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奈 奈

編輯丨陳 桐

文娛價值官解讀:

ID:wenyujiazhiguan

第二十二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不僅成為電影人和影迷的一場光影盛宴,更為電影產業發展起到諸多推動作用,為從業者們帶來更多啟發。中國電影經歷了狂奔期來到今天休整期,在資本和政策環境逐漸緊繃、冷靜的當下,那些守護“電影夢”的人們,在本次電影節上抱團取暖,共謀發展。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人如何在資本退潮後持續創作


20世紀初,電影作為“舶來品”流入到中國。此後半個世紀的發展過程後,誕生出了中國的第一、第二、第三代電影導演們,他們用自己的藝術創作,構建出一部早期中國電影史。

今年3月,由黃海設計的,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憑藉主題為“創生萬象,幕後為王”的官方海報,豔驚四座。而這張海報取材於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經典動畫電影《大鬧天宮》, 此次電影節放映了修復質量最高的《大鬧天宮》完整版,可以說這種致敬的方式,讓電影人回顧了中國電影曾經的“輝煌”。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人如何在資本退潮後持續創作


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以“新中國成立70週年”為主題策劃了一系列各個歷史時期的優秀影片展映,其中也有數部由中國早期表演藝術家主演。在影片《家》中,可以看到孫道臨、張瑞芳、王丹鳳、魏鶴齡、黃宗英、宣景琳、範雪朋等一眾頂級早期電影明星的動情演繹,提升了影片的藝術等級。

鄭君裡執導的《聶耳》(1959年)也在今年放映,主演趙丹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男演員之一,自1932年開始參演電影,塑造了許多神形兼備的銀幕形象,深受全國觀眾的喜愛。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人如何在資本退潮後持續創作


藝術需要傳承,回顧早期作品讓電影人找到自己來時的路,從而在自己的根系裡生長、發展出多元內容。中國電影來到2019年,題材和形式已經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但是屬於中國電影的脈絡仍不會變,在第22屆電影節上,電影人站在當下反思過往,展望未來,在同行們的聚會中,彼此收穫最多的或許就是信心。

走出舒適區,擁抱新機遇

上影節的作用,不只是競賽,它正成為電影展映平臺和電影發展風向標。

夾在戛納之後,威尼斯之間的上海國際電影節,每年在競賽單元上總是顯得有些尷尬。今年的電影節,看上去仍然很熱鬧,但今年的電影節總有種“強顏歡笑”的感覺。電影節上,真正大製作、大導演的片子並不多,論壇上的星光也不算亮眼和燦爛,但今年的上海電影節,卻輸出更多務實的信息,上影節的作用更多不是競賽,而是電影展映平臺和電影發展風向標。這一點成為本屆上海電影節的優勢。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人如何在資本退潮後持續創作


中國電影產業在經歷了2015年、2016年的井噴式發展後,2017年、2018年開始走進去泡沫時期,到2019年來到理性期。這一“理性”首先體現在電影投資中,熱錢退潮、P2P暴雷,資本市場本身進入了調整階段,而投資人不再盲目入場,這讓電影行業的全產業鏈隨之冷卻,但好導演的大製作,仍是投資人趨之若鶩的投資目標。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人如何在資本退潮後持續創作



光線影業的王長田在上影節論壇上反對任仲倫等人提出的——“電影要重質量,不要重數量”觀點,他呼籲中國電影還是要多拍,資本才敢進來參與。與此同時,觀眾對國產片的題材與質量要求也日漸提高,市場上浮誇喜劇、空洞玄幻、流量偶像的吸引力都在下降。因為《我不是藥神》和《流浪地球》大熱,奠定了2019年國產電影的基調是科幻和現實題材。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人如何在資本退潮後持續創作


去年,王長田曾預言,未來一到兩年內將有上千家影視公司倒閉,因為資本在撤離,大家沒有錢賺。2019年開始,資金少、政策多等現實問題限制了不少作品,而以往被大導演“藐視”的網大,如今正在這樣特殊的環境下為中國電影迎來新機遇。

據橫店公開信息顯示,2019年的場地租賃中,網大佔了不少份額,如果沒有網大的項目,橫店今年就會出現“生存危機”。網大在中國雖然尚屬新興領域,但愛奇藝等平臺已經摸索出一套合理的分賬模式,讓優質的創作獲得更高的回報,積極開拓網上院線,為年輕導演和製作團隊,提供了更多的發佈渠道。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人如何在資本退潮後持續創作


對於電影從業者們而言,如果沒有勇氣走出 “舒適區”,不去吸納新鮮的想法,就無法健康持續地生長。從《戰狼》《我不是藥神》到《流浪地球》,每一部努力走出舒適區的作品,最初並不被市場看好,甚至一度找不到投資,但結果卻讓市場驚豔。只要懷有深耕和匠心的決心,電影人們才會在激烈的競爭中走出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


新題材關照現實生活

第22屆上影節上,兩部頗受關注的電影《銀河補習班》和《上海堡壘》,而入圍金爵主競賽單元的三部國產片《拂鄉心》《春潮》和《鋌而走險》,都屬於現實題材作品。可以看出,對現實題材的挖掘,正成為當下電影行業的新趨勢。



除了備受期待的《上海堡壘》《銀河補習班》等作品外,6月18日,亮相的三部入圍影片《片警寶音》《我的青春都是你》及《那一夜,我給你開過車》,分別以不同維度的生活質感收穫了評委及觀眾的積極反饋。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人如何在資本退潮後持續創作



其中,聚焦內蒙古烏拉特草原的電影《片警寶音》,在呼喚英雄的時代裡,講述了一個身處基層的中國好人的故事,影片由溫都爾鎮公安派出所副所長寶音德力格爾的真實事蹟改編。




被牧民親切稱作“賽因察戈答”(意為“好警察”)的寶音,為1672平方公里轄區內的牧民排憂解難,成為牧民們值得信賴的“親人”。影片在塑造英模形象之時摒棄了刻意的煽情模式,反而以簡單樸素的鏡頭語言記錄著寶音作為“牧民的兒子”的親切形象,於細微處見真章,充分展示了警民守望相助的日常狀態。此外,影片對烏拉特後旗民俗及風光的實景記錄,於蒼茫間呈現出返璞歸真的自然美學取向,使得思想性深刻的影片在藝術性上也有突出表現。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人如何在資本退潮後持續創作


而電影節上,也不乏現實青春題材,由“偶像教母”柴智屏監製、新銳導演周彤與代夢穎執導的青春片《我的青春都是你》,集結了曾以《我的少女時代》中“國民少女”形象深入人心的宋芸樺與新一代“國民校草”宋威龍兩位新生代人氣演員,主創陣容青春而強大。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人如何在資本退潮後持續創作


這部影片改編自小說《北大差生》,講述了“性格好、人品好、運氣好”卻唯獨成績不好的“三好差生”周林林與青梅竹馬“學霸”方予可的校園愛情故事。“我的青春除了讀書還有什麼?我的青春都是你。”滿溢青春感與甜蜜感的影片,在嬉笑打鬧烏龍不斷的前情鋪墊下,終於在尾聲衝破二人長達十五年的“甜蜜誤會”。展映現場歡笑掌聲不斷,這份對於懵懂愛情的甜蜜呈現也引發了在場觀眾對於青春的強烈共鳴。


拍電影不僅是藝術創作,更是商業行為

日前,在由上海國際電影節主辦的“矚目未來——從創作到市場,持續為新人導演賦能”主題論壇在上海展覽中心召開。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李少紅、華夏電影發行公司董事長傅若清、著名導演郭帆等嘉賓,悉數出席,共同就電影市場的新人培育,市場健康發展進行了討論。

論壇上,李少紅以“青蔥計劃”為案例,建議青年導演的成長不能僅封閉在劇本完成、扶持得獎的前半段,因為這不過是一個開始。這個扶持不能做成閉環,要能和市場,產業結合起來,輸送人才,拍電影這件事從來都不止是藝術行為,它同時也是商業活動,要把片子完成是一個重要環節,拍的過程中會有投資進來,漸漸與市場接軌,最後進院線,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人如何在資本退潮後持續創作


面對國產影片的票房大盤比較低、上座率不高的情況下,市場對青年導演存在巨大的挑戰,少紅導演則建議,可以與高校進行合作,舉辦青年導演的電影展映和分享活動,從基礎市場進行開掘。

隨著今年文娛市場的不斷調整,政策的變化與資本的冷卻,每一部電影的題材與製作,不僅要有較高的實操性,更要有準確的判斷。例如之前原定在本次電影節上映的《八佰》,無論是電影節上被臨時取消,還是檔期有可能發生的變數,都對電影背後的華誼兄弟提出了嚴峻的質疑,在選擇作品的時機與題材上,應該做足功課和預案,這是保障優質作品得以順便上映的首要任務。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人如何在資本退潮後持續創作


從去年的市場反饋可以看到,根據市場與政策進行分析、規劃的優質電影,往往更容易獲得百姓和管理部門的認可。在本屆電影節上,一些更輕鬆但具有一定積極意義的影片,陸續推出。

今年暑期檔與觀眾見面的《跳舞吧!大象》是由《翻滾吧!阿信》導演林育賢執導,開心麻花演員艾倫、金春花領銜主演。影片講述了一個因交通事故陷入昏迷的女孩,在甦醒後拖著胖墩墩的身軀繼續舞蹈夢想的勵志故事。林育賢表示,《跳舞吧!大象》很像是女版《翻滾吧!阿信》,但在內容上能治癒,會讓我們想起自己生活中的負重前行,給予我們勇氣。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人如何在資本退潮後持續創作


由凌瀟肅、賈乃亮、金晨等人主演的電影《特警隊》,在硬漢導演丁晟的“逼迫”下,在特警訓練部隊進行了半個月的封閉集訓,10公里負重拉練、器械練習、特訓等等一樣不落。而賈乃亮也被凌瀟肅爆料,在特警隊中展現了自己絕佳的狙擊天賦,甚至還創造了一項訓練營紀錄。丁晟表示,自己希望《特警隊》能夠成為這一題材“教科書式的作品”。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人如何在資本退潮後持續創作


新片《被光抓走的人》是一部由董潤年自編自導的輕科幻電影。何為輕科幻?董潤年的解釋是:“《流浪地球》是硬科幻,就像重錘,而我們的電影像匕首,劃破人性的黑暗面,讓光照進來。”主演黃渤曝光董潤年導演越長越像汪峰的事實,後者乾脆也比出了搖滾的手勢。女主角譚卓和王珞丹,則一個吐槽劇組拍戲越吃越胖,一個自曝被友人質疑“尺度大”,竟然接演“走光的人”這種電影。黃渤忍不住在發佈會上澄清:“我們這部電影真的不是喜劇!”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人如何在資本退潮後持續創作



陸川的《749局》從開機就一直保持神祕,直至上海電影節還是不肯曝光太多細節,陸川透露,目前影片還有不到一週就能全部殺青,在拍完北京、重慶等地的戲份後,現在劇組還在西北和內蒙古進行最後的拍攝。

這是一部關於成長、少年、浪漫、冒險、動作的電影。陸川說,拍完《749局》自己已經變成了動作片導演。目前多場動作戲,自己還在取捨中。雖然沒有物料,但《749局》也還是官宣了一位新演員,那就是此前一直以“牛頭”形象出現在陸川微博中的李晨。此外,當天主演苗苗、鄭愷、任敏、辛柏青、李夢也來到了現場。大家都坦言,沒有人拿到了完整劇本,所以對於《749局》的最終走向,每個人都很期待。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人如何在資本退潮後持續創作


結語:

中國電影產業從矇眼狂奔到今天的理性發展,為行業沉澱了諸多經驗和教訓,在第22屆上海電影節上,可以看到堅守電影夢的從業者,在資金和市場收緊的大勢下,仍然保持旺盛的創作熱情,保證作品品質,這份堅持勢必將成為未來爆發時的基石,讓每一個電影人實現自己的電影夢。

(本文作者為“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