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拿了房和錢,怎麼花?看看閩侯88歲老華僑的做法

基金 慈善 創業 社會 遇見閩侯 遇見閩侯 2017-08-27

“縣城改造是好事,我們全家人都支持!此次徵遷分的10套單元房和拆遷補償金,我們會用它們繼續運轉我之前創辦的公益基金會,回報家鄉,造福桑梓。”近日,在閩侯縣甘蔗街道三英村村委會,旅星華僑洪可潭和他的家人,特地從新加坡趕回來,鄭重簽署徵遷協議,支持閩侯縣城改造二期項目。

拆遷拿了房和錢,怎麼花?看看閩侯88歲老華僑的做法

(僑洪可潭及其家人特地從新加坡回來簽署徵遷協議)

說起這個洪可潭,三英村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個已88歲高齡的新加坡知名僑領,雖旅居海外近70載,卻始終牽掛著家鄉的山山水水。自上世紀80年代第一次回到家鄉,他便開始捐資助學、建樓修路、扶危濟困……只要能做的,他都義不容辭。

“一共捐過多少錢?我也不是很清楚,從來沒去統計過!”樸實的話語,道出了這位耄耋老人的慈善情懷。

漂泊海外,艱苦創業

1930年,洪可潭出生於甘蔗街道三英村。幼時因家境貧苦,很早就輟學回家,18歲時便隻身前往新加坡謀生。

初到新加坡,人生地不熟,為了謀生,洪可潭只能先在鄉親開辦的咖啡店打工,一做就是5年。而後他選擇自主創業,以微薄的資金獨自開了家咖啡店。靠著勤儉節約、苦心積累,他的事業不斷拓展擴大,先後與同鄉友人合股開辦星島海京樓、大東方大酒店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長、總經理,經營餐館、夜總會等業務。由於經營得法,事業蒸蒸日上,幾年後又購置了新加坡東區來來大廈,並進一步擴大投資,在澳大利亞發展購物中心和娛樂業等。

洪可潭事業有成的同時,也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是新加坡華人中的知名僑領。早年他參與籌備新加坡瀛洲同鄉會,任副主席、主席等職務,現任新加坡福州會館、瀛洲同鄉會名譽主席和新加坡酒餐商公會名譽主席等職。

拆遷拿了房和錢,怎麼花?看看閩侯88歲老華僑的做法

(洪可潭捐建的懷瀛路)

流水思源,情繫桑梓

“樹高千尺不忘根,水流萬里總思源。”在海外漂泊的數十年裡,洪可潭始終牽掛著故鄉的山山水水,時刻想著為家鄉的建設送上自己的一份力。

1982年,思鄉心切的洪可潭回到家鄉三英村,斥資創辦了“洪可潭基金會”,慰問村裡老人、困難戶,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困難。除此之外,基金還獎勵村裡考上大學的孩子,倡導崇文重教風尚。幾十年間,先後有200多名大學生得到資助。

為使基金髮揮更大效益,同年,洪可潭還捐資建成一幢4層樓高總建築面積1000多平方米的“可潭樓”,出租店面和樓層,所得租金收入全部收入基金會,並委託三英村專人進行管理。

拆遷拿了房和錢,怎麼花?看看閩侯88歲老華僑的做法

(可潭樓)

此次閩侯縣城舊城二期改造,“可潭樓”被列入徵遷範圍。得知這一消息,洪可潭並沒有猶豫,全力支持拆遷。“作為一個海外華人,我很高興看到家鄉的發展。有能力做到的事,我都願意去做。”洪可潭表示,拆遷後安置的商品房,將全部用來出租,所得租金收入會作為基金會的公益金,幫助更多人。

拆遷拿了房和錢,怎麼花?看看閩侯88歲老華僑的做法

(洪可潭簽訂拆遷協議)

慷慨捐資,造福鄉親

“現在的縣城與從前相比,簡直天壤之別。”回憶起第一次回故鄉,洪可潭感慨良多。看到家鄉的落後,洪可潭萌生了幫助家鄉發展的想法。

拆遷拿了房和錢,怎麼花?看看閩侯88歲老華僑的做法

(三英老人會)

上世紀80年代初,洪可潭就開始捐資支援家鄉的各項建設。1987年,捐資10萬元人民幣興建三英村老人會館;1990年,捐資50萬元人民幣,興建蔗洲“懷瀛路”;1992年,捐資25萬元人民幣,興建甘蔗鎮衛生院門診樓;1993年,捐資25萬元人民幣,助建閩侯縣海聯會大樓,同年又捐資60萬元人民幣,助建818大道、甘洪路拓寬工程,還捐資建設甘蔗華僑禮堂和僑聯會所等。

“能為家鄉進步做一份貢獻,讓家鄉變得更好,我很自豪!這也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洪可潭說。

陳建鋆 李煜晗/文

編輯:張存金 陳秀雲

校對:陳飛洋

我們的說法你同意不?歡迎點擊右下角參加評論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