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夫妻照顧肌肉萎縮兒子37年 用愛創造奇蹟

婚姻 睡眠 正能量 社會 中國新聞網 中國新聞網 2017-09-14
河北一夫妻照顧肌肉萎縮兒子37年 用愛創造奇蹟

母親董榮端在給兒子潘志通餵飯。 謝翠玲 攝

中新網邢臺9月14日電 (張鵬翔李鐵錘謝翠玲)“我十三歲的時候就患上了肌肉萎縮,在二十歲的時候,完全失去了行動能力。是父母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如果沒有他們的悉心照料,就沒有現在的我。”河北隆堯縣潘志通說。

在河北省隆堯縣千戶營鄉唐家莊村,有一個普通平凡而又溫馨的家庭,77歲老人潘明玉和72歲的老伴董榮端,37年來不離不棄地照顧著重度肌肉萎縮喪失行動能力的兒子潘志通,夫妻二人用愛創造了生命的奇蹟,用愛呵護著這個家。

37年前,13歲的潘志通和其他孩子一樣在享受著孩提時的快樂,對未來充滿了憧憬和希望。可是,上天卻給了這個家庭一個無情的打擊,潘志通被醫生診斷患上了肌肉萎縮,最多能夠活到二十歲;這也預示著他的生命最多隻剩下七年,他隨時有可能完全喪失行動能力,他的生命也隨時有可能戛然而止。

雖然孩子被醫生判了“死刑”,家裡的條件又很艱難,潘明玉和董榮端夫妻二人卻沒有想到放棄。他們用37年的行動詮釋了什麼叫做無私的愛,什麼叫做不離不棄,什麼叫做無論將來的你變成什麼樣子,都永遠是父母心中最可愛的寶貝兒。

河北一夫妻照顧肌肉萎縮兒子37年 用愛創造奇蹟

77歲老人潘明玉和72歲的老伴董榮端,37年來不離不棄地照顧著喪失行動能力的兒子潘志通。 謝翠玲 攝

13歲的潘志通,看著四處奔波尋醫求藥的父母,他滿是心疼地說:“爹,娘,咱不治了。”潘明玉搖搖頭,笑著說,“只要有一絲希望,咱就不能放棄”。就這樣他們幾乎跑遍了所有的大小醫院;當聽到哪裡有醫治肌肉萎縮偏方的時候,不管多遠,不管多累,夫妻倆都會帶著兒子去。直到今天,兩位老人還時不時打聽著相關消息,不放棄一絲讓兒子延續生命的希望。

隨著病情的加重,潘志通離“生命的終端二十歲”越來越近;在二十歲那年的時候,他徹底失去了行動的能力,吃飯、睡覺、大小便都要靠父母來幫助;有時看著年邁的父母用盡全身力氣來搬他上床,看著父母臉上那豆粒般的汗珠,他內心滿是自責和傷心,董榮端知道兒子的心思,微笑著說:“你是我的兒子,你要陪著我們走餘下的路。有你在,我們這一家子才叫一家人。”

董榮端每天天不亮就開始忙碌的生活,早早的在廚房裡準備一家四口的飯,潘明玉則趁著兒子睡覺的空擋去田裡乾點農活。當潘志通醒了之後,媽媽就給兒子捶捶背,捏捏腿,讓他活動活動筋骨,還給他洗臉、刷牙、刮鬍子,把他打扮的乾乾淨淨的。因為肌肉萎縮嚴重,骨瘦如柴的潘志通每吃一口飯,都需要停頓一會兒,然後再接著吃。

37年來,董榮端從來不敢出遠門,連親戚家也很少去,因為她怕兒子會突然離開她;37年來,夫妻二人從未跟孩子生過氣、紅過臉,因為要讓孩子記住的都是最美時刻;37年來,天天,月月,年年,如此往復循壞,周而復始,累過、痛過,但從未放棄過。

“其實,是我們給社會添麻煩了;其實無論是誰的孩子,生病變成了這樣,當父母的都會像我們一樣。”董榮端說。

潘明玉說,“國家每年都會給予我們家經濟救助;村幹部也一直在幫助我們。我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感謝他們,沒有現在的社會我的兒子早就沒有了。”

“我十三歲的時候就患上了肌肉萎縮,在二十歲的時候,完全失去了行動能力。是父母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如果沒有他們的悉心照料,就沒有現在的我。父母的恩情比天大,現在我最大的遺憾是我無法回報我的父母;無法像其他殘疾人一樣有一技之長回報社會。我希望天下所有的殘疾人都可以像我一樣有這樣的好父母,不離不棄,不拋棄,不放棄。”潘志通說。(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