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公開課」第67期 | 歐陽慧敏:2100萬枚比特幣被挖完並不意味著礦工會下崗

火星公開課 責任編輯:Jan 2018-07-24

“礦工的算力不是我們的,礦池既不是礦工也不是礦場,我們是算力的搬運工。”

5月19日20點,“3點鐘火星財經創始學習群”輪值群主ExTrade創始人Terry、副群主薛芳邀請到了ViaBTC COO歐陽慧敏,進行了“數字貨幣的起點 - 挖礦及礦池科普和未來發展”為主題的分享。

她認為,礦工的是收益分為區塊獎勵(目前12.5BTC)和區塊中的交易費兩部分,當所有比特幣都挖完了,交易費會成為礦工的主要激勵。“按照中本聰的設想,比特幣未來應該成為一種全球使用的點到點的電子現金系統,比特幣的普及使用會讓交易量有質的飛躍,當然還需要礦工來支持網絡的運行。”

封面Sara_副本.jpg

嘉賓介紹:

歐陽慧敏,ViaBTC(全球最大BCH、第三大BTC礦池)及CoinEx交易平臺COO。北京外國語大學同傳碩士,曾任拉卡拉支付總裁助理,2014年進入幣圈,加入全球首家Scrypt算法(萊特幣)礦機公司宙斯科技擔任運營VP,數字貨幣早期投資者及從業者。掌握多門語言,具有豐富的海外市場開拓運營經驗。

以下內容根據群分享整理:

歐陽慧敏:感謝火星財經和群主的邀請,咱們群裡專家老師太多了,我不是技術流,只是入行時間相對早一些——這要感謝群主,哈哈。今天用通俗一點的語言給大家講講數字貨幣到底是怎麼來的吧,有說的不對的地方還請各位專家指正。

ViaBTC是16年開始做礦池,現在也有交易所CoinEx,挖礦和礦池屬於這個行業偏底層的業務,大家可能關注不多,特別是新入行的朋友,對礦池有一些誤解,以為礦池就是礦場,其實並不是哈~先簡單理解一下挖礦是什麼吧。

“挖礦”:簡單來說,數字貨幣網絡是一個龐大的公開賬簿,網絡中的每一筆點到點的交易都需要被確認才能生效,而確認交易需要使用運算能力(即“算力”、“哈希”)來解決大量、隨機的數學難題,“挖礦”就是通過特定挖礦設備(即“礦機”)的運算能力解決數學難題以確認交易的過程。交易又會以“區塊”為單位被批量打包,第一個對區塊完成確認的礦工會獲得全部區塊獎勵(目前12.5BTC)以及區塊中所有交易的交易費,這就是比特幣被“挖”出的過程。

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證明機制。以比特幣的SHA256算法為例,任何交易的確認可以理解為求一個超多元方程的解,這基本是一個極其難完成的工作,但是反過來通過一些隨機的解驗證方程是否成立,這條路是可行的,但是由於這個方程的高度複雜性,驗證獲得這個唯一成立的隨機數可能需要千億級的運算(基本上就是中頭彩的概率),所以PoW這種模式就是需要大量的Work去挖礦,它的好處是防破解,避免網絡被輕易篡改攻擊,但也有一些反對的聲音認為這種海量運算是一種資源浪費。

理解了挖礦,再來看一下為什麼礦工要接入礦池來挖礦?

全球第一個礦池出現在2010年底,礦池並沒有在比特幣產生初期就出現,首先要了解一下挖礦設備經歷的幾個階段:CPU——GPU——ASIC,每一代設備的迭代都意味著全網算力的指數級增長。現在單臺礦機要想挖到一個新區塊可能需要幾十年時間,那麼礦工就會想著把算力集中在一起組團挖礦,縮短挖礦收益的週期。

11.jpg

所以礦池可以簡單理解為一個開放式的組團挖礦任務管理服務器,礦工通過特定的軟件設置把礦機接入礦池,礦池向礦機分配挖礦任務,礦機完成任務並提交結果返回給礦池,礦池獲得所有的挖礦收益再按不同分配模式發給礦工。作為技術服務提供者,礦池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結論:礦工的算力不是我們的,礦池既不是礦工也不是礦場,我們是算力的搬運工。

有人說:礦池是不是躺著掙錢?我再來解釋幾個礦池的關鍵指標:

22.jpg

孤塊率:比特幣網絡認定最長的鏈為合法區塊鏈,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如果兩個礦工在極短的時間間隔都挖到了新區塊,由於網絡傳輸或廣播速度的不同,最先被確認的區塊將納入到最長鏈,而另外那個區塊雖然礦工也付出了工作量,但並不能獲得區塊獎勵,就是白忙活一場。

幸運值:就是實際付出的工作量與理論付出的工作量之比,這個值在100%上下浮動。理論上來說算力越大求得隨機數(即挖礦)的機率越大,但這種隨機性是持續存在的,基於特定的挖礦難度,如果實際運算付出的工作量大於理論值,那麼挖礦幸運值就低於100%,相反,實際付出比理論值低那就說明我們很lucky:)幸運值會高於100%。

孤塊率和幸運值會影響礦池的收益,分配模式也有影響,三種主流模式:

1、領工資模式。PPS (Pay Per Share Plus) :礦池按照礦工的算力發放理論收益,礦工收益穩定,但礦池要承擔所有的運氣風險和孤塊風險。

2、合夥人模式。PPLNS (Pay Per Last N Shares) :這種方式下礦工和礦池的產出是直接捆綁的,礦池挖到多少礦工就分多少,雖然礦工也承擔波動風險,但長期來看其實收益可能還高一點。

3、自負盈虧模式。SOLO :這種模式一般適合算力較大的礦工,他們單打獨鬥,全部收益分配給挖出該塊的礦工。

結論:由於存在孤塊和幸運值的不確定性,加上大部分礦工傾向選擇收益穩定的PPS挖礦模式,礦池相對承擔了比較大的波動風險,偶爾的虧損也是經常發生的事。同時要跟其他礦池PK,在底層技術和服務器部署方面,也需要不斷加大投入進行優化,儘可能提高節點廣播速度,避免孤塊的產生。

最後再來兩個經常被問的問題~是不是2100萬比特幣挖完礦工就下崗了?不是的。礦工的是收益分為區塊獎勵(目前12.5BTC)和區塊中的交易費兩部分,當所有比特幣都挖完了,交易費會成為礦工的主要激勵。按照中本聰的設想,比特幣未來應該成為一種全球使用的點到點的電子現金系統,比特幣的普及使用會讓交易量有質的飛躍,當然還需要礦工來支持網絡的運行。

其實在去年比特幣網絡極為擁堵的時期,交易費高到離譜,一個區塊的交易費甚至達到了區塊獎勵的40-50%。當然我們不希望礦工通過這樣不健康的模式來獲利,長期來看,比特幣的廣泛應用才是礦工持續運行的基礎。

現在投資挖礦還掙錢嗎?去年的大牛市讓很多傳統行業的資金躍躍欲試想參與到數字貨幣領域,特別是挖礦。從成本看,除了投入礦機的固定成本(價格也會隨行情波動),電費是最大的支出,所以找到穩定低價的電力資源是重要基礎,此外礦場的建設、維護如果沒有經驗也容易踩不少坑。從收益看,幣價和全網總算力的波動會影響礦工的單位收益,所以挖礦收益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我的建議是最好找業內有經驗的合作方,如果新人入場挖礦,時間成本、硬件成本是比較難控制的,而且國內的電存在不穩定因素,一不小心就採坑了。

我們現在在售的S9雲挖礦合約按目前的理論收益算大概回本週期在10個月左右——想說的是挖礦相對於炒幣來說屬於相對穩健的收益模式,大規模的部署挖礦肯定是掙錢的,只是這個行業對新人不太友好。感謝支持!


本文為火星財經原創稿件,版權歸火星財經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須在文章標題後註明“文章來源:火星財經(微信:hxcj24h)”,若違規轉載,火星財經有權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