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蘇軍的“喀秋莎”還牛?德國人這款“管風琴”火箭炮超級狠

如果你能問到一個參加過東線的德國老兵,什麼是最讓他畏懼的武器,那麼他肯定首推“斯大林的管風琴”——BM13“喀秋莎”。這款自1941年時實戰,並在二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自行火箭炮,無疑也是二戰中蘇聯紅軍的一個象徵。每當對面蘇軍陣地上傳來“呼呼”的咆哮聲時,即便是老兵,也只能蜷縮在狹小的散兵坑裡,希望“喀秋莎”不要炸中自己。

那麼,難道德國人面對這些輕便、靈活的火箭炮,就沒有任何反制措施嗎?答案當然是有的。


比蘇軍的“喀秋莎”還牛?德國人這款“管風琴”火箭炮超級狠


▲“斯大林的管風琴”在東線時的咆哮,無疑是每個德國兵最不想聽到的聲音。

早在二戰爆發前,德軍就已經開始了研製火箭發射武器的工作。然而,直至入侵蘇聯,德國技術部門仍未完成相關裝置的研製工作。但實戰加速了德國人在火箭發射器上的進度。率先研製出的兩款火箭發射器,一款是40型重型火箭發射裝置(Schweres ,Wurfgerät 40 –可縮寫為sWG40)與sWG41型。

兩款火箭發射器都能發射280毫米的高爆火箭彈與320毫米的火箭燃燒彈。而前者僅包括一個木製的框子,使火箭彈能夠直接發射。後者則設計為全鋼結構的發射支架,更為安全穩定。而兩款火箭發射器的最大射程僅有2200米,雖然不遠,但是能給敵方的火力工事帶來毀滅性的打擊,是實在難得的支援武器。


比蘇軍的“喀秋莎”還牛?德國人這款“管風琴”火箭炮超級狠


▲安置在41型煙霧發射器(Nebelwerfer)上的40/41型火箭發射架。


比蘇軍的“喀秋莎”還牛?德國人這款“管風琴”火箭炮超級狠


▲除了單裝發射樣式,40/41型發射架還可以拼接起來,一次性發射四枚,而木製的框架在一次性使用後就要被丟掉。

比蘇軍的“喀秋莎”還牛?德國人這款“管風琴”火箭炮超級狠


比蘇軍的“喀秋莎”還牛?德國人這款“管風琴”火箭炮超級狠


▲40/41型火箭發射架在發射前,需要預先擺好射擊角度,確保火箭彈能準確命中目標。而一旦完成部署後,通過電擊發的280/320毫米火箭彈就會呼嘯著撲向敵軍目標了。

喀秋莎是在卡車底盤上進行改造的自行火箭炮。而德國人在二戰中,也有對現行的半履帶車輛進行改造,並投入使用的記錄,著名的42式火箭發射車(Panzerwerfer42)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經過前線部隊的總結與報告,1943年4月,首個接受改造後的Sdkfz.4半履帶車下線,而這款代號“騾子”(Maultier)的火箭發射車的生產,一直斷斷續續到了1945年的4月。全部由著名的歐寶(Opel)公司設計,量產,總計300輛左右。

在面對來襲的步兵時,與毫無武裝的喀秋莎相比,騾子顯然還是有點防禦能力的。其裝甲厚度最大為14.5毫米,足以承受輕武器的射擊。同時,相比喀秋莎的132毫米火箭彈,騾子裝備的乃是150毫米的41式火箭彈。口徑明顯更大,在裝藥上也明顯比喀秋莎更上一層樓。

比蘇軍的“喀秋莎”還牛?德國人這款“管風琴”火箭炮超級狠


比蘇軍的“喀秋莎”還牛?德國人這款“管風琴”火箭炮超級狠


▲42型火箭發射車的實物圖(上)與遊戲CG(下)。雖然口徑更大,但無論是火箭彈初速還是火箭發射架數量(上下各5只發射管),騾子都不能與喀秋莎相提並論。

除了能發射火箭彈以外,騾子同樣也可以發射照明彈與煙霧彈。然而,騾子並沒有在東線與蘇軍過多交手的機會了。1944年,在法國經過測試後的騾子隨即就趕上了盟軍的諾曼底登陸。

作為德國火箭發射車的首個見證人,在諾曼底戰役中登陸的英聯邦軍隊成為了這些騾子炮下的犧牲品。在盟軍登陸之後,原本駐紮在法國博維(Beauvais)的國防軍第7火箭炮旅迅速奔赴戰場,並在6月10日時向著駐守在奧恩河(Orne)附近的英軍展開了轟炸。一向見慣了德軍重炮威力的英國人,在面臨這些突如其來的火箭炮彈時,一下被炸的稀裡糊塗,損失慘重。截止6月30日,第7火箭炮旅總計發射了8000噸的炮彈,為己方的裝甲兵提供了十分強大的火力支援。

但在法萊斯戰役之後,面對盟軍無窮無盡的後勤優勢、空襲、炮擊,這些騾子要麼是被炸燬在了公路上,要麼就是因為沒油被迫棄於諾曼底的灌木叢之間。直至12月的阿登戰役才有所露面,只不過,在阿登戰役中由於缺乏彈藥,B集團軍群僅僅持續了一個小時的炮擊(有資料稱只有10分鐘)就發起了全線進攻。而在如此匱乏物資的情況下,發起這樣的一場反擊,著實有些令人唏噓。因為,失敗在所難免。


比蘇軍的“喀秋莎”還牛?德國人這款“管風琴”火箭炮超級狠


▲1944年的諾曼底戰役期間,正在為騾子裝填火箭彈的德軍士兵。


比蘇軍的“喀秋莎”還牛?德國人這款“管風琴”火箭炮超級狠


▲正向盟軍集結地發起轟擊的騾子,而前段的這輛可能是一輛通訊指揮車。

在最後一戰:柏林會戰中,缺乏彈藥的騾子們再一次上陣,用著少的可憐的火箭彈,向著有絕對優勢的蘇軍部隊發起了炮火反擊。但僅僅在幾分鐘之後,成群的炮彈就落在了騾子們的周圍,將其炸成了一團團無用的廢鐵。而曾經橫掃歐陸一時的德國裝甲兵,也在蘇聯與盟軍兩大陣營的共同制約下,銷聲匿跡。

比蘇軍的“喀秋莎”還牛?德國人這款“管風琴”火箭炮超級狠


比蘇軍的“喀秋莎”還牛?德國人這款“管風琴”火箭炮超級狠


比蘇軍的“喀秋莎”還牛?德國人這款“管風琴”火箭炮超級狠


▲一名英軍士兵正在檢查完全損毀的騾子自行火箭炮。


比蘇軍的“喀秋莎”還牛?德國人這款“管風琴”火箭炮超級狠


▲除了在Sdkfz.4的底盤上做過文章,德軍還在繳獲的法制H-35型坦克、Sdkfz251上進行過改裝,使其也能裝配40/41式火箭發射架。而後者更是被稱之為“陸地斯圖卡”,但就是這樣充滿閃光點的臨時改裝車,也未能挽救頹敗的第三帝國。

本文為築壘地域原創作品,主編原廓,原著北部灣。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更多精彩一戰、二戰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築壘地域:zhulei1941

喜歡築壘地域的小夥伴們,微信又雙叕改版了!為了避免以後找不到築壘君,每天觀看更多精彩內容,可以按以下步驟將築壘地域置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