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宮、廟、衙三位一體黃淮諸河龍王廟,河南焦作嘉應觀'

"

嘉應觀,俗名廟宮,又稱黃河龍王廟,位於河南焦作武陟縣城東南12公里楊莊村南。是雍正皇帝為治理黃河水患,御祭龍王,特下詔書建造的行宮、廟觀。始建於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歷時四載。嘉應觀位於河南焦作武陟縣城東南12公里處,距焦作市區35公里,總面積9.3平方公里,始建於清雍正元年,是雍正皇帝為祭祀河神、封賞歷代治河功臣,而修建的的座集宮、廟、衙三位一體黃淮諸河龍王廟,建築風格形似故宮,主要包括山門、御碑亭、治河功臣殿、中大殿、禹王閣等,規模宏大。

"

嘉應觀,俗名廟宮,又稱黃河龍王廟,位於河南焦作武陟縣城東南12公里楊莊村南。是雍正皇帝為治理黃河水患,御祭龍王,特下詔書建造的行宮、廟觀。始建於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歷時四載。嘉應觀位於河南焦作武陟縣城東南12公里處,距焦作市區35公里,總面積9.3平方公里,始建於清雍正元年,是雍正皇帝為祭祀河神、封賞歷代治河功臣,而修建的的座集宮、廟、衙三位一體黃淮諸河龍王廟,建築風格形似故宮,主要包括山門、御碑亭、治河功臣殿、中大殿、禹王閣等,規模宏大。

集宮、廟、衙三位一體黃淮諸河龍王廟,河南焦作嘉應觀


據《武陟縣誌》記載:"嘉應觀在二鋪營村東,雍正初年,以黃河安瀾,奉赦建,規模壯麗,有銅牌刻。"康熙末年,黃河四次在武陟境內決口。雍正元年,又決馬營口,洪水逼京,淹天津,成清王朝心腹之患。為治黃安民,雍正皇帝派河道總督率兵堵口、修壩,親臨河防搬石。

"

嘉應觀,俗名廟宮,又稱黃河龍王廟,位於河南焦作武陟縣城東南12公里楊莊村南。是雍正皇帝為治理黃河水患,御祭龍王,特下詔書建造的行宮、廟觀。始建於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歷時四載。嘉應觀位於河南焦作武陟縣城東南12公里處,距焦作市區35公里,總面積9.3平方公里,始建於清雍正元年,是雍正皇帝為祭祀河神、封賞歷代治河功臣,而修建的的座集宮、廟、衙三位一體黃淮諸河龍王廟,建築風格形似故宮,主要包括山門、御碑亭、治河功臣殿、中大殿、禹王閣等,規模宏大。

集宮、廟、衙三位一體黃淮諸河龍王廟,河南焦作嘉應觀


據《武陟縣誌》記載:"嘉應觀在二鋪營村東,雍正初年,以黃河安瀾,奉赦建,規模壯麗,有銅牌刻。"康熙末年,黃河四次在武陟境內決口。雍正元年,又決馬營口,洪水逼京,淹天津,成清王朝心腹之患。為治黃安民,雍正皇帝派河道總督率兵堵口、修壩,親臨河防搬石。

集宮、廟、衙三位一體黃淮諸河龍王廟,河南焦作嘉應觀


為祭祀龍王,封賞治河功臣,口堵壩成時,雍正皇帝特下詔,赦建嘉應觀。命河臣齊蘇勒,仿故宮,派御匠調河南、山東、山西、陝西、安徽5省民工,大興土木,歷時四載,建成了這莊規模宏大,純滿族風格的官式建築群嘉應觀為仿故宮敕建的官、廟、衙三體合一的清代建築群,佔地140畝,分南北兩大院。北院為祭祀河神,巡河行宮建築群。中軸線南北依次有山門、御碑亭、嚴殿、中大殿、恭儀亭、舜王閣。兩側對稱有掖門、御馬亭、鍾、鼓樓,更衣殿、龍王殿、風雨神殿。東西跨院為河臺、道臺衙署。南院原有戲樓、牌坊。觀西原有陳公祠。

"

嘉應觀,俗名廟宮,又稱黃河龍王廟,位於河南焦作武陟縣城東南12公里楊莊村南。是雍正皇帝為治理黃河水患,御祭龍王,特下詔書建造的行宮、廟觀。始建於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歷時四載。嘉應觀位於河南焦作武陟縣城東南12公里處,距焦作市區35公里,總面積9.3平方公里,始建於清雍正元年,是雍正皇帝為祭祀河神、封賞歷代治河功臣,而修建的的座集宮、廟、衙三位一體黃淮諸河龍王廟,建築風格形似故宮,主要包括山門、御碑亭、治河功臣殿、中大殿、禹王閣等,規模宏大。

集宮、廟、衙三位一體黃淮諸河龍王廟,河南焦作嘉應觀


據《武陟縣誌》記載:"嘉應觀在二鋪營村東,雍正初年,以黃河安瀾,奉赦建,規模壯麗,有銅牌刻。"康熙末年,黃河四次在武陟境內決口。雍正元年,又決馬營口,洪水逼京,淹天津,成清王朝心腹之患。為治黃安民,雍正皇帝派河道總督率兵堵口、修壩,親臨河防搬石。

集宮、廟、衙三位一體黃淮諸河龍王廟,河南焦作嘉應觀


為祭祀龍王,封賞治河功臣,口堵壩成時,雍正皇帝特下詔,赦建嘉應觀。命河臣齊蘇勒,仿故宮,派御匠調河南、山東、山西、陝西、安徽5省民工,大興土木,歷時四載,建成了這莊規模宏大,純滿族風格的官式建築群嘉應觀為仿故宮敕建的官、廟、衙三體合一的清代建築群,佔地140畝,分南北兩大院。北院為祭祀河神,巡河行宮建築群。中軸線南北依次有山門、御碑亭、嚴殿、中大殿、恭儀亭、舜王閣。兩側對稱有掖門、御馬亭、鍾、鼓樓,更衣殿、龍王殿、風雨神殿。東西跨院為河臺、道臺衙署。南院原有戲樓、牌坊。觀西原有陳公祠。

集宮、廟、衙三位一體黃淮諸河龍王廟,河南焦作嘉應觀


傅作義及蘇聯專家治理黃河指揮部也曾設在嘉應觀內。

嘉應觀是我國曆史上唯一記述治黃史的廟觀,也是河南省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宏大的清代建築群,文化內涵豐富,是黃河文化的代表之一。

嘉應觀內的“三絕”實在令人神往。

鍾絕

嘉慶觀鐘樓上的鐘為銅鑄,鐘頭上鑄著二龍戲珠,鍾沿著周圍按照八個方位鑄著八卦圖。用棒擊,每個方位的音階都不相同,好像一架鋼琴,能奏出各種不同的聲音,違章格外清越、悠揚。在邙山公園遊覽就可聽到它的聲音。文管所老馮說,據說此鍾是雍正治理黃河,使黃河變清,感動了天宮裡的樂仙翁,他請求玉皇大帝,把天宮後花園裡供仙女們玩耍擊樂的銅鐘賞賜給了雍正皇帝,雍正親自把它掛在了鐘樓上。因為它是天賜,人們來嘉應觀遊覽,都想摸一摸,擊一擊,沾沾仙氣。

碑絕

嘉應觀有個御碑亭,亭裡立著一座高達4.3米的銅碑,碑身下面額上,鑄著“御製”二字,中間是雍正皇帝親筆收發室的11行431個字的碑文。碑文記載了黃河的地理面貌、流域歷史、水患與治理情況,強調黃河與人民、黃河與朝廷的利害關係,對黃河的治理和建造嘉應觀的緣由加以說明。碑文周圍盡為千姿百態的龍雕,有飛龍、盤龍、臥龍、游龍、降龍、升龍等,栩栩如生。碑下壓著一個銅鑄的獨角怪獸,龍頭、牛身、兔尾、鷹爪、全身肌肉豐滿,健壯有力,呈躍躍欲立之勢。毋庸置疑,這銅碑在全國是罕見的。文管所老馮告訴我:“據說這碑剛建造時,碑文周圍的龍上躥下跳,搖頭擺尾,互相嬉戲。”我好奇地問:“那麼,現在為什麼成死的了?”他說:“傳說雍正五年,皇帝帶著皇后、妃子、文武大臣來觀裡祭神,一個膽小的妃子看到碑上的活龍‘啊’地慘叫一聲就被嚇死了。雍正皇帝就下詔把它們釘死了。”獨角獸頭上有個小洞,我問是怎麼回事?老馮說:“有個地主,攔住它非叫給自己耕地不可。它掙脫不了,一氣之下,一頭朝地主抵支,那隻角扎進地主腸肚裡給折斷了。”我想:別看此獸樣子同凶惡異猛,心地倒琿正直善良。老馮說:“此獸很有靈性,誰若從小洞裡投進一枚硬幣,它就會發出一陣鈴聲,那意思是收到了。它就會保你大吉大利,大富大貴,萬事如意。不少善男信女都在此一試,我也不甘落後,投進了一枚。

圖絕

大王殿的天棚上是65副滿清彩繪龍鳳圖。構圖古樸典雅,色彩鮮豔明快,意蘊深沉幽遠,充分體現了滿清民放的獨特文化氛圍。我遊覽過故宮、頤和園、避暑山莊、東陵等表代建築群,沒有發現一家有此圖案的。據說圓明園有,可惜被當年入侵的作國聯軍燒了。因而它成了我國又一絕唱。我歎服它保存的完善無缺。老馮又說:“其實也是經過急流險灘的。據說,民國初年,有人來盜它,金龍四大天王被激怒了,他們一人一口白霧,在上形成了一道屏障是,使盜者到不了跟前。盜賊只好所長而去;日本入侵時,他們想獲此寶,來到門口,問守門老道:“這是什麼觀?”老道見日本兵打著太陽旗,靈機一動,答:“落陽觀!”他們也不敢進,便轉身走了;前幾年,託天花板的大梁變形,國家撥60萬元專款朝廷了加固。看來,這65幅滿繪龍鳳圖真是無價之寶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