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德山——皇閣幽室覽毓峰

建築 朱元璋 雷公 清朝 黔東南身邊事 黔東南身邊事 2017-09-02

聖德山是一座佛教聖地,位於三穗縣桐林鎮,與天柱、劍河、湖南新晃交界。該山一峰獨秀,1176米的高山直插雲峰。

聖德山——皇閣幽室覽毓峰

明朝洪武元年(1730年),雲遊高僧道乾和尚見此山氣勢磅礴,龍脈走旺,乃建乾元寺,日月居諸,星移斗轉,興衰更迭,古代的輝煌雖不可見,在民國二十年又復修重建的玉皇閣寶鼎至今尚存完好,為磚石結構,閣高6.6米,內供大佛多尊,寺院壁牆上刻有文人墨客的詩、詞、對聯可供觀賞。廳堂有一聯雲:“天賜聖德鸞鳴和盛世,地聯黔湖龍騰過中天。”古人詩曰:“唯有天在上,並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活畫出此山的雄偉氣勢。這裡歷來香火盛旺,數百年不衰。

聖德山——皇閣幽室覽毓峰

來聖德山飲長壽水——即清福水,此水清甜沁肺,常飲此水常年不老,井旁有石刻對聯雲:“聖水何須耿躬拜,德山原系道乾開。”四條古花石階沿著不同的道路延向上山,蜿蜒曲折,一直通到玉皇閣寶鼎東西南北四個大門,總長一萬多米,這都是從很遠的河灘裡選來的鵝卵石鋪成[1] 東門進寶殿兩米處有一洞,叫做犀牛洞。傳說此洞直通鹿洞河觀音塘。登上山頂,如臨天際,看一峰毓秀,名勝風華萬年,雲鎖高峰,看流水東去,萬壑長嶺只底眼簾,燦霞飛彩,群山綿綿,俯首腳下,山嵐霧靄,嫋嫋浮來,有飄飄欲仙之感。有古人詩云:“德山名勝起千秋,雲鎖高峰水四流。萬壘重疊皆仰拜,千峰並峙應底頭。舉目東北三千里,放眼西南八百州。好景一時觀不盡,有緣明歲再來遊。”

聖德山——皇閣幽室覽毓峰

文革時期,一火燒掉了寺廟,而今,卻失去了人流與廟宇,聖德山獨立高聳。

聖德山之“五聖”

聖山。聖德山,乃黔中名山,山系橫跨湘黔兩省新晃、天柱、三穗縣境地。其主峰玉皇頂,海拔高度1176.3米,位於三穗縣桐林鎮,因山勢巍峨,又稱峨山,是北部方言區侗族的祭祀文化發源聖山。據清代地理總志嘉慶《大清一統志﹒地理志》載曰:“聖德山,思州府南九十里,土人多祈禱其上,為萬山之尊。”其範圍包括了湖南、貴州兩省的懷化、銅仁、黔東南三地的新晃、玉屏、三穗、天柱、錦屏、劍河、鎮遠七個縣。也是北部侗族區域侗族同胞的神往聖地,有“侗族神山”之稱。每年農曆七月十五,各地侗族同胞不約而同上山聚會、朝拜。又據《三穗縣志》1994版第562頁記載,聖德山以侗族創始女神、最高保護神聖婆而得名。是侗族人民為紀念聖婆驅散黑雲毒霧、迎來大地光明功績,其功甚偉、其德至聖,故名聖德山。

聖婆。相傳在看不到天日的古老年代,有一位英勇的女神在此山與惡魔作鬥爭,最終驅散了黑雲毒霧,迎來大地的光明,於是又在此山開天闢地,教會了子孫祛除病痛、種植穀物、馴養畜禽,成為北侗地區侗族兒女的創世女神——聖婆。後來,北部侗族地區特別是聖德山區為紀念聖婆,每年逢農曆七月初一便把聖婆請進侗寨,到七月十五才把聖婆送離侗寨。近代,每逢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祭祖日,湘黔邊中部十多個縣的侗族民眾匯聚聖德山祭祀聖婆,謁聖祠、喝聖水,祈求保佑,並形成了湘黔地區規模最大的北部侗族歌會,至今已逾千年有餘。如今,在聖德山之主峰還能看到聖婆祠,山之北側二十餘里建有聖婆墓。

聖德山——皇閣幽室覽毓峰

聖寺。在距離聖德山主峰約800米的山腰上有一座寺廟的古遺址,還有幾尊破舊的菩薩雕像,解說員說這就是乾元寺的古遺址。據說明洪武年間,有一遊方和尚名道乾,受明太祖朱元璋聖恩而開設道場,一時香火旺盛,信眾如簇。據縣誌載:乾元寺始建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乾元寺由門樓、正殿、後殿、左右廂房、天井、前廳組成,殿宇高大寬敞。乾元寺不僅規模龐大、並且也是侗族地區創建最早的寺院。從字面上理解,乾指代天,元是第一的意思,因此,乾元寺被譽為“侗族天下第一寺”。遺憾的是,“文革”時期,因大鍊鋼爐而拆廟伐樹,致使乾元寺廟受到了毀滅性的破壞;之後復修的寺廟於再次受到雷擊燒燬。

聖德山——皇閣幽室覽毓峰

聖水。在乾元寺古遺址下邊約300米處有一眼泉水,清清細流,名為“清福泉”,也叫“聖泉”,又名“聖婆井”。8月17日那天我和上海客人親臨清福泉品嚐了聖水,其泉水清冽可口,集山泉之清涼,負礦泉之潤味,喝了讓人口感回味良久。泉水井旁邊立有古碑,刻有泉名“清福泉”,還有一幅對聯“聖水何須耿躬拜,德山原系道乾開。”相傳,在古代年月,聖婆憑藉這一口聖泉,養育了一方百姓。遇到大旱之年代,其德山聖水不斷,草木不枯,莊稼茂盛;遇到瘟神之歲月,只要百姓喝了聖水,百病不可入身,還能驅逐妖魔鬼怪與瘟神,使聖德山一方百姓個個體健如牛。還有另一傳說更是神祕,其聖水有祛病求子能成的功效。夫妻若是生病了或是無生育子女的,只要誠心親臨清福泉許許願後再喝其聖水,可達到有求必應的效果。因此,民國年間還曾有民眾聚眾搶水而動用了軍隊維持秩序的說法。

聖頂。我們登上聖德山頂峰,看到的是一座古老而破落的道家建築。這一道家建築就是玉皇閣,又叫銀頂寺。寺內有玉皇大帝、四大天王、雷公、電母等多尊菩薩,還有破舊的練丹爐等。這一古蹟雖然破舊,但讓人看了更象是一座地地道道的道教文化博物館。

傳說,聖德山頂上的玉皇閣裡面原有一個洞,有一說法叫“聖靈洞”,為天地 神靈勾通之大道,誠心禱告,上天可與聖靈神仙通話,民間盛傳“有求必應,有拜必靈”,故常年香火旺盛;另一說法又叫“犀牛洞”,此洞可直通瀘洞河觀音塘。據說以前有一老者在洞裡放入打著紅記號的兩隻鴨子,第二天,果然發現這兩隻鴨子出現在瀘洞河觀音塘上戲水。後來,因為半夜三更常常有犀牛在洞口出沒,並上銀頂寺亂敲鐘鼓,攪得眾神仙睡覺不安,民眾也被弄得神昏顛倒。於是聖神有傳夢,讓人們用十二口鐵鍋和石板將洞口封死,從此天下又得清靜太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