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谷隧道各出入口將分批次開通 多組智能設備為通行安全護航

交通 通信 贛江 徐景 南昌新聞網 2017-05-16
紅谷隧道各出入口將分批次開通 多組智能設備為通行安全護航

正在架設道路指示顯示屏

紅谷隧道各出入口將分批次開通 多組智能設備為通行安全護航

通暢的隧道

紅谷隧道各出入口將分批次開通 多組智能設備為通行安全護航

隧道內疏散口

紅谷隧道各出入口將分批次開通 多組智能設備為通行安全護航

隧道內分叉路口

南昌新聞網訊 2017年6月30日,紅谷隧道將滿足通車條件。5月15日記者在現場看到,紅谷隧道由老城區至紅谷灘方向隧道底層瀝青已經鋪設完畢,現場正在進行剩餘瀝青的攤鋪工作。在隧道內外,還有一些高新科技的運用給隧道安全運行提供保障。

5月15日,記者駕車從紅谷灘怡園路紅谷隧道主入口駛入隧道,大約3分鐘左右的時間裡成功穿越隧道,到達中山西路出口附近。

隧道行駛,安全最重要。記者注意到,一套消防噴淋系統沿途架設在整個隧道上方。“如果隧道中有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引發大火產生煙霧,那麼這個系統能立即感應到,在相對應的起火地點噴水滅火。”市政公用集團紅谷隧道項目副經理萬超表示,這將比起火後報警等待消防部門前來救援更加快速有效。

在隧道的各個入口上方,新型的集限高與道路指示屏於一體的智能限高架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平時,這個限高架限高高度為4.5米,一旦隧道內有特殊情況禁止車輛入內,那麼這個限高架將可遙控降至所需高度,將車輛攔截在隧道以外。萬超告訴記者:“平時小車和公交車都可自由通行,但是重量超過55噸的大型車,或者裝載有易燃易爆物品的車輛都禁止入內。”

隧道內南北兩側車道共設有52個疏散口及一個應急疏散大廳。遇突發情況,群眾可以通過隧道內最近的橫向疏散通道前往另一側隧道逃離或等待救援。在隧道部分區域,群眾可通過疏散大廳的爬梯到達隧道東岸地面。萬超說:“疏散大廳距離地面的高度為25米,相當於8層樓的高度。”疏散大廳出口設在隧道東岸沿江快速路旁的贛江風光帶中。

紅谷隧道在防積水方面也做足了“功課”。設計初期市政公用集團就要求設計單位考慮好排水功能,故施工方在隧道進出口都設置了多條橫截溝,可及時將水排至隧道內的排水泵房中,排水泵由液限儀自動開啟。如果水量超過設計標準,將啟動應急預案,加泵排水,確保隧道內車輛正常通行。

截至5月15日,隧道部分路段瀝青鋪設正在有序推進中,接下來將是道路交通標線的施劃。萬超說:“預計5月底這些工作都可以完成,一些設備將於6月份進行最後調試,通訊部門也將前來覆蓋手機通信信號和網絡信號。”

隧道共有11個出入口,其中沿江中大道南側、北側各有一對出入口,中山西路有一對出入口,朝陽洲中路有一出口,實現三進四出,路網銜接,紅谷中大道和豐和中大道也各有一對出入口,大家可根據目的地自由選擇。據瞭解,6月底,紅谷隧道將根據隧道和路面連接道路的通行狀況,分批次開通各出入口。(首席記者 徐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