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婚富豪從密室中醒來,情婦死在浴室,凶手卻不見蹤影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千萬別小看小語種電影。

產地冷門,卻有底氣在院線和一眾好萊塢大片競爭,必定有過人之處。

比如這部下週將要上映的西班牙懸疑驚悚片——

《看不見的客人》

已婚富豪從密室中醒來,情婦死在浴室,凶手卻不見蹤影

Sir早就安利過一次。

還記得Sir是怎麼說的來著?

“秒殺四月任何影片”

這句話,哪怕放在好片最多的9月,也不露怯。

豆瓣評分最高的《敦刻爾克》,和它打平(8.6)。

已婚富豪從密室中醒來,情婦死在浴室,凶手卻不見蹤影

如果你對招式固定的好萊塢大片已經喪失了新鮮感,那麼Sir推薦你看這部劍走偏鋒的懸疑片。

它小而美。

故事很簡單:密室謀殺。

在一間門窗都從內反鎖的酒店客房裡,躺著一個要啥有啥的富豪,暈了;浴室裡是他的小三,死了,身上還灑滿了鈔票。

警察破門而入,案情好像很明顯了。

然而富豪回憶,他和小三收到敲詐短信,帶10萬歐元現金來到酒店,否則就曝光他們的姦情。

這條感情線頗為值得玩味,富豪並沒那麼喜歡小三,至少還沒喜歡到為她放棄家庭的程度,如果關係被曝光,那麼他事業有成家庭美滿的形象將徹底崩塌。

小三的悲劇不是從神祕死亡開始,而是從富豪看著女兒視頻發笑開始,就已註定。

已婚富豪從密室中醒來,情婦死在浴室,凶手卻不見蹤影

案發後,女律師匆匆趕到,幫富豪梳理思路——

疑點也很清晰,只要解開,人生贏家男主即可脫罪。

1、凶手為何拿情人的手機發短信?

2、凶手既然是勒索為何沒拿錢?

3、凶手如何從密室逃脫?

富豪和律師目標一致。

但由於他還有不能說的祕密,必須對律師有所隱瞞;而律師為了找到最佳的脫罪方案,必須步步緊逼,追問出所有的信息。

本是一次交底的談話,卻近乎成為一場審訊。

在虛實相間的“羅生門”敘事下,對案情的既有認知,一次次被推翻重建。

已婚富豪從密室中醒來,情婦死在浴室,凶手卻不見蹤影

好的懸疑,不是讓人猜不到。

而是必須能讓人隱約猜到。

不得不說,這一點很多國產電影沒學會。

比如不久前才上映的犯罪推理片《心理罪》。

“吸血鬼”凶手這一點,Sir的確是萬萬沒想到。

但它懸疑麼?不。

你看方木是怎麼推理的——

因為現場少了一部分血液,所以凶手喝血;因為喝血,所以他是心理扭曲的血液病患者。

這個邏輯鏈條,只能說有可能,但一點也不充分。

你猜八百遍,也不能從現場血液這一個信息,“畫像”出如此完整的犯罪人格吧。

只有能讓人猜到的故事,才有置身其中的參與感

也就是說,所有的線索,必須能合理推導出結論;而且只有當最後一個線索出現,你才會恍然大悟,之前所有的伏筆都能被串聯起來。

所以,懸疑的關鍵不在結局,而在過程。

《看不見的客人》,就是一場能讓觀眾全程投入的智力運動——

不僅要得知結局,還要挖掘出全部的埋線。

福爾摩斯有句名言——“你只是看了,卻沒有觀察”。

無論你是一刷還是二刷,Sir想無劇透地提示你一些細節——

看的時候,留神!

它們都是解謎的鑰匙。

計時器

女律師進門拿出的第一件東西,大特寫鏡頭裡,按下計時器,談話正式開始。

已婚富豪從密室中醒來,情婦死在浴室,凶手卻不見蹤影

能享受特寫待遇的道具,一般有特殊作用,更何況還幾次給計時器加戲。

女律師說了,控方突然冒出重要證人,男主這邊只剩三個小時準備對策。

但不止針對男主,女律師同樣分秒必爭,到時間必須離開。二刷時別光顧著對真相震撼,注意——

計時器最後一次特寫之後,發生了什麼。

鋼筆

女律師的第二件裝備,出鏡率不低於計時器。

首先,這是一支鋼筆,供她時不時在紙上記錄幾個關鍵詞。

同時,又另有他用,注意女律師把鋼筆放在桌上對著男主的特寫鏡頭——如果做過記者,這個動作,你知道那是什麼。

已婚富豪從密室中醒來,情婦死在浴室,凶手卻不見蹤影

手機

這部手機,電影中有兩處使用痕跡,一處是短信來往,一處是掛斷來電。

但它最後的下落,不對勁。

已婚富豪從密室中醒來,情婦死在浴室,凶手卻不見蹤影

面具&照片

小三在大叔家裡看到牆上的照片和麵具。

已婚富豪從密室中醒來,情婦死在浴室,凶手卻不見蹤影

已婚富豪從密室中醒來,情婦死在浴室,凶手卻不見蹤影

照片是大叔和大媽年輕時的舞臺表演劇照,呼應前面大叔說的,“我們是在一個劇團相識的”,以及“我超愛閱讀,尤其是戲劇類的”。

被鏡頭一帶而過的兩張面具,揭示戲劇的“扮演”屬性,戴上面具,你就成了另一個人。(英國電影學院獎的獎盃,就是面具模型)

大叔後來為接近男主,喬裝打扮,戴上了記者的“面具”。

已婚富豪從密室中醒來,情婦死在浴室,凶手卻不見蹤影

打火機

土豪金打火機第一次出鏡,是男主點菸的特寫。

已婚富豪從密室中醒來,情婦死在浴室,凶手卻不見蹤影

嗯,又是特寫,看來情況也沒那麼簡單。

這隻打火機,風騷且名貴,說是男主浮誇多金的身份象徵,不為過,足夠少見,也足夠醒目。

它,也是男主被認出來的原因。

已婚富豪從密室中醒來,情婦死在浴室,凶手卻不見蹤影

人物細微的神態語言和動作語言,有時也在透露重要信息。

整理著裝

開場女律師走進電梯,對鏡整理衣服,電梯到達樓層,她深深吸了一口氣,神色中似乎有點緊張。

她不是在瞎喘氣。

已婚富豪從密室中醒來,情婦死在浴室,凶手卻不見蹤影

手指

舊報紙上那張照片的玄機,電影隨後就解開了。

但另一個細節卻很容易被忽略。

女律師用筆點出照片裡的紅衣女人,把男主的視線落點引導向照片右側。

注意照片左側,她拿報紙的手,手指位置遮擋住了照片的一部分——鏡子。

為什麼這麼做?不想讓男主看到鏡子。為什麼不想?這就跟照片本身的玄機有效結合了。

已婚富豪從密室中醒來,情婦死在浴室,凶手卻不見蹤影

小動作

相比女律師的咄咄逼人,男主在談話中經常停頓。

摸下巴、敲眼角、撓頭髮,這些小動作每次都持續好幾秒。

他在幹什麼?明顯不是陷入回憶,而是權衡利弊,他在思考怎麼繼續談話,吐露多少真相。

已婚富豪從密室中醒來,情婦死在浴室,凶手卻不見蹤影

已婚富豪從密室中醒來,情婦死在浴室,凶手卻不見蹤影

已婚富豪從密室中醒來,情婦死在浴室,凶手卻不見蹤影

除了道具和人物,一刷中更容易被錯過的,是鏡頭本身的意識性

車牌

大叔目送小三駕車離開,四個鏡頭讓懸疑參與進敘事。

第一個顯示兩人位置關係,車往前開,大叔站在車後;第二個尤其需要注意,是大叔的主觀鏡頭,落在車牌號上;

已婚富豪從密室中醒來,情婦死在浴室,凶手卻不見蹤影

第三個是中近景,大叔滿臉疑惑;第四個是大媽出來說“還是沒有丹尼爾的消息(死於車禍的路人小哥)”,大叔猛地轉頭,看往車離去的方向。

此時,大叔心裡隱隱有不詳的預感,也搭建出大致的線索鏈:

手機,指向小三跟路人小哥的失蹤有關;車牌,指向小三跟作為車主的男主有關;那麼,男主跟路人小哥有關嗎?

人影

男主對女律師說:“那只是一次意外,我們對那男孩無能為力,他沒有未來,但我們有,他就如同玻璃上的一個斑點。”

隨後鏡頭從他們身後往前推,兩人的頭臉漸漸被擠出畫面,畫面中心是男主家的落地窗,以及對面的大樓。

已婚富豪從密室中醒來,情婦死在浴室,凶手卻不見蹤影

為什麼要用前推鏡頭?意義在哪裡呢?

別急,仔細看,就會發現對樓某扇亮著燈的窗戶,有個模糊的人影。

人影接近畫面中心位置,隨著鏡頭前推,越發明顯。

已婚富豪從密室中醒來,情婦死在浴室,凶手卻不見蹤影

女律師後面還有好幾次望向窗外,比如接聽男主法律顧問的電話之後,那個人影一直都在那裡。

那是誰?這也是影片留下的一個懸念,前提是,你得先發現它的存在。

案情倒敘是一個迷局,解開密室殺人案的關鍵,似乎在於一宗塵封多時的車禍命案。

對話交鋒同樣是一個迷局,死人無法開口,而生者的話到底能相信到什麼程度?

真相,就隱藏在這些你可能沒有發現的細節中,那些看似無意義的鏡頭和道具,都在暗攢力量,等待高潮爆發。

一次次的反轉,實際是層層的抽絲剝繭,剝離出真相,以及徹底敗壞的人性。

對於一部好的懸疑驚悚片,結果的滿足很重要,過程的滿足更值得推崇,而《看不見的客人》,做到了。

已婚富豪從密室中醒來,情婦死在浴室,凶手卻不見蹤影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吃下水的美人魚

Sir電影原創,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關注:Sir電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