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士蔣冕為何被嘉靖帝責問罷職?蔣冕是個什麼樣的人?

蔣冕是明朝時期的內閣大學士,在嘉靖帝初年官至內閣首輔。內閣是明朝權利的中心,而內閣首輔就相當於是整個內閣的領頭人,為宰相。這樣一個重要的位置,不是一般人能承擔的。

蔣冕才能出眾,為人清謹有器識,是絕對擔得起這份重責的,不過他只當了兩個月的內閣首輔就致士歸鄉了。蔣冕選擇致士,自然不是他不想當這個首輔,而是因為當權者太讓他失望,他自己也得罪了皇帝,所以選擇了致士。

說起蔣冕的罷職,就必須提到嘉靖初年的大禮議之爭。大禮議之爭是爆發在嘉靖初年,統治階級內部在皇統上面的鬥爭,“始而爭考﹑爭帝﹑爭皇﹐繼而爭廟及路,終而爭廟謁及樂舞。”

明世宗是明憲宗的孫子,明孝宗的侄子,明武宗的堂弟。明孝宗是明憲宗的長子,而明世宗的生父興獻王則是明憲宗的次子。皇位傳到明武宗正德帝這一代之後,因為正德帝無子,所以由大臣擁護,明世宗嘉靖帝繼位。

嘉靖帝繼位之初,楊廷和等人就上奏,請求尊明孝宗為父,過繼為嗣子,如此一來繼承皇位名正言順。但是嘉靖帝卻對此表示反對,雖然後來有了妥協。但是在嘉靖三年,嘉靖帝跟腳站穩之後,立刻提出要為自己的生父興獻王封“皇”。這一舉動自然遭到了楊廷和,等一干內閣大臣的反對。

後世有人認為,嘉靖帝之所以發起大禮議之爭,實際上是為了通過這次鬥爭,削弱楊廷和前朝言官的權利,為日後的改革做鋪墊,打下基礎。

大學士蔣冕為何被嘉靖帝責問罷職?蔣冕是個什麼樣的人?

不管是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總之楊廷和在張璁帶領的“議禮派”的鬥爭之下,被迫辭職。當然看似是張璁贏了楊廷和,但實際上卻是嘉靖帝取得了完勝。

蔣冕在正德十一年進入內閣,嘉靖三年楊廷和辭職之後,順理成章的接替了楊廷和內閣首輔的位置。蔣冕是一位正直的大臣,他和楊廷和一樣堅持心中的“正義”,所以繼任內閣首輔之後,同樣站在嘉靖帝的對立面。

嘉靖帝對他的反對視而不見,蔣冕因此倍感失望,多次上書乞休。而他的這一行為,在嘉靖帝看來,就是拿首輔的位置威脅自己,所以嘉靖帝十分不高興,最後真讓蔣冕致士歸鄉。後來更是制定《明倫大典》,將大禮儀之中的反對者都給問了罪,蔣冕和楊廷和一樣被革職,成為平民。

蔣冕是一個十分優秀的人,幼時有神童之稱,“蔣公冕十歲,書過目成誦。十五,舉成化丁酉鄉試第一,丘文莊見而奇之,曰:‘臺輔之器’。”十五歲取鄉試第一,二十五歲中進士,隨後被選為庶吉士入翰林院。

蔣冕是一個不畏皇權,堅持心中“正義”的人。在他擔任內閣首輔之前,楊廷和就是因為反對嘉靖帝給自己的生父興獻王封“皇”而辭職的。有這麼一個前例擺在那兒,蔣冕非但沒有退縮,反而堅持抗擊,最終在當了兩個月的首輔之後,丟了官。他敢於力諫,為了“正義”而寧願棄官為民,這是在封建社會中少有的正氣。

蔣冕的這一身正氣,不僅僅是體現在嘉靖朝。蔣冕是弘治、正德、嘉靖三朝重臣,在正德帝時期,大太監劉瑾專權擅政,朝中許多大臣都被劉瑾迫害。面對這個擾亂朝政的太監,儘管蔣冕無法與之抗衡,但仍然以自己的力量匡扶弊政。所以《明史》評價蔣冕“冕尤耿介,抗顏執諍,侃侃大臣體。”,大讚他在正德朝“有匡弼功”。

《明史》:“冕當正德之季,主昏政亂,持正不撓,有匡弼功。世宗初,朝政雖新,而上下扞格彌甚,冕守之不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