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說,生完孩子,我就越來越不愛你了

婚姻 情感 盧悅 2018-12-17
男人說,生完孩子,我就越來越不愛你了

文丨盧悅

孩子的到來往往是我們情感的轉折點。

有研究表明,在孩子1歲至5歲之間,夫妻之間的感情的確處於脆弱期。

對一些丈夫而言,妻子和孩子之間的天然聯繫讓他們有一種被排斥在外的感覺。丈夫會發現自己對孩子缺乏愛,缺乏養育孩子的樂趣。家庭從兩個人變成三個人,也許最不適應的就是丈夫。女人從妻子可以很自然地過渡為母親,但男人卻未必完全接受“第三者”的到來。

曾經在讀者來信中我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他好像是活在我們家的一個幽靈。”我試圖體驗了一下這位丈夫的感受,那是一種被邊緣化,被忽視和被排斥的感覺。

母親和嬰兒的共生期是在3歲以前出現的,3歲以後,這種共生就開始被打破,因為父親將逐漸要成為插入這種共生關係的“第三者”。如果丈夫長期處於一個旁觀者的角色,那麼就越來越難以融入親子關係中。

作為丈夫一方,這很有可能與他過去缺乏類似體驗有關。如果一個孩子在缺乏父愛的環境里長大,他會一生都活在一種追尋父愛,向父親靠攏的情結中。

比如,一個拼命工作的丈夫,也許是對做父親的一種逃避,也許是在潛意識裡模仿自己的工作狂父親,並以此來獲得內心中那個父親的讚賞。無論出於哪種心理,無法適應孩子出生這一事實的他,心理都比較脆弱,而通過對物質世界的追求,他重新獲得了男性的自尊與存在感。

對於小時候經歷過一些創傷事件的男人來說,例如一個兒子常年看到母親受到委屈而無能為力的痛苦,那麼,如果他的傷口一直沒有癒合,隨著時間的延續,問題就會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他可能會積累越來越多的憤怒甚至仇恨,自然也就無法親近孩子。

還有一種可能是,如果一個男人從小到大習慣了被照顧,習慣了以自己為中心,他就無法承受中心的轉移,也就不願意像成人一樣擁有獲得愛的其他手段,他選擇最安全也是最危險的方式:不長大。

長大意味著需要自己照顧自己,這個學習過程當然是很痛苦的。我們從襁褓走出,每一次成長,都需要忍受從不會到會的探索過程。如果在他從小長大的環境裡,自己照顧自己被看成是危險的,痛苦的,那孩子無形中就被剝奪了自我探索的機會。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很少有人經常提醒他為別人做些什麼,沒有人告訴過他:如果你想贏得別人的愛,首先需要先為別人做些什麼。

於是,他就會選擇停留在襁褓裡,所有人都要為他負責,所有人都必須取悅於他。但最終,他會越來越發現這個世界不由他來控制,於是他會有深深的焦慮,他也許會很好地適應社會,但回到家裡,他就會迫不及待地選擇放下面具,開心地做個小孩。自己照顧自己?

這對他來說是一種很悲慘的事情,因為這就意味著他沒有愛了,被拋棄了。這樣的丈夫,會認為在家裡沒有什麼“存在感”可言。

男人說,生完孩子,我就越來越不愛你了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妻子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忙著哄孩子,只是讓老公自己煮碗麵,他就會一臉的不高興,因為妻子不瞭解,這個回到家的丈夫的“角色”,不是孩子的爸爸,而是孩子的哥哥。

從妻子一方看,女性容易陷入一個誤區,那就是以一種和孩子融為一體的方式來“愛”孩子,無法區別開自己的需要和孩子的需要。

就像前文提到的那位媽媽,她在來信中描述“孩子爸爸對女兒象對待我一樣冷漠。”很顯然,在這個家裡,媽媽和女兒是共生的,一體的。拒絕了女兒就等於拒絕了媽媽;而拒絕了媽媽,也就等於拒絕了女兒。

女兒被爸爸拒絕時,媽媽會感到雙重的傷痛,一種是害怕孩子受傷害,另一種是她內心的小孩子式的自我也受到了傷害。這樣的妻子往往沒有仔細覺察過,她需要丈夫去關心孩子,有多少出於她內心裡那個受父親冷落的自己的需要?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個缺少父愛的女兒長大之後反而選擇了一個相對冷漠的丈夫,似乎有意無意地想要回到童年,讓一切重演,試圖讓那個冷漠的父親變得溫暖起來。

當她有了孩子以後,孩子就化身為她的一部分,並需要此時的丈夫承擔起彌補童年創傷的“義務”。這時,丈夫面對著雙重的“負擔”,卻又找不到一個真正的“妻子”,逃避就成為他們最常見的一種選擇。

如果從夫妻互動的角度看,沒有為孩子的到來做好準備,是導致情感在孩子出生後出現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有可能他們在孩子到來前就是缺乏交流的,沒有就是否要孩子,以及什麼時候要孩子達成共識。但沒有共識也沒有關係,關鍵是有了孩子以後,夫妻還需要商量如何面對這個問題。

這其中可能會有更深層的原因,比如妻子與丈夫一直都沒有在平等的基礎上對話,因為一個還沒準備長大、害怕離開媽媽的丈夫背後,是一個擁有一票否決權、真正做主的婆婆。這樣的丈夫,連自己都無法自立,如何能承擔超過他心理承受能力外的責任呢?

男人說,生完孩子,我就越來越不愛你了

有個心理學家說,小孩子是人類的父親。我理解這話的意思是:通過做小孩,我們才長成大人;通過撫養小孩,我們才變得成熟。

對於那些沒有長大的男人來說,他們的人生恰恰是需要被“忽視”的,需要從被關注的中心走開。這對他們來說很可能是一種獨特的極少體驗的感受,但這會令他們明白,人生沒有那麼多理所當然和永遠不變,有努力才會有所收穫。

人的價值不體現在是否有人關注你,而在於你有能力成為別人心中有價值的、為別人所需要的人。裝可憐,發脾氣,都是小孩子的撒嬌手段。人的存在感是通過努力和付出得到的,而不是靠牢騷和怨氣得到的。

這樣的丈夫需要懂得的是,你感覺被排斥,是因為你對這個團隊沒有貢獻,是你選擇了置身事外。如果你能加入這個陣營,有能力為一個團隊做事,這個團隊自然會接納你。比如,為勞累太太按摩幾下,多抱孩子一陣,妻子對你的關心就會加倍。

有了孩子之後正是一個男人最好的成長機會,和孩子一起長大,學會如何關心別人,如何負責,如何去愛,如何從失落和恐慌中走出來,不再讓別人成為生命的主宰。

對妻子而言,一方面可以嘗試深入瞭解丈夫這些行為背後的心理和動機,憤怒也許就沒有那麼強烈了。

另一方面,要問問自己:

我是否將孩子當成了自己的替代品,而忽略了他個人的感受?

我是否問過孩子對父親的看法?

他是否真的像我覺得的那麼傷心?

或許,丈夫和孩子並不是以你認為的那種方式進行著溝通。

妻子不妨坦白地告訴丈夫,自己和孩子都需要他,告訴他你需要他的幫助,沒有他,你無法獨自完成對孩子的教育;

如果他真的不想離婚,就必須切實地做出努力,不要再逃避下去,而且你會配合他完成做父親的職責。這時要停止試圖讓丈夫內疚的戰術,這會讓丈夫感覺自己真的是盡義務,而失去了自發和主動地愛。可以以出差為藉口,給自己放假,同時有意給丈夫和孩子獨處的時間。

妻子要記住的是,你所做的所有事都是為了打破自己和孩子連為一體的狀態,讓丈夫意識到這個家對他的需要,他在這個家是有地位,有尊嚴和有價值的,愛是他的一種權利,而不只是義務。

男人說,生完孩子,我就越來越不愛你了

愛我就把我分享出去吧!

關注還能獲得更多優質內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