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

說起國內的紀錄片導演,你最先會想到誰?

拍美食的陳曉卿

拍美景的程工

拍人物的陸慶屹

還有呢?

還有拍歷史的金鐵木。

經常關注紀錄片的朋友對金鐵木導演可能都不陌生,《玄奘之路》、《大明宮》、《神祕的西夏》等等一系列“正經”高分歷史紀錄片,全都出自這位紀錄片大拿之手。

"

說起國內的紀錄片導演,你最先會想到誰?

拍美食的陳曉卿

拍美景的程工

拍人物的陸慶屹

還有呢?

還有拍歷史的金鐵木。

經常關注紀錄片的朋友對金鐵木導演可能都不陌生,《玄奘之路》、《大明宮》、《神祕的西夏》等等一系列“正經”高分歷史紀錄片,全都出自這位紀錄片大拿之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至於為啥要強調以上都是正經紀錄片,是因為就在這兩年,另闢蹊徑的金導演又放飛腦洞拍了一部不那麼正經的歷史紀錄片。

《歷史那些事》

"

說起國內的紀錄片導演,你最先會想到誰?

拍美食的陳曉卿

拍美景的程工

拍人物的陸慶屹

還有呢?

還有拍歷史的金鐵木。

經常關注紀錄片的朋友對金鐵木導演可能都不陌生,《玄奘之路》、《大明宮》、《神祕的西夏》等等一系列“正經”高分歷史紀錄片,全都出自這位紀錄片大拿之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至於為啥要強調以上都是正經紀錄片,是因為就在這兩年,另闢蹊徑的金導演又放飛腦洞拍了一部不那麼正經的歷史紀錄片。

《歷史那些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歷史那些事》第一季自打去年在B站播出之後,就因其清奇刁鑽的思路和風格迅速圈了一大票粉。

很多觀眾表示看完《歷史那些事》,才恍然明白,啊,原來歷史還可以這樣拍。

今年的第二季播出後,口碑評分已趕超去年。

"

說起國內的紀錄片導演,你最先會想到誰?

拍美食的陳曉卿

拍美景的程工

拍人物的陸慶屹

還有呢?

還有拍歷史的金鐵木。

經常關注紀錄片的朋友對金鐵木導演可能都不陌生,《玄奘之路》、《大明宮》、《神祕的西夏》等等一系列“正經”高分歷史紀錄片,全都出自這位紀錄片大拿之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至於為啥要強調以上都是正經紀錄片,是因為就在這兩年,另闢蹊徑的金導演又放飛腦洞拍了一部不那麼正經的歷史紀錄片。

《歷史那些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歷史那些事》第一季自打去年在B站播出之後,就因其清奇刁鑽的思路和風格迅速圈了一大票粉。

很多觀眾表示看完《歷史那些事》,才恍然明白,啊,原來歷史還可以這樣拍。

今年的第二季播出後,口碑評分已趕超去年。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那麼,跟那些正經歷史劇比起來,《歷史那些事》究竟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看點呢?

讓我們“從頭開始”。

1、

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常常會看見古人們都愛在頭上頂一塊布,但是關於這塊布的來歷和作用,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和了解過。

《歷史那些事》這季一開篇就替觀眾解開了這個謎。

還記得有句民間俗語王莽禿、幘施屋”嗎?

說的就是西漢末年,篡位成功的王莽為了應對“地中海”(禿頂)帶來的壓力,推陳出新想出了個混淆視聽的方法:將一塊巾帕放上填充物之後裹於頭頂,使其整體看上去像個隆起的髮髻。

"

說起國內的紀錄片導演,你最先會想到誰?

拍美食的陳曉卿

拍美景的程工

拍人物的陸慶屹

還有呢?

還有拍歷史的金鐵木。

經常關注紀錄片的朋友對金鐵木導演可能都不陌生,《玄奘之路》、《大明宮》、《神祕的西夏》等等一系列“正經”高分歷史紀錄片,全都出自這位紀錄片大拿之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至於為啥要強調以上都是正經紀錄片,是因為就在這兩年,另闢蹊徑的金導演又放飛腦洞拍了一部不那麼正經的歷史紀錄片。

《歷史那些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歷史那些事》第一季自打去年在B站播出之後,就因其清奇刁鑽的思路和風格迅速圈了一大票粉。

很多觀眾表示看完《歷史那些事》,才恍然明白,啊,原來歷史還可以這樣拍。

今年的第二季播出後,口碑評分已趕超去年。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那麼,跟那些正經歷史劇比起來,《歷史那些事》究竟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看點呢?

讓我們“從頭開始”。

1、

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常常會看見古人們都愛在頭上頂一塊布,但是關於這塊布的來歷和作用,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和了解過。

《歷史那些事》這季一開篇就替觀眾解開了這個謎。

還記得有句民間俗語王莽禿、幘施屋”嗎?

說的就是西漢末年,篡位成功的王莽為了應對“地中海”(禿頂)帶來的壓力,推陳出新想出了個混淆視聽的方法:將一塊巾帕放上填充物之後裹於頭頂,使其整體看上去像個隆起的髮髻。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種包裹頭髮的巾帕叫做“”,但並不是王莽首創。

“幘”最早始於先秦,是由部隊軍士的髮箍演變而來(防止頭髮披散擋住視線)。

到了西漢,漢元帝劉奭(送王昭君出塞那位)因苦惱於自己過於茂盛的額發,為了遮羞,最後竟也主動戴起了這種當時只有農民、軍士才用的“幘”。

PS:額發茂盛在當時是一個人愚笨的象徵。(頭髮日漸稀少的小編多希望穿越到那個時候)

"

說起國內的紀錄片導演,你最先會想到誰?

拍美食的陳曉卿

拍美景的程工

拍人物的陸慶屹

還有呢?

還有拍歷史的金鐵木。

經常關注紀錄片的朋友對金鐵木導演可能都不陌生,《玄奘之路》、《大明宮》、《神祕的西夏》等等一系列“正經”高分歷史紀錄片,全都出自這位紀錄片大拿之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至於為啥要強調以上都是正經紀錄片,是因為就在這兩年,另闢蹊徑的金導演又放飛腦洞拍了一部不那麼正經的歷史紀錄片。

《歷史那些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歷史那些事》第一季自打去年在B站播出之後,就因其清奇刁鑽的思路和風格迅速圈了一大票粉。

很多觀眾表示看完《歷史那些事》,才恍然明白,啊,原來歷史還可以這樣拍。

今年的第二季播出後,口碑評分已趕超去年。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那麼,跟那些正經歷史劇比起來,《歷史那些事》究竟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看點呢?

讓我們“從頭開始”。

1、

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常常會看見古人們都愛在頭上頂一塊布,但是關於這塊布的來歷和作用,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和了解過。

《歷史那些事》這季一開篇就替觀眾解開了這個謎。

還記得有句民間俗語王莽禿、幘施屋”嗎?

說的就是西漢末年,篡位成功的王莽為了應對“地中海”(禿頂)帶來的壓力,推陳出新想出了個混淆視聽的方法:將一塊巾帕放上填充物之後裹於頭頂,使其整體看上去像個隆起的髮髻。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種包裹頭髮的巾帕叫做“”,但並不是王莽首創。

“幘”最早始於先秦,是由部隊軍士的髮箍演變而來(防止頭髮披散擋住視線)。

到了西漢,漢元帝劉奭(送王昭君出塞那位)因苦惱於自己過於茂盛的額發,為了遮羞,最後竟也主動戴起了這種當時只有農民、軍士才用的“幘”。

PS:額發茂盛在當時是一個人愚笨的象徵。(頭髮日漸稀少的小編多希望穿越到那個時候)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王莽時期,改良過的“幘”因整體橫切面很像漢字的“”,所以又稱之為“介幘”。

"

說起國內的紀錄片導演,你最先會想到誰?

拍美食的陳曉卿

拍美景的程工

拍人物的陸慶屹

還有呢?

還有拍歷史的金鐵木。

經常關注紀錄片的朋友對金鐵木導演可能都不陌生,《玄奘之路》、《大明宮》、《神祕的西夏》等等一系列“正經”高分歷史紀錄片,全都出自這位紀錄片大拿之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至於為啥要強調以上都是正經紀錄片,是因為就在這兩年,另闢蹊徑的金導演又放飛腦洞拍了一部不那麼正經的歷史紀錄片。

《歷史那些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歷史那些事》第一季自打去年在B站播出之後,就因其清奇刁鑽的思路和風格迅速圈了一大票粉。

很多觀眾表示看完《歷史那些事》,才恍然明白,啊,原來歷史還可以這樣拍。

今年的第二季播出後,口碑評分已趕超去年。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那麼,跟那些正經歷史劇比起來,《歷史那些事》究竟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看點呢?

讓我們“從頭開始”。

1、

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常常會看見古人們都愛在頭上頂一塊布,但是關於這塊布的來歷和作用,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和了解過。

《歷史那些事》這季一開篇就替觀眾解開了這個謎。

還記得有句民間俗語王莽禿、幘施屋”嗎?

說的就是西漢末年,篡位成功的王莽為了應對“地中海”(禿頂)帶來的壓力,推陳出新想出了個混淆視聽的方法:將一塊巾帕放上填充物之後裹於頭頂,使其整體看上去像個隆起的髮髻。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種包裹頭髮的巾帕叫做“”,但並不是王莽首創。

“幘”最早始於先秦,是由部隊軍士的髮箍演變而來(防止頭髮披散擋住視線)。

到了西漢,漢元帝劉奭(送王昭君出塞那位)因苦惱於自己過於茂盛的額發,為了遮羞,最後竟也主動戴起了這種當時只有農民、軍士才用的“幘”。

PS:額發茂盛在當時是一個人愚笨的象徵。(頭髮日漸稀少的小編多希望穿越到那個時候)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王莽時期,改良過的“幘”因整體橫切面很像漢字的“”,所以又稱之為“介幘”。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始於劉奭,興於王莽,這塊名叫“幘”的遮羞布於是就此流傳了下來。

和含蓄內斂的東方相比,西方古人們對於“遮擋”這件事的理解明顯就簡單粗暴了很多。

不信你來看這個曾經把地中海變成了羅馬內湖的凱撒大帝

同樣是掩飾尷尬,東方的帝王們都選擇用美觀大方的“幘”來以假亂真。但凱撒呢?一根帶著幾片樹葉的橄欖枝往頭上隨意一纏,就自欺欺人地完成了從無到有的蛻變。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

說起國內的紀錄片導演,你最先會想到誰?

拍美食的陳曉卿

拍美景的程工

拍人物的陸慶屹

還有呢?

還有拍歷史的金鐵木。

經常關注紀錄片的朋友對金鐵木導演可能都不陌生,《玄奘之路》、《大明宮》、《神祕的西夏》等等一系列“正經”高分歷史紀錄片,全都出自這位紀錄片大拿之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至於為啥要強調以上都是正經紀錄片,是因為就在這兩年,另闢蹊徑的金導演又放飛腦洞拍了一部不那麼正經的歷史紀錄片。

《歷史那些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歷史那些事》第一季自打去年在B站播出之後,就因其清奇刁鑽的思路和風格迅速圈了一大票粉。

很多觀眾表示看完《歷史那些事》,才恍然明白,啊,原來歷史還可以這樣拍。

今年的第二季播出後,口碑評分已趕超去年。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那麼,跟那些正經歷史劇比起來,《歷史那些事》究竟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看點呢?

讓我們“從頭開始”。

1、

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常常會看見古人們都愛在頭上頂一塊布,但是關於這塊布的來歷和作用,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和了解過。

《歷史那些事》這季一開篇就替觀眾解開了這個謎。

還記得有句民間俗語王莽禿、幘施屋”嗎?

說的就是西漢末年,篡位成功的王莽為了應對“地中海”(禿頂)帶來的壓力,推陳出新想出了個混淆視聽的方法:將一塊巾帕放上填充物之後裹於頭頂,使其整體看上去像個隆起的髮髻。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種包裹頭髮的巾帕叫做“”,但並不是王莽首創。

“幘”最早始於先秦,是由部隊軍士的髮箍演變而來(防止頭髮披散擋住視線)。

到了西漢,漢元帝劉奭(送王昭君出塞那位)因苦惱於自己過於茂盛的額發,為了遮羞,最後竟也主動戴起了這種當時只有農民、軍士才用的“幘”。

PS:額發茂盛在當時是一個人愚笨的象徵。(頭髮日漸稀少的小編多希望穿越到那個時候)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王莽時期,改良過的“幘”因整體橫切面很像漢字的“”,所以又稱之為“介幘”。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始於劉奭,興於王莽,這塊名叫“幘”的遮羞布於是就此流傳了下來。

和含蓄內斂的東方相比,西方古人們對於“遮擋”這件事的理解明顯就簡單粗暴了很多。

不信你來看這個曾經把地中海變成了羅馬內湖的凱撒大帝

同樣是掩飾尷尬,東方的帝王們都選擇用美觀大方的“幘”來以假亂真。但凱撒呢?一根帶著幾片樹葉的橄欖枝往頭上隨意一纏,就自欺欺人地完成了從無到有的蛻變。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除了各種欲語還休的遮遮掩掩,古人們還在一代又一代禿如其來的傷害中發明了沿襲至今的防脫神器---藥物治療

說到藥療,中國最早最著名的小白鼠---魏文帝曹丕必須擁有姓名。

和王莽一樣,曹丕也曾是個資深地中海患者。面對日漸稀疏的頭髮,深怕步了王莽後塵的曹丕採取的辦法是雙管齊下:一邊遮擋裸露的髮際線,一邊讓太醫為他調製藥方治療。

但倒黴催的是,還沒等到奇蹟發生的那一天,生性多疑的曹丕就-掛-了...

"

說起國內的紀錄片導演,你最先會想到誰?

拍美食的陳曉卿

拍美景的程工

拍人物的陸慶屹

還有呢?

還有拍歷史的金鐵木。

經常關注紀錄片的朋友對金鐵木導演可能都不陌生,《玄奘之路》、《大明宮》、《神祕的西夏》等等一系列“正經”高分歷史紀錄片,全都出自這位紀錄片大拿之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至於為啥要強調以上都是正經紀錄片,是因為就在這兩年,另闢蹊徑的金導演又放飛腦洞拍了一部不那麼正經的歷史紀錄片。

《歷史那些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歷史那些事》第一季自打去年在B站播出之後,就因其清奇刁鑽的思路和風格迅速圈了一大票粉。

很多觀眾表示看完《歷史那些事》,才恍然明白,啊,原來歷史還可以這樣拍。

今年的第二季播出後,口碑評分已趕超去年。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那麼,跟那些正經歷史劇比起來,《歷史那些事》究竟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看點呢?

讓我們“從頭開始”。

1、

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常常會看見古人們都愛在頭上頂一塊布,但是關於這塊布的來歷和作用,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和了解過。

《歷史那些事》這季一開篇就替觀眾解開了這個謎。

還記得有句民間俗語王莽禿、幘施屋”嗎?

說的就是西漢末年,篡位成功的王莽為了應對“地中海”(禿頂)帶來的壓力,推陳出新想出了個混淆視聽的方法:將一塊巾帕放上填充物之後裹於頭頂,使其整體看上去像個隆起的髮髻。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種包裹頭髮的巾帕叫做“”,但並不是王莽首創。

“幘”最早始於先秦,是由部隊軍士的髮箍演變而來(防止頭髮披散擋住視線)。

到了西漢,漢元帝劉奭(送王昭君出塞那位)因苦惱於自己過於茂盛的額發,為了遮羞,最後竟也主動戴起了這種當時只有農民、軍士才用的“幘”。

PS:額發茂盛在當時是一個人愚笨的象徵。(頭髮日漸稀少的小編多希望穿越到那個時候)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王莽時期,改良過的“幘”因整體橫切面很像漢字的“”,所以又稱之為“介幘”。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始於劉奭,興於王莽,這塊名叫“幘”的遮羞布於是就此流傳了下來。

和含蓄內斂的東方相比,西方古人們對於“遮擋”這件事的理解明顯就簡單粗暴了很多。

不信你來看這個曾經把地中海變成了羅馬內湖的凱撒大帝

同樣是掩飾尷尬,東方的帝王們都選擇用美觀大方的“幘”來以假亂真。但凱撒呢?一根帶著幾片樹葉的橄欖枝往頭上隨意一纏,就自欺欺人地完成了從無到有的蛻變。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除了各種欲語還休的遮遮掩掩,古人們還在一代又一代禿如其來的傷害中發明了沿襲至今的防脫神器---藥物治療

說到藥療,中國最早最著名的小白鼠---魏文帝曹丕必須擁有姓名。

和王莽一樣,曹丕也曾是個資深地中海患者。面對日漸稀疏的頭髮,深怕步了王莽後塵的曹丕採取的辦法是雙管齊下:一邊遮擋裸露的髮際線,一邊讓太醫為他調製藥方治療。

但倒黴催的是,還沒等到奇蹟發生的那一天,生性多疑的曹丕就-掛-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再看西方。

隨著文明進步發展,自詡理性的西方人對於頭頂問題是這樣理解的:頭皮就像大地,頭髮則是長在大地上的草木。如果草木出現枯萎,那一定就是大地渴了,得趕緊施肥。

看到這裡,你可千萬別以為外國人口中的施肥是句寓意深刻的玩笑話。

話說,少了這種實打實把鴿子糞往頭上潑的操作,那還能叫施肥嗎?

看看,就是這麼重口實誠。

"

說起國內的紀錄片導演,你最先會想到誰?

拍美食的陳曉卿

拍美景的程工

拍人物的陸慶屹

還有呢?

還有拍歷史的金鐵木。

經常關注紀錄片的朋友對金鐵木導演可能都不陌生,《玄奘之路》、《大明宮》、《神祕的西夏》等等一系列“正經”高分歷史紀錄片,全都出自這位紀錄片大拿之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至於為啥要強調以上都是正經紀錄片,是因為就在這兩年,另闢蹊徑的金導演又放飛腦洞拍了一部不那麼正經的歷史紀錄片。

《歷史那些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歷史那些事》第一季自打去年在B站播出之後,就因其清奇刁鑽的思路和風格迅速圈了一大票粉。

很多觀眾表示看完《歷史那些事》,才恍然明白,啊,原來歷史還可以這樣拍。

今年的第二季播出後,口碑評分已趕超去年。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那麼,跟那些正經歷史劇比起來,《歷史那些事》究竟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看點呢?

讓我們“從頭開始”。

1、

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常常會看見古人們都愛在頭上頂一塊布,但是關於這塊布的來歷和作用,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和了解過。

《歷史那些事》這季一開篇就替觀眾解開了這個謎。

還記得有句民間俗語王莽禿、幘施屋”嗎?

說的就是西漢末年,篡位成功的王莽為了應對“地中海”(禿頂)帶來的壓力,推陳出新想出了個混淆視聽的方法:將一塊巾帕放上填充物之後裹於頭頂,使其整體看上去像個隆起的髮髻。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種包裹頭髮的巾帕叫做“”,但並不是王莽首創。

“幘”最早始於先秦,是由部隊軍士的髮箍演變而來(防止頭髮披散擋住視線)。

到了西漢,漢元帝劉奭(送王昭君出塞那位)因苦惱於自己過於茂盛的額發,為了遮羞,最後竟也主動戴起了這種當時只有農民、軍士才用的“幘”。

PS:額發茂盛在當時是一個人愚笨的象徵。(頭髮日漸稀少的小編多希望穿越到那個時候)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王莽時期,改良過的“幘”因整體橫切面很像漢字的“”,所以又稱之為“介幘”。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始於劉奭,興於王莽,這塊名叫“幘”的遮羞布於是就此流傳了下來。

和含蓄內斂的東方相比,西方古人們對於“遮擋”這件事的理解明顯就簡單粗暴了很多。

不信你來看這個曾經把地中海變成了羅馬內湖的凱撒大帝

同樣是掩飾尷尬,東方的帝王們都選擇用美觀大方的“幘”來以假亂真。但凱撒呢?一根帶著幾片樹葉的橄欖枝往頭上隨意一纏,就自欺欺人地完成了從無到有的蛻變。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除了各種欲語還休的遮遮掩掩,古人們還在一代又一代禿如其來的傷害中發明了沿襲至今的防脫神器---藥物治療

說到藥療,中國最早最著名的小白鼠---魏文帝曹丕必須擁有姓名。

和王莽一樣,曹丕也曾是個資深地中海患者。面對日漸稀疏的頭髮,深怕步了王莽後塵的曹丕採取的辦法是雙管齊下:一邊遮擋裸露的髮際線,一邊讓太醫為他調製藥方治療。

但倒黴催的是,還沒等到奇蹟發生的那一天,生性多疑的曹丕就-掛-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再看西方。

隨著文明進步發展,自詡理性的西方人對於頭頂問題是這樣理解的:頭皮就像大地,頭髮則是長在大地上的草木。如果草木出現枯萎,那一定就是大地渴了,得趕緊施肥。

看到這裡,你可千萬別以為外國人口中的施肥是句寓意深刻的玩笑話。

話說,少了這種實打實把鴿子糞往頭上潑的操作,那還能叫施肥嗎?

看看,就是這麼重口實誠。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從物理遮擋到藥物治療,面對生生不息的脫髮困擾,那些被髮際線困擾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後來都怎樣了?

後來,他們都做詩人去了....

被安史之亂搞得顛沛流離的杜甫,大家可能都知道他一生如何憂國憂民,但不一定注意到他其實一直也在耿耿於懷自己的中年危機。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頭髮少得簪子都掛不住,再掉恐怕就只能返璞歸真“幘”上陣了。

"

說起國內的紀錄片導演,你最先會想到誰?

拍美食的陳曉卿

拍美景的程工

拍人物的陸慶屹

還有呢?

還有拍歷史的金鐵木。

經常關注紀錄片的朋友對金鐵木導演可能都不陌生,《玄奘之路》、《大明宮》、《神祕的西夏》等等一系列“正經”高分歷史紀錄片,全都出自這位紀錄片大拿之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至於為啥要強調以上都是正經紀錄片,是因為就在這兩年,另闢蹊徑的金導演又放飛腦洞拍了一部不那麼正經的歷史紀錄片。

《歷史那些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歷史那些事》第一季自打去年在B站播出之後,就因其清奇刁鑽的思路和風格迅速圈了一大票粉。

很多觀眾表示看完《歷史那些事》,才恍然明白,啊,原來歷史還可以這樣拍。

今年的第二季播出後,口碑評分已趕超去年。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那麼,跟那些正經歷史劇比起來,《歷史那些事》究竟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看點呢?

讓我們“從頭開始”。

1、

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常常會看見古人們都愛在頭上頂一塊布,但是關於這塊布的來歷和作用,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和了解過。

《歷史那些事》這季一開篇就替觀眾解開了這個謎。

還記得有句民間俗語王莽禿、幘施屋”嗎?

說的就是西漢末年,篡位成功的王莽為了應對“地中海”(禿頂)帶來的壓力,推陳出新想出了個混淆視聽的方法:將一塊巾帕放上填充物之後裹於頭頂,使其整體看上去像個隆起的髮髻。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種包裹頭髮的巾帕叫做“”,但並不是王莽首創。

“幘”最早始於先秦,是由部隊軍士的髮箍演變而來(防止頭髮披散擋住視線)。

到了西漢,漢元帝劉奭(送王昭君出塞那位)因苦惱於自己過於茂盛的額發,為了遮羞,最後竟也主動戴起了這種當時只有農民、軍士才用的“幘”。

PS:額發茂盛在當時是一個人愚笨的象徵。(頭髮日漸稀少的小編多希望穿越到那個時候)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王莽時期,改良過的“幘”因整體橫切面很像漢字的“”,所以又稱之為“介幘”。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始於劉奭,興於王莽,這塊名叫“幘”的遮羞布於是就此流傳了下來。

和含蓄內斂的東方相比,西方古人們對於“遮擋”這件事的理解明顯就簡單粗暴了很多。

不信你來看這個曾經把地中海變成了羅馬內湖的凱撒大帝

同樣是掩飾尷尬,東方的帝王們都選擇用美觀大方的“幘”來以假亂真。但凱撒呢?一根帶著幾片樹葉的橄欖枝往頭上隨意一纏,就自欺欺人地完成了從無到有的蛻變。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除了各種欲語還休的遮遮掩掩,古人們還在一代又一代禿如其來的傷害中發明了沿襲至今的防脫神器---藥物治療

說到藥療,中國最早最著名的小白鼠---魏文帝曹丕必須擁有姓名。

和王莽一樣,曹丕也曾是個資深地中海患者。面對日漸稀疏的頭髮,深怕步了王莽後塵的曹丕採取的辦法是雙管齊下:一邊遮擋裸露的髮際線,一邊讓太醫為他調製藥方治療。

但倒黴催的是,還沒等到奇蹟發生的那一天,生性多疑的曹丕就-掛-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再看西方。

隨著文明進步發展,自詡理性的西方人對於頭頂問題是這樣理解的:頭皮就像大地,頭髮則是長在大地上的草木。如果草木出現枯萎,那一定就是大地渴了,得趕緊施肥。

看到這裡,你可千萬別以為外國人口中的施肥是句寓意深刻的玩笑話。

話說,少了這種實打實把鴿子糞往頭上潑的操作,那還能叫施肥嗎?

看看,就是這麼重口實誠。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從物理遮擋到藥物治療,面對生生不息的脫髮困擾,那些被髮際線困擾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後來都怎樣了?

後來,他們都做詩人去了....

被安史之亂搞得顛沛流離的杜甫,大家可能都知道他一生如何憂國憂民,但不一定注意到他其實一直也在耿耿於懷自己的中年危機。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頭髮少得簪子都掛不住,再掉恐怕就只能返璞歸真“幘”上陣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還有一生追求極致的大詩人白居易,在面對屢禁不絕的脫髮問題上,也難得的走了一回極端。

乃至頭上發,經年方一沐。

嘖嘖,原來你是這樣的白樂天。

"

說起國內的紀錄片導演,你最先會想到誰?

拍美食的陳曉卿

拍美景的程工

拍人物的陸慶屹

還有呢?

還有拍歷史的金鐵木。

經常關注紀錄片的朋友對金鐵木導演可能都不陌生,《玄奘之路》、《大明宮》、《神祕的西夏》等等一系列“正經”高分歷史紀錄片,全都出自這位紀錄片大拿之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至於為啥要強調以上都是正經紀錄片,是因為就在這兩年,另闢蹊徑的金導演又放飛腦洞拍了一部不那麼正經的歷史紀錄片。

《歷史那些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歷史那些事》第一季自打去年在B站播出之後,就因其清奇刁鑽的思路和風格迅速圈了一大票粉。

很多觀眾表示看完《歷史那些事》,才恍然明白,啊,原來歷史還可以這樣拍。

今年的第二季播出後,口碑評分已趕超去年。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那麼,跟那些正經歷史劇比起來,《歷史那些事》究竟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看點呢?

讓我們“從頭開始”。

1、

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常常會看見古人們都愛在頭上頂一塊布,但是關於這塊布的來歷和作用,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和了解過。

《歷史那些事》這季一開篇就替觀眾解開了這個謎。

還記得有句民間俗語王莽禿、幘施屋”嗎?

說的就是西漢末年,篡位成功的王莽為了應對“地中海”(禿頂)帶來的壓力,推陳出新想出了個混淆視聽的方法:將一塊巾帕放上填充物之後裹於頭頂,使其整體看上去像個隆起的髮髻。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種包裹頭髮的巾帕叫做“”,但並不是王莽首創。

“幘”最早始於先秦,是由部隊軍士的髮箍演變而來(防止頭髮披散擋住視線)。

到了西漢,漢元帝劉奭(送王昭君出塞那位)因苦惱於自己過於茂盛的額發,為了遮羞,最後竟也主動戴起了這種當時只有農民、軍士才用的“幘”。

PS:額發茂盛在當時是一個人愚笨的象徵。(頭髮日漸稀少的小編多希望穿越到那個時候)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王莽時期,改良過的“幘”因整體橫切面很像漢字的“”,所以又稱之為“介幘”。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始於劉奭,興於王莽,這塊名叫“幘”的遮羞布於是就此流傳了下來。

和含蓄內斂的東方相比,西方古人們對於“遮擋”這件事的理解明顯就簡單粗暴了很多。

不信你來看這個曾經把地中海變成了羅馬內湖的凱撒大帝

同樣是掩飾尷尬,東方的帝王們都選擇用美觀大方的“幘”來以假亂真。但凱撒呢?一根帶著幾片樹葉的橄欖枝往頭上隨意一纏,就自欺欺人地完成了從無到有的蛻變。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除了各種欲語還休的遮遮掩掩,古人們還在一代又一代禿如其來的傷害中發明了沿襲至今的防脫神器---藥物治療

說到藥療,中國最早最著名的小白鼠---魏文帝曹丕必須擁有姓名。

和王莽一樣,曹丕也曾是個資深地中海患者。面對日漸稀疏的頭髮,深怕步了王莽後塵的曹丕採取的辦法是雙管齊下:一邊遮擋裸露的髮際線,一邊讓太醫為他調製藥方治療。

但倒黴催的是,還沒等到奇蹟發生的那一天,生性多疑的曹丕就-掛-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再看西方。

隨著文明進步發展,自詡理性的西方人對於頭頂問題是這樣理解的:頭皮就像大地,頭髮則是長在大地上的草木。如果草木出現枯萎,那一定就是大地渴了,得趕緊施肥。

看到這裡,你可千萬別以為外國人口中的施肥是句寓意深刻的玩笑話。

話說,少了這種實打實把鴿子糞往頭上潑的操作,那還能叫施肥嗎?

看看,就是這麼重口實誠。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從物理遮擋到藥物治療,面對生生不息的脫髮困擾,那些被髮際線困擾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後來都怎樣了?

後來,他們都做詩人去了....

被安史之亂搞得顛沛流離的杜甫,大家可能都知道他一生如何憂國憂民,但不一定注意到他其實一直也在耿耿於懷自己的中年危機。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頭髮少得簪子都掛不住,再掉恐怕就只能返璞歸真“幘”上陣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還有一生追求極致的大詩人白居易,在面對屢禁不絕的脫髮問題上,也難得的走了一回極端。

乃至頭上發,經年方一沐。

嘖嘖,原來你是這樣的白樂天。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相較於前面兩位老哥的自怨自艾,白居易的好友劉禹錫覺悟就沒那麼高。

發少嫌梳利,顏衰恨鏡明。

頭髮少了嫌梳子太鋒利,容顏老去怪鏡子太亮,這老祖宗的腦回路也算得上清奇。

"

說起國內的紀錄片導演,你最先會想到誰?

拍美食的陳曉卿

拍美景的程工

拍人物的陸慶屹

還有呢?

還有拍歷史的金鐵木。

經常關注紀錄片的朋友對金鐵木導演可能都不陌生,《玄奘之路》、《大明宮》、《神祕的西夏》等等一系列“正經”高分歷史紀錄片,全都出自這位紀錄片大拿之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至於為啥要強調以上都是正經紀錄片,是因為就在這兩年,另闢蹊徑的金導演又放飛腦洞拍了一部不那麼正經的歷史紀錄片。

《歷史那些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歷史那些事》第一季自打去年在B站播出之後,就因其清奇刁鑽的思路和風格迅速圈了一大票粉。

很多觀眾表示看完《歷史那些事》,才恍然明白,啊,原來歷史還可以這樣拍。

今年的第二季播出後,口碑評分已趕超去年。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那麼,跟那些正經歷史劇比起來,《歷史那些事》究竟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看點呢?

讓我們“從頭開始”。

1、

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常常會看見古人們都愛在頭上頂一塊布,但是關於這塊布的來歷和作用,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和了解過。

《歷史那些事》這季一開篇就替觀眾解開了這個謎。

還記得有句民間俗語王莽禿、幘施屋”嗎?

說的就是西漢末年,篡位成功的王莽為了應對“地中海”(禿頂)帶來的壓力,推陳出新想出了個混淆視聽的方法:將一塊巾帕放上填充物之後裹於頭頂,使其整體看上去像個隆起的髮髻。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種包裹頭髮的巾帕叫做“”,但並不是王莽首創。

“幘”最早始於先秦,是由部隊軍士的髮箍演變而來(防止頭髮披散擋住視線)。

到了西漢,漢元帝劉奭(送王昭君出塞那位)因苦惱於自己過於茂盛的額發,為了遮羞,最後竟也主動戴起了這種當時只有農民、軍士才用的“幘”。

PS:額發茂盛在當時是一個人愚笨的象徵。(頭髮日漸稀少的小編多希望穿越到那個時候)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王莽時期,改良過的“幘”因整體橫切面很像漢字的“”,所以又稱之為“介幘”。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始於劉奭,興於王莽,這塊名叫“幘”的遮羞布於是就此流傳了下來。

和含蓄內斂的東方相比,西方古人們對於“遮擋”這件事的理解明顯就簡單粗暴了很多。

不信你來看這個曾經把地中海變成了羅馬內湖的凱撒大帝

同樣是掩飾尷尬,東方的帝王們都選擇用美觀大方的“幘”來以假亂真。但凱撒呢?一根帶著幾片樹葉的橄欖枝往頭上隨意一纏,就自欺欺人地完成了從無到有的蛻變。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除了各種欲語還休的遮遮掩掩,古人們還在一代又一代禿如其來的傷害中發明了沿襲至今的防脫神器---藥物治療

說到藥療,中國最早最著名的小白鼠---魏文帝曹丕必須擁有姓名。

和王莽一樣,曹丕也曾是個資深地中海患者。面對日漸稀疏的頭髮,深怕步了王莽後塵的曹丕採取的辦法是雙管齊下:一邊遮擋裸露的髮際線,一邊讓太醫為他調製藥方治療。

但倒黴催的是,還沒等到奇蹟發生的那一天,生性多疑的曹丕就-掛-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再看西方。

隨著文明進步發展,自詡理性的西方人對於頭頂問題是這樣理解的:頭皮就像大地,頭髮則是長在大地上的草木。如果草木出現枯萎,那一定就是大地渴了,得趕緊施肥。

看到這裡,你可千萬別以為外國人口中的施肥是句寓意深刻的玩笑話。

話說,少了這種實打實把鴿子糞往頭上潑的操作,那還能叫施肥嗎?

看看,就是這麼重口實誠。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從物理遮擋到藥物治療,面對生生不息的脫髮困擾,那些被髮際線困擾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後來都怎樣了?

後來,他們都做詩人去了....

被安史之亂搞得顛沛流離的杜甫,大家可能都知道他一生如何憂國憂民,但不一定注意到他其實一直也在耿耿於懷自己的中年危機。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頭髮少得簪子都掛不住,再掉恐怕就只能返璞歸真“幘”上陣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還有一生追求極致的大詩人白居易,在面對屢禁不絕的脫髮問題上,也難得的走了一回極端。

乃至頭上發,經年方一沐。

嘖嘖,原來你是這樣的白樂天。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相較於前面兩位老哥的自怨自艾,白居易的好友劉禹錫覺悟就沒那麼高。

發少嫌梳利,顏衰恨鏡明。

頭髮少了嫌梳子太鋒利,容顏老去怪鏡子太亮,這老祖宗的腦回路也算得上清奇。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所以,和脫髮抗爭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在嗟嘆之餘,唯一能做的,也不過是為自己異軍禿起的遭遇,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怎麼樣?有沒有點意思?

2、

除了有意思,《歷史那些事》的第二個看點在於,以各種花樣百出的方式科普歷史。

比如凱撒和王莽這對本來八竿子都打不著的禿頭政治家,就在節目中用rap開啟了一場相互揭短的對罵:

先來看下這熟悉接地氣的畫風。

"

說起國內的紀錄片導演,你最先會想到誰?

拍美食的陳曉卿

拍美景的程工

拍人物的陸慶屹

還有呢?

還有拍歷史的金鐵木。

經常關注紀錄片的朋友對金鐵木導演可能都不陌生,《玄奘之路》、《大明宮》、《神祕的西夏》等等一系列“正經”高分歷史紀錄片,全都出自這位紀錄片大拿之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至於為啥要強調以上都是正經紀錄片,是因為就在這兩年,另闢蹊徑的金導演又放飛腦洞拍了一部不那麼正經的歷史紀錄片。

《歷史那些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歷史那些事》第一季自打去年在B站播出之後,就因其清奇刁鑽的思路和風格迅速圈了一大票粉。

很多觀眾表示看完《歷史那些事》,才恍然明白,啊,原來歷史還可以這樣拍。

今年的第二季播出後,口碑評分已趕超去年。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那麼,跟那些正經歷史劇比起來,《歷史那些事》究竟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看點呢?

讓我們“從頭開始”。

1、

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常常會看見古人們都愛在頭上頂一塊布,但是關於這塊布的來歷和作用,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和了解過。

《歷史那些事》這季一開篇就替觀眾解開了這個謎。

還記得有句民間俗語王莽禿、幘施屋”嗎?

說的就是西漢末年,篡位成功的王莽為了應對“地中海”(禿頂)帶來的壓力,推陳出新想出了個混淆視聽的方法:將一塊巾帕放上填充物之後裹於頭頂,使其整體看上去像個隆起的髮髻。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種包裹頭髮的巾帕叫做“”,但並不是王莽首創。

“幘”最早始於先秦,是由部隊軍士的髮箍演變而來(防止頭髮披散擋住視線)。

到了西漢,漢元帝劉奭(送王昭君出塞那位)因苦惱於自己過於茂盛的額發,為了遮羞,最後竟也主動戴起了這種當時只有農民、軍士才用的“幘”。

PS:額發茂盛在當時是一個人愚笨的象徵。(頭髮日漸稀少的小編多希望穿越到那個時候)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王莽時期,改良過的“幘”因整體橫切面很像漢字的“”,所以又稱之為“介幘”。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始於劉奭,興於王莽,這塊名叫“幘”的遮羞布於是就此流傳了下來。

和含蓄內斂的東方相比,西方古人們對於“遮擋”這件事的理解明顯就簡單粗暴了很多。

不信你來看這個曾經把地中海變成了羅馬內湖的凱撒大帝

同樣是掩飾尷尬,東方的帝王們都選擇用美觀大方的“幘”來以假亂真。但凱撒呢?一根帶著幾片樹葉的橄欖枝往頭上隨意一纏,就自欺欺人地完成了從無到有的蛻變。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除了各種欲語還休的遮遮掩掩,古人們還在一代又一代禿如其來的傷害中發明了沿襲至今的防脫神器---藥物治療

說到藥療,中國最早最著名的小白鼠---魏文帝曹丕必須擁有姓名。

和王莽一樣,曹丕也曾是個資深地中海患者。面對日漸稀疏的頭髮,深怕步了王莽後塵的曹丕採取的辦法是雙管齊下:一邊遮擋裸露的髮際線,一邊讓太醫為他調製藥方治療。

但倒黴催的是,還沒等到奇蹟發生的那一天,生性多疑的曹丕就-掛-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再看西方。

隨著文明進步發展,自詡理性的西方人對於頭頂問題是這樣理解的:頭皮就像大地,頭髮則是長在大地上的草木。如果草木出現枯萎,那一定就是大地渴了,得趕緊施肥。

看到這裡,你可千萬別以為外國人口中的施肥是句寓意深刻的玩笑話。

話說,少了這種實打實把鴿子糞往頭上潑的操作,那還能叫施肥嗎?

看看,就是這麼重口實誠。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從物理遮擋到藥物治療,面對生生不息的脫髮困擾,那些被髮際線困擾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後來都怎樣了?

後來,他們都做詩人去了....

被安史之亂搞得顛沛流離的杜甫,大家可能都知道他一生如何憂國憂民,但不一定注意到他其實一直也在耿耿於懷自己的中年危機。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頭髮少得簪子都掛不住,再掉恐怕就只能返璞歸真“幘”上陣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還有一生追求極致的大詩人白居易,在面對屢禁不絕的脫髮問題上,也難得的走了一回極端。

乃至頭上發,經年方一沐。

嘖嘖,原來你是這樣的白樂天。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相較於前面兩位老哥的自怨自艾,白居易的好友劉禹錫覺悟就沒那麼高。

發少嫌梳利,顏衰恨鏡明。

頭髮少了嫌梳子太鋒利,容顏老去怪鏡子太亮,這老祖宗的腦回路也算得上清奇。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所以,和脫髮抗爭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在嗟嘆之餘,唯一能做的,也不過是為自己異軍禿起的遭遇,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怎麼樣?有沒有點意思?

2、

除了有意思,《歷史那些事》的第二個看點在於,以各種花樣百出的方式科普歷史。

比如凱撒和王莽這對本來八竿子都打不著的禿頭政治家,就在節目中用rap開啟了一場相互揭短的對罵:

先來看下這熟悉接地氣的畫風。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

說起國內的紀錄片導演,你最先會想到誰?

拍美食的陳曉卿

拍美景的程工

拍人物的陸慶屹

還有呢?

還有拍歷史的金鐵木。

經常關注紀錄片的朋友對金鐵木導演可能都不陌生,《玄奘之路》、《大明宮》、《神祕的西夏》等等一系列“正經”高分歷史紀錄片,全都出自這位紀錄片大拿之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至於為啥要強調以上都是正經紀錄片,是因為就在這兩年,另闢蹊徑的金導演又放飛腦洞拍了一部不那麼正經的歷史紀錄片。

《歷史那些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歷史那些事》第一季自打去年在B站播出之後,就因其清奇刁鑽的思路和風格迅速圈了一大票粉。

很多觀眾表示看完《歷史那些事》,才恍然明白,啊,原來歷史還可以這樣拍。

今年的第二季播出後,口碑評分已趕超去年。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那麼,跟那些正經歷史劇比起來,《歷史那些事》究竟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看點呢?

讓我們“從頭開始”。

1、

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常常會看見古人們都愛在頭上頂一塊布,但是關於這塊布的來歷和作用,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和了解過。

《歷史那些事》這季一開篇就替觀眾解開了這個謎。

還記得有句民間俗語王莽禿、幘施屋”嗎?

說的就是西漢末年,篡位成功的王莽為了應對“地中海”(禿頂)帶來的壓力,推陳出新想出了個混淆視聽的方法:將一塊巾帕放上填充物之後裹於頭頂,使其整體看上去像個隆起的髮髻。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種包裹頭髮的巾帕叫做“”,但並不是王莽首創。

“幘”最早始於先秦,是由部隊軍士的髮箍演變而來(防止頭髮披散擋住視線)。

到了西漢,漢元帝劉奭(送王昭君出塞那位)因苦惱於自己過於茂盛的額發,為了遮羞,最後竟也主動戴起了這種當時只有農民、軍士才用的“幘”。

PS:額發茂盛在當時是一個人愚笨的象徵。(頭髮日漸稀少的小編多希望穿越到那個時候)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王莽時期,改良過的“幘”因整體橫切面很像漢字的“”,所以又稱之為“介幘”。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始於劉奭,興於王莽,這塊名叫“幘”的遮羞布於是就此流傳了下來。

和含蓄內斂的東方相比,西方古人們對於“遮擋”這件事的理解明顯就簡單粗暴了很多。

不信你來看這個曾經把地中海變成了羅馬內湖的凱撒大帝

同樣是掩飾尷尬,東方的帝王們都選擇用美觀大方的“幘”來以假亂真。但凱撒呢?一根帶著幾片樹葉的橄欖枝往頭上隨意一纏,就自欺欺人地完成了從無到有的蛻變。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除了各種欲語還休的遮遮掩掩,古人們還在一代又一代禿如其來的傷害中發明了沿襲至今的防脫神器---藥物治療

說到藥療,中國最早最著名的小白鼠---魏文帝曹丕必須擁有姓名。

和王莽一樣,曹丕也曾是個資深地中海患者。面對日漸稀疏的頭髮,深怕步了王莽後塵的曹丕採取的辦法是雙管齊下:一邊遮擋裸露的髮際線,一邊讓太醫為他調製藥方治療。

但倒黴催的是,還沒等到奇蹟發生的那一天,生性多疑的曹丕就-掛-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再看西方。

隨著文明進步發展,自詡理性的西方人對於頭頂問題是這樣理解的:頭皮就像大地,頭髮則是長在大地上的草木。如果草木出現枯萎,那一定就是大地渴了,得趕緊施肥。

看到這裡,你可千萬別以為外國人口中的施肥是句寓意深刻的玩笑話。

話說,少了這種實打實把鴿子糞往頭上潑的操作,那還能叫施肥嗎?

看看,就是這麼重口實誠。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從物理遮擋到藥物治療,面對生生不息的脫髮困擾,那些被髮際線困擾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後來都怎樣了?

後來,他們都做詩人去了....

被安史之亂搞得顛沛流離的杜甫,大家可能都知道他一生如何憂國憂民,但不一定注意到他其實一直也在耿耿於懷自己的中年危機。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頭髮少得簪子都掛不住,再掉恐怕就只能返璞歸真“幘”上陣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還有一生追求極致的大詩人白居易,在面對屢禁不絕的脫髮問題上,也難得的走了一回極端。

乃至頭上發,經年方一沐。

嘖嘖,原來你是這樣的白樂天。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相較於前面兩位老哥的自怨自艾,白居易的好友劉禹錫覺悟就沒那麼高。

發少嫌梳利,顏衰恨鏡明。

頭髮少了嫌梳子太鋒利,容顏老去怪鏡子太亮,這老祖宗的腦回路也算得上清奇。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所以,和脫髮抗爭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在嗟嘆之餘,唯一能做的,也不過是為自己異軍禿起的遭遇,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怎麼樣?有沒有點意思?

2、

除了有意思,《歷史那些事》的第二個看點在於,以各種花樣百出的方式科普歷史。

比如凱撒和王莽這對本來八竿子都打不著的禿頭政治家,就在節目中用rap開啟了一場相互揭短的對罵:

先來看下這熟悉接地氣的畫風。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正式開罵。

從出生開始---

凱:你個靠姑媽上位的亂臣賊子,難怪不得好死!

王:呸!我再壞跟你比起來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承讓承讓。

"

說起國內的紀錄片導演,你最先會想到誰?

拍美食的陳曉卿

拍美景的程工

拍人物的陸慶屹

還有呢?

還有拍歷史的金鐵木。

經常關注紀錄片的朋友對金鐵木導演可能都不陌生,《玄奘之路》、《大明宮》、《神祕的西夏》等等一系列“正經”高分歷史紀錄片,全都出自這位紀錄片大拿之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至於為啥要強調以上都是正經紀錄片,是因為就在這兩年,另闢蹊徑的金導演又放飛腦洞拍了一部不那麼正經的歷史紀錄片。

《歷史那些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歷史那些事》第一季自打去年在B站播出之後,就因其清奇刁鑽的思路和風格迅速圈了一大票粉。

很多觀眾表示看完《歷史那些事》,才恍然明白,啊,原來歷史還可以這樣拍。

今年的第二季播出後,口碑評分已趕超去年。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那麼,跟那些正經歷史劇比起來,《歷史那些事》究竟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看點呢?

讓我們“從頭開始”。

1、

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常常會看見古人們都愛在頭上頂一塊布,但是關於這塊布的來歷和作用,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和了解過。

《歷史那些事》這季一開篇就替觀眾解開了這個謎。

還記得有句民間俗語王莽禿、幘施屋”嗎?

說的就是西漢末年,篡位成功的王莽為了應對“地中海”(禿頂)帶來的壓力,推陳出新想出了個混淆視聽的方法:將一塊巾帕放上填充物之後裹於頭頂,使其整體看上去像個隆起的髮髻。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種包裹頭髮的巾帕叫做“”,但並不是王莽首創。

“幘”最早始於先秦,是由部隊軍士的髮箍演變而來(防止頭髮披散擋住視線)。

到了西漢,漢元帝劉奭(送王昭君出塞那位)因苦惱於自己過於茂盛的額發,為了遮羞,最後竟也主動戴起了這種當時只有農民、軍士才用的“幘”。

PS:額發茂盛在當時是一個人愚笨的象徵。(頭髮日漸稀少的小編多希望穿越到那個時候)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王莽時期,改良過的“幘”因整體橫切面很像漢字的“”,所以又稱之為“介幘”。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始於劉奭,興於王莽,這塊名叫“幘”的遮羞布於是就此流傳了下來。

和含蓄內斂的東方相比,西方古人們對於“遮擋”這件事的理解明顯就簡單粗暴了很多。

不信你來看這個曾經把地中海變成了羅馬內湖的凱撒大帝

同樣是掩飾尷尬,東方的帝王們都選擇用美觀大方的“幘”來以假亂真。但凱撒呢?一根帶著幾片樹葉的橄欖枝往頭上隨意一纏,就自欺欺人地完成了從無到有的蛻變。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除了各種欲語還休的遮遮掩掩,古人們還在一代又一代禿如其來的傷害中發明了沿襲至今的防脫神器---藥物治療

說到藥療,中國最早最著名的小白鼠---魏文帝曹丕必須擁有姓名。

和王莽一樣,曹丕也曾是個資深地中海患者。面對日漸稀疏的頭髮,深怕步了王莽後塵的曹丕採取的辦法是雙管齊下:一邊遮擋裸露的髮際線,一邊讓太醫為他調製藥方治療。

但倒黴催的是,還沒等到奇蹟發生的那一天,生性多疑的曹丕就-掛-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再看西方。

隨著文明進步發展,自詡理性的西方人對於頭頂問題是這樣理解的:頭皮就像大地,頭髮則是長在大地上的草木。如果草木出現枯萎,那一定就是大地渴了,得趕緊施肥。

看到這裡,你可千萬別以為外國人口中的施肥是句寓意深刻的玩笑話。

話說,少了這種實打實把鴿子糞往頭上潑的操作,那還能叫施肥嗎?

看看,就是這麼重口實誠。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從物理遮擋到藥物治療,面對生生不息的脫髮困擾,那些被髮際線困擾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後來都怎樣了?

後來,他們都做詩人去了....

被安史之亂搞得顛沛流離的杜甫,大家可能都知道他一生如何憂國憂民,但不一定注意到他其實一直也在耿耿於懷自己的中年危機。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頭髮少得簪子都掛不住,再掉恐怕就只能返璞歸真“幘”上陣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還有一生追求極致的大詩人白居易,在面對屢禁不絕的脫髮問題上,也難得的走了一回極端。

乃至頭上發,經年方一沐。

嘖嘖,原來你是這樣的白樂天。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相較於前面兩位老哥的自怨自艾,白居易的好友劉禹錫覺悟就沒那麼高。

發少嫌梳利,顏衰恨鏡明。

頭髮少了嫌梳子太鋒利,容顏老去怪鏡子太亮,這老祖宗的腦回路也算得上清奇。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所以,和脫髮抗爭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在嗟嘆之餘,唯一能做的,也不過是為自己異軍禿起的遭遇,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怎麼樣?有沒有點意思?

2、

除了有意思,《歷史那些事》的第二個看點在於,以各種花樣百出的方式科普歷史。

比如凱撒和王莽這對本來八竿子都打不著的禿頭政治家,就在節目中用rap開啟了一場相互揭短的對罵:

先來看下這熟悉接地氣的畫風。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正式開罵。

從出生開始---

凱:你個靠姑媽上位的亂臣賊子,難怪不得好死!

王:呸!我再壞跟你比起來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承讓承讓。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

說起國內的紀錄片導演,你最先會想到誰?

拍美食的陳曉卿

拍美景的程工

拍人物的陸慶屹

還有呢?

還有拍歷史的金鐵木。

經常關注紀錄片的朋友對金鐵木導演可能都不陌生,《玄奘之路》、《大明宮》、《神祕的西夏》等等一系列“正經”高分歷史紀錄片,全都出自這位紀錄片大拿之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至於為啥要強調以上都是正經紀錄片,是因為就在這兩年,另闢蹊徑的金導演又放飛腦洞拍了一部不那麼正經的歷史紀錄片。

《歷史那些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歷史那些事》第一季自打去年在B站播出之後,就因其清奇刁鑽的思路和風格迅速圈了一大票粉。

很多觀眾表示看完《歷史那些事》,才恍然明白,啊,原來歷史還可以這樣拍。

今年的第二季播出後,口碑評分已趕超去年。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那麼,跟那些正經歷史劇比起來,《歷史那些事》究竟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看點呢?

讓我們“從頭開始”。

1、

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常常會看見古人們都愛在頭上頂一塊布,但是關於這塊布的來歷和作用,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和了解過。

《歷史那些事》這季一開篇就替觀眾解開了這個謎。

還記得有句民間俗語王莽禿、幘施屋”嗎?

說的就是西漢末年,篡位成功的王莽為了應對“地中海”(禿頂)帶來的壓力,推陳出新想出了個混淆視聽的方法:將一塊巾帕放上填充物之後裹於頭頂,使其整體看上去像個隆起的髮髻。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種包裹頭髮的巾帕叫做“”,但並不是王莽首創。

“幘”最早始於先秦,是由部隊軍士的髮箍演變而來(防止頭髮披散擋住視線)。

到了西漢,漢元帝劉奭(送王昭君出塞那位)因苦惱於自己過於茂盛的額發,為了遮羞,最後竟也主動戴起了這種當時只有農民、軍士才用的“幘”。

PS:額發茂盛在當時是一個人愚笨的象徵。(頭髮日漸稀少的小編多希望穿越到那個時候)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王莽時期,改良過的“幘”因整體橫切面很像漢字的“”,所以又稱之為“介幘”。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始於劉奭,興於王莽,這塊名叫“幘”的遮羞布於是就此流傳了下來。

和含蓄內斂的東方相比,西方古人們對於“遮擋”這件事的理解明顯就簡單粗暴了很多。

不信你來看這個曾經把地中海變成了羅馬內湖的凱撒大帝

同樣是掩飾尷尬,東方的帝王們都選擇用美觀大方的“幘”來以假亂真。但凱撒呢?一根帶著幾片樹葉的橄欖枝往頭上隨意一纏,就自欺欺人地完成了從無到有的蛻變。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除了各種欲語還休的遮遮掩掩,古人們還在一代又一代禿如其來的傷害中發明了沿襲至今的防脫神器---藥物治療

說到藥療,中國最早最著名的小白鼠---魏文帝曹丕必須擁有姓名。

和王莽一樣,曹丕也曾是個資深地中海患者。面對日漸稀疏的頭髮,深怕步了王莽後塵的曹丕採取的辦法是雙管齊下:一邊遮擋裸露的髮際線,一邊讓太醫為他調製藥方治療。

但倒黴催的是,還沒等到奇蹟發生的那一天,生性多疑的曹丕就-掛-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再看西方。

隨著文明進步發展,自詡理性的西方人對於頭頂問題是這樣理解的:頭皮就像大地,頭髮則是長在大地上的草木。如果草木出現枯萎,那一定就是大地渴了,得趕緊施肥。

看到這裡,你可千萬別以為外國人口中的施肥是句寓意深刻的玩笑話。

話說,少了這種實打實把鴿子糞往頭上潑的操作,那還能叫施肥嗎?

看看,就是這麼重口實誠。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從物理遮擋到藥物治療,面對生生不息的脫髮困擾,那些被髮際線困擾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後來都怎樣了?

後來,他們都做詩人去了....

被安史之亂搞得顛沛流離的杜甫,大家可能都知道他一生如何憂國憂民,但不一定注意到他其實一直也在耿耿於懷自己的中年危機。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頭髮少得簪子都掛不住,再掉恐怕就只能返璞歸真“幘”上陣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還有一生追求極致的大詩人白居易,在面對屢禁不絕的脫髮問題上,也難得的走了一回極端。

乃至頭上發,經年方一沐。

嘖嘖,原來你是這樣的白樂天。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相較於前面兩位老哥的自怨自艾,白居易的好友劉禹錫覺悟就沒那麼高。

發少嫌梳利,顏衰恨鏡明。

頭髮少了嫌梳子太鋒利,容顏老去怪鏡子太亮,這老祖宗的腦回路也算得上清奇。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所以,和脫髮抗爭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在嗟嘆之餘,唯一能做的,也不過是為自己異軍禿起的遭遇,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怎麼樣?有沒有點意思?

2、

除了有意思,《歷史那些事》的第二個看點在於,以各種花樣百出的方式科普歷史。

比如凱撒和王莽這對本來八竿子都打不著的禿頭政治家,就在節目中用rap開啟了一場相互揭短的對罵:

先來看下這熟悉接地氣的畫風。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正式開罵。

從出生開始---

凱:你個靠姑媽上位的亂臣賊子,難怪不得好死!

王:呸!我再壞跟你比起來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承讓承讓。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到相互揭短---

凱:我死了好歹還有個全屍,不像你,死了被挖出來的骷髏頭就像條禿了腦門的狗。

"

說起國內的紀錄片導演,你最先會想到誰?

拍美食的陳曉卿

拍美景的程工

拍人物的陸慶屹

還有呢?

還有拍歷史的金鐵木。

經常關注紀錄片的朋友對金鐵木導演可能都不陌生,《玄奘之路》、《大明宮》、《神祕的西夏》等等一系列“正經”高分歷史紀錄片,全都出自這位紀錄片大拿之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至於為啥要強調以上都是正經紀錄片,是因為就在這兩年,另闢蹊徑的金導演又放飛腦洞拍了一部不那麼正經的歷史紀錄片。

《歷史那些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歷史那些事》第一季自打去年在B站播出之後,就因其清奇刁鑽的思路和風格迅速圈了一大票粉。

很多觀眾表示看完《歷史那些事》,才恍然明白,啊,原來歷史還可以這樣拍。

今年的第二季播出後,口碑評分已趕超去年。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那麼,跟那些正經歷史劇比起來,《歷史那些事》究竟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看點呢?

讓我們“從頭開始”。

1、

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常常會看見古人們都愛在頭上頂一塊布,但是關於這塊布的來歷和作用,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和了解過。

《歷史那些事》這季一開篇就替觀眾解開了這個謎。

還記得有句民間俗語王莽禿、幘施屋”嗎?

說的就是西漢末年,篡位成功的王莽為了應對“地中海”(禿頂)帶來的壓力,推陳出新想出了個混淆視聽的方法:將一塊巾帕放上填充物之後裹於頭頂,使其整體看上去像個隆起的髮髻。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種包裹頭髮的巾帕叫做“”,但並不是王莽首創。

“幘”最早始於先秦,是由部隊軍士的髮箍演變而來(防止頭髮披散擋住視線)。

到了西漢,漢元帝劉奭(送王昭君出塞那位)因苦惱於自己過於茂盛的額發,為了遮羞,最後竟也主動戴起了這種當時只有農民、軍士才用的“幘”。

PS:額發茂盛在當時是一個人愚笨的象徵。(頭髮日漸稀少的小編多希望穿越到那個時候)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王莽時期,改良過的“幘”因整體橫切面很像漢字的“”,所以又稱之為“介幘”。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始於劉奭,興於王莽,這塊名叫“幘”的遮羞布於是就此流傳了下來。

和含蓄內斂的東方相比,西方古人們對於“遮擋”這件事的理解明顯就簡單粗暴了很多。

不信你來看這個曾經把地中海變成了羅馬內湖的凱撒大帝

同樣是掩飾尷尬,東方的帝王們都選擇用美觀大方的“幘”來以假亂真。但凱撒呢?一根帶著幾片樹葉的橄欖枝往頭上隨意一纏,就自欺欺人地完成了從無到有的蛻變。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除了各種欲語還休的遮遮掩掩,古人們還在一代又一代禿如其來的傷害中發明了沿襲至今的防脫神器---藥物治療

說到藥療,中國最早最著名的小白鼠---魏文帝曹丕必須擁有姓名。

和王莽一樣,曹丕也曾是個資深地中海患者。面對日漸稀疏的頭髮,深怕步了王莽後塵的曹丕採取的辦法是雙管齊下:一邊遮擋裸露的髮際線,一邊讓太醫為他調製藥方治療。

但倒黴催的是,還沒等到奇蹟發生的那一天,生性多疑的曹丕就-掛-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再看西方。

隨著文明進步發展,自詡理性的西方人對於頭頂問題是這樣理解的:頭皮就像大地,頭髮則是長在大地上的草木。如果草木出現枯萎,那一定就是大地渴了,得趕緊施肥。

看到這裡,你可千萬別以為外國人口中的施肥是句寓意深刻的玩笑話。

話說,少了這種實打實把鴿子糞往頭上潑的操作,那還能叫施肥嗎?

看看,就是這麼重口實誠。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從物理遮擋到藥物治療,面對生生不息的脫髮困擾,那些被髮際線困擾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後來都怎樣了?

後來,他們都做詩人去了....

被安史之亂搞得顛沛流離的杜甫,大家可能都知道他一生如何憂國憂民,但不一定注意到他其實一直也在耿耿於懷自己的中年危機。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頭髮少得簪子都掛不住,再掉恐怕就只能返璞歸真“幘”上陣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還有一生追求極致的大詩人白居易,在面對屢禁不絕的脫髮問題上,也難得的走了一回極端。

乃至頭上發,經年方一沐。

嘖嘖,原來你是這樣的白樂天。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相較於前面兩位老哥的自怨自艾,白居易的好友劉禹錫覺悟就沒那麼高。

發少嫌梳利,顏衰恨鏡明。

頭髮少了嫌梳子太鋒利,容顏老去怪鏡子太亮,這老祖宗的腦回路也算得上清奇。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所以,和脫髮抗爭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在嗟嘆之餘,唯一能做的,也不過是為自己異軍禿起的遭遇,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怎麼樣?有沒有點意思?

2、

除了有意思,《歷史那些事》的第二個看點在於,以各種花樣百出的方式科普歷史。

比如凱撒和王莽這對本來八竿子都打不著的禿頭政治家,就在節目中用rap開啟了一場相互揭短的對罵:

先來看下這熟悉接地氣的畫風。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正式開罵。

從出生開始---

凱:你個靠姑媽上位的亂臣賊子,難怪不得好死!

王:呸!我再壞跟你比起來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承讓承讓。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到相互揭短---

凱:我死了好歹還有個全屍,不像你,死了被挖出來的骷髏頭就像條禿了腦門的狗。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

說起國內的紀錄片導演,你最先會想到誰?

拍美食的陳曉卿

拍美景的程工

拍人物的陸慶屹

還有呢?

還有拍歷史的金鐵木。

經常關注紀錄片的朋友對金鐵木導演可能都不陌生,《玄奘之路》、《大明宮》、《神祕的西夏》等等一系列“正經”高分歷史紀錄片,全都出自這位紀錄片大拿之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至於為啥要強調以上都是正經紀錄片,是因為就在這兩年,另闢蹊徑的金導演又放飛腦洞拍了一部不那麼正經的歷史紀錄片。

《歷史那些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歷史那些事》第一季自打去年在B站播出之後,就因其清奇刁鑽的思路和風格迅速圈了一大票粉。

很多觀眾表示看完《歷史那些事》,才恍然明白,啊,原來歷史還可以這樣拍。

今年的第二季播出後,口碑評分已趕超去年。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那麼,跟那些正經歷史劇比起來,《歷史那些事》究竟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看點呢?

讓我們“從頭開始”。

1、

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常常會看見古人們都愛在頭上頂一塊布,但是關於這塊布的來歷和作用,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和了解過。

《歷史那些事》這季一開篇就替觀眾解開了這個謎。

還記得有句民間俗語王莽禿、幘施屋”嗎?

說的就是西漢末年,篡位成功的王莽為了應對“地中海”(禿頂)帶來的壓力,推陳出新想出了個混淆視聽的方法:將一塊巾帕放上填充物之後裹於頭頂,使其整體看上去像個隆起的髮髻。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種包裹頭髮的巾帕叫做“”,但並不是王莽首創。

“幘”最早始於先秦,是由部隊軍士的髮箍演變而來(防止頭髮披散擋住視線)。

到了西漢,漢元帝劉奭(送王昭君出塞那位)因苦惱於自己過於茂盛的額發,為了遮羞,最後竟也主動戴起了這種當時只有農民、軍士才用的“幘”。

PS:額發茂盛在當時是一個人愚笨的象徵。(頭髮日漸稀少的小編多希望穿越到那個時候)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王莽時期,改良過的“幘”因整體橫切面很像漢字的“”,所以又稱之為“介幘”。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始於劉奭,興於王莽,這塊名叫“幘”的遮羞布於是就此流傳了下來。

和含蓄內斂的東方相比,西方古人們對於“遮擋”這件事的理解明顯就簡單粗暴了很多。

不信你來看這個曾經把地中海變成了羅馬內湖的凱撒大帝

同樣是掩飾尷尬,東方的帝王們都選擇用美觀大方的“幘”來以假亂真。但凱撒呢?一根帶著幾片樹葉的橄欖枝往頭上隨意一纏,就自欺欺人地完成了從無到有的蛻變。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除了各種欲語還休的遮遮掩掩,古人們還在一代又一代禿如其來的傷害中發明了沿襲至今的防脫神器---藥物治療

說到藥療,中國最早最著名的小白鼠---魏文帝曹丕必須擁有姓名。

和王莽一樣,曹丕也曾是個資深地中海患者。面對日漸稀疏的頭髮,深怕步了王莽後塵的曹丕採取的辦法是雙管齊下:一邊遮擋裸露的髮際線,一邊讓太醫為他調製藥方治療。

但倒黴催的是,還沒等到奇蹟發生的那一天,生性多疑的曹丕就-掛-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再看西方。

隨著文明進步發展,自詡理性的西方人對於頭頂問題是這樣理解的:頭皮就像大地,頭髮則是長在大地上的草木。如果草木出現枯萎,那一定就是大地渴了,得趕緊施肥。

看到這裡,你可千萬別以為外國人口中的施肥是句寓意深刻的玩笑話。

話說,少了這種實打實把鴿子糞往頭上潑的操作,那還能叫施肥嗎?

看看,就是這麼重口實誠。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從物理遮擋到藥物治療,面對生生不息的脫髮困擾,那些被髮際線困擾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後來都怎樣了?

後來,他們都做詩人去了....

被安史之亂搞得顛沛流離的杜甫,大家可能都知道他一生如何憂國憂民,但不一定注意到他其實一直也在耿耿於懷自己的中年危機。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頭髮少得簪子都掛不住,再掉恐怕就只能返璞歸真“幘”上陣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還有一生追求極致的大詩人白居易,在面對屢禁不絕的脫髮問題上,也難得的走了一回極端。

乃至頭上發,經年方一沐。

嘖嘖,原來你是這樣的白樂天。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相較於前面兩位老哥的自怨自艾,白居易的好友劉禹錫覺悟就沒那麼高。

發少嫌梳利,顏衰恨鏡明。

頭髮少了嫌梳子太鋒利,容顏老去怪鏡子太亮,這老祖宗的腦回路也算得上清奇。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所以,和脫髮抗爭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在嗟嘆之餘,唯一能做的,也不過是為自己異軍禿起的遭遇,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怎麼樣?有沒有點意思?

2、

除了有意思,《歷史那些事》的第二個看點在於,以各種花樣百出的方式科普歷史。

比如凱撒和王莽這對本來八竿子都打不著的禿頭政治家,就在節目中用rap開啟了一場相互揭短的對罵:

先來看下這熟悉接地氣的畫風。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正式開罵。

從出生開始---

凱:你個靠姑媽上位的亂臣賊子,難怪不得好死!

王:呸!我再壞跟你比起來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承讓承讓。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到相互揭短---

凱:我死了好歹還有個全屍,不像你,死了被挖出來的骷髏頭就像條禿了腦門的狗。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王:這位外國朋友,罵別人之前我建議你好好扒開橄欖葉看下自己那點可憐的髮際線,你這種萬古流芳的造型可能也就我能一眼把你看穿。

"

說起國內的紀錄片導演,你最先會想到誰?

拍美食的陳曉卿

拍美景的程工

拍人物的陸慶屹

還有呢?

還有拍歷史的金鐵木。

經常關注紀錄片的朋友對金鐵木導演可能都不陌生,《玄奘之路》、《大明宮》、《神祕的西夏》等等一系列“正經”高分歷史紀錄片,全都出自這位紀錄片大拿之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至於為啥要強調以上都是正經紀錄片,是因為就在這兩年,另闢蹊徑的金導演又放飛腦洞拍了一部不那麼正經的歷史紀錄片。

《歷史那些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歷史那些事》第一季自打去年在B站播出之後,就因其清奇刁鑽的思路和風格迅速圈了一大票粉。

很多觀眾表示看完《歷史那些事》,才恍然明白,啊,原來歷史還可以這樣拍。

今年的第二季播出後,口碑評分已趕超去年。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那麼,跟那些正經歷史劇比起來,《歷史那些事》究竟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看點呢?

讓我們“從頭開始”。

1、

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常常會看見古人們都愛在頭上頂一塊布,但是關於這塊布的來歷和作用,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和了解過。

《歷史那些事》這季一開篇就替觀眾解開了這個謎。

還記得有句民間俗語王莽禿、幘施屋”嗎?

說的就是西漢末年,篡位成功的王莽為了應對“地中海”(禿頂)帶來的壓力,推陳出新想出了個混淆視聽的方法:將一塊巾帕放上填充物之後裹於頭頂,使其整體看上去像個隆起的髮髻。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種包裹頭髮的巾帕叫做“”,但並不是王莽首創。

“幘”最早始於先秦,是由部隊軍士的髮箍演變而來(防止頭髮披散擋住視線)。

到了西漢,漢元帝劉奭(送王昭君出塞那位)因苦惱於自己過於茂盛的額發,為了遮羞,最後竟也主動戴起了這種當時只有農民、軍士才用的“幘”。

PS:額發茂盛在當時是一個人愚笨的象徵。(頭髮日漸稀少的小編多希望穿越到那個時候)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王莽時期,改良過的“幘”因整體橫切面很像漢字的“”,所以又稱之為“介幘”。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始於劉奭,興於王莽,這塊名叫“幘”的遮羞布於是就此流傳了下來。

和含蓄內斂的東方相比,西方古人們對於“遮擋”這件事的理解明顯就簡單粗暴了很多。

不信你來看這個曾經把地中海變成了羅馬內湖的凱撒大帝

同樣是掩飾尷尬,東方的帝王們都選擇用美觀大方的“幘”來以假亂真。但凱撒呢?一根帶著幾片樹葉的橄欖枝往頭上隨意一纏,就自欺欺人地完成了從無到有的蛻變。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除了各種欲語還休的遮遮掩掩,古人們還在一代又一代禿如其來的傷害中發明了沿襲至今的防脫神器---藥物治療

說到藥療,中國最早最著名的小白鼠---魏文帝曹丕必須擁有姓名。

和王莽一樣,曹丕也曾是個資深地中海患者。面對日漸稀疏的頭髮,深怕步了王莽後塵的曹丕採取的辦法是雙管齊下:一邊遮擋裸露的髮際線,一邊讓太醫為他調製藥方治療。

但倒黴催的是,還沒等到奇蹟發生的那一天,生性多疑的曹丕就-掛-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再看西方。

隨著文明進步發展,自詡理性的西方人對於頭頂問題是這樣理解的:頭皮就像大地,頭髮則是長在大地上的草木。如果草木出現枯萎,那一定就是大地渴了,得趕緊施肥。

看到這裡,你可千萬別以為外國人口中的施肥是句寓意深刻的玩笑話。

話說,少了這種實打實把鴿子糞往頭上潑的操作,那還能叫施肥嗎?

看看,就是這麼重口實誠。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從物理遮擋到藥物治療,面對生生不息的脫髮困擾,那些被髮際線困擾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後來都怎樣了?

後來,他們都做詩人去了....

被安史之亂搞得顛沛流離的杜甫,大家可能都知道他一生如何憂國憂民,但不一定注意到他其實一直也在耿耿於懷自己的中年危機。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頭髮少得簪子都掛不住,再掉恐怕就只能返璞歸真“幘”上陣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還有一生追求極致的大詩人白居易,在面對屢禁不絕的脫髮問題上,也難得的走了一回極端。

乃至頭上發,經年方一沐。

嘖嘖,原來你是這樣的白樂天。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相較於前面兩位老哥的自怨自艾,白居易的好友劉禹錫覺悟就沒那麼高。

發少嫌梳利,顏衰恨鏡明。

頭髮少了嫌梳子太鋒利,容顏老去怪鏡子太亮,這老祖宗的腦回路也算得上清奇。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所以,和脫髮抗爭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在嗟嘆之餘,唯一能做的,也不過是為自己異軍禿起的遭遇,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怎麼樣?有沒有點意思?

2、

除了有意思,《歷史那些事》的第二個看點在於,以各種花樣百出的方式科普歷史。

比如凱撒和王莽這對本來八竿子都打不著的禿頭政治家,就在節目中用rap開啟了一場相互揭短的對罵:

先來看下這熟悉接地氣的畫風。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正式開罵。

從出生開始---

凱:你個靠姑媽上位的亂臣賊子,難怪不得好死!

王:呸!我再壞跟你比起來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承讓承讓。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到相互揭短---

凱:我死了好歹還有個全屍,不像你,死了被挖出來的骷髏頭就像條禿了腦門的狗。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王:這位外國朋友,罵別人之前我建議你好好扒開橄欖葉看下自己那點可憐的髮際線,你這種萬古流芳的造型可能也就我能一眼把你看穿。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

說起國內的紀錄片導演,你最先會想到誰?

拍美食的陳曉卿

拍美景的程工

拍人物的陸慶屹

還有呢?

還有拍歷史的金鐵木。

經常關注紀錄片的朋友對金鐵木導演可能都不陌生,《玄奘之路》、《大明宮》、《神祕的西夏》等等一系列“正經”高分歷史紀錄片,全都出自這位紀錄片大拿之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至於為啥要強調以上都是正經紀錄片,是因為就在這兩年,另闢蹊徑的金導演又放飛腦洞拍了一部不那麼正經的歷史紀錄片。

《歷史那些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歷史那些事》第一季自打去年在B站播出之後,就因其清奇刁鑽的思路和風格迅速圈了一大票粉。

很多觀眾表示看完《歷史那些事》,才恍然明白,啊,原來歷史還可以這樣拍。

今年的第二季播出後,口碑評分已趕超去年。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那麼,跟那些正經歷史劇比起來,《歷史那些事》究竟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看點呢?

讓我們“從頭開始”。

1、

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常常會看見古人們都愛在頭上頂一塊布,但是關於這塊布的來歷和作用,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和了解過。

《歷史那些事》這季一開篇就替觀眾解開了這個謎。

還記得有句民間俗語王莽禿、幘施屋”嗎?

說的就是西漢末年,篡位成功的王莽為了應對“地中海”(禿頂)帶來的壓力,推陳出新想出了個混淆視聽的方法:將一塊巾帕放上填充物之後裹於頭頂,使其整體看上去像個隆起的髮髻。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種包裹頭髮的巾帕叫做“”,但並不是王莽首創。

“幘”最早始於先秦,是由部隊軍士的髮箍演變而來(防止頭髮披散擋住視線)。

到了西漢,漢元帝劉奭(送王昭君出塞那位)因苦惱於自己過於茂盛的額發,為了遮羞,最後竟也主動戴起了這種當時只有農民、軍士才用的“幘”。

PS:額發茂盛在當時是一個人愚笨的象徵。(頭髮日漸稀少的小編多希望穿越到那個時候)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王莽時期,改良過的“幘”因整體橫切面很像漢字的“”,所以又稱之為“介幘”。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始於劉奭,興於王莽,這塊名叫“幘”的遮羞布於是就此流傳了下來。

和含蓄內斂的東方相比,西方古人們對於“遮擋”這件事的理解明顯就簡單粗暴了很多。

不信你來看這個曾經把地中海變成了羅馬內湖的凱撒大帝

同樣是掩飾尷尬,東方的帝王們都選擇用美觀大方的“幘”來以假亂真。但凱撒呢?一根帶著幾片樹葉的橄欖枝往頭上隨意一纏,就自欺欺人地完成了從無到有的蛻變。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除了各種欲語還休的遮遮掩掩,古人們還在一代又一代禿如其來的傷害中發明了沿襲至今的防脫神器---藥物治療

說到藥療,中國最早最著名的小白鼠---魏文帝曹丕必須擁有姓名。

和王莽一樣,曹丕也曾是個資深地中海患者。面對日漸稀疏的頭髮,深怕步了王莽後塵的曹丕採取的辦法是雙管齊下:一邊遮擋裸露的髮際線,一邊讓太醫為他調製藥方治療。

但倒黴催的是,還沒等到奇蹟發生的那一天,生性多疑的曹丕就-掛-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再看西方。

隨著文明進步發展,自詡理性的西方人對於頭頂問題是這樣理解的:頭皮就像大地,頭髮則是長在大地上的草木。如果草木出現枯萎,那一定就是大地渴了,得趕緊施肥。

看到這裡,你可千萬別以為外國人口中的施肥是句寓意深刻的玩笑話。

話說,少了這種實打實把鴿子糞往頭上潑的操作,那還能叫施肥嗎?

看看,就是這麼重口實誠。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從物理遮擋到藥物治療,面對生生不息的脫髮困擾,那些被髮際線困擾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後來都怎樣了?

後來,他們都做詩人去了....

被安史之亂搞得顛沛流離的杜甫,大家可能都知道他一生如何憂國憂民,但不一定注意到他其實一直也在耿耿於懷自己的中年危機。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頭髮少得簪子都掛不住,再掉恐怕就只能返璞歸真“幘”上陣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還有一生追求極致的大詩人白居易,在面對屢禁不絕的脫髮問題上,也難得的走了一回極端。

乃至頭上發,經年方一沐。

嘖嘖,原來你是這樣的白樂天。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相較於前面兩位老哥的自怨自艾,白居易的好友劉禹錫覺悟就沒那麼高。

發少嫌梳利,顏衰恨鏡明。

頭髮少了嫌梳子太鋒利,容顏老去怪鏡子太亮,這老祖宗的腦回路也算得上清奇。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所以,和脫髮抗爭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在嗟嘆之餘,唯一能做的,也不過是為自己異軍禿起的遭遇,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怎麼樣?有沒有點意思?

2、

除了有意思,《歷史那些事》的第二個看點在於,以各種花樣百出的方式科普歷史。

比如凱撒和王莽這對本來八竿子都打不著的禿頭政治家,就在節目中用rap開啟了一場相互揭短的對罵:

先來看下這熟悉接地氣的畫風。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正式開罵。

從出生開始---

凱:你個靠姑媽上位的亂臣賊子,難怪不得好死!

王:呸!我再壞跟你比起來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承讓承讓。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到相互揭短---

凱:我死了好歹還有個全屍,不像你,死了被挖出來的骷髏頭就像條禿了腦門的狗。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王:這位外國朋友,罵別人之前我建議你好好扒開橄欖葉看下自己那點可憐的髮際線,你這種萬古流芳的造型可能也就我能一眼把你看穿。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到完成科普繞回主題---

"

說起國內的紀錄片導演,你最先會想到誰?

拍美食的陳曉卿

拍美景的程工

拍人物的陸慶屹

還有呢?

還有拍歷史的金鐵木。

經常關注紀錄片的朋友對金鐵木導演可能都不陌生,《玄奘之路》、《大明宮》、《神祕的西夏》等等一系列“正經”高分歷史紀錄片,全都出自這位紀錄片大拿之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至於為啥要強調以上都是正經紀錄片,是因為就在這兩年,另闢蹊徑的金導演又放飛腦洞拍了一部不那麼正經的歷史紀錄片。

《歷史那些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歷史那些事》第一季自打去年在B站播出之後,就因其清奇刁鑽的思路和風格迅速圈了一大票粉。

很多觀眾表示看完《歷史那些事》,才恍然明白,啊,原來歷史還可以這樣拍。

今年的第二季播出後,口碑評分已趕超去年。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那麼,跟那些正經歷史劇比起來,《歷史那些事》究竟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看點呢?

讓我們“從頭開始”。

1、

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常常會看見古人們都愛在頭上頂一塊布,但是關於這塊布的來歷和作用,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和了解過。

《歷史那些事》這季一開篇就替觀眾解開了這個謎。

還記得有句民間俗語王莽禿、幘施屋”嗎?

說的就是西漢末年,篡位成功的王莽為了應對“地中海”(禿頂)帶來的壓力,推陳出新想出了個混淆視聽的方法:將一塊巾帕放上填充物之後裹於頭頂,使其整體看上去像個隆起的髮髻。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種包裹頭髮的巾帕叫做“”,但並不是王莽首創。

“幘”最早始於先秦,是由部隊軍士的髮箍演變而來(防止頭髮披散擋住視線)。

到了西漢,漢元帝劉奭(送王昭君出塞那位)因苦惱於自己過於茂盛的額發,為了遮羞,最後竟也主動戴起了這種當時只有農民、軍士才用的“幘”。

PS:額發茂盛在當時是一個人愚笨的象徵。(頭髮日漸稀少的小編多希望穿越到那個時候)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王莽時期,改良過的“幘”因整體橫切面很像漢字的“”,所以又稱之為“介幘”。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始於劉奭,興於王莽,這塊名叫“幘”的遮羞布於是就此流傳了下來。

和含蓄內斂的東方相比,西方古人們對於“遮擋”這件事的理解明顯就簡單粗暴了很多。

不信你來看這個曾經把地中海變成了羅馬內湖的凱撒大帝

同樣是掩飾尷尬,東方的帝王們都選擇用美觀大方的“幘”來以假亂真。但凱撒呢?一根帶著幾片樹葉的橄欖枝往頭上隨意一纏,就自欺欺人地完成了從無到有的蛻變。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除了各種欲語還休的遮遮掩掩,古人們還在一代又一代禿如其來的傷害中發明了沿襲至今的防脫神器---藥物治療

說到藥療,中國最早最著名的小白鼠---魏文帝曹丕必須擁有姓名。

和王莽一樣,曹丕也曾是個資深地中海患者。面對日漸稀疏的頭髮,深怕步了王莽後塵的曹丕採取的辦法是雙管齊下:一邊遮擋裸露的髮際線,一邊讓太醫為他調製藥方治療。

但倒黴催的是,還沒等到奇蹟發生的那一天,生性多疑的曹丕就-掛-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再看西方。

隨著文明進步發展,自詡理性的西方人對於頭頂問題是這樣理解的:頭皮就像大地,頭髮則是長在大地上的草木。如果草木出現枯萎,那一定就是大地渴了,得趕緊施肥。

看到這裡,你可千萬別以為外國人口中的施肥是句寓意深刻的玩笑話。

話說,少了這種實打實把鴿子糞往頭上潑的操作,那還能叫施肥嗎?

看看,就是這麼重口實誠。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從物理遮擋到藥物治療,面對生生不息的脫髮困擾,那些被髮際線困擾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後來都怎樣了?

後來,他們都做詩人去了....

被安史之亂搞得顛沛流離的杜甫,大家可能都知道他一生如何憂國憂民,但不一定注意到他其實一直也在耿耿於懷自己的中年危機。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頭髮少得簪子都掛不住,再掉恐怕就只能返璞歸真“幘”上陣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還有一生追求極致的大詩人白居易,在面對屢禁不絕的脫髮問題上,也難得的走了一回極端。

乃至頭上發,經年方一沐。

嘖嘖,原來你是這樣的白樂天。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相較於前面兩位老哥的自怨自艾,白居易的好友劉禹錫覺悟就沒那麼高。

發少嫌梳利,顏衰恨鏡明。

頭髮少了嫌梳子太鋒利,容顏老去怪鏡子太亮,這老祖宗的腦回路也算得上清奇。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所以,和脫髮抗爭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在嗟嘆之餘,唯一能做的,也不過是為自己異軍禿起的遭遇,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怎麼樣?有沒有點意思?

2、

除了有意思,《歷史那些事》的第二個看點在於,以各種花樣百出的方式科普歷史。

比如凱撒和王莽這對本來八竿子都打不著的禿頭政治家,就在節目中用rap開啟了一場相互揭短的對罵:

先來看下這熟悉接地氣的畫風。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正式開罵。

從出生開始---

凱:你個靠姑媽上位的亂臣賊子,難怪不得好死!

王:呸!我再壞跟你比起來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承讓承讓。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到相互揭短---

凱:我死了好歹還有個全屍,不像你,死了被挖出來的骷髏頭就像條禿了腦門的狗。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王:這位外國朋友,罵別人之前我建議你好好扒開橄欖葉看下自己那點可憐的髮際線,你這種萬古流芳的造型可能也就我能一眼把你看穿。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到完成科普繞回主題---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與時俱進的臺詞,配合笑到讓人頭痛的彈幕,實力詮釋什麼叫“給我一根頭髮,我能串起整個地球”。

3

除此,還有看似無厘頭的中西專家小講堂。

在圍觀群眾的一臉嫌棄中,我們不但知道了理性的西方人為了治脫髮敢往頭上澆鴿子糞,還第一次知道他們的另一種防脫神器讓我們有點似曾相識。

這種慘無人道的手段對脫髮究竟有沒有幫助我們不得而知,但卻不能不佩服西方古人們想要把禿頂殺得片甲不留的決心。

"

說起國內的紀錄片導演,你最先會想到誰?

拍美食的陳曉卿

拍美景的程工

拍人物的陸慶屹

還有呢?

還有拍歷史的金鐵木。

經常關注紀錄片的朋友對金鐵木導演可能都不陌生,《玄奘之路》、《大明宮》、《神祕的西夏》等等一系列“正經”高分歷史紀錄片,全都出自這位紀錄片大拿之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至於為啥要強調以上都是正經紀錄片,是因為就在這兩年,另闢蹊徑的金導演又放飛腦洞拍了一部不那麼正經的歷史紀錄片。

《歷史那些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歷史那些事》第一季自打去年在B站播出之後,就因其清奇刁鑽的思路和風格迅速圈了一大票粉。

很多觀眾表示看完《歷史那些事》,才恍然明白,啊,原來歷史還可以這樣拍。

今年的第二季播出後,口碑評分已趕超去年。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那麼,跟那些正經歷史劇比起來,《歷史那些事》究竟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看點呢?

讓我們“從頭開始”。

1、

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常常會看見古人們都愛在頭上頂一塊布,但是關於這塊布的來歷和作用,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和了解過。

《歷史那些事》這季一開篇就替觀眾解開了這個謎。

還記得有句民間俗語王莽禿、幘施屋”嗎?

說的就是西漢末年,篡位成功的王莽為了應對“地中海”(禿頂)帶來的壓力,推陳出新想出了個混淆視聽的方法:將一塊巾帕放上填充物之後裹於頭頂,使其整體看上去像個隆起的髮髻。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種包裹頭髮的巾帕叫做“”,但並不是王莽首創。

“幘”最早始於先秦,是由部隊軍士的髮箍演變而來(防止頭髮披散擋住視線)。

到了西漢,漢元帝劉奭(送王昭君出塞那位)因苦惱於自己過於茂盛的額發,為了遮羞,最後竟也主動戴起了這種當時只有農民、軍士才用的“幘”。

PS:額發茂盛在當時是一個人愚笨的象徵。(頭髮日漸稀少的小編多希望穿越到那個時候)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王莽時期,改良過的“幘”因整體橫切面很像漢字的“”,所以又稱之為“介幘”。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始於劉奭,興於王莽,這塊名叫“幘”的遮羞布於是就此流傳了下來。

和含蓄內斂的東方相比,西方古人們對於“遮擋”這件事的理解明顯就簡單粗暴了很多。

不信你來看這個曾經把地中海變成了羅馬內湖的凱撒大帝

同樣是掩飾尷尬,東方的帝王們都選擇用美觀大方的“幘”來以假亂真。但凱撒呢?一根帶著幾片樹葉的橄欖枝往頭上隨意一纏,就自欺欺人地完成了從無到有的蛻變。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除了各種欲語還休的遮遮掩掩,古人們還在一代又一代禿如其來的傷害中發明了沿襲至今的防脫神器---藥物治療

說到藥療,中國最早最著名的小白鼠---魏文帝曹丕必須擁有姓名。

和王莽一樣,曹丕也曾是個資深地中海患者。面對日漸稀疏的頭髮,深怕步了王莽後塵的曹丕採取的辦法是雙管齊下:一邊遮擋裸露的髮際線,一邊讓太醫為他調製藥方治療。

但倒黴催的是,還沒等到奇蹟發生的那一天,生性多疑的曹丕就-掛-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再看西方。

隨著文明進步發展,自詡理性的西方人對於頭頂問題是這樣理解的:頭皮就像大地,頭髮則是長在大地上的草木。如果草木出現枯萎,那一定就是大地渴了,得趕緊施肥。

看到這裡,你可千萬別以為外國人口中的施肥是句寓意深刻的玩笑話。

話說,少了這種實打實把鴿子糞往頭上潑的操作,那還能叫施肥嗎?

看看,就是這麼重口實誠。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從物理遮擋到藥物治療,面對生生不息的脫髮困擾,那些被髮際線困擾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後來都怎樣了?

後來,他們都做詩人去了....

被安史之亂搞得顛沛流離的杜甫,大家可能都知道他一生如何憂國憂民,但不一定注意到他其實一直也在耿耿於懷自己的中年危機。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頭髮少得簪子都掛不住,再掉恐怕就只能返璞歸真“幘”上陣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還有一生追求極致的大詩人白居易,在面對屢禁不絕的脫髮問題上,也難得的走了一回極端。

乃至頭上發,經年方一沐。

嘖嘖,原來你是這樣的白樂天。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相較於前面兩位老哥的自怨自艾,白居易的好友劉禹錫覺悟就沒那麼高。

發少嫌梳利,顏衰恨鏡明。

頭髮少了嫌梳子太鋒利,容顏老去怪鏡子太亮,這老祖宗的腦回路也算得上清奇。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所以,和脫髮抗爭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在嗟嘆之餘,唯一能做的,也不過是為自己異軍禿起的遭遇,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怎麼樣?有沒有點意思?

2、

除了有意思,《歷史那些事》的第二個看點在於,以各種花樣百出的方式科普歷史。

比如凱撒和王莽這對本來八竿子都打不著的禿頭政治家,就在節目中用rap開啟了一場相互揭短的對罵:

先來看下這熟悉接地氣的畫風。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正式開罵。

從出生開始---

凱:你個靠姑媽上位的亂臣賊子,難怪不得好死!

王:呸!我再壞跟你比起來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承讓承讓。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到相互揭短---

凱:我死了好歹還有個全屍,不像你,死了被挖出來的骷髏頭就像條禿了腦門的狗。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王:這位外國朋友,罵別人之前我建議你好好扒開橄欖葉看下自己那點可憐的髮際線,你這種萬古流芳的造型可能也就我能一眼把你看穿。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到完成科普繞回主題---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與時俱進的臺詞,配合笑到讓人頭痛的彈幕,實力詮釋什麼叫“給我一根頭髮,我能串起整個地球”。

3

除此,還有看似無厘頭的中西專家小講堂。

在圍觀群眾的一臉嫌棄中,我們不但知道了理性的西方人為了治脫髮敢往頭上澆鴿子糞,還第一次知道他們的另一種防脫神器讓我們有點似曾相識。

這種慘無人道的手段對脫髮究竟有沒有幫助我們不得而知,但卻不能不佩服西方古人們想要把禿頂殺得片甲不留的決心。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種與時俱進讓人耳目一新的沙雕玩法,目前可能也就《歷史那些事》能帶給觀眾了。

雖然這部別出心裁紀錄片的整體畫風全程都透著“不正經”,但實際上,故事中出現的所有歷史人物、典故在史書上都有記載和出處。

比如:漢元帝劉奭用幘遮羞,就被收錄在漢代文學家蔡邕《獨斷》中:“元帝額有壯發,不欲使人見,始進幘服之,群臣皆隨焉”。

你看,不但解決了自己煩惱,還在全國掀起一陣了潮流,為後世幾百年的髮際線男孩們都免去了頂光的尷尬。

"

說起國內的紀錄片導演,你最先會想到誰?

拍美食的陳曉卿

拍美景的程工

拍人物的陸慶屹

還有呢?

還有拍歷史的金鐵木。

經常關注紀錄片的朋友對金鐵木導演可能都不陌生,《玄奘之路》、《大明宮》、《神祕的西夏》等等一系列“正經”高分歷史紀錄片,全都出自這位紀錄片大拿之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至於為啥要強調以上都是正經紀錄片,是因為就在這兩年,另闢蹊徑的金導演又放飛腦洞拍了一部不那麼正經的歷史紀錄片。

《歷史那些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歷史那些事》第一季自打去年在B站播出之後,就因其清奇刁鑽的思路和風格迅速圈了一大票粉。

很多觀眾表示看完《歷史那些事》,才恍然明白,啊,原來歷史還可以這樣拍。

今年的第二季播出後,口碑評分已趕超去年。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那麼,跟那些正經歷史劇比起來,《歷史那些事》究竟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看點呢?

讓我們“從頭開始”。

1、

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常常會看見古人們都愛在頭上頂一塊布,但是關於這塊布的來歷和作用,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和了解過。

《歷史那些事》這季一開篇就替觀眾解開了這個謎。

還記得有句民間俗語王莽禿、幘施屋”嗎?

說的就是西漢末年,篡位成功的王莽為了應對“地中海”(禿頂)帶來的壓力,推陳出新想出了個混淆視聽的方法:將一塊巾帕放上填充物之後裹於頭頂,使其整體看上去像個隆起的髮髻。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種包裹頭髮的巾帕叫做“”,但並不是王莽首創。

“幘”最早始於先秦,是由部隊軍士的髮箍演變而來(防止頭髮披散擋住視線)。

到了西漢,漢元帝劉奭(送王昭君出塞那位)因苦惱於自己過於茂盛的額發,為了遮羞,最後竟也主動戴起了這種當時只有農民、軍士才用的“幘”。

PS:額發茂盛在當時是一個人愚笨的象徵。(頭髮日漸稀少的小編多希望穿越到那個時候)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王莽時期,改良過的“幘”因整體橫切面很像漢字的“”,所以又稱之為“介幘”。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始於劉奭,興於王莽,這塊名叫“幘”的遮羞布於是就此流傳了下來。

和含蓄內斂的東方相比,西方古人們對於“遮擋”這件事的理解明顯就簡單粗暴了很多。

不信你來看這個曾經把地中海變成了羅馬內湖的凱撒大帝

同樣是掩飾尷尬,東方的帝王們都選擇用美觀大方的“幘”來以假亂真。但凱撒呢?一根帶著幾片樹葉的橄欖枝往頭上隨意一纏,就自欺欺人地完成了從無到有的蛻變。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除了各種欲語還休的遮遮掩掩,古人們還在一代又一代禿如其來的傷害中發明了沿襲至今的防脫神器---藥物治療

說到藥療,中國最早最著名的小白鼠---魏文帝曹丕必須擁有姓名。

和王莽一樣,曹丕也曾是個資深地中海患者。面對日漸稀疏的頭髮,深怕步了王莽後塵的曹丕採取的辦法是雙管齊下:一邊遮擋裸露的髮際線,一邊讓太醫為他調製藥方治療。

但倒黴催的是,還沒等到奇蹟發生的那一天,生性多疑的曹丕就-掛-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再看西方。

隨著文明進步發展,自詡理性的西方人對於頭頂問題是這樣理解的:頭皮就像大地,頭髮則是長在大地上的草木。如果草木出現枯萎,那一定就是大地渴了,得趕緊施肥。

看到這裡,你可千萬別以為外國人口中的施肥是句寓意深刻的玩笑話。

話說,少了這種實打實把鴿子糞往頭上潑的操作,那還能叫施肥嗎?

看看,就是這麼重口實誠。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從物理遮擋到藥物治療,面對生生不息的脫髮困擾,那些被髮際線困擾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後來都怎樣了?

後來,他們都做詩人去了....

被安史之亂搞得顛沛流離的杜甫,大家可能都知道他一生如何憂國憂民,但不一定注意到他其實一直也在耿耿於懷自己的中年危機。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頭髮少得簪子都掛不住,再掉恐怕就只能返璞歸真“幘”上陣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還有一生追求極致的大詩人白居易,在面對屢禁不絕的脫髮問題上,也難得的走了一回極端。

乃至頭上發,經年方一沐。

嘖嘖,原來你是這樣的白樂天。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相較於前面兩位老哥的自怨自艾,白居易的好友劉禹錫覺悟就沒那麼高。

發少嫌梳利,顏衰恨鏡明。

頭髮少了嫌梳子太鋒利,容顏老去怪鏡子太亮,這老祖宗的腦回路也算得上清奇。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所以,和脫髮抗爭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在嗟嘆之餘,唯一能做的,也不過是為自己異軍禿起的遭遇,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怎麼樣?有沒有點意思?

2、

除了有意思,《歷史那些事》的第二個看點在於,以各種花樣百出的方式科普歷史。

比如凱撒和王莽這對本來八竿子都打不著的禿頭政治家,就在節目中用rap開啟了一場相互揭短的對罵:

先來看下這熟悉接地氣的畫風。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正式開罵。

從出生開始---

凱:你個靠姑媽上位的亂臣賊子,難怪不得好死!

王:呸!我再壞跟你比起來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承讓承讓。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到相互揭短---

凱:我死了好歹還有個全屍,不像你,死了被挖出來的骷髏頭就像條禿了腦門的狗。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王:這位外國朋友,罵別人之前我建議你好好扒開橄欖葉看下自己那點可憐的髮際線,你這種萬古流芳的造型可能也就我能一眼把你看穿。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到完成科普繞回主題---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與時俱進的臺詞,配合笑到讓人頭痛的彈幕,實力詮釋什麼叫“給我一根頭髮,我能串起整個地球”。

3

除此,還有看似無厘頭的中西專家小講堂。

在圍觀群眾的一臉嫌棄中,我們不但知道了理性的西方人為了治脫髮敢往頭上澆鴿子糞,還第一次知道他們的另一種防脫神器讓我們有點似曾相識。

這種慘無人道的手段對脫髮究竟有沒有幫助我們不得而知,但卻不能不佩服西方古人們想要把禿頂殺得片甲不留的決心。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種與時俱進讓人耳目一新的沙雕玩法,目前可能也就《歷史那些事》能帶給觀眾了。

雖然這部別出心裁紀錄片的整體畫風全程都透著“不正經”,但實際上,故事中出現的所有歷史人物、典故在史書上都有記載和出處。

比如:漢元帝劉奭用幘遮羞,就被收錄在漢代文學家蔡邕《獨斷》中:“元帝額有壯發,不欲使人見,始進幘服之,群臣皆隨焉”。

你看,不但解決了自己煩惱,還在全國掀起一陣了潮流,為後世幾百年的髮際線男孩們都免去了頂光的尷尬。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還有曹丕脫髮。

在唐代醫書《外臺祕要》中,就有給曹丕治療脫髮的偏方:黃芪、當歸、獨活、川芎、乾地黃、白芷、芍藥、莽草、防風、辛荑、藁本、薤白、烏麻油。

將上述藥物一一搗碎,微火煎汁,使用時先洗淨頭髮,然後將其塗於發上,侯一、二個時辰再洗去。

"

說起國內的紀錄片導演,你最先會想到誰?

拍美食的陳曉卿

拍美景的程工

拍人物的陸慶屹

還有呢?

還有拍歷史的金鐵木。

經常關注紀錄片的朋友對金鐵木導演可能都不陌生,《玄奘之路》、《大明宮》、《神祕的西夏》等等一系列“正經”高分歷史紀錄片,全都出自這位紀錄片大拿之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至於為啥要強調以上都是正經紀錄片,是因為就在這兩年,另闢蹊徑的金導演又放飛腦洞拍了一部不那麼正經的歷史紀錄片。

《歷史那些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歷史那些事》第一季自打去年在B站播出之後,就因其清奇刁鑽的思路和風格迅速圈了一大票粉。

很多觀眾表示看完《歷史那些事》,才恍然明白,啊,原來歷史還可以這樣拍。

今年的第二季播出後,口碑評分已趕超去年。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那麼,跟那些正經歷史劇比起來,《歷史那些事》究竟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看點呢?

讓我們“從頭開始”。

1、

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常常會看見古人們都愛在頭上頂一塊布,但是關於這塊布的來歷和作用,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和了解過。

《歷史那些事》這季一開篇就替觀眾解開了這個謎。

還記得有句民間俗語王莽禿、幘施屋”嗎?

說的就是西漢末年,篡位成功的王莽為了應對“地中海”(禿頂)帶來的壓力,推陳出新想出了個混淆視聽的方法:將一塊巾帕放上填充物之後裹於頭頂,使其整體看上去像個隆起的髮髻。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種包裹頭髮的巾帕叫做“”,但並不是王莽首創。

“幘”最早始於先秦,是由部隊軍士的髮箍演變而來(防止頭髮披散擋住視線)。

到了西漢,漢元帝劉奭(送王昭君出塞那位)因苦惱於自己過於茂盛的額發,為了遮羞,最後竟也主動戴起了這種當時只有農民、軍士才用的“幘”。

PS:額發茂盛在當時是一個人愚笨的象徵。(頭髮日漸稀少的小編多希望穿越到那個時候)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王莽時期,改良過的“幘”因整體橫切面很像漢字的“”,所以又稱之為“介幘”。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始於劉奭,興於王莽,這塊名叫“幘”的遮羞布於是就此流傳了下來。

和含蓄內斂的東方相比,西方古人們對於“遮擋”這件事的理解明顯就簡單粗暴了很多。

不信你來看這個曾經把地中海變成了羅馬內湖的凱撒大帝

同樣是掩飾尷尬,東方的帝王們都選擇用美觀大方的“幘”來以假亂真。但凱撒呢?一根帶著幾片樹葉的橄欖枝往頭上隨意一纏,就自欺欺人地完成了從無到有的蛻變。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除了各種欲語還休的遮遮掩掩,古人們還在一代又一代禿如其來的傷害中發明了沿襲至今的防脫神器---藥物治療

說到藥療,中國最早最著名的小白鼠---魏文帝曹丕必須擁有姓名。

和王莽一樣,曹丕也曾是個資深地中海患者。面對日漸稀疏的頭髮,深怕步了王莽後塵的曹丕採取的辦法是雙管齊下:一邊遮擋裸露的髮際線,一邊讓太醫為他調製藥方治療。

但倒黴催的是,還沒等到奇蹟發生的那一天,生性多疑的曹丕就-掛-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再看西方。

隨著文明進步發展,自詡理性的西方人對於頭頂問題是這樣理解的:頭皮就像大地,頭髮則是長在大地上的草木。如果草木出現枯萎,那一定就是大地渴了,得趕緊施肥。

看到這裡,你可千萬別以為外國人口中的施肥是句寓意深刻的玩笑話。

話說,少了這種實打實把鴿子糞往頭上潑的操作,那還能叫施肥嗎?

看看,就是這麼重口實誠。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從物理遮擋到藥物治療,面對生生不息的脫髮困擾,那些被髮際線困擾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後來都怎樣了?

後來,他們都做詩人去了....

被安史之亂搞得顛沛流離的杜甫,大家可能都知道他一生如何憂國憂民,但不一定注意到他其實一直也在耿耿於懷自己的中年危機。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頭髮少得簪子都掛不住,再掉恐怕就只能返璞歸真“幘”上陣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還有一生追求極致的大詩人白居易,在面對屢禁不絕的脫髮問題上,也難得的走了一回極端。

乃至頭上發,經年方一沐。

嘖嘖,原來你是這樣的白樂天。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相較於前面兩位老哥的自怨自艾,白居易的好友劉禹錫覺悟就沒那麼高。

發少嫌梳利,顏衰恨鏡明。

頭髮少了嫌梳子太鋒利,容顏老去怪鏡子太亮,這老祖宗的腦回路也算得上清奇。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所以,和脫髮抗爭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在嗟嘆之餘,唯一能做的,也不過是為自己異軍禿起的遭遇,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怎麼樣?有沒有點意思?

2、

除了有意思,《歷史那些事》的第二個看點在於,以各種花樣百出的方式科普歷史。

比如凱撒和王莽這對本來八竿子都打不著的禿頭政治家,就在節目中用rap開啟了一場相互揭短的對罵:

先來看下這熟悉接地氣的畫風。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正式開罵。

從出生開始---

凱:你個靠姑媽上位的亂臣賊子,難怪不得好死!

王:呸!我再壞跟你比起來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承讓承讓。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到相互揭短---

凱:我死了好歹還有個全屍,不像你,死了被挖出來的骷髏頭就像條禿了腦門的狗。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王:這位外國朋友,罵別人之前我建議你好好扒開橄欖葉看下自己那點可憐的髮際線,你這種萬古流芳的造型可能也就我能一眼把你看穿。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到完成科普繞回主題---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與時俱進的臺詞,配合笑到讓人頭痛的彈幕,實力詮釋什麼叫“給我一根頭髮,我能串起整個地球”。

3

除此,還有看似無厘頭的中西專家小講堂。

在圍觀群眾的一臉嫌棄中,我們不但知道了理性的西方人為了治脫髮敢往頭上澆鴿子糞,還第一次知道他們的另一種防脫神器讓我們有點似曾相識。

這種慘無人道的手段對脫髮究竟有沒有幫助我們不得而知,但卻不能不佩服西方古人們想要把禿頂殺得片甲不留的決心。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種與時俱進讓人耳目一新的沙雕玩法,目前可能也就《歷史那些事》能帶給觀眾了。

雖然這部別出心裁紀錄片的整體畫風全程都透著“不正經”,但實際上,故事中出現的所有歷史人物、典故在史書上都有記載和出處。

比如:漢元帝劉奭用幘遮羞,就被收錄在漢代文學家蔡邕《獨斷》中:“元帝額有壯發,不欲使人見,始進幘服之,群臣皆隨焉”。

你看,不但解決了自己煩惱,還在全國掀起一陣了潮流,為後世幾百年的髮際線男孩們都免去了頂光的尷尬。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還有曹丕脫髮。

在唐代醫書《外臺祕要》中,就有給曹丕治療脫髮的偏方:黃芪、當歸、獨活、川芎、乾地黃、白芷、芍藥、莽草、防風、辛荑、藁本、薤白、烏麻油。

將上述藥物一一搗碎,微火煎汁,使用時先洗淨頭髮,然後將其塗於發上,侯一、二個時辰再洗去。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據說曹丕用當時用了這方子療效還不錯,遺憾的是後續還沒來得急進一步驗證,這位謀朝篡位的皇帝就因心虛(許昌城門崩塌)而把自己給折騰死了。

"

說起國內的紀錄片導演,你最先會想到誰?

拍美食的陳曉卿

拍美景的程工

拍人物的陸慶屹

還有呢?

還有拍歷史的金鐵木。

經常關注紀錄片的朋友對金鐵木導演可能都不陌生,《玄奘之路》、《大明宮》、《神祕的西夏》等等一系列“正經”高分歷史紀錄片,全都出自這位紀錄片大拿之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至於為啥要強調以上都是正經紀錄片,是因為就在這兩年,另闢蹊徑的金導演又放飛腦洞拍了一部不那麼正經的歷史紀錄片。

《歷史那些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歷史那些事》第一季自打去年在B站播出之後,就因其清奇刁鑽的思路和風格迅速圈了一大票粉。

很多觀眾表示看完《歷史那些事》,才恍然明白,啊,原來歷史還可以這樣拍。

今年的第二季播出後,口碑評分已趕超去年。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那麼,跟那些正經歷史劇比起來,《歷史那些事》究竟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看點呢?

讓我們“從頭開始”。

1、

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常常會看見古人們都愛在頭上頂一塊布,但是關於這塊布的來歷和作用,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和了解過。

《歷史那些事》這季一開篇就替觀眾解開了這個謎。

還記得有句民間俗語王莽禿、幘施屋”嗎?

說的就是西漢末年,篡位成功的王莽為了應對“地中海”(禿頂)帶來的壓力,推陳出新想出了個混淆視聽的方法:將一塊巾帕放上填充物之後裹於頭頂,使其整體看上去像個隆起的髮髻。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種包裹頭髮的巾帕叫做“”,但並不是王莽首創。

“幘”最早始於先秦,是由部隊軍士的髮箍演變而來(防止頭髮披散擋住視線)。

到了西漢,漢元帝劉奭(送王昭君出塞那位)因苦惱於自己過於茂盛的額發,為了遮羞,最後竟也主動戴起了這種當時只有農民、軍士才用的“幘”。

PS:額發茂盛在當時是一個人愚笨的象徵。(頭髮日漸稀少的小編多希望穿越到那個時候)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王莽時期,改良過的“幘”因整體橫切面很像漢字的“”,所以又稱之為“介幘”。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始於劉奭,興於王莽,這塊名叫“幘”的遮羞布於是就此流傳了下來。

和含蓄內斂的東方相比,西方古人們對於“遮擋”這件事的理解明顯就簡單粗暴了很多。

不信你來看這個曾經把地中海變成了羅馬內湖的凱撒大帝

同樣是掩飾尷尬,東方的帝王們都選擇用美觀大方的“幘”來以假亂真。但凱撒呢?一根帶著幾片樹葉的橄欖枝往頭上隨意一纏,就自欺欺人地完成了從無到有的蛻變。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除了各種欲語還休的遮遮掩掩,古人們還在一代又一代禿如其來的傷害中發明了沿襲至今的防脫神器---藥物治療

說到藥療,中國最早最著名的小白鼠---魏文帝曹丕必須擁有姓名。

和王莽一樣,曹丕也曾是個資深地中海患者。面對日漸稀疏的頭髮,深怕步了王莽後塵的曹丕採取的辦法是雙管齊下:一邊遮擋裸露的髮際線,一邊讓太醫為他調製藥方治療。

但倒黴催的是,還沒等到奇蹟發生的那一天,生性多疑的曹丕就-掛-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再看西方。

隨著文明進步發展,自詡理性的西方人對於頭頂問題是這樣理解的:頭皮就像大地,頭髮則是長在大地上的草木。如果草木出現枯萎,那一定就是大地渴了,得趕緊施肥。

看到這裡,你可千萬別以為外國人口中的施肥是句寓意深刻的玩笑話。

話說,少了這種實打實把鴿子糞往頭上潑的操作,那還能叫施肥嗎?

看看,就是這麼重口實誠。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從物理遮擋到藥物治療,面對生生不息的脫髮困擾,那些被髮際線困擾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後來都怎樣了?

後來,他們都做詩人去了....

被安史之亂搞得顛沛流離的杜甫,大家可能都知道他一生如何憂國憂民,但不一定注意到他其實一直也在耿耿於懷自己的中年危機。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頭髮少得簪子都掛不住,再掉恐怕就只能返璞歸真“幘”上陣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還有一生追求極致的大詩人白居易,在面對屢禁不絕的脫髮問題上,也難得的走了一回極端。

乃至頭上發,經年方一沐。

嘖嘖,原來你是這樣的白樂天。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相較於前面兩位老哥的自怨自艾,白居易的好友劉禹錫覺悟就沒那麼高。

發少嫌梳利,顏衰恨鏡明。

頭髮少了嫌梳子太鋒利,容顏老去怪鏡子太亮,這老祖宗的腦回路也算得上清奇。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所以,和脫髮抗爭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在嗟嘆之餘,唯一能做的,也不過是為自己異軍禿起的遭遇,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怎麼樣?有沒有點意思?

2、

除了有意思,《歷史那些事》的第二個看點在於,以各種花樣百出的方式科普歷史。

比如凱撒和王莽這對本來八竿子都打不著的禿頭政治家,就在節目中用rap開啟了一場相互揭短的對罵:

先來看下這熟悉接地氣的畫風。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正式開罵。

從出生開始---

凱:你個靠姑媽上位的亂臣賊子,難怪不得好死!

王:呸!我再壞跟你比起來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承讓承讓。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到相互揭短---

凱:我死了好歹還有個全屍,不像你,死了被挖出來的骷髏頭就像條禿了腦門的狗。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王:這位外國朋友,罵別人之前我建議你好好扒開橄欖葉看下自己那點可憐的髮際線,你這種萬古流芳的造型可能也就我能一眼把你看穿。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到完成科普繞回主題---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與時俱進的臺詞,配合笑到讓人頭痛的彈幕,實力詮釋什麼叫“給我一根頭髮,我能串起整個地球”。

3

除此,還有看似無厘頭的中西專家小講堂。

在圍觀群眾的一臉嫌棄中,我們不但知道了理性的西方人為了治脫髮敢往頭上澆鴿子糞,還第一次知道他們的另一種防脫神器讓我們有點似曾相識。

這種慘無人道的手段對脫髮究竟有沒有幫助我們不得而知,但卻不能不佩服西方古人們想要把禿頂殺得片甲不留的決心。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種與時俱進讓人耳目一新的沙雕玩法,目前可能也就《歷史那些事》能帶給觀眾了。

雖然這部別出心裁紀錄片的整體畫風全程都透著“不正經”,但實際上,故事中出現的所有歷史人物、典故在史書上都有記載和出處。

比如:漢元帝劉奭用幘遮羞,就被收錄在漢代文學家蔡邕《獨斷》中:“元帝額有壯發,不欲使人見,始進幘服之,群臣皆隨焉”。

你看,不但解決了自己煩惱,還在全國掀起一陣了潮流,為後世幾百年的髮際線男孩們都免去了頂光的尷尬。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還有曹丕脫髮。

在唐代醫書《外臺祕要》中,就有給曹丕治療脫髮的偏方:黃芪、當歸、獨活、川芎、乾地黃、白芷、芍藥、莽草、防風、辛荑、藁本、薤白、烏麻油。

將上述藥物一一搗碎,微火煎汁,使用時先洗淨頭髮,然後將其塗於發上,侯一、二個時辰再洗去。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據說曹丕用當時用了這方子療效還不錯,遺憾的是後續還沒來得急進一步驗證,這位謀朝篡位的皇帝就因心虛(許昌城門崩塌)而把自己給折騰死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等等等等。

總之,這就是一檔集知識性、趣味性、基礎性於一體的歷史類科普紀錄片。

相較於那些金戈鐵馬的歷史正劇,它確實顯得有些劍走偏鋒。

"

說起國內的紀錄片導演,你最先會想到誰?

拍美食的陳曉卿

拍美景的程工

拍人物的陸慶屹

還有呢?

還有拍歷史的金鐵木。

經常關注紀錄片的朋友對金鐵木導演可能都不陌生,《玄奘之路》、《大明宮》、《神祕的西夏》等等一系列“正經”高分歷史紀錄片,全都出自這位紀錄片大拿之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至於為啥要強調以上都是正經紀錄片,是因為就在這兩年,另闢蹊徑的金導演又放飛腦洞拍了一部不那麼正經的歷史紀錄片。

《歷史那些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歷史那些事》第一季自打去年在B站播出之後,就因其清奇刁鑽的思路和風格迅速圈了一大票粉。

很多觀眾表示看完《歷史那些事》,才恍然明白,啊,原來歷史還可以這樣拍。

今年的第二季播出後,口碑評分已趕超去年。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那麼,跟那些正經歷史劇比起來,《歷史那些事》究竟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看點呢?

讓我們“從頭開始”。

1、

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常常會看見古人們都愛在頭上頂一塊布,但是關於這塊布的來歷和作用,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和了解過。

《歷史那些事》這季一開篇就替觀眾解開了這個謎。

還記得有句民間俗語王莽禿、幘施屋”嗎?

說的就是西漢末年,篡位成功的王莽為了應對“地中海”(禿頂)帶來的壓力,推陳出新想出了個混淆視聽的方法:將一塊巾帕放上填充物之後裹於頭頂,使其整體看上去像個隆起的髮髻。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種包裹頭髮的巾帕叫做“”,但並不是王莽首創。

“幘”最早始於先秦,是由部隊軍士的髮箍演變而來(防止頭髮披散擋住視線)。

到了西漢,漢元帝劉奭(送王昭君出塞那位)因苦惱於自己過於茂盛的額發,為了遮羞,最後竟也主動戴起了這種當時只有農民、軍士才用的“幘”。

PS:額發茂盛在當時是一個人愚笨的象徵。(頭髮日漸稀少的小編多希望穿越到那個時候)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王莽時期,改良過的“幘”因整體橫切面很像漢字的“”,所以又稱之為“介幘”。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始於劉奭,興於王莽,這塊名叫“幘”的遮羞布於是就此流傳了下來。

和含蓄內斂的東方相比,西方古人們對於“遮擋”這件事的理解明顯就簡單粗暴了很多。

不信你來看這個曾經把地中海變成了羅馬內湖的凱撒大帝

同樣是掩飾尷尬,東方的帝王們都選擇用美觀大方的“幘”來以假亂真。但凱撒呢?一根帶著幾片樹葉的橄欖枝往頭上隨意一纏,就自欺欺人地完成了從無到有的蛻變。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除了各種欲語還休的遮遮掩掩,古人們還在一代又一代禿如其來的傷害中發明了沿襲至今的防脫神器---藥物治療

說到藥療,中國最早最著名的小白鼠---魏文帝曹丕必須擁有姓名。

和王莽一樣,曹丕也曾是個資深地中海患者。面對日漸稀疏的頭髮,深怕步了王莽後塵的曹丕採取的辦法是雙管齊下:一邊遮擋裸露的髮際線,一邊讓太醫為他調製藥方治療。

但倒黴催的是,還沒等到奇蹟發生的那一天,生性多疑的曹丕就-掛-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再看西方。

隨著文明進步發展,自詡理性的西方人對於頭頂問題是這樣理解的:頭皮就像大地,頭髮則是長在大地上的草木。如果草木出現枯萎,那一定就是大地渴了,得趕緊施肥。

看到這裡,你可千萬別以為外國人口中的施肥是句寓意深刻的玩笑話。

話說,少了這種實打實把鴿子糞往頭上潑的操作,那還能叫施肥嗎?

看看,就是這麼重口實誠。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從物理遮擋到藥物治療,面對生生不息的脫髮困擾,那些被髮際線困擾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後來都怎樣了?

後來,他們都做詩人去了....

被安史之亂搞得顛沛流離的杜甫,大家可能都知道他一生如何憂國憂民,但不一定注意到他其實一直也在耿耿於懷自己的中年危機。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頭髮少得簪子都掛不住,再掉恐怕就只能返璞歸真“幘”上陣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還有一生追求極致的大詩人白居易,在面對屢禁不絕的脫髮問題上,也難得的走了一回極端。

乃至頭上發,經年方一沐。

嘖嘖,原來你是這樣的白樂天。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相較於前面兩位老哥的自怨自艾,白居易的好友劉禹錫覺悟就沒那麼高。

發少嫌梳利,顏衰恨鏡明。

頭髮少了嫌梳子太鋒利,容顏老去怪鏡子太亮,這老祖宗的腦回路也算得上清奇。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所以,和脫髮抗爭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在嗟嘆之餘,唯一能做的,也不過是為自己異軍禿起的遭遇,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怎麼樣?有沒有點意思?

2、

除了有意思,《歷史那些事》的第二個看點在於,以各種花樣百出的方式科普歷史。

比如凱撒和王莽這對本來八竿子都打不著的禿頭政治家,就在節目中用rap開啟了一場相互揭短的對罵:

先來看下這熟悉接地氣的畫風。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正式開罵。

從出生開始---

凱:你個靠姑媽上位的亂臣賊子,難怪不得好死!

王:呸!我再壞跟你比起來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承讓承讓。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到相互揭短---

凱:我死了好歹還有個全屍,不像你,死了被挖出來的骷髏頭就像條禿了腦門的狗。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王:這位外國朋友,罵別人之前我建議你好好扒開橄欖葉看下自己那點可憐的髮際線,你這種萬古流芳的造型可能也就我能一眼把你看穿。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到完成科普繞回主題---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與時俱進的臺詞,配合笑到讓人頭痛的彈幕,實力詮釋什麼叫“給我一根頭髮,我能串起整個地球”。

3

除此,還有看似無厘頭的中西專家小講堂。

在圍觀群眾的一臉嫌棄中,我們不但知道了理性的西方人為了治脫髮敢往頭上澆鴿子糞,還第一次知道他們的另一種防脫神器讓我們有點似曾相識。

這種慘無人道的手段對脫髮究竟有沒有幫助我們不得而知,但卻不能不佩服西方古人們想要把禿頂殺得片甲不留的決心。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種與時俱進讓人耳目一新的沙雕玩法,目前可能也就《歷史那些事》能帶給觀眾了。

雖然這部別出心裁紀錄片的整體畫風全程都透著“不正經”,但實際上,故事中出現的所有歷史人物、典故在史書上都有記載和出處。

比如:漢元帝劉奭用幘遮羞,就被收錄在漢代文學家蔡邕《獨斷》中:“元帝額有壯發,不欲使人見,始進幘服之,群臣皆隨焉”。

你看,不但解決了自己煩惱,還在全國掀起一陣了潮流,為後世幾百年的髮際線男孩們都免去了頂光的尷尬。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還有曹丕脫髮。

在唐代醫書《外臺祕要》中,就有給曹丕治療脫髮的偏方:黃芪、當歸、獨活、川芎、乾地黃、白芷、芍藥、莽草、防風、辛荑、藁本、薤白、烏麻油。

將上述藥物一一搗碎,微火煎汁,使用時先洗淨頭髮,然後將其塗於發上,侯一、二個時辰再洗去。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據說曹丕用當時用了這方子療效還不錯,遺憾的是後續還沒來得急進一步驗證,這位謀朝篡位的皇帝就因心虛(許昌城門崩塌)而把自己給折騰死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等等等等。

總之,這就是一檔集知識性、趣味性、基礎性於一體的歷史類科普紀錄片。

相較於那些金戈鐵馬的歷史正劇,它確實顯得有些劍走偏鋒。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但如果只是用來放鬆減壓下飯,我覺得《歷史那些事》值得每個人刷一遍。

因為它的不同之處在於,讓人在收穫歡樂的同時,還能潛移默化教給你一些平時沒太注意過的冷門歷史知識。

確實是怎麼看怎麼都划算。

只是一定記得要配合彈幕食用,效果才會翻倍哈。

"

說起國內的紀錄片導演,你最先會想到誰?

拍美食的陳曉卿

拍美景的程工

拍人物的陸慶屹

還有呢?

還有拍歷史的金鐵木。

經常關注紀錄片的朋友對金鐵木導演可能都不陌生,《玄奘之路》、《大明宮》、《神祕的西夏》等等一系列“正經”高分歷史紀錄片,全都出自這位紀錄片大拿之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至於為啥要強調以上都是正經紀錄片,是因為就在這兩年,另闢蹊徑的金導演又放飛腦洞拍了一部不那麼正經的歷史紀錄片。

《歷史那些事》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歷史那些事》第一季自打去年在B站播出之後,就因其清奇刁鑽的思路和風格迅速圈了一大票粉。

很多觀眾表示看完《歷史那些事》,才恍然明白,啊,原來歷史還可以這樣拍。

今年的第二季播出後,口碑評分已趕超去年。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那麼,跟那些正經歷史劇比起來,《歷史那些事》究竟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看點呢?

讓我們“從頭開始”。

1、

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常常會看見古人們都愛在頭上頂一塊布,但是關於這塊布的來歷和作用,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和了解過。

《歷史那些事》這季一開篇就替觀眾解開了這個謎。

還記得有句民間俗語王莽禿、幘施屋”嗎?

說的就是西漢末年,篡位成功的王莽為了應對“地中海”(禿頂)帶來的壓力,推陳出新想出了個混淆視聽的方法:將一塊巾帕放上填充物之後裹於頭頂,使其整體看上去像個隆起的髮髻。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種包裹頭髮的巾帕叫做“”,但並不是王莽首創。

“幘”最早始於先秦,是由部隊軍士的髮箍演變而來(防止頭髮披散擋住視線)。

到了西漢,漢元帝劉奭(送王昭君出塞那位)因苦惱於自己過於茂盛的額發,為了遮羞,最後竟也主動戴起了這種當時只有農民、軍士才用的“幘”。

PS:額發茂盛在當時是一個人愚笨的象徵。(頭髮日漸稀少的小編多希望穿越到那個時候)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王莽時期,改良過的“幘”因整體橫切面很像漢字的“”,所以又稱之為“介幘”。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始於劉奭,興於王莽,這塊名叫“幘”的遮羞布於是就此流傳了下來。

和含蓄內斂的東方相比,西方古人們對於“遮擋”這件事的理解明顯就簡單粗暴了很多。

不信你來看這個曾經把地中海變成了羅馬內湖的凱撒大帝

同樣是掩飾尷尬,東方的帝王們都選擇用美觀大方的“幘”來以假亂真。但凱撒呢?一根帶著幾片樹葉的橄欖枝往頭上隨意一纏,就自欺欺人地完成了從無到有的蛻變。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除了各種欲語還休的遮遮掩掩,古人們還在一代又一代禿如其來的傷害中發明了沿襲至今的防脫神器---藥物治療

說到藥療,中國最早最著名的小白鼠---魏文帝曹丕必須擁有姓名。

和王莽一樣,曹丕也曾是個資深地中海患者。面對日漸稀疏的頭髮,深怕步了王莽後塵的曹丕採取的辦法是雙管齊下:一邊遮擋裸露的髮際線,一邊讓太醫為他調製藥方治療。

但倒黴催的是,還沒等到奇蹟發生的那一天,生性多疑的曹丕就-掛-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再看西方。

隨著文明進步發展,自詡理性的西方人對於頭頂問題是這樣理解的:頭皮就像大地,頭髮則是長在大地上的草木。如果草木出現枯萎,那一定就是大地渴了,得趕緊施肥。

看到這裡,你可千萬別以為外國人口中的施肥是句寓意深刻的玩笑話。

話說,少了這種實打實把鴿子糞往頭上潑的操作,那還能叫施肥嗎?

看看,就是這麼重口實誠。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從物理遮擋到藥物治療,面對生生不息的脫髮困擾,那些被髮際線困擾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後來都怎樣了?

後來,他們都做詩人去了....

被安史之亂搞得顛沛流離的杜甫,大家可能都知道他一生如何憂國憂民,但不一定注意到他其實一直也在耿耿於懷自己的中年危機。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頭髮少得簪子都掛不住,再掉恐怕就只能返璞歸真“幘”上陣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還有一生追求極致的大詩人白居易,在面對屢禁不絕的脫髮問題上,也難得的走了一回極端。

乃至頭上發,經年方一沐。

嘖嘖,原來你是這樣的白樂天。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相較於前面兩位老哥的自怨自艾,白居易的好友劉禹錫覺悟就沒那麼高。

發少嫌梳利,顏衰恨鏡明。

頭髮少了嫌梳子太鋒利,容顏老去怪鏡子太亮,這老祖宗的腦回路也算得上清奇。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所以,和脫髮抗爭了幾百年的古人們在嗟嘆之餘,唯一能做的,也不過是為自己異軍禿起的遭遇,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怎麼樣?有沒有點意思?

2、

除了有意思,《歷史那些事》的第二個看點在於,以各種花樣百出的方式科普歷史。

比如凱撒和王莽這對本來八竿子都打不著的禿頭政治家,就在節目中用rap開啟了一場相互揭短的對罵:

先來看下這熟悉接地氣的畫風。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正式開罵。

從出生開始---

凱:你個靠姑媽上位的亂臣賊子,難怪不得好死!

王:呸!我再壞跟你比起來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承讓承讓。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到相互揭短---

凱:我死了好歹還有個全屍,不像你,死了被挖出來的骷髏頭就像條禿了腦門的狗。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王:這位外國朋友,罵別人之前我建議你好好扒開橄欖葉看下自己那點可憐的髮際線,你這種萬古流芳的造型可能也就我能一眼把你看穿。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到完成科普繞回主題---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與時俱進的臺詞,配合笑到讓人頭痛的彈幕,實力詮釋什麼叫“給我一根頭髮,我能串起整個地球”。

3

除此,還有看似無厘頭的中西專家小講堂。

在圍觀群眾的一臉嫌棄中,我們不但知道了理性的西方人為了治脫髮敢往頭上澆鴿子糞,還第一次知道他們的另一種防脫神器讓我們有點似曾相識。

這種慘無人道的手段對脫髮究竟有沒有幫助我們不得而知,但卻不能不佩服西方古人們想要把禿頂殺得片甲不留的決心。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這種與時俱進讓人耳目一新的沙雕玩法,目前可能也就《歷史那些事》能帶給觀眾了。

雖然這部別出心裁紀錄片的整體畫風全程都透著“不正經”,但實際上,故事中出現的所有歷史人物、典故在史書上都有記載和出處。

比如:漢元帝劉奭用幘遮羞,就被收錄在漢代文學家蔡邕《獨斷》中:“元帝額有壯發,不欲使人見,始進幘服之,群臣皆隨焉”。

你看,不但解決了自己煩惱,還在全國掀起一陣了潮流,為後世幾百年的髮際線男孩們都免去了頂光的尷尬。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還有曹丕脫髮。

在唐代醫書《外臺祕要》中,就有給曹丕治療脫髮的偏方:黃芪、當歸、獨活、川芎、乾地黃、白芷、芍藥、莽草、防風、辛荑、藁本、薤白、烏麻油。

將上述藥物一一搗碎,微火煎汁,使用時先洗淨頭髮,然後將其塗於發上,侯一、二個時辰再洗去。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據說曹丕用當時用了這方子療效還不錯,遺憾的是後續還沒來得急進一步驗證,這位謀朝篡位的皇帝就因心虛(許昌城門崩塌)而把自己給折騰死了。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等等等等。

總之,這就是一檔集知識性、趣味性、基礎性於一體的歷史類科普紀錄片。

相較於那些金戈鐵馬的歷史正劇,它確實顯得有些劍走偏鋒。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但如果只是用來放鬆減壓下飯,我覺得《歷史那些事》值得每個人刷一遍。

因為它的不同之處在於,讓人在收穫歡樂的同時,還能潛移默化教給你一些平時沒太注意過的冷門歷史知識。

確實是怎麼看怎麼都划算。

只是一定記得要配合彈幕食用,效果才會翻倍哈。

這檔冷門歷史紀錄片,讓我笑到頭痛,我要大聲鼓吹每個人都刷一遍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不以物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