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老牌商業百貨的輝煌 打造上海市民新的記憶起點

建築 西裝 永安百貨 黃金年代 新聞晨報 2017-06-09
告別老牌商業百貨的輝煌 打造上海市民新的記憶起點

市百一店的老照片 /採訪對象供圖

告別老牌商業百貨的輝煌 打造上海市民新的記憶起點

市百一店現在的景象 /晨報記者 何雯亞

告別老牌商業百貨的輝煌 打造上海市民新的記憶起點

本月19日,市百一店就將閉店整改,預計11月底重新開張後力爭成為年輕人新的記憶起點。 /晨報記者 何雯亞

告別老牌商業百貨的輝煌 打造上海市民新的記憶起點

在市百一店工作了36年的王建華 /晨報記者 何雯亞

第一百貨將於本月19日閉店整改,告別促銷吸引老主顧瘋狂消費 保留經典商業建築,未來著重開拓國內外尚未登陸滬上的新型優質品牌商戶

晨報記者 謝 竲 見習記者 王 丹

第一百貨商店和東方商廈南京東路店的“合二為一”工程將於本月19日正式啟動,預計至今年11月底,南京路步行街的新地標“第一百貨商業中心”將全新亮相。作為全國老牌商業百貨的著名標杆,這將是承載著廣大上海市民珍貴記憶的第一百貨起承轉合的開始,也是第一百貨新未來的開始。

上週末20萬大客流中老年佔七成

上週末,市百一店“小別離,大心意”的條幅一經掛出,兩個雙休日內總共接待了約20萬從城市的各個角落湧來的客流,除了部分遊客,絕大部分前來捧場的消費者還是操著一口熟悉的本地方言。週六時,正對南京路正門的自動扶梯就採取了限流。到了第二天,排隊乘電梯的隊伍甚至一路延伸到了南京路,店方不得不採取正門“只出不進”的應急措施,引導消費者由其他入口進店。

直到昨天,市百一店的自動扶梯還在根據一定頻率調整上下方向,原本正對大門的一側已改為下行——負載了久違的高強度工作,它們也需要喘口氣、歇歇腳。

而據不完全統計,最近幾天踏上這大上海唯一一臺收過門票的扶梯的顧客,中老年顧客約佔了70%。一樓綜合商場裡,“壓箱底”的黃金珠寶玉器榮升銷量之首;逼近30℃的氣溫下,試穿培羅蒙西服的“老克勒”一個接著一個;五樓的家居用品區域,充羽絨被的消費者排成長長的一列。店員連呼:十幾年沒有見到這樣的場景了。

即將經歷一次新老更迭的第一百貨,能讓這些上了年紀的“老主顧”再回來嗎?上海百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錢建強將這個問題稱為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而這番引發全市關注的光景,也更堅定了店方未來對特色化的保留。

第一百貨商業中心總經理範立群指出,如何重點盤活廣受市民歡迎的老品牌,並與升級轉型後的“第一百貨商業中心”共同煥發全新的生命力,是整體規劃的重點。在具體落實方面,除了“老上海”青睞多年的熟悉品牌本身會被保留外,更將通過場景升級,重新打造品牌的店鋪形象,如服飾類鞋類將使用復古的場景,注入品牌歷史沉澱元素,讓消費者原汁原味地體驗到耳熟能詳的老上海品牌的發展歷程,和在新時代背景下煥發的新活力,而第一百貨最具有特色、代表著百貨業鼎盛時期的驕傲與縮影的風景線——櫥窗展示也將繼續承擔商業中心的“門面”任務。

此外,店方也在與老字號協會進行積極溝通,考慮引入有影響、有生命力的品牌店,在舉國矚目的“中華第一街”上保留並發展下去。而新項目的名稱也保留了“第一百貨”的中華老字號,並將著力培育具備強大人格力和傳播力的“第一百貨IP”。

希望老顧客的子輩、孫輩也能來

除了保留傳統海派印記,新力量的加入更是第一百貨此次整改的主要方向。為了與所在商圈其他商場形成差異化,未來的第一百貨商業中心計劃提升首次進入南京東路商圈甚至上海市場的品牌商戶比例至30%,主打“首店概念”招商策略,著重開拓國內外尚未登陸滬上的新型優質品牌商戶。

在經營調整上,第一百貨商業中心的 A、B、C 館也確立了“大戲院、梧桐、弄堂、夜上海、都市前沿、冬季花園、探索發現、慢生活”幾大主題,分別通過戲院式的富麗堂皇景象,四季落蔭的上海街道,老上海藝術、文化、回憶的情懷等進行呈現。

上海購物中心協會與睿意德聯合發佈的《上海購物中心2017發展報告》中指出,上海零售業態總體營收增幅逐步下滑,健身護理等新型服務業態和餐飲需求旺盛,營業收入的6年年複合增長率分別為33.6%和21.2%,成為購物中心的主要營收增長驅動。而第一百貨中心重新亮相後,其零售業所佔比例由原來的75.7%降至53.6%,著力打造糅合文化書店、各色手作坊、創意攝影、個性健身等各類特色業態的主題文創專區。

據悉,繼第一百貨商店本月19日閉店後,東方商廈南京東路店的改造也將於8月16日閉館,改造工程預計於今年11月底前完成,原第一百貨部分有望於10月底進行試運行。

上海百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錢建強指出,數十年前,上海市民到市百一店來買東西,手裡提一個帶有商場商標的袋子上街都是很有面子的事,而時至今日,百貨公司的號召力明顯下降,從“朝南坐”到了“朝北坐”,似乎連帶著南京路都成為了外地遊客才來的地標景點。但這次閉店整修前的營銷,雖然前來的大多數顧客年齡層次偏大,但也給了第一百貨商業中心項目新的啟示,“這些老顧客的孩子大部分還在上海,客群基數是龐大的。通過這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整改後,希望老顧客能來,他們的子輩,甚至孫輩也能來,‘第一百貨’ 能夠再次成為上海市民新的記憶起點。”

打造可閱讀可漫步的“新一百”

提及商業地產的發展進程,無論是總開發面積、人均持有商業面積、還是購物中心總量等,一直以來上海當仁不讓地穩居中國內地的頭把交椅,而在這“黃金地段”,一味尋求“量多”並非重點,“質精”並能通過先進經驗教化全國市場才是終極目標。因此,自1995年地標性購物中心的誕生引發滬上百貨業劇震後,在十餘年中經歷了自升級、深化定位,至打造個性化商業標籤的逐步蛻變,百貨業近年的疲態畢現也觸發了波瀾壯闊的轉型狂潮中不少值得借鑑的成功案例。

隨著電商發展,失去了生存空間的實體數碼產品業態撤離後,美羅城獨樹一幟地融合了五番街、羅薇道、歐風街等特色主體樓層,從傳統數碼百貨成功轉型成為主題購物中心; 由原香港新世界大廈翻新而來的K11,把美術館搬進購物中心、用藝術來打造商業空間的全新模式在零售業界引發震動,併成為各大商業地產項目爭相模仿的對象; 百聯旗下的淮海755從曾經的默默無聞,到近兩年MUJI旗艦店入駐後完成了難以複製的“觸底反彈”。

而此次第一百貨商業中心則是排除萬難,在一年50億人流量的南京路步行街一隅打造採用玻璃棍幕牆及夾膠玻璃頂棚,結合玻璃棍及玻璃幕牆上安裝的LED線燈,在保證完整商業界面的同時,最大程度的呈現第一百貨與東方商廈南京東路店的既有城市斷面,也能映射出街道及市內獨特的商業與藝術氛圍。東方商廈南京東路店六合路沿面,也將通過1至3樓、3至5樓、5至7樓三部飛梯與七根連廊形成完整豐富的商業客流閉環,更大地提供良好的視野和商品展示空間,顧客可以通過這些更方便地購物賞景、更愜意地閒庭信步。而身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和上海文物保護單位的市百一店也將保持“修舊如舊”,樓梯、外牆、建築構架,甚至窗戶邊的鐵框都不做變動,保留市民記憶中值得細品的經典商業建築的原汁原味。

[老百貨的記憶]

為市百一店的服務精神驕傲

上午9點,上百名中老年人包圍了南京西路附近的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等著9點半商場開門。

面對市場的衝擊,6月19日第一百貨商店將關停整改。在此之前,它舉行了不到二十天的折扣活動回饋市民。

作為第一百貨商店第七樓層的負責人,王建華明白,很多人來也不為買東西。與其說是為了消費,不如說趕來的顧客是想把關於市百一店又或者關於那個時代的模糊記憶,在它落幕之前再刻畫清晰一點。

“為人民服務”貫穿發展中

1981年,王建華從部隊復員後以營業員的身份入職。”談到市百一店,王建華豎起大拇指——“驕傲”。

第一百貨前身是公營上海市日用品公司門市部,成立於1949年。

成立之初,公司就像和市民立下契約一般,定了“為人民服務”的理念,並且貫穿之後的發展中。老一代營業員們總結了適應不同消費需求的推銷法,包括“商品明星”、“加工定製”、“連帶介紹”、“拆零供應”等。

所謂的“拆零供應”就是將整套貨品拆開銷售。追溯其源頭,是因為一位家住老西門的年輕媽媽,想要在女兒週歲生日前編結一套好看的絨線衣褲,但在中華路一家商店買的一斤蜜色絨線很快用完了,這位年輕媽媽跑了老西門、小南門、小東門問了六七家商店,最後不是因為有色差,就是以不拆零的緣由被拒絕。

年輕媽媽想到了第一百貨商店也有絨線櫃檯,便從十六鋪乘上電車。抱著些許希望,她將一段蜜色絨線遞給營業員說:“只要一小絞的線。”沒想到,營業員返身在貨架對著號碼仔細對好之後,分出了一小絞的線遞給了她。

這樣的案例在商店每天都上演著,隨著時間的推進,儘管商店的格局、地址、名稱發生了變化,但這種以人為本的服務精神從未改變。

創新精神伴隨市百一店

“你認識勞模馬桂寧吧,就是接待鄧小平的那位營業員。”

王建華和馬桂寧很是相熟,他說馬桂寧是市百一店塑造最成功的典型。“在接待完鄧小平後,馬桂寧就去全國各地演講。”很快,馬桂寧的名字伴隨市百一店一遍又一遍的出現在新聞頭條,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

像馬桂寧一樣,市百一店還包裝過勞模俞三榮、關輯常、鄧瑞華。

如果說,市百一店的生意只是依靠勞模的傳奇,王建華可不認同。在他心裡,貨源渠道的拓展和多元化,使得市百一店一度走在潮流的前列。

上世紀60年代初,時任副總經理的馬導農就開始想方設法的找貨源,“與其等著派貨,不如主動出擊到外地要貨。”

其後,馬導農與業務科人員先後到福州、廈門、泉州等地,利用人際關係到處找貨源,在廈門他們採購到了一批海關罰沒的進口手錶,這是上海市場難以見到的特殊緊俏商品;在福州的一家塑料廠,由於市百一店在當地有很大影響,該廠領導爽快的供應給商店一大批名牌塑料鞋。

當10月天氣轉涼的時候,馬導農一行人又去了內蒙古、青海、甘肅、西安等地找呢絨毛料。同樣因為市百一店名聲在外,內蒙古自治區財辦主任批給了400米全毛花呢和400公斤全毛絨線。

到處找貨源,既保證了貨品的質量,又省卻了中間繁瑣的環節,降低了成本。

“市百一店的貨好、多,並且便宜,這是上海人最直接的認知。”王建華說,在這之後的彩電、進口化妝品也是憑藉這種勇氣獨家獲得。

今年十月,王建華即將退休。即便眼看著一座座購物中心平地而起,但他相信市百一店通過整改依然能重拾黃金年代的風采。

[專家說法]

百貨店不再是純粹零售商角色

曾經,市百一店和其他十一家百貨公司因以數字命名,而被稱做上海的“號碼百貨”。

明顯感到國營“號碼百貨”的衰落,是伴隨著一家家公司關門。到現在,12家“號碼百貨”公司只剩下了3家:上海第一百貨、上海第六百貨和在很長時間內被稱作第十百貨的上海永安百貨公司。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王高說,改革開放之前,百貨商場實行計劃經濟,在零售業中處於領頭羊的位置,而改革開放後連鎖超市飛速興起,百貨店是最先受到衝擊的,隨後就由傳統的計劃經濟轉為了聯營模式,即百貨店已經不再是一個純粹的零售商的角色,而融入了商業地產的性質。作為房東或二房東,實體百貨不承擔庫存、銷售的風險,而將之轉嫁到商場內的品牌商身上,無論對方收益如何,商場本身都能有保底的提成收益,這在當時的商業模式下是行得通的,但如今依然維持這種沒有風險的經濟模式,一旦銷售遇到困難,就會凸顯出已持續了數十年的歷史遺留問題。

王高指出,我國的百貨行業走到今天這略顯尷尬的地步,主要還是持續將自己定位在一個以銷售為主的場所,而這恰恰是實體百貨店先天不足之處,如果和電商平臺比價格、品類以及便捷程度,無疑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實體百貨要繼續向好的方向發展,就必須找到自己獨特的優勢,通過一系列聯動的刺激下,才能更好地喚醒消費需求,鞏固客戶群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