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布票限購”到 “盛世華服”的變遷

加拿大 德德瑪 縫紉機 世界博覽會 正北方網 2017-05-05
從“布票限購”到 “盛世華服”的變遷

1987年的吳雲華。

從“布票限購”到 “盛世華服”的變遷

1960年的內蒙古自治區棉布購買證。

從“布票限購”到 “盛世華服”的變遷

吳雲華為著名歌唱家德德瑪製作蒙古袍。

從“布票限購”到 “盛世華服”的變遷

錫林浩特市老年民族服飾藝術團的隊員們。

錫林浩特市老年民族服飾藝術團的隊員們。

從“布票限購”到 “盛世華服”的變遷

吳雲華至今還在使用媽媽留下的老縫紉機。

從“布票限購”到 “盛世華服”的變遷

吳雲華和姐姐、女兒在牧區蒙古包裡縫製蒙古袍。

從“布票限購”到 “盛世華服”的變遷

吳雲華帶領民族服飾藝術團在土耳其進行交流演出。

從“布票限購”到 “盛世華服”的變遷

2015年,吳雲華在意大利米蘭世博會上。

從“布票限購”到 “盛世華服”的變遷

吳雲華在2015年意大利米蘭世博會上獲突出貢獻獎。

從“布票限購”到 “盛世華服”的變遷

吳雲華帶領的民族服飾藝術團在寧波博覽會上。

從“布票限購”到 “盛世華服”的變遷

吳雲華帶著自己的服飾藝術團走進了加拿大。

這幾天,錫林郭勒盟雲華民族文化服飾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雲華比平時又忙了許多,因為她正和工人們加班加點地為錫林浩特市老年體協服飾表演隊趕製服裝。

一說起要去成都參加全國老年服飾展演,已近70歲的烏雲達麗還是按耐不住激動,“我們老年體協服飾表演隊已經多次參加區內外的老年服飾展演活動了,但這次隊員們的心情還真是不一樣。5月1日就是自治區成立70週年了,一想到能向全國人民展示錫林郭勒草原老年人的精神風貌、展示我們精美華麗的民族服飾,還真激動的睡不著覺呢!”

烏雲達麗一邊上下打量著自己身穿的民族服飾,一邊站在鏡子前笑著說:“我差不多和自治區同齡了,我們經歷過缺吃少穿、‘布票限購’的年代,也迎來了豐衣足食、‘盛世華服’的時代。要說這70年的服裝變化啊,那可真是太大了!我們現在不僅是有的穿、挑著穿、穿的好,還要穿出品牌、走上舞臺、走向全國、走向世界!這不吳雲華在這兒嘛,她和服裝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證。”

五尺布票,穿上了新衣服

少年時的吳雲華,作為姊妹4箇中的老大,總是比別人懂得更多一些,會做的也多一些,那時的她已經會用家裡的縫紉機做些縫紉活兒。

1968年,正在上初中的她,從商店中看到了一塊灰色帶花的布料,她心理很明白,要想買到這塊布料,不僅需要錢,還需要布票才能買到。回到家後,經過一番番勸說後,母親終於答應了她。她高興地拿著媽媽給的5尺布票和兩元多錢,一溜煙跑到商店,用她的話說:“當時賣布料的阿姨都用一種很驚奇的目光看著我。”

當吳雲華穿著這件新衣服出現在同學面前時,她看到了周圍人羨慕的目光。“這也算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件服裝作品吧。穿上那件上衣後就不想脫下了。直到初中畢業那年,我照畢業照穿的還是那件上衣。”吳雲華說。

1971年,吳雲華初中畢業後,她下鄉來到錫林浩特市毛登牧場生產建設兵團。1972年,在文化大革命中,母親也被下放到了西烏珠穆沁旗。1973年,吳雲華調到了西烏珠穆沁旗哈日根臺公社生產建設兵團。回想起那時的歲月,吳雲華說:“在兵團時,我就愛積攢一些布頭、布料,還經常幫戰友們做些針線活兒。成家後,孃家婆家的十幾口人的衣服我都做過。那個年代雖然並不富裕,但我和服裝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們的生活也因服裝而增加了許多色彩。”

讓吳雲華記憶猶新的是,有一年他陪母親去呼市看病,考慮了幾天後才下定決心,花15元錢買了一件的確良上衣。當她穿著那件上衣站到母親病床前時,母親的幾句話既出乎預料,似乎又在預料之中:“好看,好看!這錢花的值,我姑娘老給別人做衣服,也該好好穿件別人做的衣服了。”

1977年,吳雲華的母親平反後回到了錫林浩特。吳雲華也於1987年返城回到錫盟印刷廠當上了一名技術工人。那時的她已經是4個孩子的母親,雖然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但她總能讓家人在穿衣上嚐到優越感。

“別人看到我給孩子做的繡花衣服,都以為是從商店買來的,後來也經常讓我幫他們做。每到過年時,我就把一年攢下來的布料,為每人做一件新衣服。”吳雲華說:“那時人們的服裝已經開始‘趕時髦了’。我的新想法也越來越多了。”

四十元錢,走向了大舞臺

1991年,吳雲華利用去呼市給母親買鎖邊機的機會,看到了許多,想到了許多,也暗暗地醞釀著要實現自己內心的那個想法。1993年3月,她下定了決心到呼和浩特市去專門學習服裝裁剪。

吳雲華瞞著丈夫向廠裡請了兩個月的假,用僅有的40多元錢悄悄地買了一張去呼和浩特市的班車票。母親得知她沒有學費,就跑到鄰居家幫她借錢,她帶著鄰居家的200元存摺,由於沒記清存摺名字,來回跑了兩趟銀行,第三趟跑到銀行,工作人員說已經結賬取不了錢時,她心裡甭提有多著急了。最後在銀行營業廳一位負責人的提議下,幾個工作人員湊夠了200元錢給她,她把存摺留在了銀行。

“當我拿著錢走出銀行大門時,眼淚止不住流了下來。在呼市兩個月的學習中,我上的是初級服裝裁剪班,因為沒有學費上不起高級班,我就在教室外一邊利用實習的機會,偷偷的聽,一邊用手裡的紙樣學著做。當年那40多元錢,就像給了我人生的大舞臺。”

時代在發展、時代在變遷,錫林郭勒草原也在改革開放中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吳雲華像許許多多的草原人民一樣,踏著時代的節拍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著。1994年初,經過一段時間的抉擇,她請了幾個月的假,還是如願以償的把服裝裁剪店開了起來。

衣著的變化使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70年崢嶸歲月,70年風雨兼程。從五六十年代的一片“藍海洋”“綠海洋”,到如今的色彩繽紛,衣著的變化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著裝上的花費往往反映出一個家庭的生活水平。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生活水平勾勒出一條上升的曲線。過去城鄉居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現在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講究服裝面料、款式、和品牌。過去的布鞋、膠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吳雲華與服裝的故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錫林郭勒草原兒女70年的奮鬥歷程。現如今,在通往全面實現小康的路上,具有錫林郭勒地域特色的民族服飾已經面向全國、走向世界!

接下來,停薪留職,買斷工齡,幾次搬遷店面,以至於交不起房租……烏雲華經歷著許許多多的挫折和收穫,也深刻感受著社會的發展和變化,她離成功的目標也越來越近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草原人民不僅穿的美,還要向更多的人展示我們的美,讓我們的民族服飾成為民族品牌、走向世界。”吳雲華說。

2004年,吳雲華註冊成立了錫林郭勒盟雲華民族文化服飾發展有限公司,在她的倡議下,與盟文體局等部門成功舉辦了第一屆錫林郭勒盟民族服飾大賽;2006年,吳雲華有了自己近1260平米的廠區。2008年開始,她自己製作的民族服飾和組建的服飾表演隊,連續多年在全國蒙古族服飾大賽上獲獎。吳雲華不僅被授予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廠區也成為了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基地。

2009年,錫林郭勒盟雲華民族文化服飾發展有限公司代表自治區參加第十三屆寧波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受到了國內外客商的高度關注,後來加拿大客商專程到她的公司定做了幾十套具有民族元素的現代服飾。從2014年至今,受自治區商務廳和國家文化部的委託,吳雲華帶著團隊幾次到美國、加拿大、德國、意大利進行民族服飾展示交流和商務洽談活動。吳雲華說:“當我們走進意大利米蘭這個世界服裝之都時,我在想,這是錫林郭勒草原向世界最完美的展示。”

就在記者發稿時,吳雲華又接到喜訊,她被自治區授予內蒙古自治區民族服飾設計大師、民族服飾工藝大師稱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