金聲為鐘聲,形容鐘聲洪亮。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觀音祠正北約百米處也有一古建築,走進才知為觀音堂,觀音堂原為道士做法所建,坐北朝南,與大廟屯觀音祠南北相對,一進院,現僅存正房。院內有石碑四座,分別立於明隆慶、明崇禎、清同治年間以及2011年,是觀音堂從明代延續到現在發展演變的重要見證。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現應政府要求不對外開放,開門的大爺說本觀音堂有800多年曆史了,不過從碑文上可知,這處觀音堂建造於大明隆慶二年,應該為1568年,所以說應該是400多年曆史,因不對外開放,堂內擺設就看不到了!大廟屯觀音堂入選了濟南首批24處歷史建築,至於為什麼這麼近有兩座觀音祠堂,小編沒有查到相關史料,如有知道的網友也歡迎告知。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關於大廟屯的村名來歷,有網絡材料記載大廟屯原名鄭官屯,大明隆慶二年1568年,居者多人募資修建廟宇(北祠),為鄉鄰祈福,始建觀音堂,其後神益廟顯,便以廟稱大廟屯。但是也有材料寫道,很久以前,有一個土地廟建在了歷城縣和長清縣的分界線上,所以這個土地廟一不小心佔了兩個縣,人們就開始叫這個土地廟為大廟,久而久之,這個土地廟所在的村子就變成了大廟屯,這裡的土地爺被網友戲封“世界上最大的土地爺”,如今村裡的土地廟已經沒有了,不過土地廟旁的那棵古槐依舊還在。

"

在濟南市市中區有一個村落,名叫大廟屯,這座村子歷史悠久,最早曾屬於長清縣,後屬於歷城縣,歷城撤縣劃區後,屬歷城區,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又劃歸市中區,目前的大廟屯村正在舊村改造,雖然舊時村落的模樣已無,但是村內的兩座觀音祠堂卻記錄著這座村子曾經的歷史。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這是坐落於村子東西路上的一處觀音祠,坐南向北,根據碑文重修記載,該觀音祠修建於明朝,公元1586年,歷經四百多年風雨,2002年村民集資重修了該觀音祠祠堂。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重修碑文記載了該祠堂的歷史,背面鐫刻了曾經出資重修的人,門上一副對聯寫到:問觀音為何倒座,因眾生不肯回頭。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旁邊為一鍾亭,懸掛一鍾,鐘上刻有風調雨順、大廟屯觀音祠字樣,鍾亭上有玉振金聲四個金色大字,玉振謂磬聲振揚,金聲為鐘聲,形容鐘聲洪亮。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觀音祠正北約百米處也有一古建築,走進才知為觀音堂,觀音堂原為道士做法所建,坐北朝南,與大廟屯觀音祠南北相對,一進院,現僅存正房。院內有石碑四座,分別立於明隆慶、明崇禎、清同治年間以及2011年,是觀音堂從明代延續到現在發展演變的重要見證。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現應政府要求不對外開放,開門的大爺說本觀音堂有800多年曆史了,不過從碑文上可知,這處觀音堂建造於大明隆慶二年,應該為1568年,所以說應該是400多年曆史,因不對外開放,堂內擺設就看不到了!大廟屯觀音堂入選了濟南首批24處歷史建築,至於為什麼這麼近有兩座觀音祠堂,小編沒有查到相關史料,如有知道的網友也歡迎告知。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關於大廟屯的村名來歷,有網絡材料記載大廟屯原名鄭官屯,大明隆慶二年1568年,居者多人募資修建廟宇(北祠),為鄉鄰祈福,始建觀音堂,其後神益廟顯,便以廟稱大廟屯。但是也有材料寫道,很久以前,有一個土地廟建在了歷城縣和長清縣的分界線上,所以這個土地廟一不小心佔了兩個縣,人們就開始叫這個土地廟為大廟,久而久之,這個土地廟所在的村子就變成了大廟屯,這裡的土地爺被網友戲封“世界上最大的土地爺”,如今村裡的土地廟已經沒有了,不過土地廟旁的那棵古槐依舊還在。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在觀音祠西不足百米處有一棵古槐,年代不詳,上面有一塊濟南古樹銘牌,上有B2-0019的字樣,查閱2007年資料,這棵古槐當年樹齡為150年左右,雖然整棵古槐雖然枝幹粗大,但是已經中空,外面被用鐵器固定。

"

在濟南市市中區有一個村落,名叫大廟屯,這座村子歷史悠久,最早曾屬於長清縣,後屬於歷城縣,歷城撤縣劃區後,屬歷城區,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又劃歸市中區,目前的大廟屯村正在舊村改造,雖然舊時村落的模樣已無,但是村內的兩座觀音祠堂卻記錄著這座村子曾經的歷史。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這是坐落於村子東西路上的一處觀音祠,坐南向北,根據碑文重修記載,該觀音祠修建於明朝,公元1586年,歷經四百多年風雨,2002年村民集資重修了該觀音祠祠堂。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重修碑文記載了該祠堂的歷史,背面鐫刻了曾經出資重修的人,門上一副對聯寫到:問觀音為何倒座,因眾生不肯回頭。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旁邊為一鍾亭,懸掛一鍾,鐘上刻有風調雨順、大廟屯觀音祠字樣,鍾亭上有玉振金聲四個金色大字,玉振謂磬聲振揚,金聲為鐘聲,形容鐘聲洪亮。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觀音祠正北約百米處也有一古建築,走進才知為觀音堂,觀音堂原為道士做法所建,坐北朝南,與大廟屯觀音祠南北相對,一進院,現僅存正房。院內有石碑四座,分別立於明隆慶、明崇禎、清同治年間以及2011年,是觀音堂從明代延續到現在發展演變的重要見證。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現應政府要求不對外開放,開門的大爺說本觀音堂有800多年曆史了,不過從碑文上可知,這處觀音堂建造於大明隆慶二年,應該為1568年,所以說應該是400多年曆史,因不對外開放,堂內擺設就看不到了!大廟屯觀音堂入選了濟南首批24處歷史建築,至於為什麼這麼近有兩座觀音祠堂,小編沒有查到相關史料,如有知道的網友也歡迎告知。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關於大廟屯的村名來歷,有網絡材料記載大廟屯原名鄭官屯,大明隆慶二年1568年,居者多人募資修建廟宇(北祠),為鄉鄰祈福,始建觀音堂,其後神益廟顯,便以廟稱大廟屯。但是也有材料寫道,很久以前,有一個土地廟建在了歷城縣和長清縣的分界線上,所以這個土地廟一不小心佔了兩個縣,人們就開始叫這個土地廟為大廟,久而久之,這個土地廟所在的村子就變成了大廟屯,這裡的土地爺被網友戲封“世界上最大的土地爺”,如今村裡的土地廟已經沒有了,不過土地廟旁的那棵古槐依舊還在。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在觀音祠西不足百米處有一棵古槐,年代不詳,上面有一塊濟南古樹銘牌,上有B2-0019的字樣,查閱2007年資料,這棵古槐當年樹齡為150年左右,雖然整棵古槐雖然枝幹粗大,但是已經中空,外面被用鐵器固定。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不過讓人稱其的還不只是樹空而茂盛,在幾米處一棵十餘公分的椿樹冒出,與槐樹不同的是枝幹特別明顯,直挺挺的生長著,高出了槐樹枝幹數米。

"

在濟南市市中區有一個村落,名叫大廟屯,這座村子歷史悠久,最早曾屬於長清縣,後屬於歷城縣,歷城撤縣劃區後,屬歷城區,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又劃歸市中區,目前的大廟屯村正在舊村改造,雖然舊時村落的模樣已無,但是村內的兩座觀音祠堂卻記錄著這座村子曾經的歷史。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這是坐落於村子東西路上的一處觀音祠,坐南向北,根據碑文重修記載,該觀音祠修建於明朝,公元1586年,歷經四百多年風雨,2002年村民集資重修了該觀音祠祠堂。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重修碑文記載了該祠堂的歷史,背面鐫刻了曾經出資重修的人,門上一副對聯寫到:問觀音為何倒座,因眾生不肯回頭。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旁邊為一鍾亭,懸掛一鍾,鐘上刻有風調雨順、大廟屯觀音祠字樣,鍾亭上有玉振金聲四個金色大字,玉振謂磬聲振揚,金聲為鐘聲,形容鐘聲洪亮。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觀音祠正北約百米處也有一古建築,走進才知為觀音堂,觀音堂原為道士做法所建,坐北朝南,與大廟屯觀音祠南北相對,一進院,現僅存正房。院內有石碑四座,分別立於明隆慶、明崇禎、清同治年間以及2011年,是觀音堂從明代延續到現在發展演變的重要見證。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現應政府要求不對外開放,開門的大爺說本觀音堂有800多年曆史了,不過從碑文上可知,這處觀音堂建造於大明隆慶二年,應該為1568年,所以說應該是400多年曆史,因不對外開放,堂內擺設就看不到了!大廟屯觀音堂入選了濟南首批24處歷史建築,至於為什麼這麼近有兩座觀音祠堂,小編沒有查到相關史料,如有知道的網友也歡迎告知。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關於大廟屯的村名來歷,有網絡材料記載大廟屯原名鄭官屯,大明隆慶二年1568年,居者多人募資修建廟宇(北祠),為鄉鄰祈福,始建觀音堂,其後神益廟顯,便以廟稱大廟屯。但是也有材料寫道,很久以前,有一個土地廟建在了歷城縣和長清縣的分界線上,所以這個土地廟一不小心佔了兩個縣,人們就開始叫這個土地廟為大廟,久而久之,這個土地廟所在的村子就變成了大廟屯,這裡的土地爺被網友戲封“世界上最大的土地爺”,如今村裡的土地廟已經沒有了,不過土地廟旁的那棵古槐依舊還在。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在觀音祠西不足百米處有一棵古槐,年代不詳,上面有一塊濟南古樹銘牌,上有B2-0019的字樣,查閱2007年資料,這棵古槐當年樹齡為150年左右,雖然整棵古槐雖然枝幹粗大,但是已經中空,外面被用鐵器固定。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不過讓人稱其的還不只是樹空而茂盛,在幾米處一棵十餘公分的椿樹冒出,與槐樹不同的是枝幹特別明顯,直挺挺的生長著,高出了槐樹枝幹數米。

濟南大廟屯因一座土地廟而得名,村內百米兩座觀音祠堂讓人稱奇!

如今的大廟屯村歷經了幾年的舊村改造,老村子已經沒了舊日的容顏,一片片新樓拔地而起,但是希望那些記錄了村子裡的老建築、老古樹能得到應有的保護,讓後人記得根在哪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