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錘與彎刀的雙重奏:基督教世界命懸一線的圖爾戰役

公元8世紀的地中海並非一灣寧靜之海,兩股自首次接觸起便決然對立的力量在這裡激烈碰撞已有百年,即便如此,十字架與彎月之間仍未見絲毫的和平跡象。在東地中海,阿拉伯人浩浩蕩蕩的艦隊似乎不知疲倦地輪番駛向君士坦丁堡,力圖摧毀拜占庭帝國的心臟,撞開席捲歐洲基督教世界的大門;在西方,另有一支阿拉伯從北非橫跨直布羅陀海峽,長驅直入伊比利亞,並意欲將先知的旗幟插在比利牛斯山脈以北的土地上。伊斯蘭教與基督教之間的矛盾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安拉之劍能否擊穿耶穌之盾?公元732年的圖爾戰役將給出最直接的答案。

鐵錘與彎刀的雙重奏:基督教世界命懸一線的圖爾戰役

圖爾戰役是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之間劃時代的一場大戰

1、 瘋狂擴張的真主帝國

人類歷史上有許多擴張速度極為迅猛的帝國,它們通常在橫空出世的偉大領袖的帶領下在短時間內如滾雪球般四處征伐、開疆拓土,不到自我極限絕不停止。例如亞歷山大帝國、蒙古帝國、阿提拉的匈人帝國等等。但論及對現代世界的影響力和塑造力,阿拉伯人的倭馬亞帝國當首屈一指。因為阿拉伯的擴張不僅帶來了一個新的大一統帝國,還帶來了一種新的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人口眾多、不斷擴展的穆斯林成為這個帝國為人類文明帶來的巨大改變之一。

鐵錘與彎刀的雙重奏:基督教世界命懸一線的圖爾戰役

阿拉伯帝國的擴張速度十分驚人

阿拉伯人在先知穆罕默德箴言的指導下不僅完成了自我信仰的全面革新,而且還力圖將真主的旨意擴散到任何目之所及的地方。憑藉對伊斯蘭教的狂熱信奉,阿拉伯人的征伐腳步似乎也是不知疲倦。從沃野千里的兩河流域到天蒼蒼野茫茫的中亞草原,從奔流不息的印度河到白雪皚皚的高加索山脈,彎月取代了所有的異教符號。自古老的尼羅河開始一路向西,直到摩洛哥的日落之海,世代在阿非利加的土地上生活的人們也開始在信仰上做出重大改變。

隨著阿拉伯征服的推進,曾經伴隨羅馬帝國統一地中海的基督教開始面臨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機,半壁江山已然陷落,地中海南岸、東岸和大半個西岸已經被穆斯林所佔據,只有北岸還在苟延殘喘。而且穆斯林的攻伐之勢依舊凶猛,拜占庭帝國頻頻告急,伊比利亞危在旦夕,西西里島、克里特島等島嶼也接連失陷。這場信仰危機已經到了火燒眉毛的地步。

對於伊斯蘭征服者而言,想要征服歐洲有兩條道路可走。一條是猛攻拜占庭帝國,力爭拿下君士坦丁堡,踹開基督教之盾的大門,讓先知的軍隊湧入歐羅巴。另一條是橫跨整個北非,兵臨直布羅陀海峽,向北攻入伊比利亞,以西班牙為基地再圖北上,直接與法蘭克王國開戰。第一條道路好處在於敵人拜占庭帝國臨近阿拉伯帝國的心臟地帶——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阿拉伯人的兵力投送會比較方便,可以攢足了勁發動猛烈攻勢,缺點是攻取君士坦丁堡難度極大,如果這個環節打不通,阿拉伯軍隊只能被困在亞洲。第二條道路好處是沒有特別難以攻破的地理阻礙,而且伊比利亞的西哥特王國遠比拜占庭帝國孱弱,軍事征服難度不會太大,但是缺點是戰線太過漫長,阿拉伯帝國不可能橫跨整個北非去輸送兵力,這邊的軍事征服就天然缺乏後勁。

歷史上,這兩條道路穆斯林都有過數次嘗試,比起在君士坦丁堡城牆下的慘烈失敗,西部道路顯得更加順利。公元8世紀早期,阿拉伯軍隊就已經開始突破比利牛斯山脈,朝著法蘭克王國猛烈攻擊了。

鐵錘與彎刀的雙重奏:基督教世界命懸一線的圖爾戰役

穆斯林軍隊已經橫跨北非進入南歐

2、 西歐之劫

公元711年,穆斯林開始渡過直布羅陀海峽撲向伊比利亞,指揮官塔裡克·伊本·齊亞德在雷特河之戰中徹底摧毀了西哥特王國的主力軍隊,西歐的大門已經完全敞開,穆斯林如今可以長驅直入直搗腹地。這意味著,歐洲的戰爭格局發生了重大改變,如今需要承受穆斯林猛烈入侵的地區不僅是獨木難支的拜占庭,連風平浪靜的西歐也成為了戰火紛飛的前線面對穆斯林的東西"鉗型攻勢",基督教世界已經處於命懸一線的絕境。

攻佔了伊比利亞的穆斯林從沒有停止對比利牛斯山以北地區的襲擾。過去他們在對陣基督徒之時幾乎未嘗敗績,接連的勝利讓穆斯林軍隊忘乎所以,他們認為軟弱的基督徒遲早要跪服在真主之劍下。在阿拉伯帝國駐伊比利亞總督拉赫曼的帶領下,南法諸多的村鎮城市慘遭洗劫,塞普提瑪尼亞、阿基坦甚至北方的勃艮第都成為了穆斯林虎視眈眈的目標,南法有名的大城波爾多、圖盧茲、納爾榜都被攻陷洗劫。可以說,自從西羅馬帝國滅亡以來,高盧地區從未遭此大劫,穆斯林帶來的破壞和恐慌超出了法蘭克人的預期

法蘭克人也不能坐以待斃,阿基坦公爵奧多被迫承擔起反擊敵軍的重任。但是他本人並不是一個優秀的軍事指揮官,而且手下的士兵們此前因承平已久而缺乏訓練、士氣低落,他們根本不是身經百戰、從北非一路打過來的穆斯林軍隊的對手。奧多公爵的數次反擊均告失敗,現在焦頭爛額的他必須趕快北上巴黎尋求王室的支援,否則他的轄區就要朝不保夕了。

鐵錘與彎刀的雙重奏:基督教世界命懸一線的圖爾戰役

入侵南法的穆斯林軍隊大多參與過征服西哥特王國,經驗豐富

三、"鐵錘"查理的絕境反擊

這邊廂,法蘭克王國正處於強勢宮相查理的領導之下,儘管有強人當政,但是查理所面臨的局面依舊不妙,王國正處於內憂外患之中。東方日耳曼森林裡未開化的撒克遜人、阿勒曼尼人不斷衝擊著王國的東部疆界,他們將法蘭克王國視為新的西羅馬帝國,企圖衝入高盧大肆劫掠。而王國的內部正呈現出分權強於集權的政治演變趨勢,奧斯特拉西亞、紐斯特里亞、勃艮第、阿基坦、普羅旺斯都由當地諸侯把持,他們與巴黎的中央政府關係並不十分緊密,連查理本人都曾經是奧斯特拉西亞的公爵。分裂的局面讓諸侯們各自為政,如果穆斯林的戰火沒有燒到自家門口,他們只會作壁上觀,並樂見其他的諸侯被外敵擊敗削弱。

鐵錘與彎刀的雙重奏:基督教世界命懸一線的圖爾戰役

法蘭克王國形散而神不散

查理雖為法蘭克王國的宮相,但是已經是一名身經百戰的老兵。他在早年參加多場內外戰事,致力於用戰爭進一步統一法蘭克人、強化王室權威和抵禦蠻族侵略。由於他作戰風格凶猛霸道,因而被冠以"鐵錘"的稱謂,此後就一直以"鐵錘"查理的名號著稱於史

戰場上的豐富履歷讓查理有一支始終跟隨他的戰團隊伍。他們都是精挑細選的精銳戰士,沿襲了日耳曼人的步兵傳統,配備最好的盔甲和武器,訓練有素士氣高漲,並跟隨查理在戰場上多次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擁有一支精銳之師,也是查理本人有力的政治資源和實力籌碼。

面對阿基坦公爵奧多的求援,精明的查理意識到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決定藉機充實自己的政治影響力。

鐵錘與彎刀的雙重奏:基督教世界命懸一線的圖爾戰役

查理就是法蘭克王國的頂樑柱

查理向奧多提出,他可以率軍支援阿基坦,但條件是必須從此臣服於他本人的權威,向他提供青壯年兵源並繳納更多的貢賦,否則他十分樂意看到穆斯林把他的領地燒得一乾二淨。無奈之下奧多公爵不得不答應查理的各項條件。這是查理力圖強化本人權威的重要舉措,但是也是一場豪賭,如果他不能如約擊敗穆斯林,不僅他的個人權威會一落千丈,而且還會招致奧多公爵永遠的仇恨,甚至不排除奧多會與穆斯林聯手進攻巴黎。

公元732年夏,伊比利亞穆斯林在總督阿卜杜勒·拉赫曼的帶領下再次跨過比利牛斯山脈大舉入侵南法地區。他們每攻破一座城池,就會分成數股劫掠部隊將方圓內的所有村莊洗劫殆盡。而且他們還取食於敵,不緊不慢地等到麥收季節收割糧草,這種"放羊式"打法意味著穆斯林根本沒有把法蘭克人放在眼裡。

10月,穆斯林開始進攻圖爾城,查理在做好準備工作之後率軍南下,力圖在穆斯林進攻圖爾城之前將其攔截。圖爾城以壯麗的大教堂聞名,是南法地區的基督教中心,對於穆斯林來說,摧毀這個城市可以嚴重打擊基督徒的士氣,也可以奪得數不盡的寶藏。而對於查理來說,絕對不能讓圖爾城落入穆斯林之手,否則他的個人權威將會受到嚴重影響。

鐵錘與彎刀的雙重奏:基督教世界命懸一線的圖爾戰役

查理已經做好了決戰的準備

3、 十字架與彎月的對決

當拉赫曼在挺進圖爾城的途中遭遇了查理的大軍時意識到,自己已經被對方守株待兔了,未能奪得挑選戰場的主動權,這是穆斯林軍隊麻痺大意缺乏戰場偵察的後果之一。儘管如此,拉赫曼依舊選擇接戰,因為以往的多次勝利讓他認定法蘭克人不堪一擊,這次他必會輕輕鬆鬆地將對方擊敗,在夜幕降臨之前進入圖爾城享用晚餐。

在挑選陣地上,查理可謂是煞費苦心,他事先做足了情報蒐集工作,並根據敵人的特點制定了專門的作戰計劃。他認為,穆斯林軍隊主要由騎兵構成,法蘭克人則以步兵為主,這是一場步騎大戰,法蘭克人贏得戰役的關鍵點就在於如何儘可能抵消掉穆斯林騎兵的衝鋒力,否則將會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潰敗。根據這個思路,查理將自己的步兵陣線安置在臨近森林的地帶,依靠森林可以有效地降低穆斯林騎兵衝鋒所帶來的傷害。

鐵錘與彎刀的雙重奏:基督教世界命懸一線的圖爾戰役

如何最大化削弱穆斯林騎兵的衝擊力是查理的首要問題

至於穆斯林一方,指揮官拉赫曼對法蘭克人不屑一顧,他事先也沒有對敵情進行蒐集和分析,但是這一次等待他的不再是連盔甲都佩戴不齊的徵召民兵,而是法蘭克王國戰鬥力最強的王室精銳步兵。如果依仗以往的戰術可以屢試不爽,那麼這一次穆斯林將不再能夠在戰場上為所欲為。

戰鬥打響後,穆斯林騎兵朝著法蘭克軍隊展開凶猛的衝擊,儘管敵軍的衝鋒極為迅猛,但是法蘭克人集結有效的密集陣型,在查理本人的嚴厲命令下堅守陣地,而且周圍的森林也相當程度上抵消掉敵方騎兵的衝鋒效果。

鐵錘與彎刀的雙重奏:基督教世界命懸一線的圖爾戰役

嚴格的訓練方有臨危不亂的陣線

拉赫曼的兩輪衝鋒都未能讓法蘭克人由絲毫的鬆動,他們就像一堵堅韌的高牆一樣,任憑風吹雨打都穩如泰山。在固守陣地的同時他們揮舞長矛將敵軍刺於馬下,久久未能推進戰局的穆斯林開始焦急起來,拉赫曼下令所有騎兵匯聚一起,從三個方向對敵人發動最後的衝鋒,但是依舊未能撼動法蘭克人的戰線。

查理見戰線安全之後令奧多公爵率領一股偏師繞過敵軍偷襲穆斯林的軍營,他們釋放了被俘的法蘭克人,並將敵軍的戰利品洗劫一空。看到後方被劫,不少穆斯林騎兵開始不顧指揮官的怒吼,爭相跑回後方去拯救自己的那部分戰利品,穆斯林的陣線已經變得混亂不堪。人心渙散之下鬥志全無,所有人只想著自己的戰利品是否完好,對眼下的戰局毫不關心。

查理見反擊的時候到了,他下令兩翼部隊打開密集陣型向中間靠攏,將剩餘的穆斯林軍隊團團圍住,拉赫曼本人也在其中,經過短時間的奮戰,這股敵軍全部陣亡。指揮官的死亡加上大營被劫,穆斯林終於徹底潰敗,頭也不回地逃回了伊比利亞。圖爾戰役以法蘭克人的勝利而終結,這場戰鬥中,穆斯林約損失了10000多兵力,而法蘭克人只損失了不到2000人。

鐵錘與彎刀的雙重奏:基督教世界命懸一線的圖爾戰役

穆斯林軍隊被徹底擊潰,再也無法回頭

4、 具有多重意義的劃時代戰役

圖爾戰役是歐洲中世紀早期一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戰役,顯而易見,如果查理未能在此戰中獲得勝利,則西歐的伊斯蘭化將不可避免。圖爾戰役不僅阻止了穆斯林進一步改變歐洲的政治格局,也有力維護了基督教在比利牛斯山脈以北的牢固地位,可以說,查理拯救了風雨飄搖的基督教世界,他不僅是一名出色的軍事指揮官,也是一位在歷史上發揮極為重要作用的聖戰英雄。

鐵錘與彎刀的雙重奏:基督教世界命懸一線的圖爾戰役

查理拯救了王國也拯救了基督教世界

穆斯林輸掉圖爾戰役既有戰術上的失誤,也受制於戰略上的侷限。從戰術上來看,穆斯林軍隊指揮官拉赫曼在敵情偵察和戰術安排上都失誤甚多。輕敵傲慢之餘完全沒有真正重視查理的法蘭克軍隊,他不僅對法蘭克王國知之甚少,甚至連戰役行將結束之際也不知道他對陣的是法蘭克宮相查理本人。不僅如此,穆斯林在面對地形佔優的法蘭克軍隊時依舊猛衝猛打,並沒有採取靈活的應對策略,這讓他們原本優勢很大的騎兵沒能發揮出應有的戰鬥力。

從戰略上來看,穆斯林從北非一路打到南法,已經到達了擴張的極限,在伊比利亞沒有完全消化掉的情況下繼續北上冒進法蘭克,並不是戰略上的明智之舉。穆斯林軍隊在進入法蘭克王國的第一天起,就一直致力於劫掠,而不是土地兼併式的征服,這足以說明他們在整個大戰略上已是強弩之末的狀態。只需一場敗仗,就足以讓他們徹底打消繼續擴張的想法。

對於"鐵錘"查理本人而言,這場輝煌的勝利讓他登上了人生的巔峰。聖戰英雄、基督教的保衛者、法蘭克人的英雄等諸多榮譽加諸一身,他的個人威望已經達到了無可匹敵的高度。這些成果讓他的家族——加洛林家族成為西歐的第一望族,這為日後他的兒子改朝換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至於他的孫子——查理曼大帝,將會帶領法蘭克人走向新的輝煌。

鐵錘與彎刀的雙重奏:基督教世界命懸一線的圖爾戰役

查理的孫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查理曼大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