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男子癱瘓在床 妻子:照顧他到我最後一口氣

婚姻 推拿 正能量 社會 南充新聞網 南充新聞網 2017-09-08

俗話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但在嘉陵區南虹路一個十多平方米的房間裡,就上演著一個痴情女子悉心照顧癱瘓丈夫的感人故事。她說,夫妻本來就該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都會照顧他。”

在平淡中享受愛情

“考慮到他的身體狀況,近幾年家裡的重活都是我一個人在做,可是沒想到他的病還是復發了。”9月5日下午,在租住的十多平方米的房間裡,楊秀玲一邊和記者聊天,一邊按摩、揉搓丈夫彭友瑜日漸萎縮的肌肉。

楊秀玲今年47歲,外貌看起來比同齡人要蒼老許多,但她的笑容卻讓人覺得十分溫暖。

1991年,楊秀玲在老家嘉陵區世陽鎮與彭友瑜結婚。婚後,彭友瑜對楊秀玲十分體貼。為了讓家人生活得更好一點,婚後不久,彭友瑜便外出打工,勤勞賢惠的楊秀玲便留在老家,種地、操持家務。

天有不測風雲。2005年,彭友瑜突然感到渾身無力,回到家中後,在妻子的陪伴下去醫院檢查,被查出患有肌無力病。當時彭友瑜的病症不是很嚴重,經過中醫治療後,很快便有了好轉。為了貼補家用,彭友瑜不顧楊秀玲的擔心,再次外出打工。

在夫妻二人的共同努力下,家庭生活逐漸有了改善,兩人的兒子也漸漸長大,為這個並不富裕的家庭帶來了更多的期盼。

時間一晃而過,今年4月1日,回到家中的彭友瑜再次感到渾身無力,根本站不起來,強撐著給正在外面辦事情的楊秀玲打了電話。楊秀玲急忙趕回家,陪丈夫去醫院檢查。彭友瑜被確診為肌無力病復發,他的整個身體都無法用力,只得臥床。

在患難中堅守前行

患病前,彭友瑜是家裡唯一的經濟支柱。彭友瑜患病後,楊秀玲便用孱弱的肩膀撐起了這個家。每天,楊秀玲要給癱瘓在床的丈夫按摩、熬藥、做飯、餵飯,還要照顧正在上高二的兒子,常常忙到深夜才能休息……看著日漸憔悴的妻子,彭友瑜心疼不已,可自己卻不能動彈,無能為力。

丈夫的病復發後,楊秀玲抓緊時間為丈夫治病。為了節約錢,她從醫生那裡開來中藥藥方,跑到鄉下,對著藥方,一味藥一味藥地尋找挖掘,挖回來後洗淨晾乾,再給丈夫熬藥。為了能夠更加專業地護理丈夫,楊秀玲通過上網查詢肌無力病的護理知識,對著網上教授的辦法,學著一步步地給丈夫按摩。

“最難的是上廁所和出門看醫生,每次只能揹著他。”楊秀玲說,從床上到廁所,短短几米的距離,她先要把丈夫背過去,再幫助丈夫坐下,並站在一邊扶著丈夫。等丈夫上完廁所後,她又揹著他回到床上。出門看醫生時,楊秀玲要揹著丈夫下到八樓,回來時又揹著丈夫爬上八樓。每一次背丈夫外出,楊秀玲都累得汗流浹背。

“他自己不能動,我每天夜裡都要為他翻身,少則三次,多則五六次。哪怕是我的頭暈病犯了,也要把他放第一位。”楊秀玲說,她不懂什麼大道理,但一日夫妻百日恩,“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都要把他照顧好。”

在期盼中等待幸福

丈夫病發,轉眼到現在已經5個多月。在這每一天裡,楊秀玲精心地照顧著丈夫,期盼著丈夫能夠恢復健康,重新站起來。看著丈夫癱瘓在床的樣子,楊秀玲總會偷偷流眼淚。

“流過的淚水可以用來洗臉,但我不能讓他看見我流淚。”楊秀玲說,雖然覺得累,但她從沒有想過放棄,“夫妻本來就該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我們都離不開對方。”

“你要堅強點,現在科學這麼發達,你這個病是醫得好的。你放心,無論何時,我都陪著你,揹著你去看醫生!”坐在床邊,楊秀玲溫情地對丈夫說。彭友瑜無法說話,只能眨眨眼睛,兩行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

為了照顧丈夫和兒子,楊秀玲無法外出工作,家裡也失去了經濟來源,巨大的壓力壓得她時常喘不過氣。

雖然日子過得很艱難,可楊秀玲依然滿懷信心。“哪怕傾家蕩產,我也要治好我丈夫的病。只要他病好了,我們的幸福就來了!”楊秀玲堅定地說。(記者 杜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