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隨著麒麟990的發佈,國人貌似又小小地“沸騰了”一下。

日前,華為在德國柏林IFA展會上正式揭曉了新一代旗艦移動平臺麒麟990系列,基於業界最先進的7nm+ EUV工藝製程,首次將多模5G基帶巴龍5000,集成到SoC中,同時率先支持NSA/SA雙架構,成為業界首個全網通5G SoC。

"

伴隨著麒麟990的發佈,國人貌似又小小地“沸騰了”一下。

日前,華為在德國柏林IFA展會上正式揭曉了新一代旗艦移動平臺麒麟990系列,基於業界最先進的7nm+ EUV工藝製程,首次將多模5G基帶巴龍5000,集成到SoC中,同時率先支持NSA/SA雙架構,成為業界首個全網通5G SoC。

麒麟990之後,從“備胎”被“扶正”的華為海思面對開放仍謹慎

在會後,餘承東採訪中表示“目前麒麟處理器是自產自銷給華為內部使用,不過他們已經開始考慮銷售芯片給其他產業,比如 IoT 領域等”。

可見,雖然餘承東考慮“良久”,最終也只是考慮將芯片銷售給“其他產業”,在手機SoC方面,卻始終不想放棄對於SoC核心技術的掌控權。

“智慧屏”非一日之功

一直以來,提到海思,人們想到的往往是作為“非賣品”的手機芯片——麒麟系列。其實,海思作為一家半導體工業企業,其業務範圍遠不止手機處理器,官網顯示,其解決方案除了手機SoC,還在IoT、電視盒子、大屏顯示等領域均有涉足。

"

伴隨著麒麟990的發佈,國人貌似又小小地“沸騰了”一下。

日前,華為在德國柏林IFA展會上正式揭曉了新一代旗艦移動平臺麒麟990系列,基於業界最先進的7nm+ EUV工藝製程,首次將多模5G基帶巴龍5000,集成到SoC中,同時率先支持NSA/SA雙架構,成為業界首個全網通5G SoC。

麒麟990之後,從“備胎”被“扶正”的華為海思面對開放仍謹慎

在會後,餘承東採訪中表示“目前麒麟處理器是自產自銷給華為內部使用,不過他們已經開始考慮銷售芯片給其他產業,比如 IoT 領域等”。

可見,雖然餘承東考慮“良久”,最終也只是考慮將芯片銷售給“其他產業”,在手機SoC方面,卻始終不想放棄對於SoC核心技術的掌控權。

“智慧屏”非一日之功

一直以來,提到海思,人們想到的往往是作為“非賣品”的手機芯片——麒麟系列。其實,海思作為一家半導體工業企業,其業務範圍遠不止手機處理器,官網顯示,其解決方案除了手機SoC,還在IoT、電視盒子、大屏顯示等領域均有涉足。

麒麟990之後,從“備胎”被“扶正”的華為海思面對開放仍謹慎

除了華為與榮耀早期發佈的“電視盒子”類產品的自產自銷外,海思官網還列出了多種4K甚至8K的大屏顯示解決方案,在夏普、海信等品牌的部分電視中,我們也可以發現海思芯片的影子。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華為與榮耀在近期相繼推出的“智慧屏”產品,從拆解的結果來看,從主控芯片鴻鵠818、到Wi-Fi、藍牙、攝像頭芯片,均很大程度上來自華為自研。而之所以華為能在首款電視產品便擁有如此高自主程度,顯然與海思多年在顯示領域與眾多電視廠商緊密合作不無關係。

移動芯片的“謹慎開放”

2006年,華為海思正式涉足手機芯片領域,起初只是作為一種作為“防禦手段”的備選方案。華為總裁任正非曾表示,“之所以要做麒麟芯片,是因為不能讓別人斷了自己的糧食。”

從當年的海思K3V2,到如今的麒麟980、990,麒麟芯片從備胎走向扶正,姿態也開始由守轉攻。然而,在餘承東眼中,麒麟處理器在華為消費者BG中的地位早已不再是單純的“防禦手段”,大有向“技術壁壘”的趨勢發展。

掌握了自主的處理器設計能力,最為直觀的好處便是在產品設計上擁有高度的自主權,可以根據自家產品的功能需求,有針對性地定製硬件產品,而不是通過單純推出更高的參數與堆砌功能。通俗地講,就是更為深度有效的“軟硬結合”能力。這一點,可以參考蘋果公司自研的A系列芯片,通過高度的軟硬結合,在流暢度、性能表現等方面曾一度超越性能更強的安卓手機。

而由此帶來的好處,除了在產品開發上的私人訂製外,還會衍生出發佈節奏與定價權的高度自主的優勢。例如海思麒麟通常在每年8、9月份推出新一代旗艦移動處理器,與年初發布新款旗艦芯片的高通形成時間差,為搭載新處理器的機型上市爭取黃金期。

在定價權方面,由於“自產自銷”模式,有效幫助企業控制成本,避免了大量平臺使用費、專利費用、以及為保證芯片廠商利潤的支出。同時,也很好規避同款處理器之間的價格戰波及。尤其是對於華為既做芯片也做手機的公司來說,倘若開放麒麟芯片銷售,慘遭友商搭載至中低端機型,不僅面臨價格戰的壓力,也極易對華為品牌本身形象造成影響。

內建生態、外築城牆

說到這裡,再來理解餘承東在回答記者採訪時講出的“將麒麟芯片銷售給其他產業”,便可以對於華為內建生態、外築城牆的策略窺見一斑。

"

伴隨著麒麟990的發佈,國人貌似又小小地“沸騰了”一下。

日前,華為在德國柏林IFA展會上正式揭曉了新一代旗艦移動平臺麒麟990系列,基於業界最先進的7nm+ EUV工藝製程,首次將多模5G基帶巴龍5000,集成到SoC中,同時率先支持NSA/SA雙架構,成為業界首個全網通5G SoC。

麒麟990之後,從“備胎”被“扶正”的華為海思面對開放仍謹慎

在會後,餘承東採訪中表示“目前麒麟處理器是自產自銷給華為內部使用,不過他們已經開始考慮銷售芯片給其他產業,比如 IoT 領域等”。

可見,雖然餘承東考慮“良久”,最終也只是考慮將芯片銷售給“其他產業”,在手機SoC方面,卻始終不想放棄對於SoC核心技術的掌控權。

“智慧屏”非一日之功

一直以來,提到海思,人們想到的往往是作為“非賣品”的手機芯片——麒麟系列。其實,海思作為一家半導體工業企業,其業務範圍遠不止手機處理器,官網顯示,其解決方案除了手機SoC,還在IoT、電視盒子、大屏顯示等領域均有涉足。

麒麟990之後,從“備胎”被“扶正”的華為海思面對開放仍謹慎

除了華為與榮耀早期發佈的“電視盒子”類產品的自產自銷外,海思官網還列出了多種4K甚至8K的大屏顯示解決方案,在夏普、海信等品牌的部分電視中,我們也可以發現海思芯片的影子。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華為與榮耀在近期相繼推出的“智慧屏”產品,從拆解的結果來看,從主控芯片鴻鵠818、到Wi-Fi、藍牙、攝像頭芯片,均很大程度上來自華為自研。而之所以華為能在首款電視產品便擁有如此高自主程度,顯然與海思多年在顯示領域與眾多電視廠商緊密合作不無關係。

移動芯片的“謹慎開放”

2006年,華為海思正式涉足手機芯片領域,起初只是作為一種作為“防禦手段”的備選方案。華為總裁任正非曾表示,“之所以要做麒麟芯片,是因為不能讓別人斷了自己的糧食。”

從當年的海思K3V2,到如今的麒麟980、990,麒麟芯片從備胎走向扶正,姿態也開始由守轉攻。然而,在餘承東眼中,麒麟處理器在華為消費者BG中的地位早已不再是單純的“防禦手段”,大有向“技術壁壘”的趨勢發展。

掌握了自主的處理器設計能力,最為直觀的好處便是在產品設計上擁有高度的自主權,可以根據自家產品的功能需求,有針對性地定製硬件產品,而不是通過單純推出更高的參數與堆砌功能。通俗地講,就是更為深度有效的“軟硬結合”能力。這一點,可以參考蘋果公司自研的A系列芯片,通過高度的軟硬結合,在流暢度、性能表現等方面曾一度超越性能更強的安卓手機。

而由此帶來的好處,除了在產品開發上的私人訂製外,還會衍生出發佈節奏與定價權的高度自主的優勢。例如海思麒麟通常在每年8、9月份推出新一代旗艦移動處理器,與年初發布新款旗艦芯片的高通形成時間差,為搭載新處理器的機型上市爭取黃金期。

在定價權方面,由於“自產自銷”模式,有效幫助企業控制成本,避免了大量平臺使用費、專利費用、以及為保證芯片廠商利潤的支出。同時,也很好規避同款處理器之間的價格戰波及。尤其是對於華為既做芯片也做手機的公司來說,倘若開放麒麟芯片銷售,慘遭友商搭載至中低端機型,不僅面臨價格戰的壓力,也極易對華為品牌本身形象造成影響。

內建生態、外築城牆

說到這裡,再來理解餘承東在回答記者採訪時講出的“將麒麟芯片銷售給其他產業”,便可以對於華為內建生態、外築城牆的策略窺見一斑。

麒麟990之後,從“備胎”被“扶正”的華為海思面對開放仍謹慎

在榮耀智慧屏媒體溝通會上,在其產品路線圖中,可見手機在未來幾年中將仍然承擔個人智慧中心的重要任務。而手機作為華為消費者BG核心業務,想要守住在手機領域的優勢,守住自主的麒麟處理器成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而其他領域,在華為眼中則是以手機為核心向外延伸的生態系統,只要守住手機核心業務不倒,便可以源源不斷向IoT以及其他領域生態注入活力(流量)。相對的,繁榮發展的軟硬件生態系統,還可以反哺核心的手機業務,提高用戶粘性。

所以,華為對於IoT領域向來持相對開放的態度。早在2016年,華為便在華為全聯接大會上宣佈了HiLink智慧家庭生態,當時展示的HiLink協議、操作系統Lite OS以及雲平臺讓華為擁有了軟件接口接入方式。而此次海思芯片的面向其他行業銷售,則為IoT設備通過底層硬件的統一,提升體驗的連貫性提供了硬件基礎。

"

伴隨著麒麟990的發佈,國人貌似又小小地“沸騰了”一下。

日前,華為在德國柏林IFA展會上正式揭曉了新一代旗艦移動平臺麒麟990系列,基於業界最先進的7nm+ EUV工藝製程,首次將多模5G基帶巴龍5000,集成到SoC中,同時率先支持NSA/SA雙架構,成為業界首個全網通5G SoC。

麒麟990之後,從“備胎”被“扶正”的華為海思面對開放仍謹慎

在會後,餘承東採訪中表示“目前麒麟處理器是自產自銷給華為內部使用,不過他們已經開始考慮銷售芯片給其他產業,比如 IoT 領域等”。

可見,雖然餘承東考慮“良久”,最終也只是考慮將芯片銷售給“其他產業”,在手機SoC方面,卻始終不想放棄對於SoC核心技術的掌控權。

“智慧屏”非一日之功

一直以來,提到海思,人們想到的往往是作為“非賣品”的手機芯片——麒麟系列。其實,海思作為一家半導體工業企業,其業務範圍遠不止手機處理器,官網顯示,其解決方案除了手機SoC,還在IoT、電視盒子、大屏顯示等領域均有涉足。

麒麟990之後,從“備胎”被“扶正”的華為海思面對開放仍謹慎

除了華為與榮耀早期發佈的“電視盒子”類產品的自產自銷外,海思官網還列出了多種4K甚至8K的大屏顯示解決方案,在夏普、海信等品牌的部分電視中,我們也可以發現海思芯片的影子。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華為與榮耀在近期相繼推出的“智慧屏”產品,從拆解的結果來看,從主控芯片鴻鵠818、到Wi-Fi、藍牙、攝像頭芯片,均很大程度上來自華為自研。而之所以華為能在首款電視產品便擁有如此高自主程度,顯然與海思多年在顯示領域與眾多電視廠商緊密合作不無關係。

移動芯片的“謹慎開放”

2006年,華為海思正式涉足手機芯片領域,起初只是作為一種作為“防禦手段”的備選方案。華為總裁任正非曾表示,“之所以要做麒麟芯片,是因為不能讓別人斷了自己的糧食。”

從當年的海思K3V2,到如今的麒麟980、990,麒麟芯片從備胎走向扶正,姿態也開始由守轉攻。然而,在餘承東眼中,麒麟處理器在華為消費者BG中的地位早已不再是單純的“防禦手段”,大有向“技術壁壘”的趨勢發展。

掌握了自主的處理器設計能力,最為直觀的好處便是在產品設計上擁有高度的自主權,可以根據自家產品的功能需求,有針對性地定製硬件產品,而不是通過單純推出更高的參數與堆砌功能。通俗地講,就是更為深度有效的“軟硬結合”能力。這一點,可以參考蘋果公司自研的A系列芯片,通過高度的軟硬結合,在流暢度、性能表現等方面曾一度超越性能更強的安卓手機。

而由此帶來的好處,除了在產品開發上的私人訂製外,還會衍生出發佈節奏與定價權的高度自主的優勢。例如海思麒麟通常在每年8、9月份推出新一代旗艦移動處理器,與年初發布新款旗艦芯片的高通形成時間差,為搭載新處理器的機型上市爭取黃金期。

在定價權方面,由於“自產自銷”模式,有效幫助企業控制成本,避免了大量平臺使用費、專利費用、以及為保證芯片廠商利潤的支出。同時,也很好規避同款處理器之間的價格戰波及。尤其是對於華為既做芯片也做手機的公司來說,倘若開放麒麟芯片銷售,慘遭友商搭載至中低端機型,不僅面臨價格戰的壓力,也極易對華為品牌本身形象造成影響。

內建生態、外築城牆

說到這裡,再來理解餘承東在回答記者採訪時講出的“將麒麟芯片銷售給其他產業”,便可以對於華為內建生態、外築城牆的策略窺見一斑。

麒麟990之後,從“備胎”被“扶正”的華為海思面對開放仍謹慎

在榮耀智慧屏媒體溝通會上,在其產品路線圖中,可見手機在未來幾年中將仍然承擔個人智慧中心的重要任務。而手機作為華為消費者BG核心業務,想要守住在手機領域的優勢,守住自主的麒麟處理器成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而其他領域,在華為眼中則是以手機為核心向外延伸的生態系統,只要守住手機核心業務不倒,便可以源源不斷向IoT以及其他領域生態注入活力(流量)。相對的,繁榮發展的軟硬件生態系統,還可以反哺核心的手機業務,提高用戶粘性。

所以,華為對於IoT領域向來持相對開放的態度。早在2016年,華為便在華為全聯接大會上宣佈了HiLink智慧家庭生態,當時展示的HiLink協議、操作系統Lite OS以及雲平臺讓華為擁有了軟件接口接入方式。而此次海思芯片的面向其他行業銷售,則為IoT設備通過底層硬件的統一,提升體驗的連貫性提供了硬件基礎。

麒麟990之後,從“備胎”被“扶正”的華為海思面對開放仍謹慎

在“邊界”問題上,榮耀事業部總裁趙明在接受速途網採訪時明確表示,“華為和榮耀進入某個體系一定是會有邊界的,不會無原則的進入很多的領域和行業,不希望通過給進入的新領域帶來增值,而且是跟我們未來的核心業務相關”。而“智慧屏”的發佈恰恰印證了這一點,在發佈會上,趙明重點強調了鴻蒙OS、投屏、文件分享、視頻通話等功能,從形態上更趨近於網聯大屏IoT產品,而非傳統的電視產品。

從華為海思的“謹慎開放”中,我們可以看到未來科技行業競爭的新態勢,從單純堆砌硬件參數與功能的單打獨鬥,正在升級為聯合更多方力量,升級為生態環境的比拼,並藉助自有的“長板”形成特殊的壁壘。

在未來的三到五年中,或將迎來手機與IoT廠商更多的聯合,隨著生態的逐步完善,人類的智能生活將更加無縫、連貫,讓科技更加溫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