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於23歲的猛將霍去病羅士信岳雲 若不早逝能否改變三朝歷史?

(說歷史的女人——第781期)在中國古代的王朝中,漢、唐、宋無疑是最優秀的,漢唐是在於它的強大,而宋朝雖不夠強大,甚至被冠於“弱宋”,但無疑是最繁榮的,不管在經濟上還是文化上,都是被肯定的。此三朝之所以強大或者繁榮,在於它們人才濟濟,不僅擁有大量治國安邦的文人能臣,同時也擁有許多能征善戰的武將。今天只論武將。

巧合的是,此三朝之中,分別有一位具有非凡天才的超一流猛將,都不幸死於23歲,他們即漢朝的霍去病,唐朝的羅士信和宋朝的岳雲。關於他們的死,向來眾說紛紜,扼腕嘆息;其中有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是,此三位蓋世猛將,若不早逝,是否能改變漢唐宋三朝的歷史?有人說,若霍去病、羅士信不早逝,則漢唐的疆域會更加擴大,尤其是,若霍去病能活到中年,甚至可以控制漢武帝;而岳雲若不早逝,則宋朝有可能統一中國,然而果真如此嗎?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死於23歲的猛將霍去病羅士信岳雲 若不早逝能否改變三朝歷史?

一、封狼居胥:霍去病

霍去病無疑是大漢400年第一勇士。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人,他是西漢名將衛青的外甥,但其勇猛和功勳遠在衛青之上。

霍去病戰史可謂輝煌之極,他十七歲便追隨大將軍衛青出戰,率領800騎兵深入大漠,大破匈奴騎兵;他19歲時,又奉漢武帝之命兩次率兵出擊匈奴,殲敵4萬餘人,並俘虜匈奴王5人及王母、王子等120多人,戰功卓著。

霍去病在21歲時便進入人生巔峰期。公元前119年春,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各率騎兵5萬,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這次霍去病率軍進北疆兩千多裡,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萬多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還有將軍、相國等83人,接著乘勝追殺敵人至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又在姑衍山舉行了祭地禪禮,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封狼居胥”。

之後他繼續北伐,其兵鋒一直逼至瀚海(貝加爾湖一帶)。經此一戰,匈奴被漢軍在漠南徹底擊敗,匈奴單于逃到漠北,使西漢北方長城一帶得到了長久的安寧。此戰為漢朝進擊匈奴最遠的一次,被認為是中國古代史上,中原王朝對遊牧民族最徹底最輝煌一戰,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勝利。

然而就這樣一位傲笑千古的戰神,卻在23歲時暴病而亡。他的死令後人感慨頗多,並且做出許多假設,假如他不早逝,完全可以改變漢朝的歷史走向。果真如此嗎?

首先做為一名武將,霍去病為西漢的疆域穩定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他最後的“封狼居胥”的輝煌一戰,其實並沒有徹底殲滅匈奴,只是解決掉了匈奴左賢王等,把匈奴打到漠北,使漠南得到了平安。不過匈奴的隱患並未解除,不然就不會有20年後悲壯慘烈的李陵之敗了。李陵做為名將李廣的孫子,其驍勇和忠義自不必說,但其在公元前99年北擊匈奴,戰敗被俘,卻令人遺憾。當時他僅率5千步兵與8萬匈奴兵會戰於浚稽山,激戰8天8夜,使蒼天為之變色,草木為之含悲,確實蕩氣迴腸,但還是沒有善終。

而此戰原本是他跟隨元帥李廣利出征的,當時李廣利統領3萬騎兵,目的是攻擊在天山一帶出沒的匈奴右賢王。李陵是分兵5千,正好遇到了匈奴主力大軍。問題就出來了,此戰目的是為了打擊匈奴右賢王的,而當時霍去病封神一戰殲滅的卻是匈奴左賢王,如果霍去病不早逝,以他的鬥志和漢武帝的脾氣,勢必還要繼續北伐,那麼還會有右賢王什麼事?那麼還會有李陵之敗和李陵之降嗎?若沒有李陵事件,那麼寫歷史的司馬遷也不會有為李陵辯護這件事,他也將沒有被漢武帝用刑的機會,歷史難道不會改寫?

如果你說,即便霍去病長壽,就一定能徹底殲滅匈奴?不是絕對的,但可能性是很大的。因為霍去病其實已經不僅僅是一位猛將了,他完全也可以說是一位軍事家。他不僅武藝超群,本人很能打,是位不折不扣的戰神,而且很善於臨場指揮作戰,他用兵靈活,不拘古法,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是位罕見的軍事奇才。霍去病的作戰思路,用兵方略,被認為是歷史上漢人的軍事戰術觀念的巨大革新。後來的東漢滅匈奴之戰,唐滅突厥之戰,明滅蒙古之戰,都是霍去病戰法的繼承發展。

不過有些東西是隻屬於一個人的,後人難以拷貝。比如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把帶著的戰略物資捨棄不用,反常地取食於敵,在漠北想辦法補充軍需物資。這樣不僅最大程度打擊了匈奴自身的生產自給能力,同時也刺激了漢軍的鬥志,解決了漢朝國庫疲憊問題。

不過他的這一打法,很冒險,他就用了一次。他死後,別人帶兵大多不敢嘗試,即便嘗試了也很難成功(其實他的這一做法倒是後來的金兵和蒙古兵用過)。若他不早逝,他的天才發揮很可能徹底殲滅或者制服匈奴,那麼就不會有後來李陵的事了,當然也不會有蘇武牧羊19年的傳說了(蘇武被匈奴扣留的時間只比李陵之敗早一年)。

還有就是,霍去病不僅會打仗,他還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和優點,比如他的直言進諫的勇氣,和慧眼識人的長處。他能冒死進諫漢武帝,這一點就很可貴。公元前117年,霍去病上疏請武帝封皇子劉閎、劉旦、劉胥三人為諸侯王,且建議諸侯王必須去封地居住而不能留在長安。這個建議是否正確,姑且不論,但這是很多重臣都不敢向自負的漢武帝提出的。事實上後來漢武帝還是按他的提議辦了。

霍去病後來還把自己的同父異母弟弟霍光帶到長安,讓朝廷栽培重用。事實證明,霍去病還是很有眼光的,霍光確實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後來成了漢朝的重臣,對歷史有過不小功績的。但是霍光這人也有毛病,就是“才大氣粗”,到後來越來越驕橫跋扈,到了幾朝皇帝都無法控制的地步。假如霍去病能長壽,憑他對霍光的影響,他這個弟弟斷不至於變得那麼囂張,因為霍去病本性忠厚而低調,他會牽制或者警告霍光,如此,他也不會最後落個被滅門的下場。

還有對於其舅舅衛青的影響。由於衛青的功勞巨大,使衛家在朝廷勢力非常大,所以後來漢武帝還是想讓霍去病來平衡一下的,因為漢武帝對霍去病非常欣賞和信賴;還有如果霍去病能活到中年,那麼憑他在漢武帝心中的地位,他的敢言敢幹,是否會阻止後來對帝國產生災難性影響的巫蠱之禍?還有,晚年的漢武帝十分昏聵,殺了不少功臣(特別是武將),以霍去病的性格,難道他不會阻止皇帝嗎?這些都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他的早逝絕對是漢朝的巨大損失,否則漢朝不管是在疆域上,還是朝廷在政治的穩固上,都將會有更良性的發展,漢朝會更加強大。下面再看第二個死於23歲的猛將,唐初的羅士信。

死於23歲的猛將霍去病羅士信岳雲 若不早逝能否改變三朝歷史?

二、捨我其誰:羅士信

如果單從武將本身的意義上來看,羅士信是不比霍去病差的。甚至由於演義的影響,在歷史上的名將中,羅士信比霍去病名氣更大。咱們這裡只說正史。羅士信(約公元600―622年),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羅士信少年時就以勇猛著稱,起初他在號稱隋末第一名將張須陀麾下效力。

霍去病是17歲開始出征,羅士信更厲害,14便開始在戰場上縱橫了。613年,張須陀帶兵討伐在山東反隋的軍閥王薄,當時還不滿14歲的他請求從軍征戰。張須陀見其年齡尚幼,便取笑他連穿盔甲的力氣都沒有,還能打仗?羅士信表示不服,當即身披盔甲,懸掛箭壺,飛身上馬。其動作之敏捷、鬥志之昂揚,令張須陀及麾下眾將士大聲叫好,於是當場拍板,答應羅士信隨軍出戰。他首次出戰就有出彩的發揮。

一次張須陀率軍在濰水與叛軍交戰,叛軍剛剛列陣,心急的羅士信便馳馬衝入敵陣,直如天神下凡,轉瞬之間,他便揮槍唰唰唰連殺數人,並斬下一人首級,拋向空中;然後等人頭從空中掉落之時,他又用長矛指天,砰的一聲,穩穩接住,令對陣雙方將士為之瞠目。接著他槍挑敵人首級在陣前巡走,如舉一面勝利的旗幟,威風凜凜。敵人見狀無不驚駭,紛紛而退。張須陀見狀,戰旗一揮,大軍乘勢掩殺過去,大破叛軍。

羅士信在此戰中殺得性起,斬敵無數。他也不知道斬掉多少顆腦袋了。從戰場上歸來,大家給張須陀報功的時候,別人都是數腦袋,而他卻把一個麻袋往地下一扔,你們數吧。裡面全是鼻子。原來他此戰殺人太多,腦袋用麻袋裝不下,乾脆每殺一人就割下一個鼻子,令久經沙場、殺人無數的張須陀也大為歎服。

羅士信在15歲時,張須陀率兵跟叛軍盧明月作戰,但兩軍對峙十餘日後未果,張須陀軍糧草將盡時,打算出奇兵襲擊敵軍。他問誰願前往執行任務,眾將都知此戰驚險,無人答話。羅士信又站了出來,此戰他與名將秦瓊身先士卒,共同請戰,冒險破敵,大獲全勝。

他18歲時投奔瓦崗軍;19歲時歸附李唐。他20歲時東征洛陽,在討伐王世充的慈簡之戰中,曾一槍把王世充的兒子王玄應刺於馬下;後來又率軍智取硤石堡等,為李世民統一天下立下赫赫戰功。但羅士信也是23歲英年早逝。李世民討伐劉黑闥,一次戰鬥中,李世民命王君廓守洺水城。當時,劉黑闥軍攻勢凶猛,看看王君廓將守不住城池,李世民召集眾將問道:“誰願前去代替王君廓守城?”

羅士信再次彰顯英雄本色,他挺身而出,率二百人就去了。但在劉黑闥猛攻之下,唐軍沒有及時增援,最後洺水城破,羅士信被俘。他面對劉黑闥的招降,寧死不屈,壯烈殉國。李世民得知後非常悲傷。羅士信在他征戰的各個階段,都表現神勇,有種捨我其誰的氣魄。他確實是一位難得的將才,以至於後來的《隋唐演義》《說唐》等小說以他為原型塑造了羅成這一形象,還把羅士信重新定位成另外一個人,用來跟李元霸抗衡。

那麼,既然羅士信如此厲害,假如不早逝,他會改變大唐的歷史嗎?關於這一點,筆者認為,他跟霍去病是不能比的,因為羅士信純粹是一武將,還不能上升到一個軍事統帥的高度,所以他改變歷史的作用相對就很小。因為大唐相比西漢,武將更多,即便缺了一兩個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事實上,羅士信死後數月之後,劉黑闥就失敗被斬了,國內叛亂基本平定。

後來,大唐在對外開疆擴土方面,也是經常發生戰事,比如聲勢浩大的征討突厥,征伐高句麗等,如果羅士信活著,當然也要出大力了。不過唐朝武將和軍事統帥確實多,像李靖、李勣、秦瓊、蘇定方、尉遲恭、薛仁貴等等,要說真能改變歷史走向的也必須是像李靖這種級別的了。而羅士信只能做為先鋒出現,具體某一戰會發揮很大作用,但很難影響整個戰局的進程,所以他對歷史的影響應該很有限。下面再說一下另一位死於23歲的猛將岳雲。

死於23歲的猛將霍去病羅士信岳雲 若不早逝能否改變三朝歷史?

三、鐵血壯士:岳雲

相比霍去病和羅士信,岳雲所處的歷史階段比較特殊。霍去病處在漢朝的鼎盛時期,他的價值主要體現於保家衛國,也就是保衛大漢江山的勝利果實,以及壯大漢朝的力量;羅士信處於唐朝的開國階段,他是為了唐朝的建立和統一而做出貢獻;而岳雲卻處於南宋初年,或者兩宋之間,他面對的大環境更加複雜,他肩負的重任似乎跟大一點。

霍去病是為了加固或者發展一個王朝,天下已被前輩打下了,霍去病的壓力不可能特別大;羅士信也一樣,當時天下雖然還沒有真正打下來,但是已經基本上定位,再說當時的英雄太多,羅士信的壓力也不大;而岳雲不同,他事實上是處在宋王朝的亡國滅種之際,因為當時的宋朝到了很危險的時候,若不是其父岳飛等抗金名將的出現,誓死拼搏,宋朝也許將提前一百多年結束。而做為岳飛的兒子,岳雲又是一員不可替代的猛將,是岳家軍的靈魂人物之一,他對於大宋江山的作用就顯得彌足珍貴。

岳雲(1119—1142),字應祥,號會卿,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人,他是岳飛長子,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少年將軍。相比霍去病的17歲開始從軍,和羅士信的14歲上戰場,岳雲似乎更加猛悍,他12歲時就從軍了,當時是被父親岳飛編入部將張憲的隊伍中。岳雲從小是吃過不少苦的,因為岳飛常年在外征戰,他從小與父母分離,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他主要是在祖母教育下成長的。岳母刺字,勵志岳飛;同樣這位偉大的母親也勵志了孫子岳雲。

岳雲天生神力,不像演義上說的用錘,而是用一柄大錐子槍,可刺可砸,勇猛無敵。岳雲在16歲時就獨當一面了。1134年,他隨父出征去收復被金國佔領的隨州、鄧州等地。在這次戰鬥中,他手持鐵槍,衝鋒在前,勇不可擋,第一個登上久攻不克的隨州城。之後作戰,他次次擔任先鋒,作戰十分拼命。

1140年,郾城大戰,21歲的岳雲充當先鋒,率軍大破金兀朮的大殺器鐵浮圖和柺子馬,立下不世之功。此戰是載入世界戰爭史的一戰,它是農耕民族騎兵戰勝草原民族騎兵的最經典戰役,此戰在戰略意義上,可以跟霍去病在漠北的“封狼居胥”一戰相比。

另外還有同年的許昌大戰,當時金兀朮率10萬大軍攻打許昌,而岳家軍守軍只有3萬人。岳飛對岳雲下了死命令,必須拿下這場硬仗,否則斬首。當時的岳雲可是真拼了,他身先士卒,率軍在金軍陣中來回衝殺數十次,殺得人成血人,馬為血馬。最後一舉擊潰金軍,誅殺金兀朮女婿夏金烏,還生擒金軍大小首領78人,殺死敵人及繳獲軍器等不計其數。

岳雲的勇猛令金軍名將金兀朮大為歎服,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慨。當時的南宋之所以能守住半壁江山,沒有被金軍滅掉,同岳家軍的誓死抗敵分不開的,而做為岳家軍最勇猛的將軍,岳雲功不可沒。某種意義上說,岳雲的死比霍去病更加可惜。那麼是不是說,假如岳雲不早逝,更能改變歷史?

其實這個假定本身就很有爭議。這得看岳雲的死法。他的死法跟前兩個是不同的。霍去病是暴病而亡(也有其他說法,但很難確認),羅士信是被俘之後被敵人殺害的,似乎都不是太虧;而岳雲死得太虧,他是被冤殺的。而且他的被冤殺還很特殊,他是隨其父岳飛被冤殺而冤殺的。某種意義上說,岳雲比岳飛更冤枉。因為岳飛畢竟是被認為是威脅到了朝廷的安全,有謀反的可能性,儘管“莫須有”;而岳雲整個就是個“替死鬼”,即便謀反也是岳飛的事情,他是被岳飛帶進去的。也就是說,如果岳飛不被殺,根本就輪不著他。岳雲只是順帶被殺的。因為朝廷殺了岳飛,當然會懷疑岳雲報仇,所以順便就也殺了他。這可是比竇娥還冤。

岳雲的死的前提是岳飛的死,所以假設岳雲不早逝,這裡就有個潛藏的條件,就是岳飛也不死。如果岳飛不被冤殺,那麼他的“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壯志是否能實現呢?以岳飛的才智,這很有可能。而在岳飛收復河山的過程中,岳雲將會起到多大作用呢?恐怕大家也能猜到。也就是說,如果岳飛不死,岳雲也不可能早逝,那麼南宋收復失地,甚至滅掉金國,統一中國,都是可能的。

綜上所述,三位死於23歲的的猛將,若不早逝,都有改變歷史的可能性。只是霍去病改變的可能性最大,羅士信最小,岳雲更具不確定性。不過歷史是不能假設的,不管是霍去病還是羅士信還是岳雲,他們的英年早逝都是一種悲劇,都是國家和民族的巨大損失。他們的功勳,他們的英名當為後世永遠記取。(文/一米暖陽)

參考資料:《漢書》《唐書》《宋史》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