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mi繼續挑逗榮耀,小米雙品牌戰略加速落地

文|甲方研究社


Redmi又開了一場火藥味濃烈的發佈會。

5月28日,小米子品牌發佈Redmi發佈了自己的第一個旗艦機系列K20及K20Pro。

這次Redmi K20的營銷口號是:真旗艦,敢KO。KO是拳擊術語,意思是“一拳幹翻”,至於旗艦系列型號為何是“K20”,盧偉冰也在微博上做過解釋:K是killer(殺手)的意思,Redmi K20想做旗艦殺手,如果按照這樣的說法,一加7系列、魅族16s系列、vivo iQOO甚至小米9都在在K20 系列打擊範圍。

不過,Redmi K20真正要幹翻的並不是一眾高端旗艦,畢竟實力還有懸殊。而即將在國內上市的榮耀20或許才是Redmi精準打擊的對象。

01

K20的使命

這次,K20 Pro 在配置上是不惜餘力的,驍龍855的處理器,6.39寸的AMOLED屏幕, 4800萬像素超廣角後置三攝,第七代的屏下指紋解鎖,4000毫安電池,27w的快充。從營銷口號就可以看出就是打極致性價比。這個配置的確配得上定出的價格,也符合Redmi“極致性價比”的品牌定位。

相比起售價三四千元的國產旗艦手機,Redmi K20 Pro 在防塵防水能力、振動馬達等細節上有一定差距,不過在核心的幾個點上,包括屏幕、指紋、性能、工藝,Redmi K20 Pro 並沒有多少妥協,同時還在續航、NFC 體驗等方面相比不少高端機型有一定優勢,綜合的產品力上不落下風。

Redmi繼續挑逗榮耀,小米雙品牌戰略加速落地

今年Redmi一個艱鉅的任務就是要把中高端產品佈局起來。盧偉冰也曾表示“Redmi的價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上限。”

只是,Redmi的步伐有些急迫。3月發佈的Redmi Note 7 Pro價格還是1599,這次忽然拉昇到了2499。

剛剛獨立5個月的Redmi,已經發布了3款產品,都為千元的中低端機型。這次旗艦機是對獨立後品牌的一次關鍵定調。這次K20旗艦機系列發佈是Redmi 系列的一大步,至此Redmi已經形成了千元以下,1000-2000元、2000-3000元的產品矩陣。

經歷了多方圍剿,在別家向下探尋 1500 元檔性價比的時候,Redmi 反而走了一條相反的路,價格和配置都在往上。但其實所有人依舊在用舒適區內的方法在做不同價位的機型。

簡單的說,Redmi生態鏈產品和手機一樣,主打極致性價比,產品定位上自然可以比小米品牌更低一些,而小米生態鏈則是和手機一樣,扔掉包袱,在保持性價比的同時,追求創新和極致用戶體驗。


01

向華為學習

從2013年第一臺紅米手機問世以來,紅米系列手機在全球累計賣出了超過3億臺,已經在全球市場領先榮耀,但在中國市場,尚未實現反超。

來自IDC的數據顯示,榮耀2018年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為5442萬臺,小米(含紅米)則是5199萬臺。

盧偉冰坦言,目前紅米與榮耀的差距還很明顯,不過雷軍給盧偉冰下了死命令:一定要用Redmi在中國市場反超榮耀。

“向華為學習”不僅是小米高管的口頭禪也迅速落地到產品和營銷策略之中。

想要迅速脫穎而出,簡單粗暴採用高端線旗艦機的部分配置往往能夠奏效。以榮耀為例,年度旗艦V20用上了海思麒麟980,而這款芯片同樣也用在了華為的年度旗艦Mate 20上,只是V20發佈的時間晚了2個月。

這樣的高端技術賣點“下沉”能夠讓中端機帶上“高端旗艦”的光環,形成很好的話題度,也相當於為“性價比”加分。

Redmi將這一做法用到了Redmi高端旗艦上。依託於驍龍855、索尼 IMX586、全面屏、高清三攝、大電池快充、NFC、屏幕指紋和極具誘惑力的價格,Redmi極致的性價比很容易脫穎而出。

如果在基礎硬件上難以短期突破,以次等的獨家技術在中端線“試水”,也能增加產品的科技感設定,這是個討巧的打法。以榮耀來說,去年發佈的GPU Turbo就是榮耀自有技術。

Redmi也著重介紹了多家技術,比如GameTurbo 2.0技術,包括遊戲性能優化2.0、遊戲觸控模式2.0、遊戲顯示增強2.0、耳機/外放音質優化、遊戲內通話優化、Wi-Fi/4G網絡優化六大技術。

不過單純靠性價比,很難在當下脫穎而出。Redmi K20 Pro是一款各方面都非常平衡的機型,但也正是因為平均,顯得沒有特別突出的亮點。這是一款到位的“水桶機”,但缺乏旗艦機能帶來的驚喜。

榮耀 20配置上其實並不比Redmi K20 Pro 出色,而且沒有屏下指紋識別,只用了側邊指紋識別。但它提煉出了拍照這一賣點,還晒出了在手機拍照排行榜Dxomark的排名——名列第二,僅次於P30 Pro和三星S10,和一加7 Pro並駕齊驅。

Redmi繼續挑逗榮耀,小米雙品牌戰略加速落地


目前,尚不知榮耀20系列在國內的定價。但因為有突出的賣點,會對Redmi K20 Pro 造成一定的壓力。

除此之外,“真旗艦”並非單憑硬件指標就能成就的,它需要品牌有較高的認同感,產品在技術創新、細節上有過人之處。而且,這是一個長期持續的認知過程,單憑一款產品並不足以形成這樣的認知。

以榮耀品牌為例:其品牌定位包括年輕化、潮玩、黑科技(依託華為的雄厚研發實力)、勇敢做自己等等。這些品牌認知加上其十分給力的產品,才讓人們對其真旗艦有了內心認同感。

營銷向來是小米的長處,與榮耀貼身肉搏,相信Redmi在這方面不會落後太多。

總而言之,要與榮耀並駕齊驅Redmi需要補課的地方還有很多。

03

亡羊補牢

Redmi推進速度可謂一日千里,但客觀來講,在雙品牌戰略上小米還是遲到了。

2013年小米一鼓作氣打開了互聯網手機市場,華為當時祭出獨立的榮耀品牌與小米貼身近戰。次年,小米總計賣出了6112萬臺,營收743億元人民幣,榮耀營收才不過150億元。那時候,可能是小米開始佈局獨立品牌最好的時機,然而雷軍並沒有這麼做。在榮耀獨立將近5年之後、窗口期逐漸關閉之後重啟雙品牌戰略,小米的壓力可想而知。Redmi幾乎每月一場發佈會也就變得再正常不過。

小米雙品牌落地有兩個關鍵點,Redmi完成高中低價位佈局,小米高端化順利推進。

就目前Redmi來看,想要做到高中低價位佈局並保證出貨量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這也是過去紅米的拿手好戲。紅米正在重走小米之路,只不過會更加激進,相比於紅米的表現,外界或許更關心小米系列接下來的表現。

在高端旗艦傾向於堆料的大環境下,小米能否有新的突破,能否祭出初代MIX那樣具有行業領先優勢的產品這也是小米向高端邁進的關鍵因素。

雖然衝擊高端很難,但4000元到6000元這塊肥肉,是真正的兵家必爭之地。只有在這塊區間站穩,才能真正構建高端、中端、低端,完整且穩固的產品體系。

過去小米一直被“厚道的價格”所束縛,在採用一些新技術的時候會束手束腳。

一加用了一塊三星定製的90HZ屏幕就把成功賣到了5000元,這對小米而言無疑是赤裸裸的刺激。

同時,有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進入到小米此前的價格區間來衝擊小米此前的性價比優勢。當一加7pro正式發佈的時候,加量不加價,重新定義驍龍855價格,雷軍的微博瞬間被米粉攻陷了。

這些因素導致小米不上不下。Redmi接棒之後,小米是時候放手一搏找回那個“為發燒而生”的自己了。

小米必須徹底擺脫“公模”二字,保證頂級旗艦硬件的同時,外觀必須有所突破。


譬如,接下來真屏下攝像頭技術應該是小米重點研發方向。它比起升降頭優勢明顯,可以減少機身厚度和重量,防水防塵性能大大增加。

手機之外,IoT是小米與華為對決的另一張王牌。


隨著5G的商用,整個市場格局可能重新洗牌。頭部大公司不再是硬件的競爭,反而是IoT生態、軟件、平臺甚至內容服務的競爭。


過億IoT消費設備的小米,翻盤的機會恐怕還是這塊想象空間幾乎無限的“新藍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