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白草黃沙漢使稀,桑乾渡馬駐斜暉。

孤城雉堞依危障,古戍狼煙起翠微。

入夜角聲驚客夢,凌風霜氣裂征衣。

雲州一望天連水,惟見山頭朔雁飛。

——蔡靉·《過桑乾河入雲中》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每週一期,與您分享我們在長城腳下的一天。將一天當做一週來過,便擁有了一個彷彿無限的日子,這是一個澄澈又不過分耀眼的回想。雖然理智告訴我,現實的路上並未完全有那樣美的體驗。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萋萋芳草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繽紛爛漫

斯坦因曾在他的書裡記述,在他從帕米爾高原地帶深入亞洲腹地的過程中,一越過疏勒河河谷地區,就感覺到了撲面而來的溼潤氣息。在忍受過塔里木盆地的極端乾旱、看慣了崑崙山脈的荒涼景象後,乍一看到肅州河谷“極其茂盛豐美的夏季牧草”,忍不住感觸良多。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打漁人家撐杆勁,只為飽腹日日勤。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漁婦織網惜生靈,縫合都不密密行。

在地圖上,這些綠洲一小片一小片地連綴成一個不規則的狹長條狀,一直向西北方向延伸,從武威經嘉峪關直到敦煌。正是這些綠洲,托起了漢唐時期連接中原與西域的輝煌絲路,陪伴著長城給予了這片乾旱土地生動而明亮的表情。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中國明朝時期陝西行都司地圖·節選

嘉峪關市轄境長城先趨西北,過新城堡所在的新城村,在野麻灣堡附近轉向西南,在戈壁上到達嘉峪關城北的新腰墩,折向南抵嘉峪關城東北隅

新城堡作為我們嘉峪關境內的第一站,出發!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六隻腳APP搜索【張明弘尋根長城】可導航到圖上長城定位點,橙線為我們的行程路線。

一個海員說,

他最喜歡的是起錨所激起的

那一片潔白的浪花

一個海員說,

他最高興的是拋錨所發出的

那一陣鐵鏈的喧譁

一個盼望出發

一個盼望到達

——艾青《盼望》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哥挎瓜筐過寬溝,趕快過溝看怪狗。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滾筐空怪看狗。

2018年8月22日,我們順著399鄉道先到酒泉邊灣灘段長城【鏈接回顧:酒泉-綠茵鋪地鹽鹼地 殘牆銷魂邊灣灘】,隔著花田湖,又看到和天成堡【鏈接回顧:高臺-天城堡裡收籽忙 西瓜南瓜一池塘】一樣的農收景象。在河西走廊的秋裡,用機器攪碎瓜瓤將其丟在田裡自然腐爛,只留瓜籽將其洗淨外銷瓜種。一切歷歷分明,這是一個忙碌的時辰。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邊灣灘長城受到鹽鹼地的侵害嚴重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打籽後洗車

幾家朋友們用叉戟、編織袋、三輪車互相協作,人多力量大。當下的我們常常過早地發現了生的苦難,卻遲鈍的反應著面對苦難的勇敢。這裡,欣然地繪製著平生中的英氣和喜氣。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我們看剛剛撈上來的螃蟹實在新鮮,秋高氣爽正是河蟹肥的時候,買二斤螃蟹盡大個的挑,買完拎著這十幾個螃蟹中午改善伙食,美得跟什麼似的 。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最橫的崽,好吃不貴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在線流口水

甘肅長城西北南三面臨敵,只有東面通向甘州(張掖古稱)。南有文殊、祁連高聳,北有黑山、夾山等綿亙,中間形成狹長的平原走廊。境內多戈壁荒漠,只有發源於祁連山的內流河流經之地,才形成了若干綠洲。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萬曆十年肅州路防區邊防形勢,地圖來源於《明長城肅州路嘉峪關防區軍事防禦體系研究》 劉碧嶠著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綠波接天流

明代在此修築的諸多的防禦工事,實際上就是在自然地勢的基礎之上,揚長避短,查漏補缺,封堵敵人出入的各個要路。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我一直想揮別童年,成為大人,

童年卻緊貼著我的皮肉,

鑽入這具對我而言太擠太小的身軀。

從酒泉邊灣灘入嘉峪關新城鄉,多段長城早早被農田所佔,其中新城鄉東溝村段長城早已被毀。在東溝村我們找到一片車少的樹蔭下午餐,感謝大娘幫助我們用大灶燒柴火幹蒸螃蟹。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今日份營養:饅頭+螃蟹+辣椒醬。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自左而右:趙燕、馮旭、張明弘。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戶外野外中式尋根長城風·真·妖嬈午睡

午休小憩後,從新城鄉東溝村來到中溝村,這裡的長城保護警示碑是一路見到最醒目最大塊的碑了,周邊細密的鐵絲網圍住了長城最真實斷壁殘垣的形態。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網住一段六百年前的時光

我國分佈著大量土遺址,北宋李誡編修的《營造法式》系統而全面的總結了當時夯土版築技術的成就。明朝的夯土技術集歷代之大成,從建造工藝、取材特徵及修築質量等都有了較大的改進和完善。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中溝村柳條墩敵臺

祁連山南北兩麓明長城的修築,大量採用夯土版築技術。然而隨著時間的延續、自然環境的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加劇,尤其是該地晝夜溫差大、乾旱少雨、風沙天氣多和典型的高蒸發氣候特徵使得分佈於該區域的明長城段落逐漸經歷由夯土材料劣化—病害發育—消失殆盡,量變到質變的消亡過程。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長城邊為灌溉水渠,每隔一段水渠橫穿長城。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水渠邊農家用石碑做房牆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老鄉說地裡留點洋蔥等莊稼,喜鵲和田鼠就有得吃了。

古人修長城,講究因地制宜。最基本的有夯土、石砌、磚砌三大類。在全國兩萬多公里的長城中,夯土牆佔了一萬多。

西部地區由於人口稀少,長城的破壞主要來自自然因素,不少地段保護較好,作為旅遊開發的不多。溝村段長城一般是坍塌成地壟狀的長城保持原樣,墩臺或保存較好的牆體用夯土技術修復。但新修復過的長城,仍是難免遭到植物的破壞。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修復夯土層使用的竹條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代表生命的嫩白根鬚,在長城看來是罪惡的小手。

中溝村的下一站是新城鎮。沿著451鄉道開往新城鎮,很容易的發現了田地中的一堆夯土牆。隔著約五百米的莊稼地,無法確認夯土牆具體為何。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一切都是種子,只有埋葬,才有生機。

長城是資源的邊界,肅鎮長城也不例外。邊牆在抵禦敵軍入侵的同時,也使邊境居民得以耕牧,戍邊軍士得以屯墾。因此邊牆往往沿著作為耕種資源的綠洲分佈。我們穿過彎彎曲曲的田埂,看到三位大姐在收大蔥種子,這裡果然是外銷種子的大集地。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等待再次開花結果

走到夯土遺蹟前一看,這正是一路不斷找尋的新城堡。按照程序,它的身份信息還是得說明一下的。《重修肅州新志》載:“新城堡設在臨邊平川,土城周圍二百一十五丈。”早並無居民,附近本是各部落遊牧民族住歇之地。 因北虜屢屢侵擾,嘉靖二十八年(1549)在此展築城垣,設防守官一員,軍丁數219員,馬騾數134匹,所轄墩臺31座,保護了堡西耕牧的民眾。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新城堡遺址

上期推送主要講述了新城堡建立的歷史背景【鏈接回顧 : 嘉峪關-行走已過五處暑 遭遇兩座新城堡】。明中期之前,整個河西的防禦重點在北面,而弘治年間隨著土魯番的崛起,肅州路防區之西的邊防壓力增大。尤其正德之後土魯番佔據哈密、關西諸部內遷,敵軍有了長途進攻的轉歇地,嘉峪關防線暴露在外。明政府不得不兩次閉關,加固防禦。這就是嘉靖至萬曆年間,防禦體系爆發式增長的緣由。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堡子鐵欄開北門

史籍記載土城周長約合717 米。黃土夯築,堡牆高 10 米,上寬 3米,牆頭築有巡牆。南牆拐角築有官軍駐守的兵營。堡內原建有聖母廟、關帝廟、馬王廟、三官廟等。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其戰略地位之重要,在於其地勢平坦,是迎敵的第一道防線,事實證明,歷史上大規模的入侵也多來自這個方向。往來外族眾多,且多水口。“從來邊堡不在自守於內地,在乎覘外之水頭”,地處平川之中,是徑內要路。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側臉如猿猴

在河西走廊地區,有了水就有了一切。堡內原有泉一眼,後來乾涸。現全貌已無法辨認。遺蹟只有殘牆長約 85 米,最高處高 5米,寬 2-5 米。 圓乎乎的大土包,該是被揉了千百回才能有的形狀,每條雨刷風掃的壕溝都包含著無限綿長的念想,沒有一寸土地該是荒蠻的。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從祁連山脈山腰上漆黑如墨的松樹林,經田地裡收割後的光禿禿的玉米秸稈、直指向天的向日葵稈,到巍然聳立的嘉峪關長城,這片不因寒冬而蟄伏的土地,我們彷彿目睹了河西綠洲古今交錯演變。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新城鎮戲臺

站在新城堡向南望去,被一座塔所吸引,走近約一公里發現竟然還有堡牆。老鄉說這是新城堡屯莊。其北牆保存完整,西牆遺存約三分之二,南牆和東牆已毀。 繞到新城農副產品綜合市場正門,進去看到屯莊北牆的另一側,高約7米,最寬處可達3米。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新城堡屯莊北牆

明太祖在戰爭時期,已開始建立軍事屯田。建國之後,為墾荒就業,恢復生產,在民間推行屯田,以後又發展為商屯。因而形成軍屯、民屯和商屯三種類型。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牆外玉米地,牆內供銷社。

明朝的屯田制是歷代以來最完善且效果最明顯的。自朱元璋實施屯田以來,不僅解決了軍隊的軍需,也大大減輕了朝廷的財政負擔。邊屯設在邊境,守軍進行屯田,謂之“且耕且守”,就地生產糧食,以供軍需。新城堡屯莊距離新城堡約一公里如此之近,所以我們推測此地為軍屯。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一片雜草中發現了老鄉口中屯莊的文保碑

屯莊的西牆住著一戶農家,我們繞著牆轉時,正好遇到大姐給院子裡的菜地澆水,如此之近的她算是“長城人家”了。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新城堡屯莊西牆

聊天中大姐說,自己姓田。丈夫雙臂有疾不能幹重活,否則累的時候連飯都吃不到嘴裡。家裡主要經濟來源是租了三十多畝地靠她來種,因此日子比較拮据。房子靠著城牆也沒有換,幾間房子頂漏了,請個瓦工來修至少需要五萬塊錢根本拿不出來,兒子也跟著一直娶不上媳婦。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院內靠地,敗絮其中屋歪門破。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院外沿街,金玉其外粉飾一新。

今年種地賠錢了,一是種的玉米賣不上好價錢;二是這裡整體還是乾旱,澆地的水費是按每小時收費的。一年沒少幹活,沒少下地,還是家徒四壁。

田大姐最後說,日子不是靠過富了,是靠自己想通了的。不卑不亢的一句話,淡定得像個平常問題,同時又是個深重的答案。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一路,花田湖中的漁民,邊灣灘的瓜農,中溝村給動物留下洋蔥的莊稼漢,新城堡的人們在採集著大蔥的種子收穫著賠錢的玉米……我們年年有著相似的渴望與等待,都在偶然的大地上彷徨。一片牆下或戍邊或屯田的生活,在旺盛的影子中斑駁,漸漸不能看的仔細。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新城堡屯莊全景圖

落月黃昏,站到孤城高處,眺望那些遠近殘毀的長城古堡,或許幼稚如同透過窗子看懂了世界。 尋根,能令晝短,能令夜長。聒噪的文字權作一茬淺薄的風,只為這吹開腳下的蒙塵,好呈現希冀的新景。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門掩月黃昏,昏黃月掩門。

訂閱號每週一期分享路上所見所聞,因此與實際行程有時間差。同步瞭解更多,請關注微博 張明弘-

我們把這段旅程稱為【尋根 ·長城】 ,就是想通過對長城的一路考察,走進長城歷史,梳理長城文化,尋找那些遺失的傳統長城文化根脈。去弘揚長城文化,重新認識和思考傳統長城文化對於今天的價值和意義。

尋根·長城|嘉峪關-新城堡殘存一堆土 七寶塔護佑屯莊堡


尋根長城

項目發起者

張明弘,1971年生於濟南。

長城學者。北京科技大學國際學院副教授,首都師範大學現代水墨研究所研究員,中國長城學會研究員,中國長城學會專家庫專家,渤海大學山水研究所副所長,渤海大學藝術學院特聘教授,章丘國畫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