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培訓:表面掙錢,內裡虛耗丨滑雪季

作者/王滾滾

國內滑雪培訓市場,已經過了手把手教學的時代。現在教練都必須是經過外國體系培訓,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崇禮十大金牌教練”、90後滑雪教練尤青已經在崇禮的萬龍滑雪場工作了12個年頭了。儘管在過去四年多的時間內,她已經先後拿到了新西蘭NZSIA二級,美國PSIA一級和日本SAJ滑行一級的國外等級資質,但是翻開她的朋友圈,她依然幾乎每天都在打卡學英語。

她知道,只有繼續精進英文,才有可能在未來考取更多國際通行的等級證書,為自己的教練履歷增加籌碼。“滑雪這麼久了,如果沒有去考這些證書,有一些細節的東西你是不知道的,沒有人去教你。在國內,能教你的人也不多。”尤青告訴河豚文旅(ID: hetunwenlv)


滑雪培訓:表面掙錢,內裡虛耗丨滑雪季



尤青獲得的評級是“國職證”,即中國社會體育指導員評級,這是成為滑雪教練的基本門檻。不像日本SAJ滑行考試對基礎的高要求——必須在高級道能夠滑很好的平行,甚至立刃。國內只要在中級道可以滑行,再加上一週左右的培訓,就可以大概率通過“國職證”的考試。

在尤青看來,隨著冬奧會的舉辦,越來越多的雪友已經脫離初級滑雪的水平,在進階的道路上,他們開始注重一個教練是不是在國外滑過雪,有沒有取得國外相關的等級資質。這都對國內整體的滑雪培訓市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河豚君探訪發現,儘管滑雪教練每小時收費的均價在300元左右,客單價在一個雪季最高可達2萬元,聽上去都價格不菲。但無論是在國內外均有佈局的魔法學院,還是已在A輪融資2000萬的室內滑雪培訓品牌雪樂山,目前均未實現全面盈利。

儘管持續“燒錢”,滑雪培訓的頭部公司依然認定,隨著冬奧會的政府政策和國民對滑雪運動認知的提升,滑雪培訓必定是國內市場的一片藍海。

滑雪培訓:表面掙錢,內裡虛耗丨滑雪季


看得到的政策市場,看不到的盈利差


無論我們問到誰,大家都會信誓旦旦說“滑雪是個大市場,將來一定會成為朝陽產業”。在這個涉及前期規劃、渠道、培訓、滑雪場等多個鏈條的產業,培訓被認為是最吸金的一環。畢竟中國人口基數大。

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滑雪人次達到1750萬,增長了15.89%;中國滑雪者人數為1210萬,增長6.8%;中國滑雪場數量增至703家,增速為8.82%。勞倫特·奈凡特則在《2017全球滑雪市場報告》中預測,到2022年,中國的滑雪場很有可能會超過1000座,滑雪人次突破4000萬。

按照國家體育總局發佈的規劃,中國在2025年被帶動參與到冰雪運動中的人數將達到3億。當市場進入成熟期,冰雪產業的總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

背靠大型商業綜合體,已經培訓了10萬雪友的培訓機構雪樂山也對未來充滿了信心。雪樂山COO黃金梅告訴河豚文旅(ID:hetunwenlv):“我們想在冬奧會之前開到500家。”


滑雪培訓:表面掙錢,內裡虛耗丨滑雪季



現在,雪樂山在全國已佈局了26家門店,其中北京17家,其餘以直營或加盟的形式,分佈在瀋陽、天津、太原乃至深圳、上海、杭州等南方城市。雪樂山每月在全國接待的學員在6000人次上下,公司營收60%來自室內模擬滑雪機的教學課程、25%來自室外雪場課、15%來自雪具衍生品。

根據店內公佈的課程價格,最初級的課程,單板為8400元,包括6節室內一對一課程加2天雪場課;雙板為13600元,包括4節1對1室內課、12節小班課加2天雪場課。根據課程的不同,店內打包課程最高單價為24000元。

黃金梅告訴河豚君,整個2018年,雪樂山的年收入達到6000萬。最好的門店,單月最高業績能達到180萬。

儘管營業額聽上去形勢喜人,課程價格也並不低,但黃金梅坦言,目前雪樂山還沒有整體盈利,而是在依靠融資繼續拓店,繼續拓展公司的規模化優勢。

“其實滑雪教育行業大家感覺是收費挺高的,但一直不是暴利行業,因為教練的成本非常高。”

據黃金梅介紹,每開一家雪樂山門店的成本在200萬元以上,其中房租、硬件投入等投入的佔比約為40%,而人員成本一項就佔了60%左右。


滑雪培訓:表面掙錢,內裡虛耗丨滑雪季



在國內外佈局了11所滑雪學校,國內第一個引進美國PSIA體系的魔法學院在運營中同樣面臨著“表面掙錢”的尷尬。據CEO張巖的介紹,在去年,魔法學校11個教學點根據學校規模的不同,一年的營收在200萬元到600萬元。毛利率在30%到35%。

儘管總體營收在以每年1倍左右的速度增長,但在一家魔法學校賺了錢,很快就要把營收投入到複製新店裡,在此基礎上還要追加資金。“這幾年的投入我覺得也是正常的,你首先要在行業裡佔到一定的位置和規模。”張巖說。

此外,張巖也經歷著人工成本對利潤空間的擠壓。“現在人工成本越來越高,五險一金等等,所以其實利潤率還沒有達到預期。”


滑雪培訓:表面掙錢,內裡虛耗丨滑雪季

滑雪培訓為何不掙錢?


我們在崇禮富龍滑雪場貼出的價格表上看到,即便是最初級的一級教練,平日一對一教學2小時的價格也高達700元,節假日則漲至1000元。水平最高的三級教練2小時教學的價格最高為2340元。

為何如此高的教學單價,滑雪培訓從業者卻依然不掙錢?採訪中,河豚君發現,教練隊伍的培養成本,成為跨到盈利區間的最大門檻。

一般而言,教練一個冬天至少能賺50萬。而最終落到培訓機構的手中,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以雪樂山培訓系統為例,培養一位能上崗的初級教練,需要花費3-6個月的時間成本。一位初級教練升到高級教練,需要兩三年的時間。此外,雪樂山還會提供部分教練報考加拿大滑雪教練協會(CSIA)教練資格的培訓費用,人均培訓費用約為6500元。


滑雪培訓:表面掙錢,內裡虛耗丨滑雪季



張巖也坦言,並不認為單靠培訓賺錢,毛利率是夠的,還有很多錢要花在教練的培養和教學體系的研發等事情上。

他給河豚君算了一筆賬:魔法學院一個40人左右的分校,投入在教練培訓的費用就高達60萬-70萬。對於初級教練,魔法學院的投入在1萬到1.5萬之間。對於高級教練,有的甚至高達十幾萬。

“你考一個國外的三級教練執照,基本上至少要考四到五次才有可能考過。一次算半個月到一個月的話,這個成本你算算要多少錢,而且還不是所有教練都能達到的。”

更嚴重的問題存在於滑雪培訓的需求端,2017年《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數據顯示,中國人對於滑雪運動一次性體驗人數佔比由2016年的77.8%下降為75.2%,人均滑雪次數由2016年的1.33次上升為1.45次,但總體看來,在滑雪市場,一次性體驗人數仍佔據大片江山,這為滑雪培訓帶來的市場空間十分有限。

一次性的滑雪體驗者,究竟有多少能轉化為持續的滑雪消費者?滑雪培訓在其中的作用,似乎既是起因,又是結果。

況且還有滑雪培訓的非雪季運營問題,都還沒有得到解決。


滑雪培訓:表面掙錢,內裡虛耗丨滑雪季



尤青記得,2015年前,雪場只跟她簽訂一個雪季(從11月到次年3月)的合同,每個月最高可以掙7000元左右。到了夏天,從銷售、賣服裝到麵包店店員,她什麼都做。

2015年後,雪場開始跟教練員簽訂一整年的合同。作為整個萬龍雪場200多位教練員中,8位持有多個國外教練資質等級證書的教練員之一,尤青現在雪季最高時能拿到1萬多的月薪,夏天則負責帶一些營地旅遊的項目。雖然不再擔心夏天的工作,但夏季時,尤青的工資還是要比冬天縮水了一半。

而對於魔法學院而言,他們的思路是希望以滑雪作為入口,繼而經營起一系列如航海、戶外等運動項目,並將冬天運營的客群,繼續輸送到魔法學院旗下的其他運動產業。但張巖表示,目前魔法學院的夏季運營還只能做到收支平衡,保證基本的運營成本,“我們目前的目標,是靠冬天的高速增長來擴張規模,保證我們這些擴張的規模能夠得到一個穩定運行。”


滑雪培訓:表面掙錢,內裡虛耗丨滑雪季




滑雪培訓:表面掙錢,內裡虛耗丨滑雪季

拓展盈利的空間何在?


雪樂山創業之初,也是主打成人教學。但後來他們發現,成年雪友通常學會了之後就自己去滑雪了,對室外滑雪場的聯動消費、營地旅遊等教學後續的衍生產品消費力很低。

“青少年是有室內滑雪培訓需求的。雪場特別冷和不安全的因素,使得家長平時就可以帶孩子過來。”


滑雪培訓:表面掙錢,內裡虛耗丨滑雪季



2017年年末,雪樂山開始轉向青少年滑雪教育。收益也從之前單店營收30萬增長為120萬。為了進一步壓縮成本,雪樂山還在嘗試教學產品與人工智能的結合。

在張巖看來,滑雪培訓真正的利潤也不在於培訓本身。“我認為真正的利潤是在於訓練營、裝備、比賽等後續的衍生。因為這個人會滑雪了以後,要買雪票、住酒店、吃飯、買裝備,甚至有可能買房子。這一系列後續跟滑雪相關的消費,佔比實際上比單純的教學費用多得多。”

張巖曾舉過一個例子:“我們一撥學員,在雲頂(雪場)就預定購買了100多套酒店公寓。”可見滑雪培訓為商業地產間的聯動,其中存在的巨大市場。

相較於北方滑雪市場的日漸成熟,南方市場這塊處女地,也正被各家公司看中。黃金梅表示:“滑雪與地域關係不是那麼大,關鍵在於當地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否達到一定層級。相較於北方市場的日漸成熟,南方市場還有很大的空間。”


滑雪培訓:表面掙錢,內裡虛耗丨滑雪季



魔法學院從中嚐到了甜頭,他們的收入中,南方客戶的收入佔比在20%-25%。“南方客戶客單價比較高,家庭屬性比較強,一來可能就來一個家庭,所以我們現在也投入比較多的力量在南方客戶中推廣。”

而在通過不斷拓店,佔領初期市場份額後,對於二三線城市的雪場,張巖則將才去加盟或合作的形式布店,以減少重資產的投入,提高盈收率。

所以盈利空間小是暫時的,隨著滑雪培訓規模化的繼續加強,國民對滑雪文化的日益滲透,這片藍海給他們的回報,依然值得期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