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對子女最深的愛就是讓自己健康!(深度好文)

人到老年,對子女最深的愛就是讓自己健康!(深度好文)

今天聽到一首歌:"當你老了,頭髮白了.....",忽而想到自己的外婆,滿頭白髮,一個人獨居在家的那種場景,內心突的疼了下。我時常打電話給她,聽她說說話。偶爾會聽到她來一句:"人老了,不中用了",就會莫名的心疼。好在外婆身體還不錯。我實在想象不出自己老了以後會是怎樣的場景?當看到美洋洋的《人到老年,對子女最深的愛是活好自己》後,深深的被觸動了!

在一篇《當你老了,最後悔什麼?全球統計前5名》的文章裡,後悔的前5條如下:

一:92%的人後悔年輕時努力不夠導致一事無成。

二:73%的人後悔在年輕的時候選錯了職業。

三:62%的人後悔對子女教育不當。

四:57%的人後悔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侶。

五:45%的人後悔沒有善待自己的身體。

看了這5條,我第一反應是寫這份總結的人還比較年輕,寫總結的人還比較健康。若真的是耄耋老人在反省,可能順序會顛倒一下。那就是保重身體健康是第一位,珍惜伴侶是第二位,至於其它什麼功成名就,可能都是浮雲了。

人到老年,對子女最深的愛就是讓自己健康!(深度好文)

因為人到老年,能比別人健康地多晒太陽,才是最值得驕傲的。

保重好自己的身體,是繼續"革命"的本錢,也是對伴侶最深的愛護,更是對子女最大的支持。

人到老年,學會照顧好自己

這個世界充滿假象,唯有生死從不說謊。

就在年前,老家有個男鄰居突發腦出血,昏倒在地,不省人事。老婆一下慌了神,趕緊喚來鄰居,大家七手八腳地總算給送到了縣醫院。

病情來勢洶洶,又在路途上耽誤一陣子,更是無力迴天。醫生檢查一番後就讓拖回家,說回去辦後事吧,醫院已經沒有收留的必要。

老婆一下傻了眼,馬上聯繫了城市裡打拼的兒子。兒子是夫妻二人省吃儉用培養的大學生,畢業後,從58同城上找到很不錯的工作,積累幾年後,現在自己單幹,聽說發展的還不錯。

兒子一接到電話就急了,不行,我必須救我爹。我爹辛苦了大半輩子,還一點福沒享到,不能就這麼沒了。

兒子痛哭流涕,頭腦卻異常清醒,他叮囑母親一定不要放棄,無論如何再救一次。便讓母親和親戚們先包車趕去大城市,打了錢到卡上,接著火速往回趕。

母親早已六神無主,兒子說啥是啥,一行人又急忙往相鄰的大城市趕,路上又是幾個小時。

人到老年,對子女最深的愛就是讓自己健康!(深度好文)

等送到市裡醫院,鄰居已經奄奄一息,見家屬堅持搶救,醫生也只好再試一次。後來經過不懈努力,人終於算保住了,結果卻不如人意。

鄰居雖然還有生命體徵,卻完全失去意識知覺,成了傳說中的植物人。醫生只說盡力了,至於能不能甦醒全憑個人造化。

兒子跑回來,撲通跪在床前,大聲呼喚爹,爹卻無法應答。不管怎麼說,爹還活著,雖然為了救治花了近50萬,但起碼還有希望吧。

兒子事業本身不是很大,一下掏空了積蓄,也是元氣大傷。把老爹安頓停當,就趕回城裡掙錢去了,老爹的後續治療也是需要錢的。

本想著自己盡了孝心,最少是個安慰,沒想到苦日子還在後面。兒子走後,照顧病人的任務全部落到了他媽身上。鄰居已經完全是個廢人,吃喝拉撒都需要人,拉撒又不定時,半夜還要照顧。

漸漸地母親便撐不住,本來就瘦弱的身軀更搖搖欲墜。有時不禁在鄰居面前哭訴,埋怨兒子不該不聽醫囑,執意要搶救,不然入土為安,兒子和她都可以輕鬆些。

雖然聽起來有些冷酷無情,但箇中滋味定是別人體會不到的,若是還能承受,誰不想好歹有個老伴。鄰居們唏噓之後,儘量多幫幫忙,卻也緩解不了太多局面。

兒子過得也不輕鬆,心比身體還累,他沒有想到自己努力盡孝,卻加重了母親的勞累。看著一下老了幾歲,憔悴不堪的母親,他開始懷疑起自己的初衷。內疚與牽掛讓他不停地來回奔波,只為減輕母親的負擔,日子在煎熬中被拉得無比漫長。

如果從一番孝心來說,兒子已經做的無可挑剔了,雖然結局事與願違,但追根溯源卻是父親的錯。

因為之前父親就有過不適,去醫院檢查後,醫生囑咐靜養,戒菸酒等刺激物。但父親嗜酒如命,事發當天,不聽老婆勸告,又從小酌到痛飲,結果一頭栽地,不省人事。

人到老年,對子女最深的愛就是讓自己健康!(深度好文)

明明可以避免的,卻因為自己的放縱不自律,而擊垮了整個家庭。把老伴拖累的憔悴不堪,把兒子拖得舉步維艱。這樣的結局定是他清醒的時候所不願看見的,可惜他貌似永遠也清醒不過來了。

老去更無兒在膝,惟君憐我我憐君。人到老年,學會愛惜自己的身體,也要珍惜自己的老伴。哪怕是為了不給子女和老伴製造負擔,也一定要照顧好自己。

人到老年,子女不需要你再去做牛做馬,而是希望永遠有個叫家的港灣。只要父母能平安康健,才是孩子們最大的心安。

人到老年,學會愛自己

人到老年,後悔遺憾生前的種種毫無意義,生活在繼續,學會往前看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除了要保重好自己的身體,不給子女"添亂",還要與子女做好溝通。不要有想法只肯憋在心裡,期待著子女去來猜測去發現。

子女們一般人到中年,大都承上啟下。生活的瑣碎與重擔已經讓他們喘不過氣來,如果再玩捉迷藏的遊戲,可能就有心無力了。

孩童期有什麼不明白的就會天真的問,那麼人到老年有什麼想不開的也要學會對孩子說,而不是自我折磨。

人到老年,對子女最深的愛就是讓自己健康!(深度好文)

中國人素來不善於表達,有時子女還可以坦率地盡孝,父母對子女的想念卻總是壓在心底。怕影響子女情緒,怕打擾孩子工作,太多的擔憂全是為了孩子考慮,卻不懂得疼惜自己一把。

有個遠方親戚,身體一直很健康,有個兒子在城裡打工,生活境況不是很好。親戚與老伴一輩子感情較好,極少拌嘴吵架。天有不測風雲,原本同樣很健康的老伴突然一病不起,很快就撒手人寰。

親戚被突如其來的打擊擊倒了,整天以淚洗面。兒子在城裡還有工作,也是身不由己,辦完喪事後,想接著老孃一起去城裡住一段時間,緩緩心情。

老孃卻不肯去,說是老伴剛走,家裡得留人,免得老伴回來找不到人。

兒子信以為真,就回城裡去了,說好過段時間回來看她。誰知兒子走後,她的精神便徹底垮了,整天在鄰居面前抹眼淚,說想兒子。鄰居們問她,那為什麼不跟兒子一起去城裡呢?

她嘆口氣說,兒子在城裡生活的艱難,全家三口人租在兩間地下室裡。如果她去了,又做不了活計,只能白吃白喝。倒不是怕兒媳說三道四,而是不想拖累兒子,不願兒子為難啊。

無疑她是愛兒子的,可因為愛的太深,已經無法用言語去表達。為了不讓兒子分心,只好故作堅強,而兒子卻還以為,她真地已看淡生死。

然後沒過多久,她就在自己的屋裡上吊去了,等到被人發現,已是過世幾天了。

兒子哭天嚎地地趕回家,內疚自責地說不出話。從小老太太就特別寵愛這個兒子,所以母子感情比較深。兒子十分後悔相信了母親的故土難離,不然接到身邊住上一段時間,等母親情緒緩和了再回歸故土,也許就不這麼想不開了。

母親本是不想拖累兒子的,卻給兒子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傷痛。愛需要表達,心事需要溝通,不要為了想象中的困難把自己逼向絕路。

而為人子女,也要聽得懂父母的善意謊言。父母老了,已經沒有強壯時的堅強,他們的脆弱或許一直被偽裝。人到老年,最重要的還是學會愛自己,只有自己活得好好的,子女才會有機會去愛你。

人到老年,學會放下自己

人老自多愁,水深難急流。

看過一個老人心路糾結的橋段,說的是有一天他去買東西,到了目的地卻發現沒帶錢,老人十分懊喪。

人到老年,對子女最深的愛就是讓自己健康!(深度好文)

東西不貴,也就幾十塊的樣子,他突然想到已成家的兒子就在附近上班,離得不遠,走路也就幾分鐘吧。於是就打算先從兒子手裡拿點錢,然後就邁步去找兒子。

剛走了沒幾步,他的思想開始發生了鬥爭,有個很執著的聲音讓他停下了腳步。他沒有料到,從小到大都是自己給兒子花錢,給的心安理得,兒子也拿的理直氣壯,怎麼角色一旦轉換,自己卻不適應了?

經過左思右想,開始明明是想去兒子公司的,腿腳卻仍上了返家的公交車,鬥爭了半天,還是決定了回家去拿錢。

這樣的糾結讓人有種說不出的滋味,酸澀難嚥。平時不喜歡子女跟自己生疏,卻又忍不住與孩子"見外"。可能人到老年,思想也就相對複雜矛盾了吧,我在想是否是因為放不下為老之尊呢?

有人說,人到老年,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滿足是最好的財產,信賴是最佳的緣分,心安是最大的幸福。

而若想做到心安,就要學會放下,放下驕傲,放下剛強,放下偽裝。真正的放下,不是放下別人,而是放下自己。

學會承認自己老了,不中用了,並坦然接受它,該示弱的示弱,該表達訴求的儘管表達。莫笑他人老,轉瞬白頭翁,每個人都會老,面對自己的衰敗感,或許唯有從容以對才能方得始終吧。

人生的路,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每段路有每段路的風景,每段路有每段路的擔當。時間會沉澱最真的情感,風雨會考驗最暖的陪伴。無論怎樣,都要守住自己的心,人生無常,心安才是歸處。

周國平說,如果人的前半生的特徵是對幸福苦苦追求,而又無法滿足,那麼,人的後半生的特徵則變成了對遭遇不幸的害怕和憂慮。

到了老年,人們就會知道,這個世界本就沒有什麼幸福,快樂可言,他們因心安理得地咀嚼、品嚐著那得過且過的現狀,甚至於從平淡無奇中找到樂趣。

我們年紀越大,就越懂得珍惜我們的時間。在出現高齡衰弱和多病之前的一段時間就是"最好的時光"。

在這段最好的時光裡,更要活出最真實的自我,活出最本真的快樂。

人到老年,對子女最深的愛就是讓自己健康!(深度好文)

除了放下自己,珍惜擁有,人到老年還要學會"五多":

多一點快樂。多一點養生。多一點善待。多一點包容。多一點堅強。

還要記住另外三句話:

算了吧。不要緊。開心最重要。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只要胸懷快樂之心,年齡無法阻擋青春,夕陽照樣是好光彩。

就像偉大作家康德說的,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