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波傑克

就當《X戰警:黑鳳凰》主創們吃著粽子過端午時,端午檔的國產電影片方們過得可不太平。

先是《追龍2》導演王晶在微博怒斥“對手花錢僱黑水中傷”電影,導致《追龍2》零點場公映時,豆瓣就出現大量一星打分。“4分鐘裡貓眼一星差評增加了2%”、“職業差評師可不可以專業一點?”

《最好的我們》VS《追龍2》,解析端午檔電影行業的“窩裡鬥”

​話說得不能再直白,端午檔《追龍2》之外另一部國產片只有《最好的我們》。今早更有爆料認為《最好的我們》存在鎖場刷票房的行為,零點場出現高上座率甚至滿座的詭異情況。《追龍2》出品方博納高管在朋友圈感嘆:“市場已經被逼到靠好萊塢電影來支撐大盤了,還用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手段圖一己之力破壞風氣。”

《最好的我們》VS《追龍2》,解析端午檔電影行業的“窩裡鬥”

​到底咋回事?娛sir扔掉了手裡的甜粽子,給大家掰扯一下端午節的“幽靈場”。

黃金場次空蕩蕩,零點場出來浪?

截至發稿前,《最好的我們》今日票房突破5000位居第三,排片佔比19.5%,16.8%的上座率是新片中最高的。而今天下午,娛樂產業(ID:yulechanye)通過票務平臺查詢《最好的我們》在北京影院的上座率,發現不少熱門影院的黃金場次空無一人。

《最好的我們》VS《追龍2》,解析端午檔電影行業的“窩裡鬥”

​還有一些影院疑似有鎖座的情況,在原本少有人選擇的前排出現滿座,最後一排位置也被整整齊齊的鎖定,留下詭異的黃金座無人問津。娛sir只能理解為陳飛宇的粉絲集體來包場支持了,大家都想在最前排目睹偶像帥氣逼人的面孔,儘管有網友評價陳飛宇不僅長得像吳亦凡,演技也與之旗鼓相當。

《最好的我們》VS《追龍2》,解析端午檔電影行業的“窩裡鬥”

​一線城市上座率低並不能說明票房注水,真正令人疑惑的是在部分三四線城市,《最好的我們》零點場出現滿座的情況,據“壹娛觀察”報道,電影上映次日全國有近千場排片上座率100%,盛況堪比《復聯4》。“根據我們的數據,確實這部片子在凌晨的上座率驚人,”有票務平臺的從業者透露。

所以,愛看青春片的同學都是夜貓子,拿《最好的我們》當做高考後的刷夜娛樂?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

《最好的我們》VS《追龍2》,解析端午檔電影行業的“窩裡鬥”

​以上種種異常帶來的連鎖反應,是《最好的我們》排片大幅逆襲:6月6日開畫時排片只有8.6%,上座率高達29%,比《X戰警:黑鳳凰》和《追龍2》上座率加起來還高。既然場面如此“火爆”,影院自然要為電影漲排片,《最好的我們》在接下來的幾天排片徘徊在19-20%左右。

如果查看退票率,上映首日《最好的我們》貓眼退票率4.4%,是同日電影中最高的,不過比起《後來的我們》上映首日9.16%的退票率還是低很多。在評分上,這部影片的貓眼評分高達8.9分,同樣位列同期電影中的首位,不過也有人質疑評分的公允性,認為是由於影片出品方中有貓眼,因此評分虛高。

《最好的我們》VS《追龍2》,解析端午檔電影行業的“窩裡鬥”

“最好的我們”還是電影行業“最壞的時候”?

上週娛sir的同事去做美甲,身邊的小姑娘嘰嘰喳喳吵著說要看《最好的我們》,有的因為陳飛宇帥,也有的是因為此前劉昊然與譚鬆韻的網劇版積累了超高人氣,還有的說是看了抖音被吸引過來。

平心而論電影上映前,人們對於這部青春大IP改編的電影期待值頗高。撇開票房疑雲,《最好的我們》在話題營銷上無疑是成功的,邀請汪蘇瀧、光良等人演唱推廣曲,採訪路人網友的戀愛經歷引發青春回憶殺,聯動麥田音樂節打造“告白館”等。

不少看過電影的網友表示雖然影片中的戀愛橋段略顯老套,但畢業那一刻,學生們和老師流淚告別的場面還是令人動容;影片上映又恰逢高考畢業季,引發學生黨的共鳴自然而然。在今年情緒營銷屢試不爽的趨勢下,《最好的我們》在爭議中攬獲不錯的票房,應是意料之中。

相比之下《追龍2》雖然是系列作品,定檔暑期就有些吃虧:港片本身擁有固定的受眾人群,保障了電影票房不會太低,而00後年輕觀眾對梁家輝、古天樂等影帝的認知度,可能還不如陳飛宇、何藍逗來得高。同時看過《追龍》第一部的觀眾對續集抱有較高預期,但一個完全與前作不同的故事令他們有些措手不及,對比之下的失望讓《追龍2》口碑同樣不及期待。

如果此次《最好的我們》的確存在票房注水,對於電影行業而言無疑是又一記破壞市場公平性的重擊。“逆襲”一詞本是為那些小眾但卻優質的影片準備的,如今水準平平的影片卻也可以通過種種外在手段,得到同樣的效果與收益回饋,只會讓潛心做好作品的從業者心寒離場。

但更令娛sir擔憂的是就在兩部國產片“窩裡鬥”的時候,中國電影市場已經被好萊塢大片牢牢佔領。上半年281億票房大盤中,只有41.66%來自於國產片,好萊塢分賬大片、海外批片等貢獻了更高的收益,再無去年國產影片票房佔比超過六成的風光。而在這個冷冷清清的端午節檔期,同樣是《X戰警》與《哥斯拉2》二馬當先。

《最好的我們》VS《追龍2》,解析端午檔電影行業的“窩裡鬥”

​比“劣幣驅逐良幣”更可怕的是,我們根本沒有“良幣”。回顧上半年的中國影市,幾乎可以用“乏善可陳”來概括,除了《流浪地球》等春節檔影片票房高企,大部分佔據票房榜前列的都是《復聯4》《驚奇隊長》《阿麗塔》等好萊塢漫改超級英雄大片;觀眾可能記住了零點場觀影和“哭片”的營銷套路,但卻沒有幾部國產電影的劇情真正深入人心,倒是《綠皮書》、《何以為家》等外片引起廣泛熱議。

而一旦好內容稀缺,市場也會進入惡性循環:在票房增長不如預期、單銀幕產出下降、觀影人次減少的2019年,觀眾不再願意走進影院為影片買單,電影要面臨的是多重內容競爭,劇集、綜藝、短視頻、遊戲與動漫領域的優質作品,自然會搶佔用戶的閒暇時間。

影視行業在去年遭遇資本寒冬,這還不是電影“最壞的時候”——最糟糕的是從業者心灰意冷後的紛紛離場,從而引發內容市場進一步萎縮,下游影院終端無片可放。

如何破題,唯有自救。在此娛sir只能呼籲中國電影從業者肅整風氣,迴歸電影初心而非尋歪門左道來博取一時之利。中國電影並不缺乏人才,但如果“才”都用到了投機取巧之處,最終只會反噬到整個行業都成為荒蕪之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