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竟如此評價中國醫療,認同的,請舉手~

健康 麻醉MedicalGroup 2018-12-02
經濟學家竟如此評價中國醫療,認同的,請舉手~

來源:醫法在線

某天夜班,我管的一個病人家屬拿著水果走進醫生辦公室,說醫生,護士,你們辛苦了,吃點水果吧。

我趕緊說,謝謝,謝謝。別這麼客氣,給病人吃吧。

家屬說,沒事,大家送了好多,我們也吃不了多少。你們夜班辛苦,給你們吃。

我們激動地說,謝謝你的理解。

這時,家屬長長地吸了口氣,說到:其實,我知道,你們受了太多委屈,揹負了太多不該你們背的壓力。

我一聽這話,當時胸口感覺被電了一下,緊接著,是一陣暖流走遍全身。

當時不忙,就招呼他坐下聊。

他是一個經濟學家,留美博士,回國後在某家公司做顧問。我問了一些他對當下醫療的看法,他用經濟學原理解釋了當下的部分醫療現狀,讓我意外又驚喜的是,他說的非常通俗易懂。

他說:和我一起在國外留過學的朋友,都會感慨,國內醫生真的是在以極其廉價的價格提供非常高水平的醫療服務。有些同學,寧願搭飛機回國看病,包括機票錢算在內還划算很多很多。

回國後,我發現,大家都在抱怨看病難,看病貴,我覺得無法理解。在國內,只要你掛號了,一天之內就能見到醫生,真的不難。

現在一碗炸醬麵都10塊錢了,女生去理髮店做個頭發,要幾百上千了,沒見他們說貴;可是,他們去看醫生,掛號費僅僅8塊錢,專家15、20塊錢,CT、磁共振平掃800塊錢,卻說貴。要知道,這可關係到自己的身體健康啊,我無法理解。

經濟學裡,有句話,資源都是稀缺的,這句話不是假設,是事實。

稀缺的資源大家都在爭奪,誰先用,誰後用,誰用好的,誰用一般的,按照什麼規則分配才公平呢?按官職嗎?按出生嗎?按拳頭大小嗎?你會發現,不管按照什麼,都不是絕對公平的。但是,這裡有個最合理的,最高效的規則,就是按價格。

很多人說,按價格分,是對窮人的不公平。其實,恰恰相反。按價格分配,窮人才更有機會,因為,價格,區分的是需求。

比方說,北京協和的專家掛號費用20元,和其他地區醫院醫生高不了多少,那麼,勢必所有人都去協和掛專家號,這其中,有真正需要專家的,也有不需要專家普通級別醫生就能解決的;現在不管,價格沒分出來,大家都來洶湧而來,這個時候,價格已經失去作用了,大家只能拼時間了,靠排隊了。真正需要專家的,被淹沒在人群中,管你是富人還是窮人。

如果引入價格差別,比如說,把專家號的掛號費提高到800元,這樣,真正需要專家的人,會願意花這800元,哪怕他是窮人,他也花的起這800元,哪怕是借也能借到800元;他用這800元可以最快的看到最好的醫生。而那些不需要專家的小問題,哪怕是有錢人,也不會花這個錢。這樣,就把真正需求分出來了,讓真正有需求的人得到專家的幫助。

然而,現在醫生的價值一直被強行壓制,本來800元的專家號被壓制到20元,那麼,造成的後果是,本來稀缺的專家資源變成短缺(稀缺和短缺不同,稀缺是客觀事實,短缺是人為造成的),於是,黃牛黨來了,黃牛把專家號抬高到1000元,1500元,還有人搶。結果,專家還是拿20元,剩下的全都給了黃牛。然後,政府又來花精力打擊黃牛,你說,這是何必呢?為什麼不一開始就把錢給專家呢?

另外,黃牛抬高價格後,富人仍然付的起錢,可是,窮人的代價卻更大了。

有人說,醫療是剛需,不是商品,不能談錢。其實,醫療有成本,有優劣之分,有人去爭搶,醫療它本質上還是商品。而把本來是商品的當做不是商品去處理,就會產生很多問題。

他還說到了“暴力傷醫”。他說,最讓他搞不懂的,為什麼竟然還有那麼多群眾叫好?要知道,醫生如果越來越稀缺,受傷害的不是富人,而是窮人。因為,富人有更多辦法找到醫生,而窮人,到時候連花時間排隊的機會都沒有。而那些叫好的群眾,他不知道,他喊的每一嗓子,鍵盤前敲的每一個字,都是在自掘墳墓,到那個時候,他們才真正體會到,什麼叫看病難,看病貴。

我問他,如果看待兒科醫生荒的問題。他說,在我們學經濟學的人看來,兒科醫生荒是早就可以看的見的事實,一點都不難。經濟學裡最難的是,看見那些看不見的。

如果,目前現狀不改變,以後荒的不僅僅是兒科。

那晚,主要是他在說,我在聽。他講了很多,我也學到了很多。

最後,回到題目,醫療體系是否會崩潰,我不敢說。但可以肯定的是,優質的醫療,會越來越稀缺,稀缺到你後悔沒有珍惜當下。

溫馨提示:本平臺已開通文章搜索功能,可關注後發送關鍵詞體驗。

歡迎您在下方留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