誑語濟公(二十三)濟公斗法神童子諸道緣,是以勢欺人挑釁道教

濟公 道教 佛教 小說 封神演義 說唐 驚心鳥 2019-05-04

看過《濟公全傳》的朋友們都知道,這部古典小說是以崇佛抑道為主要宗旨的。在這部小說中,作者將濟公及其所在的佛教陣營安排為故事的正面角色,而將道教則作為濟公的主要對手。這種正反派涇渭分明的寫作風格在中國古典小說中非常普遍,雙方的爭鬥和交互都是讀者的重要看點。然而《濟公全傳》與別的古典小說不同,作者大幅度的提高了濟公能量,將正反派的交互變成了單方面的碾壓,使得小說的可讀性和文學性大大降低。而且在很多劇情的安排上是非不分,甚至有著顛倒黑白的嫌疑。

誑語濟公(二十三)濟公斗法神童子諸道緣,是以勢欺人挑釁道教

雖然濟公是故事的正面角色,其原型也是南宋時候的高僧,但在小說的故事中卻有很多爭議的劇情。從正反面角色的對比來看,似乎正面人物的所作所為都是正確的,反面人物則一定是罪大惡極。然而從小說的可讀性和文學性,以及站在公正的社會觀上評價,這種寫法其實給小說帶來很大的弊病。這種強行的將正反兩派分出高下的寫作方式,在《封神演義》、《說唐全傳》等小說有會出現,其中正派角色的很多爭議行為和預設立場讓讀者感到難以接受。從這個角度來看,這種寫法方式是對小說很大的破壞。

誑語濟公(二十三)濟公斗法神童子諸道緣,是以勢欺人挑釁道教

在《濟公全傳》中道教作為佛教的對手,濟公與其發生各種爭鬥都是題中應有之義。道教弟子眾多,素質良莠不齊,危害社會的也不在少數。作者以濟公扶危濟困和濟世渡人的理由與道士們鬥法,這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但在這鬥法的過程中除了單方面碾壓以外,很多鬥法都是不必要的行為。其中也有鬥法是濟公主動挑釁道教而產生的,其過程中也表現出濟公以羅漢身份欺壓道教的一面。比如濟公在與神童子諸道緣的鬥法中就是比較典型的案例,而且他將挑釁目標對準了故事中的道教第一人,紫霞真人李涵陵。

誑語濟公(二十三)濟公斗法神童子諸道緣,是以勢欺人挑釁道教

濟公與紫霞真人李涵陵本來是沒有交集的,雖然兩人在各自的教派中都有很高的地位,但並沒有發生直接的衝突。紫霞真人李涵陵在萬松山雲霞觀修行,從他教育弟子的理念來看並無不妥之處。他徒弟眾多,在道教有很高的聲望,被九宮真人華清風稱為道教第一人。在華清風的故事情節中也幾次提到李涵陵的名字,而華清風在多次被濟公擊敗後卻不敢找李涵陵撐腰,其主要原因便是李涵陵本人也是及其反對華清風禍害百姓的行為。後來李涵陵也參與了濟公斗八魔的故事,這都說明這個角色有著很大的正義性。

誑語濟公(二十三)濟公斗法神童子諸道緣,是以勢欺人挑釁道教

從人設上看,本來兩位正義性的角色應該有所合作,或者是良性的互動。然而從故事的情節來看,濟公主動挑釁李涵陵一系的道教弟子卻成了崇佛抑道的主旋律。濟公與神童子諸道緣鬥法算是這條線上的第一場,故事也是濟公主動挑釁開始的。神童子諸道緣是李涵陵的徒孫,廣法真人沈妙亮的徒弟,也是經常在江湖上行走的著名道士。由於濟公和九宮真人華清風一脈道士鬥法的事情鬧得很大,張妙興、姜天瑞、華清風相繼死在濟公的手上,所以故事中道教弟子對濟公怨氣很大,諸道元也是其一。

誑語濟公(二十三)濟公斗法神童子諸道緣,是以勢欺人挑釁道教

諸道緣與濟公本來是有所誤會的,他不太請出華清風危害百姓的事情,所以將濟公與華清風的關係看成了普通的江湖恩怨。站在中立的立場上,這種矛盾不是沒法調和的,實際上只需要把事情說明白,大家的恩怨就能夠化解。而且從後面的劇情看,不論是沈妙亮還是諸道緣都是通情達理的人,不可能意氣用事與濟公為敵。然而故事中的濟公卻故意挑釁諸道緣,對華清風的事情不做任何解釋,而且還故意做出加深雙方誤會的行為,這顯然就不是佛門弟子該做的事情了。從濟公出言不遜的態度來看,這顯然是要把事情複雜化。

誑語濟公(二十三)濟公斗法神童子諸道緣,是以勢欺人挑釁道教

由於受到濟公言語上的挑釁,諸道緣忍不住與濟公動手鬥法,結果當然是敗得一塌糊塗。而濟公還不甘心,在諸道緣離開的路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引誘和挑釁。接連受到侮辱,諸道緣一路上受了不少窩囊氣。濟公不但自己挑釁,還設計安排出不少捉弄對方的行為,甚至在人前人後號稱是諸道緣的祖爺爺。這種情況已經完全超越了一個正常的佛門弟子的行為,說是無賴和地痞流氓也不為過。我怎麼看都覺得作者這段是在對濟公高級黑,一個以扶危濟困著稱的高僧怎麼會趕出這些欺壓良善的行為?

誑語濟公(二十三)濟公斗法神童子諸道緣,是以勢欺人挑釁道教

濟公在民間百姓的眼中是瘋瘋癲癲的不假,但這種瘋癲卻不會發展成欺壓良善的行為。世人認為濟公瘋癲,那是因為世人無法理解濟公的行為,而不是濟公仗著瘋癲的理由欺壓良善。如果濟公是小說中的這種行為,濟公與神經病院跑出來的人有什麼區別?作者將濟公寫成了一個仗著神經病欺壓良善,而百姓們都不敢管的角色,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而與之對應的諸道緣卻成為了受害者,一路上遭受的侮辱無數,身心健康留下很大的陰影。最後不得已,諸道緣請出師父沈妙亮和師叔李妙清,希望能擺脫濟公的騷擾。

誑語濟公(二十三)濟公斗法神童子諸道緣,是以勢欺人挑釁道教

沈妙亮和李妙清也不是濟公的對手,也被對方折騰得狼狽不堪。最後濟公亮出羅漢三光,以強大的能力壓服多方,才結束的這場莫名其妙的鬧劇。作者對這場劇情的安排是為後面濟公與道教的爭端做開場,但其中的行為卻顯得莫名其妙。濟公故事中佛道爭鬥雖然是主旋律,但這種主旋律在中國社會向來是鬥而不破的。像作者這種在故事中安排出胡攪蠻纏的奇葩劇情,這既不符合佛教的理念,也違背社會的公序良俗,純粹就是為了爭鬥而爭鬥。這種毫無邏輯性的故事情節,居然也能堂而皇之的流傳,可見中國古典小說中也是精華和糟粕並存。讀者在讀書是也需要仔細甄別,吸取精華,去其糟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