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仲愷高新區: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惠州 經濟 潼湖 廣東 人工智能 能源 TCL集團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2019-06-14

作者:白瑞強 劉琴

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下,廣東省於2018年提出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惠州提出要建設國內一流城市。今年年初,惠州仲愷高新區為搶抓機遇,推動高質量發展,確立了“建設國家一流高新區”的新戰略。

如何爭創一流?惠州仲愷高新區提出了五個“高”“新”目標,即必須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塑造高顏值城市新形象、優化高效率服務新環境、增進高品質民生新福祉和續寫高水平黨建新篇章。聚焦發展,狠抓落實,這為園區在新一輪的競爭與發展中崛起、奮力爭創國家一流高新區指明瞭發展路徑。

惠州仲愷高新區: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穩步推進

各項事業取得新成就

2018年,惠州仲愷高新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園區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各項事業邁出新步伐、取得新成績。重點項目推進順利,TCL模組整機一體化項目一期、旭硝子顯示玻璃二期試產,年度實際投資額居惠州市第一。

2018年,惠州仲愷高新區科技創新工作也取得了新突破:一是積極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總數分別達363家、9家,R&D佔比、專利申請、授權總量等創新指標連續8年蟬聯惠州市第一,區域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二是積極推動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建設,規劃建設了軍民融合產業園,成功引進了人工智能產業園、西光所、中電北斗等一批高端優質項目,夯實了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三是加快開放創新高地建設,中韓(惠州)產業園仲愷片區、潼湖生態智慧區、357創新產業帶工作穩步開展,賽格潼湖半導體產業基地簽約落戶。

在產業對接方面,惠州仲愷高新區加強區域合作,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產業深度合作承載區作用,加強與我國香港地區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的對接與合作,引進了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加速創新基地等項目。

此外,惠州仲愷高新區還著力發展社會事業,民生福祉持續增強。投入2.2億元推進仲愷中學等8所學校建設,仲愷區人民醫院新院基本建成,仲愷中學女足獲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南區)亞軍,仲愷區社會福利綜合服務中心建成。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實現319天“雙搶”零發案。

2018年,惠州仲愷高新區各方面工作取得的累累碩果為繼續推進2019年各項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惠州仲愷高新區: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機遇疊加

為高質量發展添強勁動力

惠州仲愷高新區把2019年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爭創一流高新區至關重要的一年。當前,惠州仲愷高新區擁有許多加快發展的戰略機遇,國家大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仲愷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度對接港澳、加快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廣東省委去年提出了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惠州市正在制定差異化高質量發展考核體系,這些新的歷史發展機遇有利於園區根據自身的基礎條件、資源稟賦和發展階段,施展所長,主動融入“一核”,在更大格局上提升能級。

此外,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與我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期,為惠州仲愷高新區打造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機遇。

面對不可多得的多重機遇疊加的局面,惠州仲愷高新區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對方位、擔當、任務、問題、風險做出客觀、精準的判斷,也做好了“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準備,提出了要抓住機遇、埋頭苦幹,咬牙堅持兩三年,發揮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轉型升級的巨大潛力,奮力爭創國家一流高新區的發展目標,為此,五個“高”“新”應運而生。

惠州仲愷高新區: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激發新動能

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沒有高質量的發展,一切都是無源之水。惠州仲愷高新區提出要心無旁騖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著力在提升質量和效益、構建完整產業鏈和供應鏈上下功夫,儘快補齊“缺芯少核”短板,推動電子信息產業由大變強。

為著力壯大和發展電子信息產業,惠州仲愷高新區也拿出了堅定而有力的舉措,提出要敢於捨棄“虛胖型”產業,做強做優智能終端和新型顯示產業,重點關注北斗、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導體等新興產業,大力發展4K超高清視頻產業,提前謀劃佈局5G產業,推動仲愷成為國內電子信息產業的“單打冠軍”。要充分發揮潼湖生態智慧區、357創新產業帶重大開放創新平臺作用,加快賽格潼湖半導體產業基地、人工智能產業園、中電北斗、龍旗二期等重點項目建設,密切跟蹤項目簽約落地投產進度。要敢於“拿掉”簽約不落地、落地不建設的滯後項目,騰出空間和資源引進更多“大象型”“獅子型”項目,強化上下游產業鏈配套,逐年提高產出強度和經濟密度,助推惠州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惠州仲愷高新區提出,要改革創新,聚焦主業,奮力爭創國家一流高新區。在經濟發展方面,爭創一流,必須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惠州仲愷高新區負責人表示,惠州仲愷高新區將心無旁騖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著力在提升質量和效益、構建完整產業鏈和供應鏈上下功夫,儘快補齊“缺芯少核”短板,推動電子信息產業由大變強,打造惠州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核心引擎。

惠州仲愷高新區: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也是目前全球高新技術激烈競爭博弈的核心領域。惠州仲愷高新區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首先在製造業上重點發力。

2019年3月28日上午,惠州仲愷高新區舉行了2019年產業項目簽約動工竣工暨億緯集能動力電池項目動工儀式。園區主要負責人在儀式上介紹,年初惠州仲愷高新區確立了“建設國家一流高新區”的新戰略,併為此狠抓重大產業項目引進和建設,2019年惠州仲愷高新區計劃新開工和續建重點產業項目38宗、投資額為953億元;預計新竣工重點產業項目24宗、總投資額為230億元。據悉,惠州仲愷高新區今年計劃新開工和續建的38宗重點產業項目全部是製造業項目,新建制造業項目同比增加130%,足見園區在推動製造業發展、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的決心與魄力。這些項目涵蓋智能終端、新型顯示、新能源、大數據、北斗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將為園區打造惠州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核心引擎打下堅實基礎。

“此次儀式上惠州仲愷高新區簽約、動工的項目第一大特點就是‘高’,包括項目資金投入高、項目產出效益高、項目技術含量高三個方面。”惠州仲愷高新區經濟發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這批項目絕大多數都符合惠州仲愷高新區新“2+1+X”產業規劃。

惠州仲愷高新區: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一是項目資金投入高。據悉,38宗新開工和在建的項目計劃平均投資額超過25億元,其中賽格潼湖國際半導體產業基地項目投資額超過100億元,德賽西威汽車電子移動互聯網技術集成產業化建設項目和億緯集能動力電池項目投資額也都在30億元以上。

二是項目產出效益高。以已投產的TCL集團模組整機一體化智能製造產業基地項目一期為例,該項目全部達產後預計產值近900億元,稅收約12億元。此外,還有華為的優質供應商華智新能源投資的智能設備產業基地項目,預計達產後產值50億元,稅收超2億元。

三是項目技術含量高。億緯集能動力電池項目將建成國內最先進的鋰離子動力電池智能工廠,產品由戴姆勒等世界頂級車企採用。再如,睿光光電航天光電設備產業基地項目,其投資方哈爾濱新光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在光學成像制導設備、目標模擬系統、激光應用、光學檢測技術等高科技領域具有非常強的實力和市場佔有率。據悉,該公司掌握多項國內、國際領先技術,擁有20件核心專利(發明專利13件)和4件授權,在2014年和2016年分獲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目前正在籌備科創板上市。

據悉,當天舉行動工儀式的億緯集能動力電池項目,投資金額達30億元,用地面積200畝,主要面向高端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生產汽車用軟包電池芯、模組和儲能等產品,建成後預期實現年產值超過50億元,年稅收超過2億元。億緯集能動力電池項目還是中韓(惠州)產業園首箇中韓大型合作項目,將為惠州仲愷高新區乃至惠州引入更多韓資優質項目、推動惠韓產業合作更上一層樓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此次儀式上惠州仲愷高新區簽約、動工項目的另一大特點就是‘新’。”惠州仲愷高新區經濟發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批項目絕大多數都符合園區新“2+1+X”產業規劃。

惠州仲愷高新區: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據介紹,惠州仲愷高新區集中力量發展以智能終端、新型顯示兩大產業為主導,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以北斗、新能源、半導體、人工智能等產業為方向的“2+1+X”現代產業體系,把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這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在智能終端產業方面,有德賽西威汽車電子移動互聯網技術集成產業化建設項目、信宇人動力鋰電池自動化裝備製造項目、龍旗通訊研發製造基地(二期)項目。

在新型顯示產業方面,有投資額約5億美元的旭硝子顯示玻璃二期、三期項目,預計達產後年產1億套觸控一體新型顯示模組的華顯光電中小型液晶模組項目和滿足4K甚至8K超高分辨率背光組件的盈暉電子新型顯示產業部品部件智能製造項目等。

在配套製造業發展的現代服務業方面,惠州仲愷高新區擬和深圳南山集團旗下的寶灣物流合作,建成惠州首個保稅智慧物流產業園;引入宏益金融創業園,加強園區金融服務水平;還有協議投資額高達55億元的朗華全球智造與工業供應鏈創新中心項目、T商智雲協同製造服務平臺項目等,將全面提升園區內供應鏈服務。

惠州仲愷高新區: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此外,還有一批項目集中在惠州仲愷高新區重點發展的新能源、半導體、激光、人工智能、北斗、大數據物聯網等產業領域,如億鼎新能源汽車項目、佰維存儲芯片項目、韻騰激光項目、深科達智能裝備項目、博實結北斗監控設備項目和高盛達物聯網及智能製造產業項目等。

“另一個‘新’,是項目為園區內產業發展提供了新載體。”該負責人介紹,第一,惠州仲愷高新區新開闢了軍民融合產業園、大數據產業園等新的園區載體,以承接軍民融合等高新區重點發展的項目;第二,惠州仲愷高新區引進了一批平臺型項目,為園區承接高速成長的中小企業提供可靠的新載體。

惠州仲愷高新區的潼湖科技小鎮項目是一個平臺型新載體,已引入一批高科技“瞪羚企業”和初創型企業,將為這些企業提供高質量的配套和金融服務。

同時,落戶“357創新產業帶”的協議投資總額240億元的梧村人工智能產業園項目和協議投資總額100億元的中電北斗芯創谷產業園項目,將為惠州仲愷高新區引進一批中小型的人工智能和北斗產業方面的項目。

此外,惠州仲愷高新區還在積極引進中南高科電子信息產業園項目,為中小型高技術含量的企業提供發展空間。

今年,惠州仲愷高新區將繼續優化產業佈局,謀劃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已成功獲評首批省級人工智能產業園。

惠州仲愷高新區: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五全工作法”:

創造項目建設的“仲愷速度”

一直以來,惠州仲愷高新區堅持實業立區、產業興區,全力為企業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特別是去年以來,從審批、機制、資金、用地四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為入區項目提供優質服務。

從招商引資到優質項目落地、投產、升級的整個過程中,惠州仲愷高新區創新實施“五全工作法”:“全球”——全球化視野緊盯日韓歐美優質項目;“全國”——全國性佈局挖掘優質項目;“全鏈”——全產業鏈招商發展重點產業;“全速”——全速推進落地項目;“全程”——全程量化指標考核、監管項目和服務項目。

“園區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產業週期變化非常快,時間對企業來說就是生命。為此,要求我們推進項目的速度必須非常快,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惠州仲愷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惠州仲愷高新區對項目從洽談、簽約、徵拆、建設都要求提供快速服務,及時響應,也打了不少漂亮仗:如TCL模組整機一體化項目建設在短短3個月內完成徵拆幾十萬平方米,實現如期動工,創造了“仲愷速度”;億緯集能動力電池項目從正式談判、簽約、土地摘牌前後歷時不到6個月,成為體現“仲愷速度”的又一典範;睿光光電項目從正式考察談判到啟動掛牌僅用半個月時間,如期滿足項目投資方申報首批科創板上市的需求。

惠州仲愷高新區: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此外,惠州仲愷高新區對落戶企業定期開展解決企業困難“直通車”活動,現場解決企業問題。截至目前共開辦4期,直接服務企業34家,解決問題55個。園區還投入“真金白銀”全力爭取土地指標用於支持項目發展,2018年投入8億元扶持企業科技創新和人才引進,佔區級一般公共預算的24%;安排1781畝土地承接產業項目,佔全部新增用地指標的70%。

營商環境是財富,也是競爭力。為此,惠州仲愷高新區提出要積極借鑑複製自貿區、自主創新示範區和一流高新區的成功做法,聚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形成管理科學、運行高效的體制機制。要科學優化區委、區管委會內設機構和職能配置,探索加快鎮(街道)工作中心從經濟管理向社會治理轉變過程,完成區直部門、鎮(街道)權責清單目錄,儘快把更多的服務事項下放鎮(街道)辦理,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要對照世界銀行《企業營商環境評價》標準,探索建立“仲愷版”營商環境評價體系,探索實施重點工業項目模擬審批、投資項目“聯合審圖、區域評估”審批機制以及重點工業項目“樁基先行”審批模式,從根本上提高重點項目建設效率。要像對待家人一樣,用心用力支持企業發展,打造企業疑難事務快辦平臺,落實領導約訪接訪制度,開通解決企業困難“直通車”。建設“數字政府”,推動企業和群眾辦事線上“一網通辦”,線下“只進一扇門”,支撐更多事項“掌上辦”,現場辦理“最多跑一次”,提高政府服務效能。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如今,惠州仲愷高新區搶抓機遇,咬定“高”“新”產業不放鬆,著力打造惠州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核心引擎,相信惠州仲愷高新區必將闊步前行,早日邁進國家一流高新區陣營。

惠州仲愷高新區: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