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娜王妃逝世20週年:天使並沒有遠行

婚姻 慈善 艾滋病 安哥拉 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 2017-09-08
戴安娜王妃逝世20週年:天使並沒有遠行

■本報記者 于娜 北京報道

20年前的8月31日,戴安娜在巴黎遭遇車禍,她的生命永遠停留在了36歲,美麗高貴的英倫玫瑰,以童話的夢幻登場,以悲劇的慘痛謝幕。

20年來,有關戴安娜的美麗與善良、愛情與婚姻、忠誠與背叛、真實與傳聞等話題一直受到世人關注,她為什麼能夠得到人們如此持久的牽掛和懷念?不是她的婚姻故事,她與王室的糾葛等,滄海桑田之後,那些終究會被淡忘,而是她發自內心對遭受苦難的人們的關愛。

雖出身貴族家庭,但戴安娜的童年卻缺少父母的關愛,而且在她6歲時,父母就分開了。抱有最美好的期待與幻想,戴安娜全心投入到與查爾斯的婚姻中,曾經在外界眼中,戴安娜與查爾斯的婚姻也應該像童話般美好浪漫,然而這場婚姻終究還是失敗了。在她說出“三個人的婚姻太擁擠,我只想要愛情”這句話背後,究竟有多麼哀傷與失望。

丈夫的冷漠、婚姻的失敗、王室的壓抑,並沒有讓戴安娜放棄去關注那些更加苦難的人們,而且她投入了超乎尋常的時間和愛心在慈善事業上。為艾滋病兒童,為地雷受害者、為貧民窟居民奔走支援。

在艾滋病科普已經非常普及的今天,很多人還是對接近艾滋病患者抱有牴觸心理。但是早在1987年,戴安娜不理睬世人的偏見與畏懼,她來到了艾滋病患者的身旁,坐在他的床邊,輕輕地握住了他的手。她還通過拍賣自己的裙子,籌集到數百萬美元用於艾滋病和癌症的慈善項目,以表示對艾滋病人和治療機構的更大力度的公開支持。

“她告訴了世界,艾滋病患者需要的不是隔離,而是熱心和關愛。”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後來稱讚道。

在不斷爭取愛情的婚姻中,在同王室的關係中,戴安娜已經身心俱疲,同查爾斯分居後,她不再依靠婚姻來追求幸福了,在奔波各國前往關愛苦難人群的路上,她要獨立地去尋找自己的價值,挽救自己的生活。一次採訪中,記者曾問戴安娜緣何專注於慈善,她大笑:“因為我沒有別的事可做啊。”

戴安娜自此拋開了一切顧慮和束縛,完全走入到民眾之中,竭盡所能地將愛和溫暖帶給他們。甚至在她車禍意外發生前三個禮拜,她還來到了波斯尼亞,慰問不幸遭到地雷傷害而導致傷殘的平民,做完了人生最後一場慈善活動。

在關心絕症患者人群之外,戴安娜對地雷危害消除以及全球性地雷禁令的頒佈也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她生前曾多次親赴安哥拉、波黑等戰亂地區,探視因為地雷受害的當地人民,甚至帶著簡單的面具防護就親自踏進地雷區視察。

正是在戴安娜拜訪波斯尼亞之後三個月,一項宣佈地雷違法的公約被簽署,原本不受關注的非官方組織“國際反地雷運動”,在她的支持下先後獲得六十餘個國家、上千個團體的加入。為此她一個人要面對各種壓力、指責,甚至在私底下還受到過死亡威脅。但她都非常勇敢從未退縮。

她資助籌建了20多個慈善基金會,出訪過北非、印度、安哥拉、巴基斯坦等貧困地區,1995年聯合國因戴安娜的長期善行授予她以人道主義獎。在慈善事業中,她已經走出了那個曾經在婚姻中脆弱、自卑的戴安娜,找到了自己獨立的人生與價值。

戴安娜生前好友兼造型師哈維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紀錄片《戴安娜:7天》中說,她真正的勇氣,體現在離婚後。“她沒了全天隨行的保鏢,也沒了為她把控行程和口風的新聞官,卻依然決定利用她的影響力,繼續做慈善事業。”

在給予世界博愛的同時,戴安娜最珍惜能夠和自己的兒子威廉和哈里相處的時光,希望他們能像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樣,有快樂的童年,快樂地成長。她經常對兩個兒子說:“只要不被逮住,你想多調皮都可以。”

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一個月前發佈了紀錄片《我們的母親戴安娜:她的生平和遺產》。這是兩位王子第一次公開談論他們的母親。威廉說:“她非常隨性,真的很愛笑、愛玩。但她也知道,在王宮牆外有一個真實的世界。”“我12歲的時候,她會帶我和哈里去威斯敏斯特的一個收容所,慰問那些無家可歸的人,她想讓我們更多地接觸王室高牆之外的社會現實。”

天使並沒有遠行,她現在是威廉王子經常向小王子喬治和小公主夏洛特不斷提起的“戴安娜奶奶”,她的故事,她的關愛,她的微笑,依然在以各種方式被人們所追憶和延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