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項目鳥瞰

“隨著清晨的陽光灑落大地,順著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尋找,越過山林,穿過道路,一座白色的校園如白鷺安靜的停留在湖邊。”

這便是4年前第一次踏勘項目基地時產生的設計念頭,也是伴隨著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從概念方案到落地竣工一直遵循的設計理念及目標。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背面整體鳥瞰

概況

項目位於湖州中心城區西側,地處湖州高新開發區西塞山旁。基地西側為湖州高鐵站,東側為寧杭高速長深段,基地距中心城區6km,大交通十分便利。2015年底,經過上海交大教育集團與當地政府的合作,決定在項目地共同打造一片高起點、高定位的現代教育示範園區。作為啟動項目的12年一貫制的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也正式起航。項目建設歷時三年,2017年8月土建完工,裝修部分完工,預開學。2018年8月裝修全部完工,正式開學,目前在校800多學生。並已成為湖州科技新城中的一座富有特色的教育文化名片。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南面整體鳥瞰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區位分析

定位

不同於城市中的學校,僅限於服從於周邊城市肌理及建築風貌的延續,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有其特殊性:首先,學校地處城市開發區,並且是開發區的第一個大型公共建築項目,學校的風格塑造會引領周邊城市建設風貌;其次,本學校也是上海交大教育集團在上海之外的第一所K12雙語學校,既要體現本土文化又要能彰顯國際風範成為設計的核心定位。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黃昏鳥瞰

概念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這首張志和的《漁歌子》所描述的場景正是項目所在地,靠近西塞山,西風漾,緊鄰西塞山路。在設計初始就以“白鷺”之形為靈感打造學校的整體佈局和建築造型。舒展的建築佈局和白色調成為建築的主要特徵。

項目地湖州是著名的“絲綢之鄉”,設計以絲綢“柔順”之意作為整個學校空間流線塑造的基調,力求打造一個空間柔和,流線順暢,不同於“兵營式”佈局,能體驗到空間層次豐富的學校。

沒有行政樓的校園

與其他學校進門就是行政中心不同,整體學校功能圍繞圖文信息中心展開,設置了文化藝術中心,steam創客中心,體育活動中心三大功能體系,將教學樓、宿舍後勤等功能穿插其中。整體學校的功能佈局上在與校方多次討論之後(建議去掉)取消了行政辦公樓的設置,將學校的空間最大程度的釋放給學生使用。將教師的辦公和其他行政功能接軌國外學校,分別設置在教室內以及校園功能空間外的零碎空間。

取消了行政樓後的校園整體圍繞教學功能展開,釋放了更多空間給學生和老師,同時也從心理上強調了民辦學校以“學生為主”的辦學理念。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沒有行政樓的校園

島式結構與空間整合

由於項目基地東西長,南北窄,設計師與校方討論後將所需要的功能全部羅列在基地內,發現幾乎沒有學生課後活動的空間,經過多方討論後決定豎向借用空間。

設計將整體學校豎向上下分置,通過設置一個大平臺分割了上下,並連接了學校的各個主要功能板塊。將學校的教學功能設置在平臺之上,將食堂、辦公等配套功能設置在平臺之下。一方面,島式平臺連接了學校的所有功能建築,更加便利師生的課間出行;另一方面,島式平臺將學生與其他服務人員活動平面分開,得學生的課間活動更加的安全和方便。島式結構既整合了校園的功能空間,也使校園新增了一層學生活動空間。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島式分析

開放空間與可達性

相較於以往學校的軸線感和樹形結構,由於地形狹窄本次項目基地內無法實現,並且在設計之初校方提出要做一所開放性的學校,因此,在有限的空間中開放性和可達性如何實現也是本次設計的重點。

學校整體空間設置上以圖文信息中心為中心,東側將中小學和體育中心作為一個組團圍合出一個庭院,西側將高中與藝術中心及Steam中心作為一個組團圍合出一個庭院,兩個庭院的交點就是圖文信息中心,從主入口進入校園後,兩側到達中心的距離最近。同時設計將整體校園的底層架空,與二層的平臺都設計成開放空間,使得師生在校園中既可以自由地行走,又可以快速地到達目的地,實現開放性與可達性的平衡。

同時開放空間也具備功能的多重性,例如校園的入口空間,既承擔了學校出入口的功能,也作為開放的集會空間,學校這兩年的開學典禮都在入口處的空間舉行。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開放空間與可達性

柔性空間與方正空間

傳統學校的空間方正便於使用,但也給學生帶來緊張刻板的空間身體感受,以往一些學校建築的處理方式就是簡單的用彩色來緩解空間壓力,本次學校在設計初期概念就是白鷺和絲綢,因此決定以柔性線條和空間的打破菱角分明的空間形態,給學校賦予平等與溫和的性格。出於教室空間需要方正的原因,設計將教室等功能空間保留這一特性方正,將其他功能空間及灰空間柔性處理,解決了學校的柔性形態與方正教學空間的矛盾,也使得整體學校在形態形體上更加柔和順暢,開放包容。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概念生成

多一條跑道與主動健康

日本環形幼兒園的主動健康的設計方法給我們留下來非常深刻的印象,方便便捷的運動的場所空間帶給孩子們的不僅僅是運動本身,更多的還是身體的主動健康。這點也給本次設計帶來了很大的啟發。本項目基地東西長,南北窄,主要的操場設置在地塊的最東側,地塊西側學生的日常活動很難做到便捷。

設計上從東側的操場上牽引了一根1.2公里長塑膠跑道,圍繞學校的兩個庭院架空空間環繞校園內部各功能區域空間,學生們下課後推開教室門就可以直接進入跑道運動,教室門口的塑膠跑道引導學生加入運動,運動促進學生主動的健康。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多一條跑道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多一條跑道2層平臺

校園入口與多重功能

由於地塊南北狹窄的緣故,校園的主入口設計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設計失誤要麼會堵住整體校園,要麼會造成一眼看到底,經過與校方的商議,校方希望校園的入口有一定的形象,同時希望學校的一些活動可以直接在入口舉行。綜合了多方的因素後,設計大膽的將校園的入口設計成一個開放曲面弧形結構,整體通過左右的鋼柱支撐,弧形結構下的空間形成開放式的入口,入口下設計了四個小型的序列空間,用於校園歷史及活動的展示。由於弧形結構突出整體建築,並用木色的鋁製百葉包裹,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入口形象。,同時由於巧妙地使用弧形結構下方完整富餘空間的空間完整且具有一定的高度,自然形成打造成整個校園的戶外劇場,2017年預開學及2018年這兩年的連續兩年新生開學典禮都在此舉行。至此,校園的入口兼具了引入空間和聚集空間以及展示空間的功能。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南入口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南入口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主入口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次入口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次入口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集會入口

圖文信息與隨處閱讀

作為一所全新學校的圖文信息中心,不同於任何一所歷史悠久學校的圖書館較大的面積以及豐富館藏書籍,新學校的圖文信息中心以電子閱覽為核心內容,軟件方面將課上與課後的內容通過電子化的信息文件在服務器上全校共享,這樣一來大量減少了實體書籍所需要的大量空間和設備。同時設計通過將校園的零碎空間趣味化,增加學生隨處都可閱讀的趣味體驗空間。這樣一來大大極大的減少了圖文信息中心的佔地面積,通過設計將其打造成整個學校的智能核心,同時具備在其中閱讀,互動,展示的新型圖書館空間。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圖文信息中心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圖文信息中心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圖文信息中心內部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圖文信息中心內部

白鷺的羽翼與立面層次

校園主體選擇白色作為基準顏色,同時將圖文信息中心,藝術中心與體育館通過木色的鋁百葉進行色彩上的強化。教學樓的立面是本次設計主要體現出白鷺羽翼的建築部分,但是僅僅通過白色塗料會讓建築主體顯得單調,因此設計通過將白色塗料與白色穿孔板結合,通過立面上的間隔處理以及樓層間的綠色鋁條鑲嵌其中,使得整體立面在白色主題下富有一定的材料層次。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絲綢型立面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白鷺展開立面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室內

從建築概念的提出到立面的生成,設計都圍繞著白鷺展開。白鷺既是建築所要體現的整體形象同時也是建築各個細節所採取的策略依據。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內景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內景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小學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中學局部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高中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實驗樓藝術樓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宿舍

成長的校園與大樹

學校與其他建築不同之處是其成長性,一所學校建造完成後還會隨著教學功能和師生活動而不斷變化,也正是在這樣不斷的互動中,校園的文化的沉澱和和厚重感慢慢建立起來。如同一顆小樹苗成長為大樹,不同的環境、空間、土壤,生長成稱為不同的大樹。在本學校的設計中我們給學校留有一部分空白空間,如架空層和屋頂平臺等空間,隨著師生的增加以及互動可便利的增加新的功能空間。校園如大樹,不斷成長,不斷完善。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校園庭院

室內空間: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綜合藝術樓大堂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一層文化藝術中心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體育館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劇場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食堂

設計圖紙: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小學中學高中地塊總平面圖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一層平面圖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二層平面圖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三層平面圖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四層平面圖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五層平面圖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剖面圖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中學立面圖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體育館立面圖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實驗樓立面圖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宿舍立面圖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綜合樓立面圖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小學立面圖

西塞山前的“白鷺”:上海交大教育集團(湖州)帕丁頓雙語學校

▲ 高中南北立面圖

項目信息:

設計方:思序設計

地址:西塞山路2688號,吳興區,湖州市,浙江省,中國

類別:中小學校

主創建築師:王濤

設計團隊:戴慶輝、陳立峰、董文、司迪

建築面積:50725.49 m2

項目年份:2018

結構設計:浙江天和建築設計有限公司(施工圖設計)

景觀設計:NITA 景觀設計

施工方:浙江喬興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合作方:浙江天和建築設計有限公司(施工圖設計)

委託方:浙江鼎培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