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會澤這個地方銘刻著紅軍那段血與火的歷史......

紅色紀念地:水城擴紅文化生態園

會澤水城紅軍擴紅舊址是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在這裡,銘刻著那段血與火的歷史,閃爍著當年生死決戰的刀光劍影。

在會澤這個地方銘刻著紅軍那段血與火的歷史......

水城紅軍擴紅舊址位於古城街道辦事處水城村,矗立在水城擴紅文化生態園半山腰的“烏蒙磅礴”群雕,為紀念中央紅軍第九軍團在此整訓而建。

在會澤這個地方銘刻著紅軍那段血與火的歷史......

“烏蒙磅礴”大型群雕,始建於2003年11月,總投資330萬元,佔地2637平方米,臺階188級,垂直高度28.3米,雕塑長18米,寬6米,高11.7米,其中雕塑部分最高為9.9米,意為長久永恆,重量550噸。是目前為止雲南省體積和重量最大的雕塑。雕塑結構嚴謹,宏偉壯觀,栩栩如生,展現了當年的擴紅熱潮,體現軍民漁水情深的感人場景。

在會澤這個地方銘刻著紅軍那段血與火的歷史......

2009年7月,這裡被命名為雲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0年6月,被省政府批准為“雲南省國防教育基地”;這裡是革命理想信念教育的聖地。“烏蒙磅礴”:紅九軍團轉戰烏蒙的一段傳奇歷史

在會澤這個地方銘刻著紅軍那段血與火的歷史......

在中央紅軍長征轉戰滇黔期間,有一支執行特殊任務的的英雄部隊,這就是被稱為“戰略騎兵”的中央紅軍第九軍團。軍團長羅炳輝率領的這支部隊,能征善戰,精幹靈活,長於機動作戰,經常出色完成任務,被譽為“牽牛鼻子的能手”。

在會澤這個地方銘刻著紅軍那段血與火的歷史......

1935年4月 27日,紅九軍團佔領宣威。29日,接中央軍委“迅速離開宣威,向川西南披沙前進,準備渡金沙江,如果時間允許並相機襲佔會澤”的電令。次日,在軍團長羅炳輝、政治委員何長工、參謀長郭天民、政治部主任黃火青、供給部部長趙熔的指揮和組織下,紅九軍團從大井梨樹丫口進入會澤縣境內,當晚順利渡過牛欄江。

在會澤這個地方銘刻著紅軍那段血與火的歷史......

5月2日清晨,紅軍向會澤縣城進發,軍團長羅炳輝率七團先頭行進。上午9時,先頭部隊到達城郊東關。接著,大部隊先後到達縣城附近,對縣城形成包圍之勢,重機槍連和迫擊炮排搶佔金鐘山和平頭山兩個制高點;選擇了縣城西郊牛家祠堂作為紅九軍團司令部;派九團後退15裡向宣威方向警戒;安排部隊4點開飯後速向指定方位運動,切斷了從昆明通往昭通的電話線;軍團首長接見了原來由蔣開榜領導的地下支部黨員,在這些黨員的幫助下,紅九軍團查處了反動派旅長安純三經營的販運隊80多匹騾子和4萬兩煙土;同時對敵施以強大的軍事壓力和政治攻勢,一面積極準備攻城,一面向城內喊話,令敵開城投降。中午12點左右,守敵企圖拖延時間,等待援兵,派出代表與紅軍談判,軍團領導識破了他們的陰謀,限令他們5點開城。6時52分,擔任主攻東關的部隊見敵人不按時開城,就發起攻擊,搭起雲梯,從東北角登上城牆進入城內,迅速佔領電報局、團防局,直搗國民黨縣政府。

在會澤這個地方銘刻著紅軍那段血與火的歷史......

5月2日傍晚,紅軍進城後,在縣城中心的十字街口東北角的紅九軍團政治部駐地,政治部主任黃火青接見並慰問了劉文明的妻子劉趙氏及蔣開榜的家屬。

紅軍攻克會澤縣城後,打富濟貧、為民除害、開倉濟糧、慰問烈屬、砸開監獄、釋放無辜。紅軍在國民黨縣政府門口召開萬人群眾大會,公審並處決了楊茂章、劉善初、縣政府祕書張哲古。5月4日凌晨,先頭部隊在軍團參謀長郭天民率領下兼程前進,七團到達樹桔渡口南岸。在當地老船工饒樹清的幫助下,偵察連撈到1只破船,修補後於午夜擺渡。並於當夜佔領了對岸高地。

在會澤這個地方銘刻著紅軍那段血與火的歷史......

5月4日上午,紅九軍團選擇水城梨園集中新兵整訓。軍團長羅炳輝作了動員講話,並將新兵整編為一個“新兵營”,作戰科長劉雄武任營長。紅九軍團主力部隊隨即離開縣城,國民黨湘軍李抱冰部隨即追到。在當地群眾的幫助下,打撈沉船40餘隻。隨後,主力部隊在從刺坪子涉小江趕至樹桔渡口,5月6日上午,紅九軍團全部渡過金沙江,向四川會理進發。紅九軍團長征過會澤,歷時7天,行程115公里。紅九軍團長征過會澤,促進了會澤中共地下組織的恢復和發展,喚醒和鼓舞了各族勞苦大眾。

在會澤這個地方銘刻著紅軍那段血與火的歷史......

羅炳輝部經常奉命執行“誘敵” “阻敵” “斷後”,掩護紅軍主力行動的重任,長途奔襲,艱苦鏖戰。到達會澤時,紅九軍團僅有3000人左右。紅軍在會澤就擴紅1500餘人,會澤是紅九軍團在長征途中,一次擴紅人數最多和影響最大的地區。在革命最困難的時候,會澤人民給予了紅軍大量的兵員補充。

紅九軍團攻克會澤縣城後,籌款10萬銀圓、布匹400多匹,收繳槍支1500多支、手榴彈500多枚、子彈2萬餘發,俘虜偽保安團人員400餘名。廣大婦女用沒收到的大量布匹,為紅軍趕製衣服。紅九軍團從會澤出發時,軍容軍貌煥然一新。在革命最困難的時候,會澤人民給予了紅軍大量的軍需補充。

在會澤這個地方銘刻著紅軍那段血與火的歷史......

電影《從奴隸到將軍》教育和鼓舞著人們,劇中主人公就是中國工農紅軍高級將領、出身滇軍的著名神槍手羅炳輝。這位從雲南彝良縣走出來的將軍,是在中國人民革命戰爭中做出傑出貢獻的33位軍事家之一。羅炳輝因病英年早逝,是共和國最早隕落的將星。與羅炳輝將軍一同出生入死的陳毅元帥曾經這樣評價:“戎馬三十載,將軍滇之雄。生死尋常事,奮鬥與君同。”

在會澤這個地方銘刻著紅軍那段血與火的歷史......

水城梨園:千樹萬樹梨花開,梅花落盡落梨花水城,明朝中葉,祿氏一族在今水城村臨水所建的城堡,原為彝族土府,因四周環水而得名。豐收時節,水城隨處可見漁夫划著小船、吹著笛子、滿載而歸的身影,隨時可聽到歡快的歌聲和悠揚的笛聲。是會澤十景之一的“水城漁笛”景緻所在地。滄海桑田,曾經名噪一時的“水城漁笛”景緻今已不復存在,僅存留於人們記憶之中。現在,這裡有百畝三百多年的古梨樹。詩人劉堯民有詩云 :“閒來漁舍數歸鴉,水國春寒見月牙。江上何人吹玉笛,梅花落盡落梨花。”

在會澤這個地方銘刻著紅軍那段血與火的歷史......

來到這裡的人們,大都會放慢匆忙的腳步,駐足凝思這裡所發生的一切,驚歎一位從奴隸到將軍的人生傳奇,回憶那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艱難歲月,盡情領略春來梨花片片,秋至“枯藤老樹昏鴉”的景緻。精神永存,紅色未改,只是到這裡瞻仰的人換了又換。

作者:陳晉

整理編輯:冰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