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丁村集體創業模式不一般:62戶農戶集資209萬元建蔬果基地

湖北省孝感市雲夢縣伍洛鎮中丁村,一個曾經的先進村,去年淪落為綜合考核全鎮墊底的落後村。這個村如何改變落後面貌?

6月13日,在該村看到,62戶農戶建起了一個佔地面積418畝的蔬果園。昔日拋荒半拋荒的園子裡,金果苗拔節生長,果樹下套種了各種蔬菜及黃豆、西瓜、花生、棉花,一片勃勃生機。

幾乎沒有集體收入,沒有一分錢外來扶持。變化,是怎樣發生的?

淪落的鄉村奮起建基地

中丁村位於雲夢縣城南郊,土地肥沃交通便利,過去曾一直是當地的先進村。近十年來,該村逐步淪落,大量年輕人外出務工,村集體收入幾乎為零,村兩委班子“軟懶散”,去年在綜合考核中,全鎮倒數第一。

十多年前,村民丁小進見村裡不少稻田拋荒,心疼不已。他以每畝約百元的價格,流轉土地300畝,種起了水稻。長期在田裡搞得黑汗水流,一年純收入最多僅約十萬元。眼見丁小進臉晒得如塗炭,勤勞不致富,種田人越來越少。

當年下半年,該村兩委換屆選舉。經鎮黨委動員,生於中丁村的伍洛中學副校長丁幼華回村擔任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在村兩委新班子帶動下,該村在外能人積極參與,謀劃鄉村振興。

今年2月12日,崗丁灣村民丁漢平家,村裡在外能人發起群眾大會,經民主協商,決定成立合作社,共建蔬果基地。

之後,合作社籌委會成員丁子德等人分批赴孝南區三汊鎮金果基地考察。金果是一種梨科水果,單果最大可達4斤以上,一果具有多種味道,畝產可達萬斤以上。經過宣傳發動,越來越多的村民自願報名參與,流轉土地面積一再擴大,由最初的50畝變為100畝、150畝,最後流轉了418畝。

2月28日,合作社籌委會開始集中流轉土地。3月1日,蔬果基地開工建設。3月17日,蔬果基地栽下最後一棵苗子。

短短30多天,村裡開了11次群眾會,投勞3290人次,群眾集資209萬元,在拋荒賤租的土地上,建成418畝高標準蔬果種植園。

209萬元群眾集資如何籌集

建蔬果園的209萬元,全部是群眾集資。這筆經費是怎麼籌集的?

“一切都按自願的方式籌資,不找政府要一分錢。”丁幼華介紹,參與蔬果園建設的,共有62戶農戶。這些農戶均認領了一定面積的土地。合作社籌委會按農戶種植面積的大小,收取土地流轉費、基地建設費、種苗費等,計每畝3100元。建機井、水泵等,由農戶自行投入。

筆者現場見到,418畝蔬果園裡,路網溝渠縱橫交錯。“我們建起了三縱五橫溝渠路。其中縱路6米寬,橫路4米寬,便於農機進出,併為以後發展旅遊觀光作準備。”丁小進說,路邊的溝渠可保證進水排水通暢。

村民丁納卿今年73歲,此次他出資1.5萬多元,認領了5畝地種果樹。“種蔬果有奔頭。此次我拿出部分積蓄,還找子女要了些錢,參與蔬果基地建設。”

蔬果基地建成後,在村兩委指導下,村民選舉產生合作社理事會、監事會,丁小進、丁子德當選理事長、監事長。緊接著,中丁天圓蔬果種植專業合作社註冊成立。

“村民創業的模式有一定創新性”

根據協議,合作社負責對項目基地及各種植戶的產供銷進行服務、協調和管理,同時與湖北天圓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其金果種苗、技術、銷售等優勢,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

合作社實行七統一三分戶的經營模式。七個統一即:統一項目規劃、統一土地流轉、統一基地基建、統一採購苗物、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產品銷售、統一對外合作。三個分戶指:生產分戶種管、產品分戶標籤、收益分戶核算。

合作社統一將土地流轉後,再根據社員此前認領的面積大小,將土地分包給社員。分包期限為20年,前4年流轉費為400元每畝,其後每3年根據市場價格協商調整。

合作社負責協同湖北天圓生態發展有限公司,按質量等級對金果分批次全部回收。產品回收均價為3元每斤左右。

社員陳足華,30年前嫁入中丁村,現在孝南城區帶孫子。此次她流轉土地9畝多,由於她家在基地原有承包地2畝,所以今年只需出7畝多地的流轉費3100元。如今,她常騎著摩托車回鄉,鋤鋤草,剪剪枝,忙得不亦樂乎。“園內的金果明年即可掛果,後年進入豐產期,5年內進入盛果期。我的投入一定會得到豐厚回報。”

參與指導合作社組建的央企退休幹部丁立忠說,這是一次村民自願參與、自立更生、集體創業的嘗試,模式上有一定創新性,前景令人期待。(吳險峰 聶慧)

(責編:張雋、關喜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