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寶男並非婚姻的死穴|如何把媽寶男丈夫從原生家庭裡拽出來?

婚姻 情感 婚姻諮詢師範俊娟 婚姻諮詢師範俊娟 2017-10-09

01

媽寶男並非婚姻的死穴|如何把媽寶男丈夫從原生家庭裡拽出來?

前幾天《產後百日,我被老公拳打腳踢進了醫院》這篇文章發出之後,評論區比較熱鬧。女主和疑似男主都出來發言,互不相讓,都希望對方看到自己的問題,改正自己。

婚姻中兩個人肯定都有各自的委屈和不甘,希望對方能夠理解,而不希望自己被扣上“問題都在我身上”的帽子,所以才會拼命的保護自己。

女主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公已經是個媽寶男了,那麼我要如何對待他,才能經營好自己的婚姻?

今天我們先站住女主的角度,幫她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明白媽寶男到底是一種什麼物種。

他常常會聽從父母的話,家裡人說什麼他都會無條件相信,對家裡人表現的非常順從。這份順從來自於他跟家裡人情意相通、心意相通。彼此之間的關係融合度非常高,類似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覺。

這份感覺他作為兒子時,沒什麼問題,但是結婚之後,就會極具爆發。

就像我們上篇文章中,女主提到的,公公會發信息手把手教老公如何對待妻子,或者老公家裡人跟老公說一句話,他馬上聽信了,並且去拿到自己的婚姻中去實踐,而沒有自己去獨立思考和判斷的想法,就是非常典型的症狀。

02

媽寶男並非婚姻的死穴|如何把媽寶男丈夫從原生家庭裡拽出來?

這些典型事件的背後,說明了什麼?

從一個男孩到男人的發展歷程來講,按照正常的發展階段,都會經歷從對父母的依賴和順從,漸漸發展為開始有自己獨立的意識,而這個階段往往有兩個年齡段:第一個叛逆期,是3歲左右,第二個叛逆期,是青春期。

假如當男孩嘗試要獨立做自己的時候,外界傳遞給他的信息是:你不可以獨立,你獨立了我會很傷心,沒有你我活不下去的話,他的獨立性就難以發展出來。

而傳遞這些信息的,常常是媽媽,尤其是夫妻關係不好的媽媽。當然這些都是有意無意傳遞出來的,而但卻並不是故意的。

媽媽在婚姻中遭遇的悲傷和壓力,都會讓男孩試圖去安撫媽媽,把自己人生的責任定位為保護媽媽,不再讓她經受痛苦。

當他在該叛逆的時候,卻花了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去安撫媽媽,而沒能完成正常的叛逆過程的話,那麼他以後的人生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彌補這個過程,甚至一生都活在這樣的選擇中:是去叛逆,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還是繼續拯救媽媽,過媽媽想要的生活?

當然傳遞這些信息的除了媽媽,還有可能是父母兩個人。比如父母在某一方面比較弱,比如經濟貧困,或者身體有疾病等等。

父母養育兒女的這份不易就會變成把孩子圈養在他們身邊的原因,讓他每次試圖想要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時,都會背上沉重的內疚感。

透過這份內疚感,我們會看到這個孩子對父母的愛,因為愛, 而渴望跟他們同甘共苦,幫父母承擔所有的不幸,以一己之力去挽救自己最深愛的人。

當自己做不到的時候,他會恨自己無能,不能讓自己想要保護的人過上好日子,他把自己當成了這個家庭的救世主。

我之前遇到過一位姑娘,就嫁給了這樣一位老公,自己明明沒有錢,當父母一說家裡缺錢的時候,他寧可自己出去借錢也要先給家裡人。

很多時候這種愛是自我燃燒式的,完全忽略掉自己,來滿足家裡人。但是他不知道自己這樣做的時候,家裡人如果有一天知道他是在用自己的血來餵養他們,又會怎樣的心疼。

他也從來不會告訴他們,為了家裡,我付出了什麼,這些付出有些甚至是一廂情願的,以為我這樣做了,就是還債了,家裡人如果知道他已經這麼為難了,甚至可能根本不會希望他這樣犧牲自己,是他主動選擇了這一切。

03

媽寶男並非婚姻的死穴|如何把媽寶男丈夫從原生家庭裡拽出來?

很多孝順懂事、有責任心、會體貼人的好男人,都是這樣被培養起來的。如果他在該叛逆的時候,沒有叛逆過。女孩子就要注意了,他有可能需要用餘生來完成叛逆的過程,才能真正讓自己獨立起來。

叛逆是一種決裂,也是一種打破,就像孩子從母體裡被分娩出來,所經歷的痛苦一樣,母子從一個人變成兩個人,母親和孩子一樣痛苦。

母親要面臨生命危險,經歷人生從未體驗過的疼痛,來完成這個分娩的過程。而孩子則要承受從舒適區一點點走出來,穿越黑暗的恐懼,走向未知的未來。

叛逆則是一種心理上的分娩。孩子跟父母在心理上,從被他們保護的孩子,蛻變成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情感、需求和想法。

他不再把父母的需求當成自己的需求,把父母的感受當成自己的感受,把父母的喜好當成自己的喜好,而是開始跟父母區分出來我和你。

而這種成長的蛻變只可能從內而外發出,外在的壓力只會增加痛苦,透過這些痛苦的體驗來促進他個人的反思和向內的成長,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也有些人面對痛苦選擇的是迴避和轉移,而不想面對。

那麼我們回到今天的主題上來,作為媽寶男的妻子,要如何經營婚姻?

媽寶男的妻子最大的痛苦在於,自以為嫁給了一個成熟的男人,然後按照成熟男人來要求丈夫,結果發現他一次次讓自己失望。

但事實上懂事、孝順、有責任心,會體貼人,都不等於成熟獨立,因為那些很有可能是他從小到大的一種生活模式。

所以當妻子認識到這一點的時候,第一步就只能先接納這樣一個事實:我的丈夫確實是這樣一個人。

接納意味著自己先退一步,放下自己的對他的期待,去看一看他的痛苦,那份他明明跟自己的最親近的人在一起,卻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而活的痛,是埋在他心底最深的,無法言說,甚至自己都看不到的痛。

這是媽寶男的妻子面臨的第一大考驗。要做到讓一個人如他所是,並且不帶自己期待的跟他相處,是需要自己極強大的內心和包容力的。

也許你會說,如果我接納了,他完全看不到我的付出,甚至還享受這種狀態,怎麼辦?難道我要繼續忍下去嗎?

接納不是忍讓,而是一種信任,相信他生命本生有讓自己生長的意願。就如石頭再稱重堅硬,依然擋不住生命的種子發芽一樣。

媽寶男之所以會在該叛逆的時候,無法叛逆,自我被壓抑,一直為父母活著,順從父母,是因為他覺得父母太弱了,離了自己他們會活不好。

這就是媽寶男成長的第一個切入口,讓他意識到父母有父母的命運,他不是父母的救世主,他只是他們的孩子,而活成自己真實的樣子,讓自己幸福了,才是父母對他最大的期望。

媽寶男需要退回到孩子的位置,才能從跟父母的邊界不清裡慢慢走出來。而他能夠找到這個成長切入口的前提是,他自己開始向內探求自己的人生課題了。

媽寶男的第二個成長切入口是,聽到自己的內心的聲音。他開始意識到原來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是那麼美好。

開始意識到作為一個獨立自由的“我”的存在,我可以按照我的意願生活,不受束縛,也不用考慮別人會不會不高興,那是一種多麼痛快。

當他越多體會到這份力量,叛逆期就會重新一點點來臨。假如他可以在自己的親密關係中被允許那個獨立自由的“我”存在,他從父母身邊叛逆出來的力量就會越強大。

妻子要做的就是“看到並允許”他這份力量出現,更強大甚至幫他一起去滋養這部分力量,讓他更能夠從父母身邊掙脫出來。

妻子要做到這些並不容易,因為這中間會牽扯到妻子個人的自我成長問題,比如媽寶男的丈夫,比較容易遇到一個像媽媽一樣的妻子,會配合他之前的模式,而讓妻子做到“看到並允許”他自由獨立的力量存在,妻子就要先解決自己的關係模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