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路下穿中環線地道開始鋼管幕推進 明年底閔行徐匯東西向直線互通

交通 隧道股份 民生 社會 周到上海 周到上海 2017-09-17

一條南北向中環線,阻隔了東西向田林路的延伸,致使這裡的徐匯與閔行之間的交通只能繞行,令兩側的繞行路段宜山路、漕寶路長時間擁堵不堪。到明年年底,這一局面或不復存在。

田林路下穿中環線地道開始鋼管幕推進 明年底閔行徐匯東西向直線互通

今天(15日)上午,田林路下穿中環線地道新建工程開始首節地下鋼管幕推進,正式拉開下穿中環線施工帷幕。據承建方隧道股份市政集團介紹,明年年底建成通車後,從田林路古美路下穿中環線到田林路桂平路,可從目前繞道步行30分鐘,減少到6分鐘左右。

田林路下穿中環線地道開始鋼管幕推進 明年底閔行徐匯東西向直線互通

今天上午8點,周到君乘坐出租車前往採訪點。當開行至宜山路、虹許路時,路上車流排成長龍,車輛開開停停,過紅綠燈將近等候了10分鐘。

司機孫師傅告訴周到君,由於田林路被中環線堵住,頓時成了“斷頭路”,這個區域的徐匯和閔行之間的交通被生生阻隔,人們只能繞道兩側的宜山路和漕寶路通行,致使這兩條道路每天都擁擠不堪。“這裡又是漕河涇地區,人氣越來越旺,每天上班的人極多,而交通通道一直被中環打斷,車流量都集中到周邊道路上來了。真心希望田林路早點能直線穿越中環,西邊閔行和東面徐匯之間的交通能不走彎路,讓我們開車也方便些。”孫師傅表示。

事實上,田林路原本就是漕河涇開發區中部的一條重要東西向道路,即一條田林路,就跨越了徐匯和閔行兩個區,但由於被中環線隔斷,要再往前的話,其繞行距離超過1公里,使得漕河涇開發區東西兩片區聯繫不便。此次建設下穿中環線通道,就是要將田林路重新打通。

好消息是,田林路地道工程不僅在建,且被列為上海打通區區對接斷頭路的重點項目。整個工程位於徐彙區漕河涇開發區,西起古美路,東至桂平路,地道分為敞開段、暗埋段兩部分,地道斷面採用“三快兩慢”形式,也就是說,這座地道今後不僅能通行機動車,還能通行自行車。

田林路下穿中環線地道開始鋼管幕推進 明年底閔行徐匯東西向直線互通

因為要下穿運營中的中環線,暗埋段中穿越中環線部分採用管幕-箱涵工法施工。據項目技術負責人王歡介紹,由62根鋼管圍成的矩形管幕進行地下推進,能抵禦四周土體的壓力,為推進起到保護作用,同時也使緊鄰地面的管線設施不受傷害。“明年年底通道竣工運營後,以往田林路被中環線“攔腰截斷”的困境將得到改善,漕河涇地區的通行以及徐匯閔行的跨區聯通能力都將得到提升。”王歡表示。

周到君在現場看到,雖然目前田林路在施工,但這裡的地面交通、市政設施均可正常運行,建設者預先做了不少“功課”,將施工對周邊居民、建築、交通的影響降至最低。

為了確保鋼管幕順利推進,在鋼管幕正式推進之前,建設者進行了試驗段工作,通過模擬正式頂進的現場環境,開展“情境測試”,在不斷的測試操控中進一步加強對現場的把控,改進鋼管幕工法,優化結構。歷時兩個月,建設者順利完成了全長257.5米的六節管幕頂進試驗,為此次鋼管幕順利頂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不過,下穿中環線時,隧道與地下管線距離最近處僅半米,與地面也相對較近,施工難度比較大。用於鋼管幕推進的頂管機頭是帶有二次破碎功能的泥水平衡頂管機,可有效控制地面沉降。同時,頂管機還有激光導向糾偏功能,現場操控室內的工作人員可在操控室通過觀察測量導向系統的實時數據偏差來操作頂管掘進機頭,通過BIM+信息化監控手段將這些現場糾偏座標、實時座標和運行偏移量等數據即時傳送,真正實現操作可視化、同步化和即時性。

田林路下穿中環線地道開始鋼管幕推進 明年底閔行徐匯東西向直線互通

待到明年年底,徐匯和閔行兩區就可實現“中心連中心”了,閔行與徐匯之間可做到東西向直線捷徑互通。這條地道的中間一根車道還被設計成可變車道,以應對交通潮汐現象。建設者考慮到早上從閔行過來的車輛更多,下班的時候從徐匯到閔行的車輛較為密集,屆時可根據實際情況來實施交通疏導。這條地道一旦啟用,不光使田林路實現中環線東西向直線穿越,還有益於進一步提升漕河涇開發區的交通條件,有效緩解漕河涇開發區中環線兩側東西向骨幹道路的交通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