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六部門亮劍拆違 市中創城78部門對標66項測評

交通 食品安全 社會 鳳凰山東 2017-06-15
濟南六部門亮劍拆違 市中創城78部門對標66項測評

市中區正舉全區之力,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路上的“品質市中” 。市中區供圖

創城要跟民聲走為民惠民不擾民

作為省會濟南的中心城區,作為創城工作的主戰場和主陣地之一,市中區將自我加壓、當好主力軍,使創建工作成為推動科學發展的有效載體、創新社會管理的有力抓手、提升市民素質的重要途徑、增進群眾幸福的良好平臺,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任務。

市中區委書記宋永祥表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一項順民意、得民心的利民工程,是一項為百姓謀福利的實事工程。創城聽民聲,跟著百姓走,是創城路上不可或缺的目標點,堅持創城“為民、惠民、不擾民”的原則,要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幹出亮點,打造舒心順心的宜居環境與便利便捷的公共服務。

近期,市中區掀起了一場“品質市中,我的責任”盪滌“思想塵埃”的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品質市中”得到全區各街辦、各部門的積極響應和躬身踐行,營造了“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幹事業、全力以赴抓落實”的濃厚氛圍和強大合力,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提供了強大動力。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不僅是民意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建設‘品質市中’的必然要求。”宋永祥表示,“全區上下要以奔跑的姿態、戰鬥的狀態、必勝的心態,思想上要認識到位,責任上要明確到位,行動上要落實到位,全員、全力、全速打贏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這場攻堅戰。”

據悉,為更好地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市中區文明辦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市中區目標責任分解》,裡面包含66項測評內容、131條測試標準,涉及轄區78個單位部門,對標準內容進行細化量化,對測評方式作出明確規定,為事半功倍地開展工作明確方向。

六部門聯合執法拆違敢啃“硬骨頭”

“真沒想到小區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去年小區有的業主加建車庫、玻璃房、露臺、後花園的現象太嚴重了,有的甚至挖了半個山來修建後花園,而如今基本都拆得差不多了,小區環境變美了。”每次從旅遊路拐進東方美郡,小區業主王女士感慨良多。

這個別墅區佔地面積8.5公頃,豪華聯排別墅集中,然而與其背依青山、高檔宜居環境格格不入的是,小區曾一度私搭亂建、遍佈違建,市中區城管等執法部門儘管多次“動刀”,但往往是拆完後違建之風就立馬“回潮”,該別墅區成為市中在拆違拆臨道路上最大一塊“絆腳石”。

針對這塊“硬骨頭”,市中區敢於下猛藥施鐵腕亮出“利劍”,多部門聯合試水懲戒違建業主,為凝聚拆違合力提供了有效參考,探索出一套具有“市中特色”的拆違模式,並將其運用到其他拆違“老大難”上,將全區的“雙拆”工作向縱深推進。

2016年12月,由濟南市城管執法局牽頭,成立了由市建委、工商、不動產登記中心、規劃、房管、金融辦等六個部門以及市中區政府組成的違法建設專項整治工作組,市中也從區城管執法局、街道抽調精幹力量組成工作組,切實加大對該別墅區違法建設的整治力度。

截至2017年6月初,261戶違建業主中,180戶業主已經自拆和整改完畢,其餘業主正在自拆或已承諾自拆。對於拆後規劃,工作組協調市園林、林場、園林設計院等部門,對拆除後的山體實施綠化,建設山體公園,同時對小區內公共區域恢復原有規劃功能、建設綠地或增設健身器材。

杆線“整治風暴”線纜入地9280餘米

“舜玉路上的電線理順後整齊多了,這樣看起來順眼多了。”市民劉女士家住舜玉小區,以往經過舜玉路時總是覺得路上凌亂的“蛛網”挺礙眼,覺得很影響市容市貌。“杆線理順後既漂亮又安全,市民很支持這個行動。”劉女士說。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打造環境品質之美,不僅要大刀闊斧根除“硬骨頭”,還需從細微之處著眼,市中區相關領導高度重視整治有礙市容的“杆線亂象”,對空中“蜘蛛網”及各類線杆採取入地、捆紮、梳理、剪除、拔出措施,全面掀起杆線“整治風暴”。

據悉,針對杆線整治,市中區專門成立領導小組,在統籌組織領導全區杆線整治工作的同時,還制定了杆線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和整治計劃,規定整治內容、整治標準和整治方式,明確部門職責、列出工作步驟、區分工作階段、提出工作要求,讓整治工作紮實有效開展。

與此同時,市中區統一組織5家運營商,成立5個整治工作組,每個工作組牽頭負責一條道路、一個小區或幾個路段、幾幢樓房,分別同時施工,保證多條道路、多個路段、多個小區的同時整治、同步推進。同時建立應急處置組,負責處理臨時突發事件,及時處置意外發生的線纜垂落、線杆斷裂等安全隱患。

為了加強管理,形成整治合力,每個單位之間既各司其職,又緊密配合、相互協作。市中區城管局負責統籌組織整治工作;區經信局負責協調組織運營商實施整治;區市政局負責杆線整治相關市政設施建設;各街道辦事處負責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做好轄區整治各項工作;其它責任單位也根據各自職能做好配合工作。杆線“整治風暴”實現線纜入地9280餘米。

取締大集整治燒烤破解佔道經營

“八里窪大集取締後路再也不堵了,而且生活環境安靜多了。”市民王先生表示,原先八里窪大集,嚴重影響到了車輛出行,有時候幾百米的路半個小時還開不過去,為了不讓孩子上學遲到,每天他跟孩子都要起得很早,要不然根本出不去。

隨著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如今的馬路市場無法與城市現代化進程同步,以早市、夜市、集市為主要形態的馬路市場,給居民帶來生活便利的同時,也給城市交通、環境衛生帶來諸多影響。

經營者流動性大、垃圾容器缺失,影響小區居住環境和市容市貌環境;交通堵塞、佔用消防通道,大大增加城市道路交通壓力;所售食品缺少檢測機制保障,對食品安全構成隱患;計量衡器不合標準,缺斤少兩現象時有發生,擾亂市場經濟環境……大集“綜合徵”日漸突出。

市中區為了整治佔道經營、噪音擾民、交通擁堵,兩年內取消了三大集:2016年2月,十六裡河大集被取締;2017年3月,八里窪大集被取締;2017年5月,位於民生大街東側的民權大街和建國小經六路集市被取締。

近期,記者來到濟南市中區回民小區燒烤一條街,這裡一直被譽為是濟南的“擼串勝地”。經歷5月18日起的整治之後,以往佔道經營、垃圾遍佈等現象已經消失,燒烤店安裝了油煙處理設備,油煙擾民的問題有所改善。

為切實解決轄區內露天燒烤帶來的食品安全隱患問題,落實全區露天燒烤集中整治工作部署,市中區局結合自身職能,配合區政府各相關部門,通過採取“細緻排查、廣泛宣傳、嚴格執法”三舉措,紮實開展露天燒烤專項整治工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