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33個管理服務機構減至20個!這所高校的機構改革力度巨大'

"

2019年4月,華中農業大學第十次黨代會勝利閉幕,建設特色鮮明世界一流大學藍圖鋪展。兩天之後,黨代會閉幕後的首個工作日,《華中農業大學管理與服務機構改革方案》(徵求意見稿)公佈。方案改革力度之大、涉及範圍之廣、破壁程度之深,受到廣泛關注

華中農業大學管理服務機構的大變革

華中農業大學第十次黨代會報告梳理了學校事業發展存在的8個方面問題。在辦學資源要素投入有限的情況下,奪關闖隘的方式只能是通過高質量發展,突破傳統發展路徑,破解結構性難題,用好新動能,實現跨越式發展。

學生國際學習與交流規模小;對學生創造力培養不夠;高端領軍人才不足,引領科技前沿、具有較大國際影響力的戰略科學家少;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創新任務的能力不足。類似問題,不一而足。

華中農業大學管理服務工作中存在的資源分散、效率不高、邊界不清、協同不夠等表象,根源是治理結構不能完全適應現代大學治理需要。

此後,該校提出,以“事”為線索,將事業發展分為15大類事務,按照“一類事項歸口一個部門由一套人員負責”,重新設置機構、配置職能。調整後,學校獨立設置管理和服務機構由33個減少到20個

方案中,出現了6次“統一”,明確了辦學治校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權責歸屬。“組建本科生院,統一負責本科生培養事務”“組建校園建設與安全保衛部,統一負責校園規劃、建設和安全管理事務”“組建財務與資產管理部,統一負責學校財務與資產管理事務”……每一個統一的背後,意味著讓原來需要在多個部門之間流轉的事情放在一個部門,讓一個個條塊分割的小部門合併成協同高效的大部門,從結構設計上避免政出多門、責任不清、資源分散

附:華中農業大學管理和服務機構

"

2019年4月,華中農業大學第十次黨代會勝利閉幕,建設特色鮮明世界一流大學藍圖鋪展。兩天之後,黨代會閉幕後的首個工作日,《華中農業大學管理與服務機構改革方案》(徵求意見稿)公佈。方案改革力度之大、涉及範圍之廣、破壁程度之深,受到廣泛關注

華中農業大學管理服務機構的大變革

華中農業大學第十次黨代會報告梳理了學校事業發展存在的8個方面問題。在辦學資源要素投入有限的情況下,奪關闖隘的方式只能是通過高質量發展,突破傳統發展路徑,破解結構性難題,用好新動能,實現跨越式發展。

學生國際學習與交流規模小;對學生創造力培養不夠;高端領軍人才不足,引領科技前沿、具有較大國際影響力的戰略科學家少;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創新任務的能力不足。類似問題,不一而足。

華中農業大學管理服務工作中存在的資源分散、效率不高、邊界不清、協同不夠等表象,根源是治理結構不能完全適應現代大學治理需要。

此後,該校提出,以“事”為線索,將事業發展分為15大類事務,按照“一類事項歸口一個部門由一套人員負責”,重新設置機構、配置職能。調整後,學校獨立設置管理和服務機構由33個減少到20個

方案中,出現了6次“統一”,明確了辦學治校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權責歸屬。“組建本科生院,統一負責本科生培養事務”“組建校園建設與安全保衛部,統一負責校園規劃、建設和安全管理事務”“組建財務與資產管理部,統一負責學校財務與資產管理事務”……每一個統一的背後,意味著讓原來需要在多個部門之間流轉的事情放在一個部門,讓一個個條塊分割的小部門合併成協同高效的大部門,從結構設計上避免政出多門、責任不清、資源分散

附:華中農業大學管理和服務機構

將33個管理服務機構減至20個!這所高校的機構改革力度巨大

學校辦公室(保密辦公室)

紀委辦公室、監察室、黨委巡察辦公室

黨委組織部、黨委統戰部

黨委宣傳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辦公室(信息技術中心)

本科生院(教務處、黨委學生工作部、黨委武裝部)

研究生院

(黨委研究生工作部)

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

(教育培訓學院、扶貧工作辦公室)

人力資源部、黨委教師工作部

(人才交流中心、教師發展中心)

國際合作與交流部

(港澳臺事務辦公室)

財務與資產管理部

(採購與招標中心)

校園建設與安全保衛部

(基建處、保衛處)

發展規劃部(法治工作辦公室、校友工作辦公室、高等教育研究所)

審計室

離退休工作部

資產經營與後勤保障部

(資產經營公司)

工會

團委

圖書館

醫院

附屬學校

備受關注的高校機構改革

除了華中農業大學,一些高校也進行過機構改革:

● 2016年,中共江蘇科技大學委員會發布了《關於學校機構設置調整的通知》,此次調整成立評估處、人文社科處、學生服務中心等機構與院所;同時部分學院進行更名,包括國際學院更名海外教育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更名計算機學院等。此外,發展與改革處更名發展規劃處;撤銷政策研究室,其職能由發展規劃處承擔;撤銷南校區、西校區管委會。

● 2018年12月,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先後召開全校中層幹部會和機構改革大會,正式公佈學校機構改革方案。經過機構改革,學校機關職能部門由原來的22個,調整為17個;教學單位由原來的23個,調整為17個;教輔單位由原來的2個,調整為1個;科研機構調整為10個研究院、2個實驗室和1個期刊社。

……

此外,關於高校機構改革,教育部也時有提及。

早在1999年,《教育部關於當前深化高等學校人事分配製度改革的若干意見》中就提到過精簡機構。根據學校實際需要和精簡、高效的原則,精簡學校管理機構。要進一步明確校部管理機構基本職能,剝離服務職能、經營職能,劃出教學科研輔助服務等部門。機構設置不要求上下對口,職能相近的部門和機構要儘可能合併或實行合署辦公。學校管理機構數按學校規模和管理跨度確定,原則上10~20個左右

2017年,《教育部等五部門關於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提到,高校自主設置內設機構。高校根據辦學實際需要和精簡、效能的原則,自主確定教學、科研、行政職能部門等內設機構的設置和人員配備。鼓勵高校推進內設機構取消行政級別的試點,管理人員實行職員制。

2019年,科技部等6部門印發《關於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關自主權的若干意見》同樣提到優化機構設置管理。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章程規定的職能範圍內,根據國家戰略需求、行業發展需要和科技發展趨勢,按照精簡、效能的原則,可自主設置、變更和取消單位的內設機構。

高校推行職能部門大部制改革需注意

目前,我國一些高校的職能劃分和部門設置不合理,導致出現職能交叉、政出多門、職責不清的現象。另外,部門間協調難度大,影響管理效率,機構龐雜,人員冗雜的情況也較常見。總體來看,問題突出。

要改變高校管理職能劃分過細、職能部門設置過多的現狀,應推動高校管理機構改革向“大部門、大職能、大服務”轉變。實行大部制是這一轉變過程中可以著重考慮的改革方案。

注:


大部制即為大部門體制,即在政府的部門設置中,將那些職能相近的部門、業務範圍趨同的事項相對集中,由一個部門統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職能交叉、政出多門、多頭管理,從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而在高等教育領域,也有不少高校在積極探索大部制改革。

鏈接

2017年,時任上海大學校長的金東寒在接受《青年報》記者採訪時曾提到,推進大部制改革,是迴應師生呼聲重構相應的職能部門和工作流程,目的是改進管理效果,提升管理效率。進大學工作後,有一個明顯感受就是會議繁多,很多事情都要靠開會協調。毛病出在管理體系缺少頂層設計,職能劃分得過細,部門設立得過多,造成很多事情需要幾個部門共同參與才能完成,協調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還容易出現扯皮現象,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常委會決定推行大部制改革。首先撤銷黨辦和校辦,組建黨政辦,由此拉開了該校大部制改革的序幕。結果,行政人員精簡了25%,處級幹部由14人減至9人,清理退出的審批事項佔原審批事項比例約50%,同時也大大縮短了審批週期。

近些年,大部制逐步進入我國政府和公眾視野,而大部制在很多方面都契合了高校內部管理體制的需要,在政府機構大部制浪潮的推動下,一些高校也開始探索內部管理機構的大部制改革。

當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高校推行職能部門大部制改革,或許應該遵循以下目標及原則:

1. 釐清職能,劃清權責邊界。大部制改革並不是簡單的部門合併、機構精簡,它必須建立在職能合理調整的基礎上,並以職能整合為重點帶動機構整合。要對現有部門的具體職能進行分解、整合,弄清其職能是合併、增加還是剝離等,並按照“大職能”的理念,對各項具體職能進行整合,優化職能結構,劃清職能邊界。

2. 強化服務,轉變管理職能。實現管理職能轉變是大部制改革的重要目標。高校實施大部制改革,必須推進管理部門職能的轉變,使職能部門更好地服務於教學科研活動。

3. 加強協調,提高行政效率。從管理角度來看,建立大部制結構主要是想解決因職能部門劃分過細導致的部門與部門間協調困難的問題,降低協調難度和成本,以提高管理效率。在大部制改革中,要充分發揮大部門“職能廣、機構大”的優勢,將部門之間的協調轉化為部門內部的協調,加快內部消息傳遞,提高工作效率。

4. 精簡機構,降低行政成本。精簡機構、裁減冗員,是大部制改革基本目標之一,但這並非易事,也是改革的難點。可以考慮先將大部門建立起來,再結合事業單位改革和聘任制的實施,完善“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逐步進行人員調整。

主要參考文獻:

林祥檉,範麗娟.高校職能部門大部制改革的目標方案與運行機制[J].高校教育管理,2014,8(4):25-30.

本文由麥可思研究綜合整理自華中農業大學南湖新聞網(黨委宣傳部記者 曉齊)、華中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官網、《青年報》等。

"

2019年4月,華中農業大學第十次黨代會勝利閉幕,建設特色鮮明世界一流大學藍圖鋪展。兩天之後,黨代會閉幕後的首個工作日,《華中農業大學管理與服務機構改革方案》(徵求意見稿)公佈。方案改革力度之大、涉及範圍之廣、破壁程度之深,受到廣泛關注

華中農業大學管理服務機構的大變革

華中農業大學第十次黨代會報告梳理了學校事業發展存在的8個方面問題。在辦學資源要素投入有限的情況下,奪關闖隘的方式只能是通過高質量發展,突破傳統發展路徑,破解結構性難題,用好新動能,實現跨越式發展。

學生國際學習與交流規模小;對學生創造力培養不夠;高端領軍人才不足,引領科技前沿、具有較大國際影響力的戰略科學家少;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創新任務的能力不足。類似問題,不一而足。

華中農業大學管理服務工作中存在的資源分散、效率不高、邊界不清、協同不夠等表象,根源是治理結構不能完全適應現代大學治理需要。

此後,該校提出,以“事”為線索,將事業發展分為15大類事務,按照“一類事項歸口一個部門由一套人員負責”,重新設置機構、配置職能。調整後,學校獨立設置管理和服務機構由33個減少到20個

方案中,出現了6次“統一”,明確了辦學治校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權責歸屬。“組建本科生院,統一負責本科生培養事務”“組建校園建設與安全保衛部,統一負責校園規劃、建設和安全管理事務”“組建財務與資產管理部,統一負責學校財務與資產管理事務”……每一個統一的背後,意味著讓原來需要在多個部門之間流轉的事情放在一個部門,讓一個個條塊分割的小部門合併成協同高效的大部門,從結構設計上避免政出多門、責任不清、資源分散

附:華中農業大學管理和服務機構

將33個管理服務機構減至20個!這所高校的機構改革力度巨大

學校辦公室(保密辦公室)

紀委辦公室、監察室、黨委巡察辦公室

黨委組織部、黨委統戰部

黨委宣傳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辦公室(信息技術中心)

本科生院(教務處、黨委學生工作部、黨委武裝部)

研究生院

(黨委研究生工作部)

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

(教育培訓學院、扶貧工作辦公室)

人力資源部、黨委教師工作部

(人才交流中心、教師發展中心)

國際合作與交流部

(港澳臺事務辦公室)

財務與資產管理部

(採購與招標中心)

校園建設與安全保衛部

(基建處、保衛處)

發展規劃部(法治工作辦公室、校友工作辦公室、高等教育研究所)

審計室

離退休工作部

資產經營與後勤保障部

(資產經營公司)

工會

團委

圖書館

醫院

附屬學校

備受關注的高校機構改革

除了華中農業大學,一些高校也進行過機構改革:

● 2016年,中共江蘇科技大學委員會發布了《關於學校機構設置調整的通知》,此次調整成立評估處、人文社科處、學生服務中心等機構與院所;同時部分學院進行更名,包括國際學院更名海外教育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更名計算機學院等。此外,發展與改革處更名發展規劃處;撤銷政策研究室,其職能由發展規劃處承擔;撤銷南校區、西校區管委會。

● 2018年12月,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先後召開全校中層幹部會和機構改革大會,正式公佈學校機構改革方案。經過機構改革,學校機關職能部門由原來的22個,調整為17個;教學單位由原來的23個,調整為17個;教輔單位由原來的2個,調整為1個;科研機構調整為10個研究院、2個實驗室和1個期刊社。

……

此外,關於高校機構改革,教育部也時有提及。

早在1999年,《教育部關於當前深化高等學校人事分配製度改革的若干意見》中就提到過精簡機構。根據學校實際需要和精簡、高效的原則,精簡學校管理機構。要進一步明確校部管理機構基本職能,剝離服務職能、經營職能,劃出教學科研輔助服務等部門。機構設置不要求上下對口,職能相近的部門和機構要儘可能合併或實行合署辦公。學校管理機構數按學校規模和管理跨度確定,原則上10~20個左右

2017年,《教育部等五部門關於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提到,高校自主設置內設機構。高校根據辦學實際需要和精簡、效能的原則,自主確定教學、科研、行政職能部門等內設機構的設置和人員配備。鼓勵高校推進內設機構取消行政級別的試點,管理人員實行職員制。

2019年,科技部等6部門印發《關於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關自主權的若干意見》同樣提到優化機構設置管理。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章程規定的職能範圍內,根據國家戰略需求、行業發展需要和科技發展趨勢,按照精簡、效能的原則,可自主設置、變更和取消單位的內設機構。

高校推行職能部門大部制改革需注意

目前,我國一些高校的職能劃分和部門設置不合理,導致出現職能交叉、政出多門、職責不清的現象。另外,部門間協調難度大,影響管理效率,機構龐雜,人員冗雜的情況也較常見。總體來看,問題突出。

要改變高校管理職能劃分過細、職能部門設置過多的現狀,應推動高校管理機構改革向“大部門、大職能、大服務”轉變。實行大部制是這一轉變過程中可以著重考慮的改革方案。

注:


大部制即為大部門體制,即在政府的部門設置中,將那些職能相近的部門、業務範圍趨同的事項相對集中,由一個部門統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職能交叉、政出多門、多頭管理,從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而在高等教育領域,也有不少高校在積極探索大部制改革。

鏈接

2017年,時任上海大學校長的金東寒在接受《青年報》記者採訪時曾提到,推進大部制改革,是迴應師生呼聲重構相應的職能部門和工作流程,目的是改進管理效果,提升管理效率。進大學工作後,有一個明顯感受就是會議繁多,很多事情都要靠開會協調。毛病出在管理體系缺少頂層設計,職能劃分得過細,部門設立得過多,造成很多事情需要幾個部門共同參與才能完成,協調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還容易出現扯皮現象,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常委會決定推行大部制改革。首先撤銷黨辦和校辦,組建黨政辦,由此拉開了該校大部制改革的序幕。結果,行政人員精簡了25%,處級幹部由14人減至9人,清理退出的審批事項佔原審批事項比例約50%,同時也大大縮短了審批週期。

近些年,大部制逐步進入我國政府和公眾視野,而大部制在很多方面都契合了高校內部管理體制的需要,在政府機構大部制浪潮的推動下,一些高校也開始探索內部管理機構的大部制改革。

當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高校推行職能部門大部制改革,或許應該遵循以下目標及原則:

1. 釐清職能,劃清權責邊界。大部制改革並不是簡單的部門合併、機構精簡,它必須建立在職能合理調整的基礎上,並以職能整合為重點帶動機構整合。要對現有部門的具體職能進行分解、整合,弄清其職能是合併、增加還是剝離等,並按照“大職能”的理念,對各項具體職能進行整合,優化職能結構,劃清職能邊界。

2. 強化服務,轉變管理職能。實現管理職能轉變是大部制改革的重要目標。高校實施大部制改革,必須推進管理部門職能的轉變,使職能部門更好地服務於教學科研活動。

3. 加強協調,提高行政效率。從管理角度來看,建立大部制結構主要是想解決因職能部門劃分過細導致的部門與部門間協調困難的問題,降低協調難度和成本,以提高管理效率。在大部制改革中,要充分發揮大部門“職能廣、機構大”的優勢,將部門之間的協調轉化為部門內部的協調,加快內部消息傳遞,提高工作效率。

4. 精簡機構,降低行政成本。精簡機構、裁減冗員,是大部制改革基本目標之一,但這並非易事,也是改革的難點。可以考慮先將大部門建立起來,再結合事業單位改革和聘任制的實施,完善“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逐步進行人員調整。

主要參考文獻:

林祥檉,範麗娟.高校職能部門大部制改革的目標方案與運行機制[J].高校教育管理,2014,8(4):25-30.

本文由麥可思研究綜合整理自華中農業大學南湖新聞網(黨委宣傳部記者 曉齊)、華中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官網、《青年報》等。

將33個管理服務機構減至20個!這所高校的機構改革力度巨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