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直奉戰爭之後,馮玉祥迅速控制了直隸、河南、陝西等地,吳佩孚為報馮玉祥倒戈之仇,與奉系聯合進攻馮玉祥。吳佩孚沿京漢鐵路北上,佔領了直隸和河南,將馮部逼入綏遠。從此直系東山再起,想在中國北方與奉系平分秋色。

廣州國民政府兩次東征和南征後,打敗了廣東境內的派系,基本完成了廣東、廣西兩省的統一。此時,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盯著北方的直系軍事集團,國民政府出師北伐,以安天下,成為眾望所歸的當務之急。那麼,蔣介石對此採取了怎樣的態度呢?

1925 年 12 月 15 日,在平定廣東一戰中春風得意的蔣介石決定趁熱打鐵,把目標放在北洋軍事集團上面。他在向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呈上的“軍政改革計劃”中寫道:“統一廣東,以統一革命根據地之目的,今日定可實現矣。然此乃為國民革命之第一步也。廣東既定,全國人士期望於政府者愈殷;北伐實行,我革命軍所需之戰鬥力亦愈大。勝利不可幸至,北洋軍閥固有必敗之道,然其軍隊之抵抗力量,實非陳炯明諸部所能比擬,我必于軍政之統一,軍事之訓練,軍事之準備,切實注意,盡革前弊,而後能完成國民革命之準備也。”

遠交近攻——蔣介石誓師北伐“打吳、聯孫、不理張”

1926 年 1 月 4 日,蔣介石在廣東舉辦國民政府公宴。就是在這一次宴會上,他首次發表關於主張北伐的公開講演:“我對於今日中國全國的局勢,以及本黨的前途,都曾仔細考察,深信我們中國國民黨必能統一中國……本黨今年再加努力,即可將軍閥一概打倒,收復北京,奉迎總理靈櫬到南京紫金山安葬。”1 月 6 日召開的國民黨“二大”上,蔣介石在軍事報告中認為北伐時機已經成熟:“現在的國民革命軍,完全在政府管轄之下,一個命令出來,可以動員的人數有八萬五千人,槍械也有六萬杆;我們的政府,已經確實有了力量,來向外發展了……”

4 月 16 日,國民黨中央推選蔣介石為軍委主席,政治委員會與軍事委員會舉行聯席會議,決定由蔣介石、朱培德、李濟深三人草擬北伐準備計劃,由宋子文籌辦軍餉。此時,赴湘聯絡唐生智的陳銘樞、白崇禧也帶來了好消息。

遠交近攻——蔣介石誓師北伐“打吳、聯孫、不理張”

5 月 10 日,蔣介石召集各軍軍長舉行軍事會議。當蔣介石提出要白崇禧出任他的前線總參謀長時,李宗仁面露難色,以白崇禧資歷淺、年紀輕為由相辭。其實,人稱“小諸葛”的白崇禧是桂系的骨幹,更是李宗仁的左右手,李宗仁生怕這一走“小諸葛”要另尋其主了。蔣介石堅稱,選拔白崇禧出任前線總參謀長確是考慮到他神機妙算、軍事才能無人能比,而且白是保定系老底子,與其他軍中將領一樣都是他的同窗好友,有利於統一指揮調配協調。他一再向李宗仁說明調用白崇禧對北伐的重要性。見李宗仁不情願,蔣介石承諾,北伐軍打下武漢,就將白崇禧還給李宗仁。李宗仁哪裡知道,白崇禧對蔣介石的賞識重用求之不得,立即抓住這一難得的破格提升機會,積極輔佐蔣準備起北伐的一切軍備事宜來。至此,李宗仁再捨不得也無濟於事了。

5 月底,一個大鼻子的外國人來到了廣州後,他就是蘇聯軍事顧問加倫。軍事委員會根據加倫的意見重新擬定了作戰計劃。包括:先打擊吳佩孚軍隊,攻佔武漢,然後與國民軍會合。對孫傳芳採守勢,為了保證右翼不受孫傳芳的攻擊,以一部分兵力對江西進行監視。同時固守廣東根據地,留駐一部分軍隊護衛閩、粵邊境。這一戰略計劃為蔣介石所採納。6 月 5 日,國民政府通過“刻期北伐案”,任命蔣介石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負責具體籌劃北伐事宜。有意思的是,國民革命軍北伐軍全軍有 10 萬之眾,共分 8 個軍,每個軍都有黨代表,繆斌、李富春、朱克靖、廖乾吾、李朗如、林伯渠、黃紹竑、劉文島等分別擔任各軍黨代表,其中不乏共產黨人。總司令部以李濟深為總參謀長,留守廣州,其職由總參謀次長白崇禧代,鄧演達為總政治部主任,總顧問鮑羅廷,以加倫為軍事顧問。誰也沒有想到,包括桂系李宗仁在內的各路南方軍事強人與國民黨將領都旗幟鮮明支持北伐。但就在北伐軍整裝待發,一個雜音從媒體傳來,令各界都感到驚訝,是誰發出如此驚人之語呢?

遠交近攻——蔣介石誓師北伐“打吳、聯孫、不理張”

1926 年 7 月 7 日,陳獨秀髮表《論國民政府的北伐》的文章,旗幟鮮明的提出北伐是討伐北洋軍事集團的一種軍事行動,而不能代表中國民族革命的全部意義。警告新的軍事集團借“北伐”的名義搜刮百姓、侵犯人民自由、壓制工農運動等等。一石擊起千層浪。這盆冷水潑來,令北伐軍核心層大為惱火,蔣介石緊急應對這一可能誤導軍心民心的輿情,由時任國民黨主席的元老張靜江出面“危機公關”。張靜江請鮑羅廷勸陳不要再有此類文章,並親筆給陳獨秀寫信陳明利害,這事才算平息。在陳獨秀髮表文章的兩天後,蔣介石就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北伐誓師典禮隆重舉行。孫科捧著孫中山遺像,國民政府主席譚延闓授印,監察委員吳稚暉獻旗,現場氣氛熱烈澎湃。隨後,蔣介石發表了感人至深的北伐誓詞:“國民痛苦,水深火熱;土匪軍閥,為虎作倀;帝國主義,以梟以張。本軍興師,救國救民;總理遺命,炳若晨星。弔民伐罪,遷厥凶酋;復我平等,還我自由。嗟我將士,為民前鋒,有進無退,為國效忠;實行主義,犧牲個人;丹心碧血,革命精神……”

7 月下旬,蔣介石率領部隊離開廣州,開始了國民革命軍第一期北伐。當時的局面是吳佩俘、張作霖、孫傳芳三路軍事集團各據一方,蔣介石為避免他們聯合起來對付國民革命軍,制定了“打倒吳佩俘、聯絡孫傳芳、不理張作霖”的策略。在這一策略的指導下,蔣親自給孫傳芳發出“希望歸順革命陣營”的電報,希望能夠集中力量首先消滅吳佩俘,繼而消滅孫傳芳、張作霖兩大軍事集團。8 月 5 日北伐各軍都按計劃到達指定地點,集中完畢。由此揭開了轟轟烈烈的北伐戰爭序幕,一場大戰箭已上弦,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