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唯一一個“五謀”俱全之人,漢朝最後的氣運也因他而亡

賈詡 曹操 張繡 袁紹 歷史上的小八卦 歷史上的小八卦 2017-10-21

三國最聰明的人 (單選)
0
0%
“毒士”賈詡
0
0%
“鬼才”郭嘉
0
0%
“臥龍”諸葛亮
0
0%
“冢虎”司馬懿
0
0%
“鳳雛”龐統

導語:謀有五層境界——“謀己、謀人、謀兵、謀國、謀天下”,層次越高,謀略也就越深,歷數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而能五謀俱全之人,也沒有幾個,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三國之中唯一一個能夠達到五謀俱全的人。他被史學家稱作“毒士”,他被譽為漢末三國最聰明的人,他被尊為魏晉八君子(魏晉時代八位在不同德行能力方面俱佳且諡號均為肅侯的名臣的合稱,他以籌謀策算位居首位)之首,他的智謀堪比臥龍冢虎。相信對三國曆史有所瞭解的人已經猜到他是誰了,沒錯,他就是賈詡,一個身上光環無數,但又極其低調的人

三國中唯一一個“五謀”俱全之人,漢朝最後的氣運也因他而亡

賈詡 賈文和


三國之中,曹操以“奸”聞名,孔明以“智”出彩,關羽以“義”受尊,而賈詡則以“謀”留名於世

對於賈詡自己 來說,“謀”是一種保護,對於他的主人來說,“謀”是一件武器,對於他的敵人來說, “謀”則是一把利劍,而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謀”是一種境界……

三國中唯一一個“五謀”俱全之人,漢朝最後的氣運也因他而亡

關羽 諸葛亮 曹操


下面就讓我們來探討一下為何賈詡怎樣做到了五境俱全

第一層境界“謀己”:

作為一個謀士,若連自己的生命都保全不了,何來謀人、謀兵、謀國、謀天下? 運用自己的謀略,讓自己活下來、並且活得有價值是成為一個謀士最基本的條件。“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因此, “謀己”是謀士的第一層境界。

  • 虎口脫險:賈詡回鄉之時與數十位鄉人被叛亂的氐人抓獲,他說:“我是段公(段熲)的外孫,你們別傷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來贖。”當時太尉段熲,因為久為邊將,威震西土,所以賈詡便假稱是段熲的外孫來嚇唬氐人,叛氐果然不敢害他,還與他盟誓後送他回去,而其餘的人卻都遇害了。

三國中唯一一個“五謀”俱全之人,漢朝最後的氣運也因他而亡

  • 明哲保身:在功成名就之後,賈詡急流勇退,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最後賈詡以七十七歲高齡得以善終,諡號肅侯。

三國中唯一一個“五謀”俱全之人,漢朝最後的氣運也因他而亡

第二層境界“謀人”:

一個謀士,如若不能夠為人出謀劃策,怎麼能夠稱之為謀士?謀士不僅僅學要會了為自己謀劃,還要學會為別人謀劃因此,第二層境界為“謀人”。

  • 為家人謀:賈詡投靠段煨,但是段煨心裡怕賈詡奪其兵權,表面禮遇,暗中猜忌。賈詡看出後,心不自安。南陽張繡與賈詡暗中有來往,張繡便派人去迎接賈詡。賈詡臨行時,有人問賈詡:“段煨待你這麼好,你為何還要離去?”賈詡說:“段煨生性多疑,有猜忌我的意思,待遇雖然優厚,卻不可依靠,待久了一定會被他所害,而我離開他一定很高興,又指望我連結外援,一定善待我的家人。而張繡缺乏謀士,也很願意得到我,這樣我和我的家人都能夠得到保全。”賈詡到達張繡處,張繡果然大喜,對他“執子孫禮”。而段煨知道賈詡離去,也果然善待其家人。

  • 力挺曹丕: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未立太子,曹丕為五官將,而臨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計於賈詡,賈詡說:“但願將軍能夠弘揚道德,培養氣度,實踐士人的責任和義務,勤勤懇懇,孜孜不倦,不做違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了。”曹丕聽從了他的建議,刻意磨練自己。後來,曹操私下問賈詡對立嗣的看法,賈詡閉口不答,曹操問他為何不答,賈詡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啊。”曹操大笑,於是於該年立曹丕為太子。

三國中唯一一個“五謀”俱全之人,漢朝最後的氣運也因他而亡

魏文帝 曹丕

第三層境界“謀兵”:

作為一個謀士,他必須具有“謀”成千上萬人 生命的能力。這就是“謀”的第三層境界:謀兵,能夠達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高度。

  • 奇兵敗曹:曹操南征張繡,包圍張繡據守的穰城,曹操聞袁紹欲趁虛襲取許都,便立即從穰城撤退。張繡率兵尾隨追擊,曹操出奇兵大敗張、劉聯軍。曹軍獲勝後,速行北撤。張繡親自率兵追擊,賈詡勸阻說:“不可追,追必敗。”張繡不聽,強行追擊,被曹操親自斷後擊敗。賈詡這時又對張繡說:“趕快再追,一定會獲勝。”張繡說:“不聽你的建議才落到這種地步,現在已經敗了,為何要再追?”賈詡說:“形勢已經起了變化,趕快去追準能獲利。”張繡聽從賈詡建議,收集散兵,再行追擊,竟將曹操後衛部隊擊潰。

三國中唯一一個“五謀”俱全之人,漢朝最後的氣運也因他而亡

曹孟德敗北

  • 離間馬韓: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韓遂、馬超為首的十部聯軍,聚集十餘萬人馬,據守潼關抗曹。馬超受挫後,提出劃河為界的議和條件,被曹操拒絕。馬超多次前來挑戰,曹操堅守不出,使馬超欲急戰速勝不得。九月,再次提出劃地為界的要求,並送子為人質。賈詡認為可以表面上假意應允,麻痺對方,實際積極準備,伺機殲敵。曹操又問賈詡如何破敵,賈詡說:“離間他們。”曹操採用他的計謀,寫書離間馬超和韓遂,使他們內亂。曹操視時機成熟,主動對關中聯軍發起進攻,大勝而歸。

三國中唯一一個“五謀”俱全之人,漢朝最後的氣運也因他而亡

曹操修書間韓遂

第四層境界“謀國”:

比起“謀國”來,為一人謀、為千人謀都是很淺的層次。一個人要是能做到“謀國”(這裡指代諸侯勢力),必須具備遠大的眼光和超人的洞察能力,這些都不是常人所能具備的。 是故,謀士的第四層境界是“謀國”。

  • 勸張歸曹:建安四年(199年),袁紹遣人招降張繡,並與賈詡結好。張繡準備同意,賈詡卻當著張繡的面回絕了袁紹的來使,準確地指出袁紹不能容人,而投降曹操有三點優勢: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名正言順;曹操兵力較弱,更願意拉攏盟友;曹操志向遠大,一定能夠不計前嫌。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率眾歸順曹操。曹操聞訊後大喜,親自接見賈詡,執其手說:“使我的信譽揚於天下的人,是你啊!”

三國中唯一一個“五謀”俱全之人,漢朝最後的氣運也因他而亡

北地槍王 張繡

  • 烏巢之策: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與袁紹戰於官渡。曹軍軍糧用盡,曹操問計於賈詡,賈詡說:“您在精明、勇敢、用人、決斷四個方面都勝過袁紹,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過取勝,是想顧及周全啊,抓住機會,便能很快取勝。”曹操稱善,後來抓住機會偷襲烏巢,一舉戰勝袁紹。河北平定後,曹操領冀州牧,改任賈詡為太中大夫。

三國中唯一一個“五謀”俱全之人,漢朝最後的氣運也因他而亡

奇襲烏巢

  • 赤壁必敗: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佔領荊州,想乘機順江東下。賈詡勸阻,說應該安撫百姓,等待時機,曹操不從,結果在赤壁之戰中大敗而歸。

三國中唯一一個“五謀”俱全之人,漢朝最後的氣運也因他而亡

赤壁之戰

第五層境界:“謀天下”:

能夠達到這一境界的人,就足以當得起“國士無雙”四個字了

  • 獻策曹丕:黃初四年(223年)三月,曹丕首徵東吳,未達到預期戰果。當初,曹丕便問計於賈詡:“我想統一天下,吳、蜀應先征討哪個?”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無功而返。

三國中唯一一個“五謀”俱全之人,漢朝最後的氣運也因他而亡

曹丕伐吳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上,能夠達到第五境界的人有很多,但是能夠五境俱全的卻只有姜尚,張良,賈詡等寥寥幾人。小編認為,賈詡當之無愧為“三國第一聰明人”,白居易曾經評價說:天下論智計並歸賈氏也。

PS:喜歡小編文章的請多多給小編點贊哦,另外有不同意見,或者對小編有什麼建議的都可以在下面留言評論哦,也可以直接私信小編。點擊關注可以看到更多小編的文章哦,你們的支持就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