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和朋友保持一定的距離,既相互取暖,又不彼此傷害

婚姻 夏爾·戴高樂 職場 那一年的月明星稀 那一年的月明星稀 2017-09-30

在生活中,特別是在職場和商場上,和同事、客戶應該保持怎樣的一個交往距離呢?你是否發現,當你與別人距離太遠,你將失去很多機會和信息;可當你與別人走得太近,你往往會被別人所操縱。既相互取暖,又不彼此傷害,才是真的好,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能夠把握的自我空間,它猶如一個無形的“氣泡”為自己劃分了一定的“領域”,而當這個“領域”被他人觸犯時,人便會覺得不舒服、不安全,甚至開始惱怒。

請和朋友保持一定的距離,既相互取暖,又不彼此傷害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和體會:與某人的關係越親密,越容易經常與其發生摩擦和矛盾,反倒不及與初次見面者交往容易。家庭成員、情侶之間常常相互埋怨,正是這種情況的表現。按理說應該是交往得越深,就越容易相處,相互之間的人際關係也越好,可事實上並非如此。原因何在?

給大家這樣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在寒冷的冬季,兩隻睏倦的刺蝟因為冷而擁抱在了一起,但是由於它們各自身上都長滿了刺,緊挨在一起就會刺痛對方,所以無論如何都睡不舒服。因此,兩隻刺蝟就分開了一段距離,可是這樣又實在冷得難以忍受,因此它們就又抱在了一起。折騰了好幾次,它們終於找到了一個比較合適的距離,既能夠相互取暖又不會被扎。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心理距離效應”。

在現實生活中,這種例子舉不勝舉。一個你原來非常敬佩或喜歡的人,與其親密接觸一段時間後,對方的缺點就日益顯露出來,你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自己對其原有的感情,甚至變得非常失望與討厭他。夫妻、戀人、朋友以及師生之間都不例外。

由此可見,人和人之間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人人都需要一個能夠把握的自我空間,它猶如一個無形的“氣泡”為自己劃分了一定的“領域”,而當這個“領域”被他人觸犯時,人便會覺得不舒服、不安全,甚至開始惱怒。

請和朋友保持一定的距離,既相互取暖,又不彼此傷害

法國前總統戴高樂曾經說過:“僕人眼裡無英雄。”這也說明了人在和他人的交往過程中應該留有一定的餘地——相應的心理距離,否則偉大也會變得平凡。戴高樂是一個非常會運用心理距離效應的人,他的座右銘是:保持一定的距離!這句話深刻地影響了他與自己的顧問、智囊以及參謀們的關係。在戴高樂擔任總統的10多年歲月中,他的祕書處、辦公廳與私人蔘謀部等顧問及智囊機構中任何人的工作年限都不超過兩年。他總是這樣對剛上任的辦公廳主任說:“我只能用你兩年。就像人們無法把參謀部的工作當做自己的職業一樣,你也不能把辦公廳主任當做自己的職業。”這就是他的規定。

後來,戴高樂解釋說,這樣規定有兩個原因。第一,他覺得調動很正常,而固定才不正常。這可能是受到部隊做法的影響,因為軍隊是流動的,不存在一直固定在一個地方的軍隊。第二,他不想讓這些人成為自己“離不開的人”。惟有調動,相互之間才能夠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夠確保顧問與參謀的思維、決斷具有新鮮感及充滿朝氣,並能杜絕顧問與參謀們利用總統與政府的名義來徇私舞弊。

戴高樂的這種做法值得我們深思。如果沒有距離,領導決策就會過分依賴於祕書或者某幾個人,易於讓智囊人員干政,進而使他們假借領導名義謀一己之私,後果將會非常嚴重。兩者相比,還是保持一定距離為好。

請和朋友保持一定的距離,既相互取暖,又不彼此傷害

在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還是保持一定距離為好,不再那個限度之內,就不要隨便突破尺度。在同性間,常常僅限於貼心朋友;在異性間,僅限於夫妻與戀人。所以,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倘若一個不屬於該親密距離圈中的人,在沒有經過對方允許時隨意闖入這個空間,無論其用心與目的怎樣,都是不禮貌的行為,都會引起對方的反感與彼此的尷尬,一般會自討沒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