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市人民醫院的前身為在內黃縣楚旺鎮創辦的“福音堂”

加拿大 萬里 抗日戰爭 黃河 內黃人人 2017-04-07

安陽市人民醫院的前身為在內黃縣楚旺鎮創辦的“福音堂”

導讀:

120年前, 幾位白求恩的校友,遠渡萬里來到中國這片土地上,來到豫北這個小鎮,開始了一段異國生活。正是他們安陽從此便有了西方醫學的開端。安陽市人民醫院建於1887年,前身為在內黃縣楚旺鎮創辦的“福音堂”。

1887年黃河發生特大水災,河南一帶決口,災情浩大,消息傳到加拿大,長老會決定利用這個機會,通過賑災向中國傳教。他們派遣多倫多大學牧師古約翰夫婦、皇后大學醫生史雅格夫婦和季理斐、羅威廉等,乘坐輪船,遠涉太平洋,由山東煙臺登陸,然後由山東臨清,沿衛河逆流而上進入河南。圍繞著河南這一帶進行傳教活動。這裡有他們的另一位同鄉,就是那位在安陽收藏和研究甲骨文多年的加拿大傳教士明義士。

安陽市人民醫院的前身為在內黃縣楚旺鎮創辦的“福音堂”

(加拿大的長老會差會,是加拿大長老會的海外傳教組織,曾經向臺灣北部、中國河南省北部等地區以及廣東省江門一帶派遣傳教士,其中最為著名的有馬偕和古約翰夫婦。)

清光緒十四年,古約翰與羅維靈等人一起在楚旺鎮上的南街今內黃二中(楚旺鎮初級中學)內創辦了福音堂,內設醫院,邊傳教邊行醫。1894年把醫院由內黃遷到彰德府,定名廣生醫院,當時專門收治女病人,所以又稱女醫院,群眾俗稱“東洋房”。公元1915年至1920年,廣生醫院又經英國人雷實禮、加拿大人登美百主持重修擴建,鑄鐘街仍專收女病人,另於北關護城河北岸即現在的安陽市人民醫院購地55畝,新建男醫院一座,被稱之為“西洋房”。

1952年,廣生醫院經營已是入不敷出,只好以拍賣醫療器械賴以生存。在廣大職工積極要求政府接收的情況下,12月8日,市政府派駐了工作組,併成立了接收委員會。在這次移交中,共移交賬款84300多萬元舊幣,移交房屋246間,藥品342種,醫療器械726種,並留用了醫院的全部41名醫務人員,同時,改廣生醫院為平原省安陽市第二人民醫院。首任院長由衛生科長李德勝兼任,張寶箴、鬍子鐸為副院長。當時的安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是安陽市三道街原安陽縣醫院。

1953年6月13日,安陽市第一、二人民醫院合併,改名稱為河南省安陽市人民醫院。半個世紀的風雨,廣生醫院完成了由教會醫院向人民醫院的轉換。這半個多世紀,“廣生醫院”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地醫療隊服務,參與了中國抗戰的醫療救助,參與了中緬戰區的服務,還參與瞭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機動醫院的醫務人員的培養,當然還有在民間的懸壺濟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