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兩百年,上庸三盛院”,十堰懷古又一去處!

建築 同治 慈禧 雕塑 聖水湖畔 2017-04-18

早聽人講起竹山的三盛院,但搬遷復建後真正去遊覽的機會並不多。趁假期空閒,與幾位好友相約,去了趟上庸新集鎮,遊覽了嚮往已久的王三盛大院。

“風雨兩百年,上庸三盛院”,十堰懷古又一去處!

三盛院翹角

絲絲細雨,往竹山縣城南行大約十來分鐘,就到了上庸集鎮,聖水湖畔。庸國府大酒店往前百二十米,那處高牆黑瓦的院落,想來該是復建的三盛大院了。

“風雨兩百年,上庸三盛院”,十堰懷古又一去處!

臺階

走過檢票口,向天石階,直抵腳下。拾級而上,石階整整三九二十七級,一階也不差。左轉數步,我們一行直奔三盛院而去。

“風雨兩百年,上庸三盛院”,十堰懷古又一去處!

庸鼓

三盛院門楣石雕“紫氣東來”四個行書大字牌匾映入眼簾。石門橫批下處雕刻有皇帝出行圖案,王公大臣、華蓋隨從、御前侍衛等人物活靈活現。門頂尺頭鏤空雕刻玉麒麟,生龍活虎,大氣磅礴。可見雕工精美,底蘊十足!不由得讓我對三盛院增添了幾許敬仰之情。

“風雨兩百年,上庸三盛院”,十堰懷古又一去處!

紫氣東來

據導遊介紹,這套“紫氣東來”全套石門是三盛大院目前徵集到的最有價值的文物之一,這套石門是由竹溪縣新洲鄉三盛院村八十多歲的老人圖明利捐獻。

紫氣東來

據導遊介紹,這套“紫氣東來”全套石門是三盛大院目前徵集到的最有價值的文物之一,這套石門是由竹溪縣新洲鄉三盛院村八十多歲的老人圖明利捐獻。

“風雨兩百年,上庸三盛院”,十堰懷古又一去處!

入門處

入門,跨過高高的門檻,已到門廳內左側牆上掛著的銅鑼下面了。門廳內,左右兩間門房,聽說是原三盛院下人居住的地方。

“風雨兩百年,上庸三盛院”,十堰懷古又一去處!

天井

跨過門廳,進入大天井,迎面是一木製吊籃椅,些許遊客與此駐足休憩,即便小雨溼了衣襟。天井裡面有三間房屋,分別是書房、客廳、庫房,古時一般是主人工作起居的地方。靠右第一間庫房陳設諸多仿製金銀器械和賬務傢什,靠窗擺設一木製條桌,上置一把黑漆大算盤。

“風雨兩百年,上庸三盛院”,十堰懷古又一去處!

賬房

往天井左行,才見大廳。大廳裡面有三盛院模型沙盤,可以從這兒看出當年的繁華。導遊駐足,三盛院的前世今生這才娓娓道來。

“風雨兩百年,上庸三盛院”,十堰懷古又一去處!

王三盛的辦公室

王三盛莊園俗稱三盛院,位於竹溪縣新洲鄉和竹山縣原田家壩鎮交界的泗河與堵河交匯處夾角地帶,實建於清嘉慶末年,距今有兩百多年曆史。潘口水電站淹沒前整個建築坐北向南,整體面積包括四周圍牆,約一百餘畝。

“風雨兩百年,上庸三盛院”,十堰懷古又一去處!

三盛院模型

登高俯視,大院呈“王”字形。即房屋建築結構為同式三幢並列,一進八重四十八個天井,計千餘間。正中特意設計一條橫空道。東邊歸竹山管轄,西邊歸竹溪管轄。據說這條空道有如下作用:一是表示竹山、竹溪兩縣以此空道為分界線;二是房屋整體構成一“王”字有唯我獨尊之意;更重要的是有防火、隔火以及家族人員往來方便之意。

“風雨兩百年,上庸三盛院”,十堰懷古又一去處!

俯看一個“王”字

每幢青石花雕門樓,門前陳置石雕青獅白象,四簷雕虎畫鳳,栩栩如生,門窗戶扇連環花雕,有傳統戲劇中的人物及風景花卉尚存。

“風雨兩百年,上庸三盛院”,十堰懷古又一去處!

可見規模之大

據考證,三盛大院其準確建造年代應在清末同治年間。距今亦有近兩百年。關於“三盛院”一名的來歷,有人說莊園的主人叫王三盛,也有人說是對王氏兄弟三人的尊稱。其實,王三盛只是一個商號名稱而已。

“風雨兩百年,上庸三盛院”,十堰懷古又一去處!

後天井

據考證,原籍麻城縣八角廟三盛灣的王英奎(或為魁)來到竹山經商,主要是往京城運送金絲楠木(全國唯一的金絲楠木在竹溪楠木寨,距離上用10分鐘水路。)和販賣茶葉,發家之後就於同治末年在原田家壩鎮兩河口買田置地,大興土木建起了規模宏大的莊院。

“風雨兩百年,上庸三盛院”,十堰懷古又一去處!

後天井

生意做得越來越大,據說已傳入慈禧太后的耳中。慈禧太后賜“王三盛”,意為人盛、財盛、糧盛。王英奎就將莊園定名為“三盛院”。說“三盛大院”,一是名氣旺盛,二是佔地面積大。後來人們也將王英奎(魁)尊稱為“王三盛”。

“風雨兩百年,上庸三盛院”,十堰懷古又一去處!

雕花石刻

隨著漢江支流堵河之濱的竹山縣潘口水電站蓄水,三盛莊園、黃州會館等古建築被淹沒。2009年,縣政府投資在上庸新集鎮重新選址,按原建築風格復建了三盛莊園、黃州廟等古建築,才得以重現三盛大院的歷史文化。

“風雨兩百年,上庸三盛院”,十堰懷古又一去處!

水缸

聽了導遊這番論述,再來看這大院,興味自然濃厚多了。越過沙盤模型大廳,進入小天井,迎面一石制方形水缸,有水半缸,據說是古時私家院落用於消防所需,也有說是聚財象徵。

“風雨兩百年,上庸三盛院”,十堰懷古又一去處!

水缸

當時,小天井裡面設有私塾,上臺階就是女眷生活的區域,這裡有臥室,裡面按以前的格局佈置有床、梳妝檯、繡架和一些生活起居用品。由此可見,那時的王三盛家族可謂昌盛一時。

“風雨兩百年,上庸三盛院”,十堰懷古又一去處!

上二樓的臺階

小天井兩邊設有木製樓梯,沿樓梯上到二樓,這裡沿整個院落一週,是以前小姐等女眷家屬居住的區域。現由聖水湖旅遊公司重新佈置成名家書畫展示區,遊客可以在這裡欣賞到國內名家字畫,還可依窗而坐細品聖湖茗茶。推窗俯瞰,天井、四合院盡在眼底,古時戲臺猶在,咿呀韻唱之音視乎就在耳邊縈繞。

“風雨兩百年,上庸三盛院”,十堰懷古又一去處!

書畫

下了樓梯,出院門,見一老者回頭又在望著那副門楣上“紫氣東來”牌匾,若有所思。也許已不是玩味那書法的精湛,而是追懷院內那傳說中的三盛、幾經興衰,與山湖同在、雲水相依的魂魄了吧……

“風雨兩百年,上庸三盛院”,十堰懷古又一去處!

臺階

可惜,透過茫茫煙雨,對著上庸新集鎮和山水一色的聖水湖畔遠眺,我只能心嚮往之了……

“風雨兩百年,上庸三盛院”,十堰懷古又一去處!

房屋簷角

逛了半日,渴了,進茶棚,要了杯茶,坐下來慢慢喝著……忽聽那位茶大嫂,邊給客人斟茶,邊激動地告訴我們:“當地王姓乃是大姓,王英魁的第七代傳人就住在上庸鎮,有王三盛族譜為證。”。

“風雨兩百年,上庸三盛院”,十堰懷古又一去處!

三盛院品茶

據說,這本家譜成於同治年間,家譜用宣紙印刷,字跡清楚,內容完整,譜中記有許多祕聞,極具研究價值。唉,總之,我們怕是難見族譜真跡了!

“風雨兩百年,上庸三盛院”,十堰懷古又一去處!

煙雨聖水湖

歸途中,透過車窗,凝望遠處那空濛中的聖水湖,深思。頻頻回首,那三盛大院,在雨幕中漸漸隱去了。可那厚重的古石門楣之內,王三盛家族的興衰和王英魁兄弟仨那堅毅的神情,竟在我的心目中,越來越真切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