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乃亮默認離婚:異性之間交往的界限感,到底有多重要?

作者:Ray先森(富書籤約作者)

賈乃亮默認離婚:異性之間交往的界限感,到底有多重要?

年初,李小璐出軌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

這幾天,又有好事者造謠,將李小璐出軌的責任歸咎為“賈乃亮是雙性戀”。引來賈乃亮姐姐的怒斥。

賈乃亮默認離婚:異性之間交往的界限感,到底有多重要?

隨後,賈乃亮也發了一段簡短的微博:

我一個人過的很好,不想再捲入這些是是非非,忍了很久了,請不要把什麼事都帶上我,世上還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去做,不辜負別人,不辜負生活,一個人的時候,不辜負自己。

賈乃亮默認離婚:異性之間交往的界限感,到底有多重要?

我對娛樂事件一直以來都保持著常有的鈍感,但這次也要為賈乃亮點贊。

不管背後還有多少隱情,在經歷了老婆的出軌風波的這一年,賈乃亮在路人眼中看來,至少活得一直很努力。

一個人的生活雖然孤獨,卻也比毫無界限感的關係來得更加坦然,更加靠譜。

誰的生活都會有低落和缺少趣味的時刻,但這不是混亂關係的藉口。

回過頭來看,可以看得很清楚,一切事情的起因是身為人妻的李小璐捨棄了與人交往基本的界限感。

但這並不是一個個案。相反它的出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現代社會異性之間交往的難點與痛點:

和異性之間交往的界限感到底有多重要?

和異性之間交往的界限感到底在哪裡?

和異性之間的交往又該如何保持界限感?

賈乃亮默認離婚:異性之間交往的界限感,到底有多重要?

賈乃亮默認離婚:異性之間交往的界限感,到底有多重要?

異性之間交往的界限感,到底有多重要?

記得去年,網路上突然流行起來了一個“扭瓶蓋”的測試題。

問的是在一個電影院,你和你的女朋友在看電影,突然旁邊有個美女伸手遞來一瓶水讓你幫忙擰瓶蓋,你會怎麼辦?

一時之間各個答案層出不窮:

有人說不能擰,擰了瓶蓋女朋友會把我頭擰下來。

也有人說擰唄,舉手之勞這能有多大個事。

還有人說必須擰,反正我也沒有女朋友。

當時我還沒有想好如何回答,卻在羅振宇2017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中找到了答案,羅振宇說的是:

正確的姿勢是這樣的,拿過礦泉水瓶,說:老婆,你要不要幫她這個忙?

老婆說:我也擰不動。

那好老婆,我幫你擰開。

在這句看似平平無奇的話語中,你可以看到關於回答者對界限感的理解和認知,因為你始終要知道你的身邊還坐著你的女朋友。

首先,需要考慮的是我必須找到我與異性交往的邊界和界限,以免產生不必要的麻煩和誤會,更重要的是我必須考慮女朋友的心情和感受。

這樣的界限感和邊界意識,是建立在照顧女友的感受和排除不必要的麻煩之上。在保證了這個前提不被破壞的基礎之上,我們再去幫助別人。

這樣的考慮對我們和別人,都是一種負責任。

羅振宇曾經在《羅輯思維》中說道:

我們在保持自己獨立的人格尊嚴和人格空間的前提下,儘可能對他人釋放善意。

不管大到我們與異性之間的交往和相處,還是小到例如幫女生拎行李扭瓶蓋這樣的細節問題,都需要我們保持自己獨立的尊嚴和人格空間,儘量做到帶上界限感和邊界意識去幫助他人。

有時候,不是不幫忙更不是不能幫,而是取決於看你怎麼幫,用何種方式去幫。

親近地保持距離,才是恰當的交際方式。

找到了與異性之間合適的“界限感”,你就會明白,親密地保持距離,才是恰當的交際方式。

圈子不同,不能強容;

別人的隱私,更是你詢問的禁忌;

想跟別人愉快地做朋友,就不能強人所難;

收回玻璃心,別人更願意理解你。

最好的異性交往,是帶有界限感的保持距離。

賈乃亮默認離婚:異性之間交往的界限感,到底有多重要?

賈乃亮默認離婚:異性之間交往的界限感,到底有多重要?

異性之間交往的界限感,到底在哪裡?

蔡康永幾乎是娛樂圈高情商的教科書級典範,很多時候關於他的說話與相處之道都表現出相當高水平的功力和造詣。

有一次,在《奇葩說》中,談及辯論與主持的區別。

蔡康永說:

辯論是在舞臺上充分展示自己,而主持則要退到一個相對輔助的角色。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主持《康熙來了》,他沉靜溫和在一旁默默看著,從來不搶嘉賓的風頭,甘當綠葉。

而在《奇葩說》中,表達自己觀點時,他又是那麼淋漓盡致據理力爭,不屈不讓。

一個人的高情商,不在乎你懂得多少,而在於能夠感應自己在環境中的角色,並且迅速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既不逾越屬於他人範圍,也不任由他人踐踏自己的範圍。

那麼異性交往的界限感從何而來?

在我看來,真正的界限感,是能清晰的區分自己和他人的邊界。

好像心裡有一道屏障,我不會貿然闖入他人的地盤,也不會稀裡糊塗的讓別人進入自己的領地。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到娛樂圈另一位情商極高的“好爸爸”黃磊了,光是和他同臺搭檔的女演員就多不勝數,從《我愛男閨蜜》裡的陳數,到《夫妻那些事》裡的樑靜,再到《男人幫》裡的王珞丹,還有《小別離》裡的海清。

但是從影這麼多年以來,從沒有出現過關於黃磊一星半點的花邊新聞和負面消息。

在電視劇《我愛男閨蜜》的劇情設計中,黃磊與陳數從原本無話不談的閨蜜發展成為戀人,當被記者問及自己有沒有異性閨蜜時,黃磊很直白地說:

生活中我不會有真正的女閨蜜,也不會是誰的男閨蜜。一個已婚的男人說自己有一個女閨蜜,絕對不可能。

他稱自己的閨蜜就是妻子和兩個女兒,並表示自己所有女性朋友,妻子孫莉都認識,我的女性朋友就是我們家庭的朋友,而且也是我老婆的朋友。

黃磊在採訪中強調,已婚人士不能有異性閨蜜。

年輕人當中有異性的閨蜜是很流行的,到最後有可能就變情侶了。所以只有在單身的前提下才可以有異性閨蜜。

很多人常常誤解了和異性交往時的尺度和分寸,很多時候的交往甚至是以破壞自己和他人的邊界為前提,就像上文我們提到的李小璐和pgone深夜私會。

即便再怎麼有事商量再怎麼討論劇本,這件事也不該發展到一個已婚女人到一個未婚男人家呆一晚的地步。

異性之間交往的界限,就像是標示出一個極限、範圍或邊緣的一些界線或事物。

在心理層面,界限是對於自己與他人為不同個體的認知,因為這種的不同感,所以每個人是具有獨特且獨立的身份,而且在這份界限感之上,我們會明白哪些該做哪些又不該做。

真的界限感,不過是保持親密,更要保持距離。

賈乃亮默認離婚:異性之間交往的界限感,到底有多重要?

賈乃亮默認離婚:異性之間交往的界限感,到底有多重要?

異性交往之間的界限感,是以什麼為前提?

在今天這個動輒以“閨蜜”相稱的年代,異性交往之間的界限感在很多時候常常被忽略被模糊,彷彿大家與異性之間的交往根本不分性別,更遑論什麼場合地點。

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找不到界限感的前提。

那麼異性交往之間的界限究竟是以什麼為前提?

記得以前媽媽年輕的那個年代,出門常常則是長袖長褲,即便是脖子也圍得嚴嚴實實,和異性之間交往基本停留在點頭之交,買菜見面打個招呼也就算是老朋友了。

在父母親的那個年代,他們同異性的交往常常是保持一種謹慎而穩重的態度。

而這種謹慎與穩重的態度,就是界限感的前提。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會認為,大家都是玩鬧在一起的年輕人,分什麼界限感?

其實不然,越是開放自由的年代,越需要我們去固守心中的尺度,越需要我們去保持精神的審慎,越需要我們去注意行為的準則。

這也就是問題出現的根源,當一個人找不到界限感的前提,更不要說什麼是界限感。

樑曉聲先生曾有言:

“文化”可以用四句話表達:植根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如果說和異性交往之間的快感來源於無拘無束的自由,那麼和異性之間交往的安全感則來源於捎帶約束的謹慎和穩重。

異性之間交往的一切界限感,都是建立在相對自由而又相對謹慎的前提上。

舞蹈,以自由曼妙的舞步為美。而舞蹈,更美的是帶上腳銬依然能夠翩躚起舞。

這就是為什麼在時代如此開放的今天,我們何以討論界限感前提存在的意義。

賈乃亮默認離婚:異性之間交往的界限感,到底有多重要?

賈乃亮默認離婚:異性之間交往的界限感,到底有多重要?

異性之間保持界限感,你可以這樣做

宋教仁在發展革命事業期間曾經流亡到日本,因為日本友人西村年一的關係,結識了其待字閨中的女兒西村千代子。

千代子對帥氣陽光、博學多才的宋教仁頗有相見恨晚之感,有事無事總藉故與之相處。而對知書達理、善解人意的千代子,宋教仁也是“時時亦思慕”,視為紅顏知己,二人交往甚密。

當時就有朋友責備宋教仁貪慕美色而忘記家中尚有髮妻,宋教仁很坦然地迴應道: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此為自然本能,無可厚非。但若人生邪念,意欲佔有,則另當別論。

宋教仁心裡明白,在與異性的交往中必須審慎對待,不可越道德雷池半步。

就這樣,宋教仁與這位異國紅顏交往數年,坦然面對,始終止於道德約束的界限,即其所說的“知與情”的境界,而從未動過“意與欲”的邪念。

很多時候,陷入界限感誤區的當事人往往忽略的是,既不知道界限感為何物,也不清楚界限感的重要性,久而久之,自然也就不知道如何在保持界限感的過程中去發展和維持一段感情。

中國的交往中,最難得的莫過於“發乎情,止乎禮”。

現在人看來可能覺得未免有些太過繁文縟節,其實和異性之間保持界限感你還可以這樣做。

  • 不要自做多情,想入非非

生活中很多長相姣好的姑娘,身邊不乏追求者。很多人會因此產生一種異樣的錯覺,會覺得全天下所有的和自己搭訕交流的人,都傾慕於自己的風情容貌。

與異性朋友交往時,不要自作多情,不要把異性朋友的讚美與幫助當成對自己的愛意,把其當作對自己的肯定與關心就夠了。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自作多情常常傷人傷已,封閉了自己與異性友誼之門,也誤會了朋友之間的純潔友誼。

  • 不要過分的依戀異性朋友

異性朋友之間的交往切莫過分的依戀。

很多女生往往過分依戀男性朋友,遇見一點困難就找朋友幫忙,有一點小委屈跑到朋友裡傾訴。從心理學上,這是一種時刻尋求安全感的童稚心理。

同樣的情況可以投射到小時候過分依賴父母,會把安全感寄託在父母身上;長大後,又把這種安全感寄託到戀人或朋友們身上,在這種心理作用暗示之下,異性朋友很容易升溫為愛情,更容易使友誼蒙上陰影。

過分依戀的人有著強烈的獨佔異性朋友的慾望,更不希望對方有其他親密的朋友。

一個人最大的成熟莫過於,能習慣任何人的忽冷忽熱,也能接受任何人的漸行漸遠。

不過分依賴,本就是對自己的尊重,和對他人的理解。

賈乃亮默認離婚:異性之間交往的界限感,到底有多重要?

  • 保持合適的心理距離

即便是關係再好的異性朋友,也應該保留各自的隱私範圍和空間。

保持心理距離並不會疏遠朋友,相反地會更加讓彼此的友誼變得深刻,正是因為有一定的心理距離,才顯得正式而不輕浮,同樣也會使友誼變得更具有親和力。

諸如詢問窺探別人的家事、收入、年紀,甚至是對方的婚姻狀況,都是極其無知且不尊重對方的表現。

和異性朋友的愛人建立友誼關係是保持心理距離的好方法,這樣會時刻提醒雙方不要忘記各自的戀人的存在。

真正的理解,不是時時刻刻想著佔有,而是遠遠地看著就很好。

周敦頤之《愛蓮說》有言,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在異性之間交往的過程中保持適當的距離,或許你會收穫更怡人的觀景。

  • 不應過分隨便

男女間交往過分拘謹固然令人生厭,但也不可過分隨便,諸如嬉笑打鬧,你推我拉之類的舉止應力求避免。

須知男女畢竟有別,有些話題只能在同性之間交談,有些玩笑不宜在異性面前亂開,此外男女交往時要注意自尊自愛,言談舉止要做到莊重文雅。

很多人都會覺得異性朋友之間開個玩笑講個葷段子沒什麼,實則不然,有句話說的好,小處不可隨便。

一個人在交往的細節上表現出來的認真和尊重,往往會影響兩個人交往的結果。

  • 勇敢說“不”

當你發覺異性朋友想超越友誼時,要勇於說“不”。

就像很多人結交所謂的“藍顏知己、紅粉佳人”一樣,你連自己都不瞭解自己,你覺得別人就會了解你知道你?

不要為了結交所謂的朋友而去交往,更不要為了保持友誼而遷就對方的過分要求。如果朋友因為你的拒絕而遠離你,不必傷心,本來就心懷不軌的朋友不要又何妨?

但是注意說“不”的方式,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儘量避免傷害對方。已婚的人可以通過提及自己的親密夫妻感情而從側面拒絕異性朋友的過分要求。

真正的尊重,往往都是從自己尊重自己開始。

勇敢說“不”,才是你堅守異性交往界限感最好的方式。

賈乃亮默認離婚:異性之間交往的界限感,到底有多重要?

賈乃亮默認離婚:異性之間交往的界限感,到底有多重要?

清代理學家陸隴其說:“處處要樹立一界限,事事要斟酌一方寸。”

一個人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只要具有了界線感,就是具備了極高的修養。

不會隨便插手別人的事,也不會干擾別人的生活,即使對方離你的生活很近,卻會讓你有莫名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這世上所有的界限感,不過是親近地保持距離,才是最恰當的交際方式。

願你我都能帶著最合適的界限感,找到最合適的好朋友。

賈乃亮默認離婚:異性之間交往的界限感,到底有多重要?

作者簡介:Ray先森,富書籤約作者,一個用文字思考問題,用語言表達思想的寫作人,在文字裡深度剖析人性的善惡,在沉思中用文字詮釋人生的來往,讓你我在文字裡重遇人性的美好與真誠。本文首發富書(ID:kolfrc),百萬新中產生活認知學院,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