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解讀“債券通”:技術層面無大障礙 預期會採取額度管理

滬港通 投資 中國人民銀行 深港通 界面新聞 2017-05-20

在內地與香港的股票市場實現互聯互通後,債券市場也迎來合作。

中國央行、香港金融管理局5月16日發佈聯合公告稱,決定同意內地基礎設施機構和香港基礎設施機構開展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債券通”)。正式啟動時間將另行公告。

工銀國際研究部主管、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認為,從技術層面看,“債券通”的推行並沒有太大障礙。他稱,交易所方面,債市部分的連結相對簡單,現有“滬港通”及“深港通”的框架已經順利運作了一段時間,可以作為“債券通”很好的參考。

程實認為,考慮到風險管理,預料初期會先開通北向交易,即先讓境外資金進入境內債券市場。單向操作的安排在進一步對外開放資本市場的同時,也避免加大資金外流的憂慮。同時,預期“債券通”也會如“滬港通”和“深港通”般,採取額度管理,以確保平穩運行。

央行數據顯示,雖然國內債券市場對境外機構投資者逐步開放,但境外機構參與度仍很低。截至2016年底,境外機構持有境內人民幣債券約8500億元人民幣,相對債市超過40萬億元的規模,佔比不足2%。而日本和韓國債市的境外參與度都達到約10%的水平。由此可見,國際投資者對國內債市的參與度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準備今年在香港和內地試行債券通,允許境外資金購買內地債券。事實上,早在去年初,港交所公佈的《2016-2018戰略規劃》中便提及,要建立與國內在岸債券市場互聯互通的機制。

去年11月,香港金融發展局在發佈的《有關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債券通”的建議》中,對“債券通”的可行性,包括交易所及場外交易部分的互聯互通做過分析。

程實表示,“債券通”是增加國際投資者對債市投資的新渠道,也為債市引入更多層次的投資者、及更多元化的投資策略,有助深化市場發展。也進一步完善海外人民幣的迴流機制,擴大境外人民幣的應用,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