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陷害後被殺:愚昧,真的是會上癮的

婚姻 新聞 女巫之錘 萬萬沒想到 達爾文 我是錢某某 2018-12-16


她被陷害後被殺:愚昧,真的是會上癮的


歐洲中世紀有過黑暗而殘暴的歷史。

其中之一,便是女巫審判。

那時候,人們視女巫如邪靈,如鬼魅,一旦出現,立刻要以殘酷的方式虐殺。

《女巫之錘》中記錄過一件事。

一個無辜的寡婦,被眾人誣告為“女巫”。

她被陷害後被殺:愚昧,真的是會上癮的

而一旦被判為女巫,就將被斬首,或者被處以極刑。

寡婦打死不屈。

眾人跟教主提議:“相傳女巫身上有部分皮膚,針扎不見血,刀戳不會痛。她是不是女巫,一試便知。”

教主同為烏合之眾,自然同意。

她被陷害後被殺:愚昧,真的是會上癮的

於是,眾目睽睽下,寡婦裸露著上半身,被群眾,紮上數百銀針。

寡婦是人,不是巫,自然鮮血直流。

但數百銀針中,恰好有一根,扎中了寡婦身體某個穴位。所以這根針,沒有溢出血。

她被陷害後被殺:愚昧,真的是會上癮的

寡婦當即被判為“女巫”,並處以死刑。

她被陷害後被殺:愚昧,真的是會上癮的

這樣黑暗的歷史過去後,有個傳教士說道:

如果她生活不檢點,那證明她就是骯髒的女巫;如果她虔誠而舉止端莊,那她顯然是在偽裝。因為女巫最擅長說謊。如果她被審問時,顯得很害怕,那說明她做賊心虛;如果她顯得鎮定自若,那說明她是個心機十足,善於演技。


這樣的邏輯,明明荒誕不經,卻被無數人奉為信仰。

所以說,偏見令人痴狂,愚昧使人一葉障目。

她被陷害後被殺:愚昧,真的是會上癮的

當錯誤的觀念形成以後,面對一個矛盾事件,人們就會斷章取義,甚至扭曲事情本質,來加固自己已有的觀點。

偏執、狂熱,甚至愚昧,就是這麼一步一步來的。

她被陷害後被殺:愚昧,真的是會上癮的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理論叫“確認偏誤”

作家萬維鋼講過這個實驗。

實驗者找來100多個學生,發了一套性格測試題讓他們做。

卷子收上後,實驗者又給每個學生,發了一份“性格概況”,說:“同學們,這是根據你們的答題,分析出的結果,你們看下準不準?”

所有學生都感嘆:“這說的就是自己!”

事實上,在座每個學生,拿到的“性格概況”都是一模一樣的。

她被陷害後被殺:愚昧,真的是會上癮的

這就是“確認偏誤”效應:一件事情發生後,你會不顧真相與否,只搜尋符合自己觀念的證據。

換言之,人們只願意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信息”,而過濾了不想看到的事實。

比如網上有個段子。

母親催女兒結婚,說:“你該結婚了!”

女兒說:“結婚就一定幸福嗎?你看我同學都二婚了,何必催呢。”

母親說:“如果結婚不好,你同學能結兩次?”

你看,人人都會從外界,尋找自己最想聽到的信息,忽略不想聽到。

“確認偏誤”心理我們都有,但應該把這種心理本能將到最低。

只願意聽一種聲音的結果,就是喪失對真理的追求,從而對偏執和愚昧上癮。周而復始,越陷越深。

她被陷害後被殺:愚昧,真的是會上癮的


龍應臺在《百年思索》裡,講過個故事。

大流士王召集了一批希臘人進宮,問:“有什麼代價可以讓你們吃父親的遺體?”

希臘人回答:“不可能,任何代價都不可能!”

此時,旁邊有一批印第安人,大流士王問:“有什麼代價可以讓你們不吃父親的遺體?”

印第安人大驚失色,說:“不可能,任何代價都不可能!”。

原來,印第安人的風俗,就是父親去世後,子女必須吃掉父親的遺體。不吃,乃是天大的不孝。

希臘人的風俗,則跟我們現代文化相近,火葬。那麼吃父親遺體,自然是令人髮指。

兩種不同的文化,處在同一個國度裡,導致一個情況:你就是錯的,我才是對的!

劍拔弩張,如水火不相容。

這一切,都是基於大家只相信自己文化,看不見大千世界裡其他的未知和可能,才導致這樣的偏見。

她被陷害後被殺:愚昧,真的是會上癮的


萬維鋼說,如果兩個理性而真誠的真理追求者,爭論的結果必然是兩人達成一致。

那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真理追求者呢?

還不止人的本能作祟,現在連互聯網服務,都在加重我們的“認知偏誤”。

抖音、快手、網易新聞、今日頭條······等等資訊,無一例外的分發機制,都是根據客戶的喜好,進行推送。

這導致什麼情況?

你越看越喜歡看,越聽越覺得有道理。從而,你困在了現有的認知中,走進思想的死衚衕,拒絕了一切新知和可能。

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命名為——“回聲室效應”

即,人們只接收讓自己愉悅的信息,從而隔離其他領域,以及不符合自己想法的聲音。

久而久之,舊觀念加重,認知水平降低,無知和惡,也會由此產生。

比如,那些逼婚逼到兒女自殺,卻還覺得自己無比正確的母親。

比如,那些出軌、包小三不覺丟臉,反而覺得“很值得炫耀”的直男癌。

她被陷害後被殺:愚昧,真的是會上癮的


當然,在愚昧的誘惑下,避免之道,也是有的。

一、要主動消費,而不是被動灌輸。

《萬萬沒想到》裡寫道,我們要吸收可能修正我們觀念的新信息,而不是吸收對我們現有觀念的肯定。

熱愛雞湯文的人,打開手機,推送的全是油膩膩的雞湯。

這時,你需要離開舒適區,走進學習區,走到你不感興趣的領域,進行主動吸收。

一個熱點爆發,不要被社會主流意識綁架了思維。

即使你也認同,你也必須要主動推敲,看這個觀點是否真站得住腳。

學會拒絕有預設立場的文章,學會研究數據,以及有自己的思考邏輯。

被灌輸的,大都是飼料,靠自己學來的,才是真才識。

二、反覆告誡自己:我不是追求贏,我是在追求真理。

達爾文在做實驗時,會隨身攜帶一個筆記本。

一旦腦海閃過與自己理論違背的想法,他就會立馬記下來。

因為他知道,大腦會在30分鐘後,主動忘記與他理論相矛盾的想法。

而一個真正的智者,就是要讓自己的理念,經得起任何推敲。

類比到生活很多小事,亦然。

比如,你說未來房價會漲,他說未來房價會跌。

這時,你兩爭論不休,甚至不惜顛倒黑白,來證明自己就是對的!

這就陷入“確認偏誤”效應了。

你要記住,你的目的是討論房價究竟會不會漲,而不是爭“贏”。

也就是說,最終是通過理性的探討,觀點達成一致,而非不歡而散。

若只爭輸贏,你只是加固了已有觀念,得不到任何進步。

只有抱著求真理的心態,你才能打破舊有的認知,然後睿智般地頓悟道:“哦!原來是這樣。”


--END--

她被陷害後被殺:愚昧,真的是會上癮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