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寧德」周寧油灣村,再走一遍,依然靜謐如初

姜子牙 健身 清朝 旅遊 愛寧德尋味拾光 2017-05-04

「i·寧德」周寧油灣村,再走一遍,依然靜謐如初

「i·寧德」周寧油灣村,再走一遍,依然靜謐如初

「i·寧德」周寧油灣村,再走一遍,依然靜謐如初

一入油灣村,就看到一個婦女揹著籮筐走在小道上,旁邊跟著的小孩子蹦跳的向前,嘴裡含著一顆糖,嘴角黏糊糊。青山綠水為背景,一切都簡單而樸實,當風吹來,夾雜著青草氣息,一些小道旁不乏紅紅的一兩點,那是野草莓。整個天空染滿均勻的藍色,天上只有一片雲彩。

「i·寧德」周寧油灣村,再走一遍,依然靜謐如初

油灣村位於位於周寧縣西南面,是禮門與李墩、鹹村三個鄉鎮的交界點。歷史上的油灣村人口並不多,隨著北方“八姓入閩”並不斷遷移,一條條古道便顯出了形狀,那些深藏在歷史裡的人們,來來往往,行走其中,所有的吆喝聲、喧鬧聲開始慢慢變大,一直擴散,來到了油灣村。

「i·寧德」周寧油灣村,再走一遍,依然靜謐如初

峭壁的公路顛簸的不是心情,而是風景。當所有的顏色都模糊起來,我的視線也開始本末倒置,這番樂趣只能細細體會。途經一條深深的、緩緩傾斜的溝壑,一條小溪順著溝壑流去,透過碧清的漣漪,溪底的小石彷彿在顫動。

「i·寧德」周寧油灣村,再走一遍,依然靜謐如初

油灣村這個名字聽起來很文藝特別,古時候的油灣不叫油灣,而是瑤灣,山灣之中青草油綠,便有了這油灣之名。村子裡的人主要以邱、葉二姓為主,據油灣村《邱氏宗譜》記載,邱姓起源於姜姓,是姜太公的後裔。唐末宋初,河南光州固始邱氏為避戰亂,南下入閩定居莆田,後來輾轉到油灣村,在這片青山綠水之中,生活紮根。油灣村至今是周寧縣唯一的邱姓聚居村。

「i·寧德」周寧油灣村,再走一遍,依然靜謐如初

村子雖小卻五臟俱全,不乏許多清朝的古建築,古色古香全在山水之間流露出來,那龜皇庵裡的寂靜肅穆,幾隻懶貓兜兜轉轉,一些雜木就這樣毫無順序地堆放著。還有那通向鹹村鎮王宿村的木拱廊橋,先用許多圓木在巨石上壘起臺子,抬高延展了橋墩,也是讓人感嘆這其中的巧奪天工。

「i·寧德」周寧油灣村,再走一遍,依然靜謐如初

走在油灣村,不能錯過猛虎戲羊、青蛙望日;再去看看石鼓、石鑼、石罄、石鍾,你會感嘆造化的神奇,這裡遍野潑綠,叢叢密林想要把春天藏起來,卻欲蓋彌彰,反而將春天更加表露。村子很小,行人很少,所有的靜謐都變得天長地久,用如流雲的悠閒,行走這裡每一條幹淨的老巷,這一刻,我不是客人,我是歸來者。

走在油灣村,不能錯過猛虎戲羊、青蛙望日;再去看看石鼓、石鑼、石罄、石鍾,你會感嘆造化的神奇,這裡遍野潑綠,叢叢密林想要把春天藏起來,卻欲蓋彌彰,反而將春天更加表露。村子很小,行人很少,所有的靜謐都變得天長地久,用如流雲的悠閒,行走這裡每一條幹淨的老巷,這一刻,我不是客人,我是歸來者。

「i·寧德」周寧油灣村,再走一遍,依然靜謐如初

扣以油灣村之名,綠油山灣便穿越了迷濛的歷史塵霧,經受著時空變化的洗禮,舞動著曼妙的身姿。不少的大樹樹幹高入雲霄,競相比賽著健美的體魄,路邊,溪澗旁,田埂上……哪裡有土,哪裡就有青草妖嬈的身影,徜徉在這綠色海里,品味滿眼的綠色,這村中所有的植物都那麼有活力,你攀著我,我依著你,直到時間千變萬化,日落再日出。

「i·寧德」周寧油灣村,再走一遍,依然靜謐如初

油灣村還是一座革命老村,比起綠水青山,更鮮豔的就是那一抹革命的紅了吧,滿地的綠,鮮豔的紅,就是這個革命老村的基本色調。

不少英勇的戰士奮不顧身保家衛國,油灣村裡的烈士應該被記住,蘭新昌、邱伏升、葉世塘、陳幫蘭、邱必軍、葉世洪、何伏保等,他們的名字永垂不朽。

油灣村,盈盈山野,再走一遍、兩遍……無論幾遍,依舊靜謐如初。

寧小愛丨文字編撰

部分資料來自網絡丨圖片採集

我們很努力地尋找圖片作者

可還是有部分圖片無法找到原作者

如有冒犯請及時聯繫我們

智己策略丨愛寧德

行走丨發現丨記錄丨傳播

「i·寧德」周寧油灣村,再走一遍,依然靜謐如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