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誼21歲成博士,晁錯敢拆劉太公廟,為何兩人偏偏都是短命鬼?

賈誼 晁錯 漢文帝 漢景帝 魚羊祕史 魚羊祕史 2017-09-16

賈誼21歲成博士,晁錯敢拆劉太公廟,為何兩人偏偏都是短命鬼?

(圖)電視劇《美人心計》劇照

賈誼,西漢文帝時人,祖籍河南洛陽,官至太中大夫(天子智囊成員);

晁錯,西漢景帝時人,祖籍河南許昌,官至御史大夫(三公之一,掌監察、奏事、草詔,天子大祕)。

蘇東坡說,真可惜啊賈誼,原本是個王佐之才,卻因不能很好地發揮和使用自己的才能而“夭絕”。賈誼這個人吶,不是皇帝不會用他,而是他不善利用皇帝;自個兒不過是洛陽來的一個後生,到了朝廷就想憑一己之力一夜之間替天子除舊佈新,太自以為是了;而且呢,為人心胸狹窄、氣量太小,才能有餘而見識不足,稍有不順,立馬崩潰。這怎麼能幹成大事呢?賈誼死時三十三歲。(見《賈誼論》)

蘇東坡說晁錯,天下人都同情晁錯因忠君而被殺,殊不知晁錯其實是自取其禍。晁錯最天真的地方是,當局面危急時,他竟然讓皇帝上前線而自己留守後方,“擇其至安,而遺天子以至危”,自己找個安全地兒,而把皇帝置於最危險之處。他不懂一個人想建立不世之功,就不能有自我保全的私心。正因為他老懷著自我保全的小心思,所以才最終遭斬。晁錯死時四十六歲。(見《晁錯論》)

我們先講賈誼。

賈誼生來聰慧,年輕時能詩善文。受到本地太守吳公的青睞,召置門下,給予特殊的關照。

吳太守高升,上調朝中做官,捨不得賈誼,就極力向皇帝推薦賈誼,說他很有學問,精通諸子百家。漢文帝答應了吳太守,將賈誼一起調入朝廷祕書處工作。

賈誼沒有給吳太守丟臉,確實表現得鶴立雞群。他二十出頭,在單位屬年紀最小的,但才華卻是最出眾的。皇帝每次出個議題,各位老先生一時尚不知如何應對,賈誼已展開滔滔宏論,且頭頭是道,人人都覺得他說的反映了自己心中所想。因此同仁們不得不甘拜下風,暗自承認賈誼確實才識過人。

賈誼21歲成博士,晁錯敢拆劉太公廟,為何兩人偏偏都是短命鬼?

(圖)電視劇《美人心計》劇照

賈誼的表現引起了文帝的關注,表揚他,破格提拔他,不到一年時間,升為太中大夫。

來到天子身邊,興奮得更加摟不住,賈誼連篇累牘給皇帝提交了許多主張建議,諸如《論定製度興禮樂疏》、《論積貯疏》、《陳政事疏》等等。文帝呢,不想挫傷他的積極性,既沒照他說的辦,但也未拂其意。

賈誼只顧著在天子這兒表現,卻忘了同事人緣,漸漸地感受到了曲高和寡的滋味。文帝劉恆想給賈誼官升一格,授予公卿之位,不料竟遭到新老臣子們齊聲的反對。尤其是高祖的舊將周勃、灌嬰等人,不僅不贊成提升,相反對賈誼的人格痛加指責。說洛陽來的小子,年紀輕知識淺,就喜歡攬權,什麼事都好插嘴。

文帝見老臣們如此討厭賈誼,也逐漸開始疏遠他,不再像之前那麼愛聽他講話,採納他的建議了,直到後來乾脆外放他去外地,做了長沙王的太傅。

這一貶謫,可是大大地傷了賈誼那顆脆弱的心。赴長沙就任渡湘水時,他寫了一篇《吊屈原賦》,自比屈子的不得志,發洩鬱悶。此賦頗有怨婦之味,先雲蛇鼠成精、鳳凰落架,再罵世間不公、天不容我。後又作《鵬鳥賦》,長吁短嘆,消極厭世,貌似看淡了一切榮華富貴,實為心有不甘。

三年後接文帝聖諭,召其回京擔任樑懷王太傅。得到召喚,賈誼先前的超然物外頓時忘卻,樂顛顛回京就職。回來之後,好議論的積習難改,如從前一樣頻繁向皇帝上疏建言,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建議就是削藩,要皇帝壓縮諸侯王的地盤和權利。文帝很清醒,沒有接受他的書生之見。

以賈誼的個性,後來的日子總體是過得不甚如意。這一年,懷王劉揖騎馬不小心摔死,賈誼自覺他這個師傅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一年多的時間裡,總是哭哭啼啼,傷悲至死,年僅三十三歲。

一個人不僅要有才華學識,更要有胸懷啊!賈誼英年早逝,官也未做到公卿,但他並算不上懷才不遇,他是被自己的個性害死的。

賈誼21歲成博士,晁錯敢拆劉太公廟,為何兩人偏偏都是短命鬼?

(圖)電視劇《美人心計》劇照

接著說晁錯。

晁錯也是個好學生,早年跟著軹縣(今屬河南濟源市)的張恢學刑名之學,由於熟讀文獻典籍,在太常手下做文史工作。漢文帝在位時,晁錯撈著一個進修的機會。當時全國熟悉和研究《尚書》的人很少,濟南有位年過九旬的伏老先生,曾做過秦朝的博士,精通《尚書》,可惜年紀太大不能到長安,文帝就讓太常派個人去濟南伏老先生處學習,晁錯得到了這個機會。

晁錯原本就覺得自己的學問很大,一趟進修歸來,更是目空一切了。先在皇帝這兒賣弄,凡與文帝談及國家當前應做的事情,必引用《尚書》。文帝很zan賞,任命他做了太子舍人、門大夫(東宮大門主管)、太子家令。又多次建議皇帝削弱諸侯勢力和修改法令,一寫就是幾十封。文帝像對待賈誼一樣,沒采納其意見,但肯定其才華,提升為中大夫,以表鼓勵。

當時的太子就是後來的漢景帝劉啟。晁錯在劉啟這兒可是贏得了絕對的賞識和信任。太子府上上下下稱他為“智囊”——一肚子的知識和本領。

與賈誼同樣的毛病,晁錯也是隻“唯上”而不合群,只一味琢磨著在主子面前討好,不管不顧與周圍同事的關係。當時也就太子劉啟喜歡晁錯的主張,而以袁盎為代表的“諸大功臣”,無一人不厭惡他。

文帝崩,景帝繼位,晁錯就得勢了,紅得發紫了。有幾個情景很能說明問題,一是晁錯經常與皇帝單獨密商國事,他的意見多被天子所採納;二是景帝對他明顯另眼高看,器重的程度遠遠超過了三公九卿;三是國家好些實施已久的法令,都因他的建議而作了修改。

另有一件事,更能顯示晁錯的顯貴。晁錯平時在內史府上班,內史府建在太上皇廟內外牆之間的空地上,門朝東開,出入不太方便。太上皇廟就是高祖劉邦他爹劉老太公的廟,動那裡的土可絕非小事。晁錯敢,他挖開了太上皇廟外牆,開了兩個朝南的門。丞相申屠嘉得信,上奏皇帝提出問罪誅殺晁錯。晁錯連夜進宮見著皇帝,輕描淡寫地解釋了幾句,景帝居然原諒了他,反而斥責申屠嘉小題大做。

賈誼21歲成博士,晁錯敢拆劉太公廟,為何兩人偏偏都是短命鬼?

(圖)電視劇《美人心計》劇照

晁錯在景帝這兒官做到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一天比一天得意忘形。晁錯給景帝支的最大的昏招,就是“請諸侯之罪過,削其地,收其枝郡。”懲罰諸侯王爺的過失,削減他們的地盤,收回其代管的郡縣。這是賈誼當年想讓文帝做,而文帝婉拒了的,如今晁錯慫恿著景帝強推。

結果呢,自作聰明的書生晁錯,就是在這件事上丟了性命。他的削藩之舉,招致了西漢二百年曆史最大的一次諸侯叛亂——七國之亂,險些葬送了漢之江山。危機來臨的時候,天子紅人的晁錯,轉眼成了掃帚星。當時七國亂起,景帝不知如何是好,袁盎來給皇帝出主意,晁錯滿以為自己是天子心腹,無需迴避,豈知此一時彼一時,景帝命令他退下。而袁盎給天子出的主意,正是殺晁錯以息叛亂。景帝如此回袁盎的話:“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為了天下安寧,舍個晁錯這樣的小卒算什麼!

十多天後,景帝劉啟派中尉召晁錯來朝,中尉將晁錯騙上車子,直接拉到東市腰斬!讓人同情的是,死到臨頭,晁錯竟然還幼稚地以為天子召他議事,一本正經地穿著上朝的正裝出門。

學問大不等於世事洞明,目不識丁的村夫,有時見識超過學富五車的博士。就在從晁錯極力促成皇帝削藩時,他的老父親在老家許昌聽說了此事,專門急急趕到京城,對兒子講:皇上剛剛就任,安排你在身邊輔佐,你一個勁地建議推行削減諸侯領地,離間人家骨肉關係,惹得大家對你議論紛紛,矛頭對準你怨恨你,這是何苦呢?父親接著說:按你的法子辦,劉家的江山倒是可能穩固了,可咱們晁家就危險了啊!晁錯沒有接受父親的提醒和勸告。父親最終傷心難過地說:我走了,我得遠遠地離開你,我沒法忍心看著你去做替死鬼!父親料定會遭株連,所以他在七國叛亂髮生之前,毅然服毒自盡。

西漢文景時代的這兩位書生,算不算能人,當然是能人,可惜都是短命的。找尋其中的原因,雖各有差異,其本質是一樣的,就是在皇權面前,一切人和物都是工具。至於東坡居士所謂兩人個性上的因素,事實上是不關痛癢和無關緊要的。

*作者:秦四晃,魚羊祕史簽約作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