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軍歸來:華誼兄弟36億元股權融資的反作用力

5月6日,《融資中國》記者通過華誼兄弟獲悉:王忠軍已經迴歸華誼兄弟上班,王忠軍全程參與華誼兄弟投資的所有電影項目。

王忠軍歸來:華誼兄弟36億元股權融資的反作用力


華誼兄弟傳媒集團董事長王忠軍

此時,王忠軍已虛歲60歲,花甲之年選擇再創業。

新官上任三把火。

王忠軍的第一把火,是燒向華誼兄弟綠燈委員會,擁有電影投票的一票否決權。

第二把火,是燒向公司的負債。華誼兄弟通過股權融資,縮減負債,減少虧損額度。伴隨而來的動作可能是,華誼兄弟將出售部分業務股權,用來融資,去負債。

第三把火,是燒向公司的日常管理。目前,華誼兄弟正在提升內部管理,通過優化組織、優化人才結構來發展。

王忠軍迴歸華誼兄弟三把火的背後,更多是華誼兄弟面對資本困境、業績虧損所進行的一場“自救”,也是華誼兄弟重新讀懂“股權融資”四字的真正含義。

36億元股權融資去負債

據華誼兄弟2019年一季度報表顯示:第1季度華誼兄弟,淨利潤虧損9400萬元,虧損原因是,華誼兄弟的部分電影沒有在春節檔上映。


王忠軍歸來:華誼兄弟36億元股權融資的反作用力


來源:華誼兄弟2019年一季度報

據華誼兄弟內部人士的消息是,華誼兄弟的部分電影缺席春節檔,是華誼兄弟希望以良好品質電影迴歸大銀幕,部分電影依舊在優化電影,以精品面目出現。

換言之,華誼兄弟2019年的業績,可能沒有外界想象得那麼差勁,未來可期。

可是,根據華誼兄弟2018年年報顯示:2018年華誼兄弟淨利潤虧損大約11億元,這是華誼上市以來首次的淨利潤虧損。


王忠軍歸來:華誼兄弟36億元股權融資的反作用力


來源:華誼兄弟2018年年度報

11億元的業績虧損,讓二級市場的資本對華誼兄弟的短期業績變動非常敏感,這種敏感直接反映在華誼兄弟股價,目前華誼兄弟股價已跌破每股5元,多數電影人都認為,華誼的主營業務沒什麼大毛病,管理能力也沒有什麼問題,唯一的問題就是:華誼兄弟此前在資本場上的過於長袖善舞,這才是華誼兄弟的最大“炸彈”,揹著債務就像揹著“炸藥包”奔跑,為了拆掉“炸藥包”,華誼兄弟一直在做拆“炸藥包”工作。

時間倒退到2019年第一季度。

那時,華誼兄弟的相關債項信用等級已經被中誠信國列入觀察名單。

如是的背景,為兌付22億元的“16華誼兄弟MTN001”和7億元的“18華誼兄弟CP001”債券,這些債券即將到期,華誼兄弟把上市公司的房產、股票、影片收益等拿出來,獲得29億元的融資。


王忠軍歸來:華誼兄弟36億元股權融資的反作用力


來源:中誠信國際官網

不久,華誼又質押了公司持有的東陽美拉70%的股權以及全資子公司華誼互娛享有的雲鋒新呈合夥份額收益權,承諾5年至少10部院線電影的優先投資權,換來向阿里影業7億元的融資。

一位接近王忠軍人士告訴《融資中國》記者,“華誼兄弟可能會剝離一些非主營業務的股權,用這些非主營業務的股權,來融資,融資的部分資金用來還債,融資的部分資金用來做內容。目前員工內部焦慮情緒在慢慢消失,老闆(王忠軍)前些年算是退休了,他現在已經是花甲老人,現在又回來創業,員工都比較感動,一些老員工背地裡都哭了好幾次,還是幹勁十足的。”

接著,華誼兄弟將會陸續上映多部影片,譬如管虎導演的戰爭鉅製《八佰》已宣佈定檔7月5日上映,田羽生導演的新作《偉大的願望》定檔8月9日上映。另外,周星馳導演新作《美人魚2》及根據手遊改編的電影《侍神令》(原名《陰陽師》)已殺青進入後期製作階段,陸川導演的《749局》也已開機拍攝。

但,王忠軍重回一線,重新做大華誼兄弟?影視+實景娛樂業務結構能否真正落地?華誼兄弟如何處理與光線傳媒等新興公司的關係?王忠軍和王忠磊的股權質押風險如何有效破解。

並不是一件簡單事。曾經行至影視圈頂層的企業家,再次創業,猶如搭乘電梯從中高層衝至最頂層,需要忍受過更高速對耳膜帶來的壓迫。但唯有此,企業家和企業方能擁有更高的視野,王忠軍和華誼兄弟才能擁有更高的視野。

馮小剛ABS的爭議

1998年到2018年的20年時間,華誼兄弟一直是中國影視從業者的楷模,王忠軍和王忠磊總是站在時代的風口。


王忠軍歸來:華誼兄弟36億元股權融資的反作用力


王忠軍(左)和王中磊(右)

早期階段,王忠軍把收藏的畫、房子統統抵押,貸款拍電影。這是華誼兄弟早期的股權質押融資。

時光倒退到9年前。

2010年11月,華誼兄弟限售股解禁,馮小剛等原始股東總共套現4.69億元,其中馮小剛套現2億元。

3年後,2013年,王忠軍和王忠磊累計減持套現8億元,馬雲大幅減持套現近2.1億元。”

一個不引人注意的細節是,此時華誼兄弟的年度淨利潤開始下滑。

演員們紛紛出走華誼,成立個人工作室。人才是核心競爭力。導演、藝人資源的流失成為華誼兄弟的風險項。華誼兄弟的核心利潤增幅開始下滑,收益來源於投資性收益。華誼2013年收購了銀漢科技、浙江常升、永樂影視,大小的併購案達十多起,進一步滲透到房地產、互聯網軟件、諮詢等多個行業,獲得高額投資回報率,這些資本運作,還僅僅侷限在二級資本市場上。

華誼兄弟的股權投資真正走向大眾視野,還是來源於華誼兄弟收購馮小剛的東陽美拉。

2015年,華誼兄弟10.5億元收購東陽美拉70%的股權,收購時,這家公司剛成立,賬面上1萬元。

這也是崔永元和馮小剛之爭的爭議點之一。

華誼兄弟花10.5億元收購馮小剛新成立的東陽美拉,雙方簽訂了對賭協議,對賭協議要求東陽美拉五年實現如下的淨利潤:2016年實現淨利潤1億元,2017年實現淨利潤1.15億元,2018年實現淨利潤1.3225億元,2019年實現淨利潤1.520875億元,2020年實現淨利潤1.74900625億元。2018年馮小剛沒有完成任務,這就需要馮小剛自掏6800萬元的腰包補齊。

華誼兄弟10.5億元收購東陽美拉70%的股權的爭議,來自兩種聲音:

一種來自於市場層面。

這種觀念認為華誼兄弟收購東陽美拉,等於是把馮小剛個人執導能力ABS化(資產證券化),而非針對某一個具體的標的物。拋開馮小剛未來可能創造價值的不確定性。未簽訂協議前,馮小剛導演電影的總票房是32.4億元,考慮到馮小剛年齡(身體健康)的問題,把馮小剛個人ABS化的天價收購,馮小剛對華誼兄弟利益的保障僅是一個對賭協議的約定,風險指數過高。

還有一種來自於影視圈的聲音。

一位接近華誼兄弟的人士告訴《融資中國》記者,“華誼兄弟花費10多億元收購東陽美拉,並不是看上東陽美拉賬上的1萬元錢,而是看上‘馮小剛'這個品牌。被收購的前5年,馮小剛5年拍了4部電影,其中《唐山大地震》票房6.6億元,《非誠勿擾2》票房4.6億元,《一九四二》票房3.7億元,《私人訂製》7.1億元。四部影片國內總票房22億元,而且馮小剛的喜劇電影,很多在拍攝時期就依靠廣告收回了投資成本,所以沒有資產轉移,沒有利益輸送,這是影視行業的特殊性決定的。許多互聯網公司因為一條創意就獲得上億的融資,相比馮小剛的創作能力,這筆買賣是雙贏的買賣。”

對資本運作已經十分嫻熟,華誼通過大手筆溢價併購導演、明星公司,簽署對賭協議,讓資產規模繼續滾雪球。2013年,2.52億收購註冊三個月的浙江常升70%的股份,綁定張國立;2015年,7.56億元收購成立僅一天的東陽浩瀚70%的股權,溢價超百倍,綁定李晨、Angelababy、馮紹峰、杜淳等藝人;

不管爭議如何,導演、明星資源能否繼續貢獻業績,是一個難以排除的風險。

敗在股權融資嗎?

這次爭議在於華誼兄弟,主營收入下滑。

華誼兄弟主營收入下滑的原因在於華誼兄弟在2010年開始“去電影化”的。

那些年,華誼兄弟收購了銀漢科技、浙江常升、永樂影視,參股江蘇耀萊,業務涵蓋了電影、電視劇、遊戲、影院、藝人經紀等板塊,在產業佈局上更加完整。在此前後,大小的併購案達十多起,進一步滲透到房地產、互聯網軟件、諮詢等多個行業。華誼從一個電影公司擴張成為一個覆蓋多元產業的集團,資產規模迅速膨脹,隨之而來的還有高額商譽。

在實踐中,華誼對兩家遊戲公司的佈局逐漸變了味兒,更像是追求財務回報的投資。比如多次出售掌趣科技股權,累計套現25億元;銀漢科技拋售25.88%股份,套現6.47億元。

這之後,華誼兄弟把電影、電視劇、影院為主的傳統影視業務交給王忠磊,王中軍負責新開闢的實景娛樂和互聯網業務。王忠軍在華誼兄弟,算是退休。

這樣的結果就是,華誼兄弟沒能跟上整個影視行業那幾年的高速發展,盈利靠投資。就連華誼兄弟一直看好的實景娛樂,實景娛樂板塊2017年佔華誼兄弟總營收比重僅為6.56%。但是實景娛樂需要拿地,這就需要資本,華誼兄弟過去的資金,多數沉澱在實景娛樂。

在“去電影化”戰略失利後,2017年,華誼兄弟近年來進入“撥亂反正”時期。華誼兄弟還是走“大娛樂生態佈局”。

華誼兄弟開始嘗試對電影進行分類:

第一類別是類型化的電影,如《陰陽師》《狄仁傑》《摸金校尉》;

第二類別是作者風格的電影,如馮小剛、管虎、程耳的作品;

第三類別是,年輕導演的電影。

通過這種方式,讓電影慢慢迴歸到華誼兄弟的主營業務層面,重新回到以影視娛樂為主業的經營模式。截至2018年中報顯示,影視娛樂版塊營收佔比已經回升。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

2017年,華誼造出了《摔跤吧!爸爸》。2018上半年,《芳華》和《前任3:再見前任》最終分別以14.22億元和19.41億元的成績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票房最高的文藝片和愛情喜劇片,半年報中扣非淨利潤25,218.47萬元同比增長151.29%。這是華誼高調宣佈迴歸內容初心的一年。


王忠軍歸來:華誼兄弟36億元股權融資的反作用力


王忠軍歸來:華誼兄弟36億元股權融資的反作用力


客觀而言,從世界電影發展歷史來看,華誼兄弟的“去電影化”是正確的選擇,電影是文化產業,存在巨大不確定性,很少有美國電影公司,選擇上市。華誼兄弟的股價需要長期穩定,就需要實景娛樂來補充收入,從這層邏輯來看,王忠軍的“去電影化”戰略轉型,邏輯是對的。

迪士尼亦然。

但,任何一家公司都無法擺脫一個念頭:普遍性的行業戰略調整,和中國經濟週期的轉換密切相關。

脫離時代背景的企業戰略和轉型都是無意義的,“其實就是一個將華誼兄弟的發展和時代的影視變化是否吻合的過程,2010年中國電影市場還沒有達到頂峰,華誼兄弟提出轉型,就是這樣,華誼兄弟錯過了幾年。甚至可以說,華誼兄弟錯過了一個黃金時代。好在,現在清醒了。”前述接近華誼兄弟的人士說。

迪士尼亦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