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導致機動車駕駛員死亡,非機動車一方是否需要賠償?'

交通 民法 法律 摩托車 萬邦法務平臺 2019-08-01
"

通常情況下,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受傷的都是非機動車,但如果機動車駕駛員受傷,責任如何分擔呢?近日,常熟法院審結了一起此類交通事故案件,最終判令非機動車駕駛員亦需對機動車駕駛員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2018年9月21日7時,吳某駕駛一輛三輪載貨摩托車至事故路口直行時,遇朱某所駕同向行駛的電動車正向左轉彎,吳某見狀亦向左避讓,發生側翻,後又衝出路面撞擊行道樹。事故發生後,朱某駕車離開事故現場,於4天后被警方查獲。吳某雖經送醫搶救,但仍於事故當天身亡。交警部門出具事故責任認定書,認為吳某存在超載、改裝車輛、未佩戴頭盔的過錯,朱某存在轉彎車輛未讓直行車輛優先通行的過錯,雙方對事故各負50%責任。於是吳某的家人將朱某訴至法院,要求其賠償損失51萬元。

"

通常情況下,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受傷的都是非機動車,但如果機動車駕駛員受傷,責任如何分擔呢?近日,常熟法院審結了一起此類交通事故案件,最終判令非機動車駕駛員亦需對機動車駕駛員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2018年9月21日7時,吳某駕駛一輛三輪載貨摩托車至事故路口直行時,遇朱某所駕同向行駛的電動車正向左轉彎,吳某見狀亦向左避讓,發生側翻,後又衝出路面撞擊行道樹。事故發生後,朱某駕車離開事故現場,於4天后被警方查獲。吳某雖經送醫搶救,但仍於事故當天身亡。交警部門出具事故責任認定書,認為吳某存在超載、改裝車輛、未佩戴頭盔的過錯,朱某存在轉彎車輛未讓直行車輛優先通行的過錯,雙方對事故各負50%責任。於是吳某的家人將朱某訴至法院,要求其賠償損失51萬元。

交通事故導致機動車駕駛員死亡,非機動車一方是否需要賠償?

朱某到庭後提出,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的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的,非機動車存在過錯的,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該條款未規定非機動車應當對機動車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因此,在交通事故案件中,機動車輛向非機動車輛或行人要求民事賠償依法無據,請求人民法院依法駁回原告的全部訴請。

"

通常情況下,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受傷的都是非機動車,但如果機動車駕駛員受傷,責任如何分擔呢?近日,常熟法院審結了一起此類交通事故案件,最終判令非機動車駕駛員亦需對機動車駕駛員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2018年9月21日7時,吳某駕駛一輛三輪載貨摩托車至事故路口直行時,遇朱某所駕同向行駛的電動車正向左轉彎,吳某見狀亦向左避讓,發生側翻,後又衝出路面撞擊行道樹。事故發生後,朱某駕車離開事故現場,於4天后被警方查獲。吳某雖經送醫搶救,但仍於事故當天身亡。交警部門出具事故責任認定書,認為吳某存在超載、改裝車輛、未佩戴頭盔的過錯,朱某存在轉彎車輛未讓直行車輛優先通行的過錯,雙方對事故各負50%責任。於是吳某的家人將朱某訴至法院,要求其賠償損失51萬元。

交通事故導致機動車駕駛員死亡,非機動車一方是否需要賠償?

朱某到庭後提出,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的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的,非機動車存在過錯的,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該條款未規定非機動車應當對機動車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因此,在交通事故案件中,機動車輛向非機動車輛或行人要求民事賠償依法無據,請求人民法院依法駁回原告的全部訴請。

交通事故導致機動車駕駛員死亡,非機動車一方是否需要賠償?

常熟法院審理後認為,《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的立法本意是考慮到非機動車方在交通事故中受害程度常甚於機動車方,機動車方往往僅造成車輛損壞等財產損失,可能導致非機動車方獲得的人損抵不上機動車方的車損,法律為保護相對弱勢的非機動車方,而予以上述規定。其立法的基本價值取向是公民的人身權益高於財產權利,因此一般情況下,非機動車方對於機動車方的財產損失無需賠償,而對於機動車方的人身損失則應視責任劃分承擔賠償責任。即使《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未對非機動車方是否需要賠償機動車方作出規定,《侵權責任法》第6條亦有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考慮到原因力和機動車方的避險優勢,法院酌情認定被告朱某對吳某的損失承擔40%的賠償責任,判決朱某賠償吳某家屬各項損失共計41萬元。

判決後,朱某不服提出上訴,二審維持原判,現判決已生效。

"

通常情況下,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受傷的都是非機動車,但如果機動車駕駛員受傷,責任如何分擔呢?近日,常熟法院審結了一起此類交通事故案件,最終判令非機動車駕駛員亦需對機動車駕駛員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2018年9月21日7時,吳某駕駛一輛三輪載貨摩托車至事故路口直行時,遇朱某所駕同向行駛的電動車正向左轉彎,吳某見狀亦向左避讓,發生側翻,後又衝出路面撞擊行道樹。事故發生後,朱某駕車離開事故現場,於4天后被警方查獲。吳某雖經送醫搶救,但仍於事故當天身亡。交警部門出具事故責任認定書,認為吳某存在超載、改裝車輛、未佩戴頭盔的過錯,朱某存在轉彎車輛未讓直行車輛優先通行的過錯,雙方對事故各負50%責任。於是吳某的家人將朱某訴至法院,要求其賠償損失51萬元。

交通事故導致機動車駕駛員死亡,非機動車一方是否需要賠償?

朱某到庭後提出,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的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的,非機動車存在過錯的,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該條款未規定非機動車應當對機動車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因此,在交通事故案件中,機動車輛向非機動車輛或行人要求民事賠償依法無據,請求人民法院依法駁回原告的全部訴請。

交通事故導致機動車駕駛員死亡,非機動車一方是否需要賠償?

常熟法院審理後認為,《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的立法本意是考慮到非機動車方在交通事故中受害程度常甚於機動車方,機動車方往往僅造成車輛損壞等財產損失,可能導致非機動車方獲得的人損抵不上機動車方的車損,法律為保護相對弱勢的非機動車方,而予以上述規定。其立法的基本價值取向是公民的人身權益高於財產權利,因此一般情況下,非機動車方對於機動車方的財產損失無需賠償,而對於機動車方的人身損失則應視責任劃分承擔賠償責任。即使《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未對非機動車方是否需要賠償機動車方作出規定,《侵權責任法》第6條亦有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考慮到原因力和機動車方的避險優勢,法院酌情認定被告朱某對吳某的損失承擔40%的賠償責任,判決朱某賠償吳某家屬各項損失共計41萬元。

判決後,朱某不服提出上訴,二審維持原判,現判決已生效。

交通事故導致機動車駕駛員死亡,非機動車一方是否需要賠償?

法官說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在本案中,朱某的行為存在明顯過錯,其行為與吳某的死亡之間具有直接的因果關係,符合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