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笨:讀懂爺爺,心懷感恩與思念

家庭教育 經濟 正能量 社會 老笨語巢 2017-04-07

老笨:讀懂爺爺,心懷感恩與思念

爺爺是在我上大二的那年寒假裡,也就是正月初七去世的,屈指算來,三十年過去了,爺爺的影子在我腦海中已經有些模糊了。進入到知天命之年後,不知怎的,突然常常想起爺爺,他生前的一幕幕在我腦海裡驟然浮現和清晰起來,我覺得有點匪夷所思。在這之前,說實話,我並沒怎麼懷念過,沒怎麼想起過,那是因為我和爺爺的感情不遠也不近,熟悉而又陌生。當年爺爺為一大家子的生計常年忙碌,艱辛勞作,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照管我們兄弟幾個,和他情感上的疏遠自然在所難免,加之姥姥家照看我們多一些,情感的天平會有所偏移自然情理之中的事了。

但血緣的基因傳承和神祕力量卻是綿長和強大的,尤其在人到中年後顯現得更加強烈。經歷了人生的風雨,嚐盡了生活的苦難,有了一定人生閱歷和積澱後,我才真正讀懂了爺爺,理解了爺爺,也就更加敬重爺爺。沒想到跨越三十年後,和爺爺的情感猛然間會拉得這麼近,甚至一想起爺爺,我就不由得悲從心來,潸然淚下,彷彿是要彌補當年在他葬禮上的欠賬。常常想起爺爺,是常想起他一生所承受的生活苦難和人生艱辛,是感念他一生為家庭嘔心瀝血的付出,是感謝他所創立的並讓我們張家世代受益的“貧賤不移、勤勞善良和重文重教”的好門風,好傳統。

爺爺彌留之際,張家的男丁,就我在他身邊,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緣。按照鄉下的說法,彌留之際誰在場,就得了誰的濟,就和誰最有緣。這個說法我現在是深信不疑,自以為是最能讀懂爺爺、理解爺爺的人,也是爺爺精神品質和文化思想上最合格的傳承者和繼承者。

爺爺一輩子所經受的生活苦難和人生艱辛,在我看來是難以想象和難以承受的。爺爺少時居住在河南長葛縣芝芳村,時逢兵慌馬亂年代,水災、蝗災和兵災接撞而來,民不聊生,路有餓殍,老百姓為了活命,紛紛離井背鄉,外出乞討,爺爺在十多歲的時就隨他父親和祖父等家人逃荒到山西絳州,雖勞碌但難餬口立足,祖孫三代便輾轉來到吉縣蔡家川,好在其時當地地廣人稀,樹木參天,開荒種地,採摘狩獵,尚可餬口,但好景不長,安穩日子還沒過幾年,當地卻瘟疫肆虐,人口大減,十室九空,爺爺的祖父母先後染病身亡。為保全家人性命,曾祖父葬父殯母之後,便帶領全家返回河南老家。

此後,曾祖父逐漸年老體衰,爺爺身為長子長孫,就成了家裡的頂樑柱和主心骨,當其時,全家已有十多口人:曾祖父母、祖父母、二叔祖父母、姑奶奶、堂叔、我父親和大姑媽。沒想到中原狼煙起,蔣閻馮大戰爆發,苛捐雜稅多如牛毛,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加之天公也不作美,天旱少雨,莊稼歉收,百姓食不果腹,盜賊四起,人心惶惶。見此狀況,曾祖父和祖父遂生重返山西之念頭。民國二十四年,也就是一九三五年,當時我父親已經兩歲,祖孫三代再次踏上逃荒山西的路程。一家老小,奔波月餘,最後定居在汾城縣河東的伯虞村。至此,生活的重擔和苦難就開始接連不斷地降臨在爺爺的身上。

曾祖父母年老體衰,二叔祖老實懦弱,全家就靠爺爺一個人運籌勞作,起先是在西溝種蓮菜,後又在家磨豆腐,同時還租種別人的地。當時的租子很重,號稱是半種,就是打下糧食後,東家要拿走一半作為租子。爺爺白天種地,晚上還要磨豆腐。磨豆腐是最熬人,家裡沒有牲口,全靠人力推。爺爺和奶奶經常推磨至大天亮,其辛苦和勞累可想而知。即便如此,能維持全家的溫飽就算是天大的心願了。

之後,我的三個姑母和兩個叔父相繼出生,日子過得更加艱難,養活六個孩子和兩個老人的負擔之重可想而知,但爺爺卻毫無怨言,盡日子過得異常艱辛,但他對上不忘孝敬父母,對下不忘教育子女。當傍晚踏著暮色回到家裡的時候,爺爺首先是到曾祖父母屋裡問安,然後再去吃飯歇息,我母親生前不止一次地向我講起這件事,也一再誇獎爺爺的孝道。爺爺雖然沒有上過一天學,但卻靠農閒之餘的自學,竟然學會了寫字和記賬,這不能不讓我我們做晚輩的敬佩。我們張家有書香門第遺風,重文重教傳統,耕讀人家風範,歷代都重視讀書,據說我爺爺的爺爺就是私塾先生。不管日子過得多麼艱難,哪怕是吃糠咽菜,舉債借高利貸,爺爺都不會讓子女失學,除了作為長子的我父親要幫家裡種地,只上了完小外,我的六個姑姑和叔叔都是初中文化程度,現在想來,不能不佩服爺爺的魄力和見識,他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為後代鋪就了一條知識之路和幸福之道,我的兩個叔叔後來都因為有文化成了國家幹部,堂叔考上了軍校成為軍官,三個姑姑也因此都嫁得如意郎君,到城裡居住,過著令莊戶人家羨慕的生活,孫子輩裡出了多名大學生,這都是爺爺的功德和恩賜。一個家族和一個企業都是一樣的,都需要強化文化建設與核心價值觀,創始人或掌門人的理念和品格,就是該家族或企業的重要文化基因和精神傳統。

老笨:讀懂爺爺,心懷感恩與思念

後來家庭的突然變故又驟然加重了爺爺的生活負擔。爺爺的弟弟由於家庭情感糾紛和生活窘迫等原因 ,竟然忍心丟下父母和兩個兒子,在村西門外的道觀裡自盡而亡。噩耗傳來,如同晴天霹靂,但這並未擊倒爺爺,雖然生活的擔子完全落到了爺爺的肩上,但爺爺毫無怨言,而是更加堅強和勞碌。除了照顧年邁的父母和自己的一家子,爺爺還要撫養弟媳改嫁後留在張家的一個侄子。這個堂叔比我父親僅小一歲,但我爺爺對他卻比親兒子還親,不僅不遺餘力地供他到上學,而且還為他張羅婚事,娶了媳婦。堂叔後來考上了軍校,轉業後到湖北儀表廠工作,過上了好日子。爺爺說,我這樣做不是為了侄子能有什麼回報,而是為了對得起弟弟和自己的良心,盡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值得一提的是,在家庭經濟拮据的情況下,為了讓堂叔繼續讀書,爺爺竟狠下心來讓我的父親輟學在家,幫著做農活。爺爺的高貴品質和無私的胸懷,至今還讓村裡人稱頌。

爺爺有著中國農民傳統的善良、孝道和隱忍,與人為善,與世無爭,忍讓寬厚。他在大躍進和三年困難時期,寧可忍飢挨餓,也要省下一點細糧給年邁的曾祖母,生下一個窩頭給上學的孩子。三姑母后來回憶說,有天她從縣城初中放學回家後爺爺帶她去生產隊食堂吃飯,結果領下的兩個窩窩頭和一碗和子飯都給了她吃,而爺爺佯稱自己不餓,卻是猛喝鹽水,說是水也佔地方,可以省點糧。我的姑姑和叔叔們,就是在如此艱難困苦和清貧捱餓的情況下完成學業的,但這一切,都歸功於爺爺的堅韌毅力和堅定信念。

爺爺去世三十年後,我才真正讀懂了爺爺,才懷著感恩和思念寫下這篇遲到的祭奠抑或懷念的文字,心中充滿了感傷和感慨。歷盡歲月的洗禮和人生的滄桑,我和爺爺在精神上才高度契合,在情感上緊密貼近。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會對爺爺說聲抱歉,原諒我當年的懵懂和膚淺,還會由衷地表達自己的敬意和欽佩。

我骨子裡很像爺爺,繼承了他的淳樸善良、重文重教和勤勞勤奮,雖然靠這種品質在時下社會裡很難飛黃騰達和顯赫發達,但卻能夠給我以內在的充實高貴和外在的踏實平安,所以,我很知足,很自豪,更感恩。感恩爺爺給家人創造的精神傳家寶和家族文化傳統,感恩生活的苦難,因為這種苦難,如歲月一樣深長,如寶藏一樣豐富。

老笨:讀懂爺爺,心懷感恩與思念

老笨:讀懂爺爺,心懷感恩與思念

老笨:讀懂爺爺,心懷感恩與思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