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4年追蹤168對夫妻:什麼樣的婚姻擁有終極安全感?

婚姻 門當戶對 讀書 劉若英 大學 壹心理 2018-12-03


花14年追蹤168對夫妻:什麼樣的婚姻擁有終極安全感?

壹心理主筆團 | 心賴床


花14年追蹤168對夫妻:什麼樣的婚姻擁有終極安全感?



2017 年,《粉紅z世代:中國95後數據報告》調查了 500 名各個年級的大學生,問他們“你最看重伴侶什麼條件”,發現 95 後 更在意雙方 “三觀” 是否一致。


花14年追蹤168對夫妻:什麼樣的婚姻擁有終極安全感?


“三觀” 是近幾年婚戀界流行的一個核心高頻詞。圍繞 “三觀” 的主要思潮是:

三觀不合不能嫁,三觀不合要分手。


“三觀一致” 似乎已經替代了老一輩的 “門當戶對” 觀念,成了當今擇偶觀的政治正確,成為情侶是否合適、是否能長久走下去的重要標準。


花14年追蹤168對夫妻:什麼樣的婚姻擁有終極安全感?


花14年追蹤168對夫妻:什麼樣的婚姻擁有終極安全感?


01

我們常掛在嘴邊的“三觀”到底是什麼?

“三觀” 就是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以及衍生的其他觀念的統稱。

簡而言之,就是人們對一切事物的觀點、認知、看法。

電影《心靈捕手》裡,羅賓·威廉姆斯 扮演的心理諮詢師,回憶起自己去世兩年的妻子。

他最懷念的,不是與妻子一起共渡的美好時光,而是她的各種小特質、小瑕疵,比如在被窩裡放屁,響聲甚至能把她自己吵醒,而她也知道他身上的所有小缺點。


花14年追蹤168對夫妻:什麼樣的婚姻擁有終極安全感?


大聲放屁、打嗝,吃飯吧唧嘴、習慣性遲到等等,這些都屬於個人特質,但每個人的 “三觀” 不一樣,看待這些特質就會有不一樣的觀感,在我眼裡可能是 “小可愛” 的特質,在你眼中可能就是 “小瑕疵” ,甚至是無法忍受的缺點,反之亦然。

“三觀” 組成了每個人身上一道看不見的個人邊界,我們把三觀不合的人拒之門外,讓三觀合適的人來到我們身邊,深入到我們的生活裡。


花14年追蹤168對夫妻:什麼樣的婚姻擁有終極安全感?


02

“三觀不合”到底是怎麼不合了?

但是, “三觀” 這個過濾器有時候也會失效。

一方面是因為戀愛初期,我們習慣以美好形象展示自己,不暴露自己真實(髒亂差)的一面。

另一方面是因為每個人都在變化發展。相伴多年卻缺乏交流的戀人,可能突然某天發現,兩個人的步調不一致。

更重要是因為,世界上可能根本就沒有三觀完全一致的兩個人絕大部分情侶的三觀有相合的部分,也有觀點各異的部分。

知乎有個提問是 “三觀不合有什麼表現” ,最高贊是:

你喜歡看書、吃牛排,他喜歡玩遊戲、擼串。這不叫三觀不合。他說看書有什麼用,不就是裝文藝嘛;他認為牛排死貴,你真是小資真是作。這才是三觀不合。其實三觀一致,並不是要求你們完全一樣,而是彼此之間能夠求同存異,懂得包容和欣賞。

總結一下意思就是:

你喜歡的,對方不一定喜歡,但卻會尊重,這是三觀相合。

你喜歡的,對方不僅不喜歡,還會潑冷水,這就是三觀不合。

看書、遊戲、牛排、擼串、看電影……雖然這些都是日常相處的小事,可三觀的矛盾再小也禁不住積少成多,量變導致質變。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梳理了一個情侶分手原因排行榜(多選),排名前三的是:

1. 廁所裡用完衛生紙也不添!(45%)

2. 屋裡有髒碗髒杯子也不洗!(40%)

3. 沐浴露洗髮水用完了也不買!(35%)


花14年追蹤168對夫妻:什麼樣的婚姻擁有終極安全感?


壓垮一段感情的最後一根稻草,可以是一句話、一個小舉動、甚至只是一個髒盤子。


花14年追蹤168對夫妻:什麼樣的婚姻擁有終極安全感?


03

“三觀不合” 的關係還能挽救嗎?

筆者想起心理諮詢師韋玉霞,她說過的一個關於夫妻 “三觀不合” 的真事。

她的大學好姐妹 A 十分注重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花了很多精力、時間、金錢,陪女兒一起體驗各種興趣班,最終女兒開心地選擇了古箏課。

可老公不高興了。

陪孩子嘗試各種興趣班時,他說:

“事兒真多。”

為了孩子興趣班做金錢規劃時,他說:

“有這個閒錢帶孩子出去旅遊不好嗎?非得學這些沒用的。”

A 加班趕不及送女兒學古箏,催促老公去的時候,他爆發了:

“你非得給女兒報班,孩子在學校已經夠累了,我不想我的孩子學亂七八糟沒用的東西,我不去送!”

A 哭著說,我跟他三觀不合,太痛苦了。

我培養孩子興趣不為別的,就想讓她多觸摸這個世界的美好。

可老公認為,學這些沒用,折騰孩子,還浪費整個家庭的精力。

兩個人誰都說服不了對方,並且爭吵升級,各種不合的觀念都翻出來吵了一遍。

最後 A 咬牙切齒的說:

“都怪我大學時就選了他,那時候老孃的心理學還沒修煉好,要不怎麼會選擇一個三觀不合的人結婚……”

然而沒過幾天,閨蜜 A 一家三口的幸福又恢復到 “閃瞎路人眼” 的程度。諮詢師韋玉霞很好奇,她到底對老公施了什麼魔法。

A 認真地說:

和你訴苦之後我就意識到,在爭吵裡,都是我一直在要求他,責備他,認為他的信念是不合理的。
我只肯關注自己的委屈,並且要他為我的委屈去負責。卻忘了去看看,他內心對這件事真正的感受,他為什麼會這麼反對這件事。
我意識到自己在用心理學的東西攻擊他,而不是理解他。於是我打破冷戰,心平氣和地去了解他的感受,才知道他曾經被父母逼迫著上各種課外興趣班,而年幼的他深惡痛絕卻無力反抗。
有了孩子之後,他執著地相信興趣班會毀了孩子的童年,他一定要“守護”孩子的童年玩耍時光。
這時的我,在他眼裡像極了曾經逼迫他去上興趣班的父母,他又一次體驗到了當年的無力。
聽他說完之後,我就理解了他跟我爭吵得那麼凶,不是因為不愛我,不關心我,而是他內心的傷疤被撕開了。他把當年壓抑在心中的情緒和想法,真實地對我宣洩出來。之後,我只是抱了抱他,說孩子的事情我們先放一放再做決定。
結果,第二天他主動說,他要去送孩子上興趣班,他想感受一下,孩子是否真的喜歡。
回來後他和我道歉,說自己一定不要讓孩子上興趣班,也是對孩子的一種限制,並不是尊重孩子……

一場 “三觀不合” 的戰爭,就這樣在 A 的調解以及雙方努力下化為無形,兩個人還因此更親密,能分享更多內心感受。

所以三觀不合,並不是無解,如果對方的不喜歡和潑冷水,你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這便又是一種相合。

只看你是要執念於自己的世界,還是願意柔軟下來去對方的心中一觀。


花14年追蹤168對夫妻:什麼樣的婚姻擁有終極安全感?



花14年追蹤168對夫妻:什麼樣的婚姻擁有終極安全感?


04

共享三觀才是長期穩定婚戀的關鍵

社會學博士錢嶽在 《一席》 演講 “我們為什麼結婚”裡,分享了 “關係心理學” 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共享現實(shared reality)。

“共享現實” 解釋了一個持續了 14 年的美國婚戀研究 —— “為什麼有些伴侶能更長久地攜手走下去” 。

研究發現,兩個人能多花時間坦誠地聊聊,讓雙方在感情上,和在對未來的發展上,形成比較一致的判斷和體驗,這種 “共享現實” 的方式是經營一段長期穩定婚戀關係的關鍵。

所謂共享現實,就是共享三觀,雙方共享自己對於事物的觀點和看法。

三觀又分為 “一般三觀”,與 “核心三觀” 。

靈活的、多變的、相對不重要的觀點,組成一般三觀。

穩固的、長期的、相對重要的觀點,組成核心三觀。

想象自己的三觀是一顆雞蛋,蛋白是你的一般三觀,蛋黃是核心三觀。

當你們開始談心,彷彿打破蛋殼的兩隻雞蛋,去掉隔閡而相遇,蛋白代表的一般三觀,很容易就互相滲透。

但是蛋黃代表的核心三觀,需要有足夠的外力刺激,需要雙方共同努力,蛋黃才能最終交融在一起。

這種交融,不是說三觀要和對方 100% 同步、變得和對方相同,而是彼此能接納、理解、尊重對方,在此基礎上,共同尋找三觀想通的地方,一起制定雙方可以接受的行為。

就像上面閨蜜 A 和她老公。

爭吵後, 也許 A 還抱持著 “我要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她老公還堅持著 “我要守護孩子童年的玩耍時光” ,但雙方都能清晰地知道對方的觀點,並且理解對方為什麼會有這種核心觀點。

然後他們在孩子身上達成了三觀一致: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意願,而不要用我們自己的三觀去限制孩子。


花14年追蹤168對夫妻:什麼樣的婚姻擁有終極安全感?



花14年追蹤168對夫妻:什麼樣的婚姻擁有終極安全感?


05

三觀要怎麼共享,怎麼聊?

聊三觀,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姿勢,和平時聊天其實是一樣的。只要雙方養成了 “非暴力溝通” 的聊天方式。

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 Communation),又稱為愛的語言、長頸鹿語言,由 馬歇爾·盧森堡 博士提出。使用它來談話和傾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

非暴力溝通很簡單,只有四部分:

  • 觀察:我看到了什麼……(陳述事實,不要泛化)
  • 感受:我的感受如何……
  • 需要: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感受……
  • 請求:為了改善,我希望你可以……


花14年追蹤168對夫妻:什麼樣的婚姻擁有終極安全感?


用閨蜜A和她丈夫的衝突為例。

A 說自己一直在要求丈夫,一旦他不按要求去做,她會感到委屈,然後指責他的觀念不合理。卻忘了去看看,他內心對這件事真正的感受,他為什麼會這麼反對這件事。於是她打破了冷戰,心平氣和地去了解他的感受。

可以設想一下,如何使用非暴力溝通達到同樣的效果。

(小提示:希望瞭解對方的感受,可以先自我暴露,坦誠分享自己的感受)

A:你知道,我在培養女兒興趣愛好上面,花費了很多精力和時間。不為別的,只是想讓她多接觸和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陳述事實,表達需要)

丈夫:可是感受美好為什麼要限制在興趣班上面呢?她平日的功課壓力已經夠大了,週末就不能讓她自由玩耍嗎?

A:美好當然不必侷限在興趣班,你知道我不是這個意思。(陳述事實)

A:其實,當我和她一起體驗過芭蕾、書法、油畫等等興趣班,她最後選擇了古箏,我感覺到由衷的喜悅。不是針對古箏,她選擇其他我也一樣這麼開心。(事實 + 感受)

A:因為我覺得,如果女兒能從小培養一門興趣,可以讓她開闊視野,豐富人生的體驗,學習從不同角度去理解世界。(需要)

丈夫:可是,這只是你覺得會對她好而已。你有問過女兒的真實感受嗎?她真的喜歡週末還去上課?也許她更喜歡和我們去公園玩。

A:你說得對,這也許只是我一廂情願的想法。但女兒對興趣班是怎麼看的,她是否真的喜歡去上古箏課,我倆之後可以一起去問問她。(請求)

A:但是現在,我更希望知道你對 “女兒上興趣班” 這件事的真實想法(請求)。

丈夫:我的真實想法?就是興趣班沒用,浪費時間和金錢。

A:你平時也非常關心孩子的成長,為什麼唯獨對於 “興趣班” ,你會覺得沒用呢?從之前的幾次爭吵,我發現只要聊天涉及興趣班,你就會變得不耐煩和容易生氣。(事實)

A:你願意和我說說你的感受嗎?這對我很重要。(請求)

丈夫:emmm…是嗎?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對這個話題特別容易生氣…也許是因為小時候被父母逼著上各種興趣班(事實),我很生氣卻無力反抗(感受)。那時我就想:以後有了孩子,絕不逼她去學這學那的。

寫到這裡,筆者對於非暴力溝通的設想就完成了。

閨蜜 A 和老公後來發生的事,相信看過上文的你們還記得,但這肯定不是故事的結局。

我相信和其他所有的戀人一樣,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依舊會產生許多矛盾和爭吵,但不斷地使用非暴力溝通,能讓他們最大程度共享三觀,讓婚姻的幸福感持續下去。


花14年追蹤168對夫妻:什麼樣的婚姻擁有終極安全感?


花14年追蹤168對夫妻:什麼樣的婚姻擁有終極安全感?


06

我們連話都很少聊,更甭說聊三觀,怎麼辦?

今年 4 月,WeLens 公號在電影《後來的我們》公映前採訪了劉若英,問她 “對於愛情的經營,你有什麼經驗” ?

劉若英說:

兩個人能夠長時間的相處、包容和給對方空間是很重要的,要讓對方還是完整的。
他喜歡做的事情不一定我喜歡,但是我不會阻止的,我喜歡的事情不會讓他一定要跟我一起去做。
兩個一起去做我們都喜歡的事情,就夠了。
我在愛情中學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
愛要表達,需求也要表達……我會把自己的需求很明確地跟對方說。


花14年追蹤168對夫妻:什麼樣的婚姻擁有終極安全感?


很多戀人在一段長期關係中,或是在結婚後,會發現聊天內容從之前的浪漫感性,變得越來越邏輯理性。

從經常交流核心三觀,到交流一般三觀,或是避免爭吵,連一般三觀都不能探討。只能聊聊工作、今晚吃什麼,或是聊家務、孩子學費怎麼辦……

理性談話是生活必須的,但如果談話內容理性部分越來越多,情感連接就會越來越少。

如果聊天缺乏三觀的交流,沒有 “對於這件事,我的感受是……” “你是怎麼想的呢?” “為什麼你會這樣想呢” “如果這件事發生在我們身上,你希望我怎麼做呢”…… 這種三觀式的對話,就很難在感情上,和在對未來的發展上,形成比較一致的判斷。

如果你感覺和戀人的內心距離正在變遠,三觀的差距正在變個大,請考慮用下面 10 個問題,20 分鐘不被打擾的時間,重啟關於 “三觀” 對話,能夠讓你們看清對方的內心。

(筆者親測有效,這可是某次不小心惹女友生氣後,讓感情更進一步的大招)

  • 你童年最好和最糟的記憶是什麼?
  • 你最希望我做的 3 件事是什麼?
  • 在你的朋友和家人中間,你認為哪對夫妻關係最好?為什麼?
  • 你覺得和我在一起,最大的好處是什麼?
  • 我有哪些行為讓你很不爽,你希望我停止去做的?或者希望我改善哪些行為?
  • 有沒有什麼事情讓你擔憂、焦慮,甚至到了失眠得程度,但你卻沒告訴過我?
  • 有什麼事你一直想做,但一直沒做成?是什麼阻止了你做這些事情?
  • 你愛我什麼呢?什麼時候你覺得自己最愛我?
  • 你認為我做什麼事情會讓你無法原諒,為什麼?
  • 你覺得我們的性生活還能變得更好嗎?你想我們在哪些地方改善呢?


請嘗試在平時養成使用非暴力溝通的習慣,這是一門熟能生巧的技藝,而且適用一切人際關係。

更重要的是,平時養成聊一般三觀的習慣,關鍵時刻就能聊核心三觀,這相當於擁有了婚戀關係的一枚免死金牌。


花14年追蹤168對夫妻:什麼樣的婚姻擁有終極安全感?


07

最後


為了儘快拿到免死金牌,我最近拉著女友不斷地刷愛情類電影,然後一起討論劇情。

對李安導演的《喜宴》中的一個橋段印象非常深刻。

郎雄扮演的父親,在婚禮上囑咐男女主角。

他說的這段話,超越了老一輩“門當戶對”的時代侷限,更接近如今的“三觀一致”。

總結起來就是三個字:同理心(empathy)

希望大家通過非暴力溝通,不斷增進同理心,多多溝通,共享三觀。

花14年追蹤168對夫妻:什麼樣的婚姻擁有終極安全感?



- The End -



花14年追蹤168對夫妻:什麼樣的婚姻擁有終極安全感?


花14年追蹤168對夫妻:什麼樣的婚姻擁有終極安全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