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裡:易地扶貧搬遷讓群眾“搬”進幸福生活

葫蘆 唐彬 時政 新華網 2017-04-27

新華網貴陽4月26日電(通訊員張毅 汪月明)4月下旬的清晨仍有些許寒意。每天,李國琴都會早早就起了床,簡單打掃新居,併為兒子煮好早餐後,提著清掃工具就上街去了。

“我每月有一千塊錢工資,加上養老保險金、我和兒子的低保金,花銷下來還可以剩錢呢!”自從2016底從龍裡縣醒獅鎮葫蘆田村搬遷到鎮上的集中安置點後,李國琴就一直負責鎮上街道的環衛工作。

李國琴與智力稍有障礙的兒子生活在一起,每天照顧兒子和打掃街道,是她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前在老家,住的是低矮的土牆房,莊稼又不好種,日子過得很苦。搬過來後,新房子寬敞明亮,還用上了電器,生活也有了保障。”說到搬遷後的生活,李國琴樂得合不攏嘴。

據瞭解,龍裡縣醒獅鎮葫蘆田村高坡一、二組遷出點屬省級地質災害點,基礎設施落後,交通不便,生產生活條件差, 54戶179人中,絕大部分為貧困人口。2016年12月,政府經過徵求群眾搬遷意願,將15戶50名群眾搬進位於醒獅鎮醒北路旁龔家大土的集中安置點,其餘39戶129人作分散安置。

走在這15戶村民的新家,可以看到,房前的硬化路平整乾淨,一排整齊的平房鑲著紅色瓷磚,家家門上掛著紅綢緞,門前貼著寓意美好生活的對聯,一派喜慶和諧的景象。

同樣,李國琴的鄰居王玉祥,也對搬遷後的生活充滿信心。

王玉祥的三個孩子中有兩個在上中學,一個上大專,家裡有個老父親,平常他和妻子均到工地打零工。“我和妻子一天可以賺三百來塊錢。”王玉祥說。

同樣是打零工,但相比搬遷之前的生活,王玉祥覺得簡直是“天壤之別”。

“在老家時,我們一家6口擠在兩小間土牆房裡住,因為離鎮上遠,孩子上學不方便,我們打零工也不方便。”王玉祥說,以前他們到周邊打零工,孩子到鎮上上學,來回走路要花兩小時,坐車兩小時,他們不得已還要在打工的地方租房子,總是入不敷出。

自從搬了新家後,居住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孩子可以就近上學,他們也不用再為打工“四處奔波”。“有這麼好的搬遷政策,我們一家不花一分錢就住進了120多平米的大平房,還有洗衣機、電冰箱、大彩電,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說這話時,王玉祥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提到未來的生活,王玉祥打算學點技術,“這樣更有助於日後生活的穩定。”醒獅鎮扶貧站站長唐彬表示,為了降低貧困戶搬遷後的生活成本,鎮裡流轉了集中安置點的土地給他們種菜,同時,積極引導他們到環衛公司和小微企業務工。對缺乏技術的搬遷戶,唐彬說,鎮裡會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活動,解決他們技能缺乏的問題,同時鼓勵搬遷戶利用他們遷出地的土地資源,繼續發展種植業。

醒獅鎮移民搬遷戶生活發生的變化,是龍裡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一個縮影。據瞭解,2016年,龍裡縣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為149戶722人,涉及灣灘河鎮擺融集中安置點95戶543人,醒獅鎮北路集中安置點15戶50人,分散安置39戶129人,共投入4854.17萬元。

“今年,龍裡縣將繼續對居住分散、缺乏基本生存條件、就地脫貧難度大的貧困人口進行整體搬遷安置。”縣扶貧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易地扶貧搬遷將與新農村建設、城鎮化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相結合,高標準投資建設,有效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和環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